大意诸病喘满。皆属于热。(内经)故病寒则气衰而息微。病热则气盛而息粗。(河间)盛则为喘。减则为枯。(华佗)盛者肺中之火邪盛也。减者肺中之元气衰也。(汇补)内因肺居五脏之上。升降往来。无过不及。或六淫七情之所伤。或食饱碍气之为病。由是呼吸之气。不得宣畅而生喘。(汇补)外候气喘者。呼吸急促。无痰而有声。痰喘者。喘动有痰而有声。火喘者。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已大发。水喘者。
辘辘有声。怔忡浮肿。此有余之喘也。气虚喘者。呼吸急促。不能接续。胃虚喘者。抬肩撷肚。饮食不进。阴虚喘者。气从脐下直冲清道。此不足之喘也。(汇补)喘分虚实虚者。气乏身凉。冷痰如冰。实者。气壮胸满。身热便硬。(入门)短气分辨若夫少气不足以息。呼吸不相接续。出多入少。名曰气短。气短者。气微力弱。非若喘症之气粗奔迫也。(汇补)死候发汗如油。汗出如珠。抬肩撷肚。直视谵语。鼻煽口开。及胸前高起。脉络散张。手足厥冷。脉散及数者死。
(入门)脉法脉滑手足温者生。脉涩四肢寒者死。脉宜浮迟。不宜急数。(脉经)上气脉数。身热不得卧者死。上气面浮。脉浮大者死。右寸脉实而紧。为肺感寒邪。亦有六脉沉伏者。并宜发散。则热退喘止。(汇补)治法外邪则散之。气郁则开之。痰则豁之。火则清之。停饮者吐之。脾虚者温之。气虚而火入于肺者。补气为先。
阴虚而火来乘金者。壮水为亟。水寒火不归经者。导龙入海。肾虚水邪泛溢者。逐水下流。(汇补)用药主以二陈汤。加桔梗、枳壳、苏子等。寒郁。加麻黄、杏仁。风痰。加南星。火痰。加黄连、山栀。水气。加猪苓、泽泻。胃虚。四君子汤。肾经阴虚。六味地黄汤。阳虚。安肾丸。妇人产后。及跌扑损伤。瘀血入肺喘者。二味参苏饮。
脾肾两虚。观音应梦散。或参胡汤、八味丸。凡喘盛。不可用苦寒。以火盛故也。
喘病选方二陈汤囗统治喘病。为其能顺气和中化痰也。(方见痰症)安肾丸囗治肾虚水涸。气孤阳浮致喘者。
肉桂(五两)囗破故纸囗山药囗石斛囗白术囗茯苓肉苁蓉囗萆囗巴戟囗蒺藜囗桃仁(各十五两)囗川乌(炮去皮脐五两)蜜丸。空心。温酒或盐汤服。
二味参苏饮囗治产后瘀血入肺。咳嗽喘急。
人参(一两)囗苏木(二两)若口鼻气急黑色者。加附子救之。如愈后。即服六君子汤为妙。
三拗汤囗治风寒郁闭。喘促不得息。
麻黄(一钱)囗杏仁(七粒)囗甘草(五分)水煎。热服取汗。
应梦散囗治肾气烦冤。喘促不得卧。
人参(一两)囗胡桃肉(二枚连衣)囗生姜(五片)囗大枣(二枚)水煎。临卧服。
千缗汤囗治风痰上喘。
半夏(七枚)囗皂荚(一寸)囗甘草(一寸)合导痰汤同煎更效。
苏子降喘汤苏子(炒捣碎)囗杏仁囗桑皮囗前胡囗橘皮囗半夏囗桔梗(各一钱)囗甘草(四分)水煎。
五味子汤囗治胃虚喘促。脉伏而数者。
五味子(二钱)囗人参囗麦冬囗杏仁囗陈皮(各二钱半)囗生姜(三片)囗大枣(三枚)水煎服。
四君子汤囗治胃虚气弱。水气上乘作喘。(方见中风)参胡汤囗治喘急随绝者。余屡用之有效。功不可尽述。
人参(二钱)囗胡桃肉(二枚不去衣膈)水煎服。
八味丸(方见中风)囗越婢加半夏汤(方见咳嗽)华盖散囗治风寒致哮。
麻黄囗紫苏囗杏仁囗桑皮囗赤茯苓囗橘红囗甘草加姜煎。
参苏温肺汤人参囗肉桂囗甘草囗木香囗五味囗陈皮囗半夏囗桑皮囗白术囗紫苏(各五钱)囗茯苓(三分)冬月加麻黄。
劫法椒目研极细末。姜汤调下二钱。未效再服。俟喘止后。分痰分火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