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2300000009

第9章

如是。則明法非有無。故以非有非無名耳。

此中正結顯名之與體。稱為中道。名有召體之功。體有應名之實。以為下文奢摩他等。三法之圓修也。

不是非有非無。既非有無。又非非有。非非無也。

上文顯是。此中遣非。謂言中道。非有非無者。不是尋常於非有無上。又加雙非。非去非有。非去非無。何也。蓋餘經論。為不明法體者。情執未盡。要當於雙非。遣之又遣。故曰非非有相。非非無相。今明緣會之法。有即無。而無即有。敵體相破。情無不盡。理無不顯。豈須遣之又遣哉。

如是。則何獨言語道斷。亦乃心行處滅也。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乃所宗極圓頓之法。乃即因緣所生之法。當體即空。以其性本空寂故也。當體即有。以其緣會而生故也。當體即中。以其即緣會之有而無。即性空之無而有。如是中道。豈言語可以議。思惟可以度乎。然有境也觀也性也修也事也理也。今正言境與性理。若下文言奢摩他等。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方是明其觀也。修也。事也。故知裂此一章。居於第十。使血脈理路斷絕不連。可不惜哉。具眼者。自能辨之。

簡示偏圓第八

戒中三。應須具。

戒以防非止惡為義。三聚之戒。皆能防止一切惡非故也。

一攝律儀戒。謂斷一切惡。

攝律儀戒有四。一者不得為利養故。自讚毀他。二者不得故慳。不施前人。三者不得瞋心。打罵眾生。四者不得謗大乘經典。持此四法。無惡不離。故名攝律儀戒。

二攝善法戒。謂修一切善。

攝善法戒者。所行之行。能攝一切善法也。謂身口意所作善法。及聞思修三慧布施等六度之法。無不聚攝。故名攝善法戒。

三饒益有情戒。謂誓度一切眾生。

攝眾生戒者。謂能攝受一切眾生也。能攝之行。即是慈悲喜捨。慈名愛念。能與一切眾生樂故。悲名憐愍。能拔一切眾生苦故。喜名喜慶。喜慶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故。捨名無憎無愛。常憶眾生同得無憎無愛故。以四等法。攝諸眾生也。

定中三。應須別。

石壁云。定以正簡尋伺昏沉為義。

一安住定。謂妙性天然。本自非動。

此安住定。在諸經中立名不同。華嚴稱為法界。法華稱為佛慧。楞嚴稱為常住真心。圓覺稱為圓滿覺性。涅槃稱為三德。起信稱為本覺。智論稱為三諦等。荊溪云。三諦者。天然之性德也。即當人妙心。含生本性修禪定者。先能悟此。方可全性以起修。全修而在性也。

二引起定。謂澄心寂怕。發瑩增明。

石壁云。理定本妙。迷而不知。今反迷方。還修上定。澄心息妄。發瑩智明。增道損生。功由引起。佛性論云。道前名自性。住佛性道中。引出佛性。余謂準此以明三觀。則前安住。乃是三諦。含生雖具。為惑所覆。荊溪云。見思阻乎空寂。塵沙障乎化導。無明翳乎法性。今修引起。則以空觀破一切法。假觀立一切法。中觀統一切法。三惑之昏妄既除。則三德之靜明得顯。澄心寂怕。則復乎靜也。發瑩增明。則復乎明也。引起之禪定修。安住之禪定得。能辦大事。莫此為功。

三辦事定。謂定水凝清。萬像斯鑒。

石壁云。修因趣果。所辦事圓。道後名果佛性。余謂辦事者。至於果地能辦。化度眾生。禪道駭動。智辨宣揚。無記化化。化復作化之大事也。楞嚴云。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是涅槃清淨妙德。此之謂也。

慧中三。應須別。

石壁云。慧以靈鑒不昧為義。

一人空慧。謂了陰非我。即陰中無我。如龜毛兔角。

能了五陰假名。無有主宰。此無之無。如龜無毛。兔無角之無也。

二法空慧。謂了陰等諸法。緣假非實。如鏡像水月。

能了五陰諸法。緣假不實。此之不實。如鏡中像水中月之不實也。前龜毛兔角之無。乃無體之無。今鏡像水月之無。乃無實之無。二無之言雖同。二體之義永異。

三空空慧。謂了境智俱空。是空亦空。

前之人法二境。了達一切皆空。境雖空。而不無能空之智。今則能空亦空。名俱空。是故名為空空慧。

見中三。應須識。

石壁云。見者。增計長非自是為義。

一空見。謂見空而見非空。

見空者。謂能了達人法皆空也。所見者雖空。而能見者不空。故成空見也。

二不空見。謂見不空。而見非不空。

不空見者。謂能了達所空不空也。所見者雖不空。而能見非不空。故成不空見也。

三性空見。謂見自性。而見非性。

性空見者。謂能了見自性也。所見雖性。而能見者非性。故成見非性也。第一於真諦而起見。第二於俗諦而起見。第三於中道而起見。中論云。若法為待成。是法還成待。以其未能忘能所。絕對待故。雖見三諦。而反執成見也。

偏中三。應須簡。

此中所簡三德。乃修禪極喫緊工夫。悟此。則所修一切皆圓。迷此。則所修一切皆偏。若依大部止觀所簡。先約小乘。後約大乘以簡三德。縱橫所該甚廣。所論甚博。舊註於此。亦約小乘大乘以簡偏。然皆不當修門。罔知大旨。其大旨者。正在能觀所觀。能所契合。遠塵離垢以明三德也。蓋所觀三諦名為法身。能觀三觀名為般若。能所契合。名為解脫。即縱橫不縱橫。皆約此以明也。

一有法身。無般若解脫。

欲明三德有無者。須約縱橫二說以明之也。初約境論三者。所觀中諦屬法身德。真諦屬般若德。俗諦屬解脫德。約觀論三者。中觀屬法身德。空觀屬般若德。假觀屬解脫德。約能所契合論三者。性淨涅槃屬法身德。圓淨涅槃屬般若德。方便淨涅槃屬解脫德。今言有法身無般若解脫約豎論者。知有本具三諦法身。不能全性以起三種般若之修。何有能所契合三種解脫無累之證。故有法身無般若解脫也。約橫論者。於境知有但中之諦。不即二邊。於觀但修中觀。不能即空即假故。有中道法身而無般若解脫。又烏能三諦三觀。境智契合以得果上三解脫圓證哉。私謂此中橫豎。橫約即一之三。豎約次第之三。又橫約三法。豎約境觀能所。

二有般若。無解脫法身。

約豎論者。有空觀般若照真諦。而不能照中道法身。烏能境觀契合以證性淨解脫哉。約橫論者。有三觀之修。而不能徹照三諦之境。又烏能契合法身而得解脫哉。

三有解脫。無法身般若。

約豎論者。有世間等禪定解脫。而不能照中道法身以修般若。又烏能境觀契合以成出世間解脫哉。約橫論者。偏教三乘有果上解脫。而不知圓頓境智。故無真般若與法身也。

有一無二。故不圓。不圓。故非性。

或縱或橫。有一無二。皆不能契三德妙性也。

又偏中三。應須簡。

前則有一缺二。今則有二缺一。皆不成圓。故須簡之。

一有法身般若。無解脫。

約豎論者。能從法身之性起般若之修。故有二也。有二。應離垢脫塵。其如昧而不明。故無解脫也。約橫論者。能以空中。照真照中。然但複修。不能具修。故闕俗諦假觀解脫也。

二有般若解脫。無法身。

約豎論者。能以般若空智照見陰空。度見思苦厄。而不能徹照中道。故無法身也。約橫論者。能以空假二觀。觀真觀俗。但能複修。而不能具修圓觀三諦。故無法身也。

三有解脫法身。無般若。

約豎論者。或由宿秉。曾觀法身妙境。自然於塵無累。離染著心。然而此世無般若之真修。故有二無一也。約橫論者。能以假中二智。照俗中二諦複修。而無三觀三諦圓照之具修。故闕一也。

有二無一故不圓。不圓故非性。

問曰。圓覺二十五輪。單複具足。皆屬圓修。今以複修。判歸於偏何耶。答曰。圓覺為攝機故皆屬圓。此中為顯圓。故判屬偏。又圓覺悟圓。則脩複脩單皆屬於圓。此中慮未悟者執之為圓。故判屬偏。

圓中三。應須具。

石壁云。云何三。云何德。法身。般若。解脫。是為三。一一皆具常樂我淨。是為德。

一法身不癡。即般若。般若無著。即解脫。解脫寂滅。即法身。

法身不癡者。天台明理即佛之法身也。此是圓智。圓覺諸法。遍一切處。無不明了。蓋含生本有清淨法身。當體如此照明。則不癡。不癡故即般若也。既稱般若。般若豈有染著。故般若無著。即解脫也。以其解脫。故能寂五住煩惱。滅二種生死。以其全體寂滅。故即法身也。論舉一即三。以法身必具般若解脫。只須立二句。不必更至於三。復云解脫寂滅即法身者。為顯三德極圓。如循環之無端。故作如此說耳。又若作二句。則二德有釋。法身無釋矣。為顯法身是寂滅義。故須第三句也。

二般若無著。即解脫。解脫寂滅。即法身。法身不癡。即般若。

義釋同前。但三法中。每以一法為頭。各各互具耳。

三解脫寂滅。即法身。法身不癡。即般若。般若無著。即解脫。

如文同前。

舉一即具三。言三體即一。

三德舉一即三。言三即一者。所謂直法身非法身。以法身必具般若解脫。直般若非般若。以般若必具法身解脫。直解脫非解脫。以解脫必具法身般若。如摩尼珠。即體圓。即瑩徹。即具寶。雖是一珠。而有三義。雖有三義。而是一珠。然有性中之三德。則法身般若解脫是也。法身屬一性。般若解脫屬二脩。雖是法身一性。於全性而起般若解脫二脩。故直法身非法身。於法身必具般若解脫。雖是般若解脫二脩。而全脩在法身一性。故直般若非般若。於般若必具法身解脫。直解脫非解脫。於解脫必具法身般若。此就性中論三也。有脩中之三德。則空觀假觀中觀是也。雖是三脩。乃全性中三德以起脩中三觀。全脩中三觀而在性中三德。惟其全是三德。故三觀雖在於修。亦可論乎修性。蓋全法身以為中觀。故直法身中觀。非法身中觀。謂法身中觀。必具般若空觀。解脫假觀。全般若以為空觀。故直般若空觀。非般若空觀。謂般若空觀。必具法身中觀。解脫假觀。全解脫以為假觀。故直解脫假觀。非解脫假觀。謂解脫假觀。必具法身中觀。般若空觀。此就修中論三也。有果上之三德。則三種解脫是也。雖是果德。乃全性中三德。修中三觀以成果上三德。蓋全性中法身以修中觀。而證果上性淨解脫。全性中般若以修。修中空觀。而證果上圓淨解脫。全性中解脫以修。修中假觀。而證果上方便淨解脫也。又此三德。於性中但名法身。於修中但名般若。於果上但名解脫。以其名分主賓。故圓修之人能悟此者。單修亦可。複修亦可。具足修亦可。圓覺備明二十五輪。有單修複修。具足修。非惟顯攝機之遍。亦以彰圓修之妙也。

此因中三德。非果上三德。

正顯前所明三德。乃就眾生因性。并修性以辨也。往人不諳。乃約小乘大乘果證以辨者。有違此旨矣。

欲知果上三德。

石壁云。有曰。禪宗何論於果。故智者歎云。嗚呼。聾騃。若為論道。偽說滋漫。難可紀矣。

法身有斷德。邇因斷惑而顯德。故名斷德。

天台云。法身不顯。過在無明。故曰。法身流轉五道。法身既顯。功由斷德。故曰。出纏名大法身。余謂前二。法身寂滅。此之謂也。

自受用身有智德。具四智真實功德故。

石壁云。準唯識轉於八識。以成四智。轉第八識。成大圓鏡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此之四智。能嚴法身。不就他論。故云真實功德。余謂自受用身者。報身也。此之報身。惟佛自己受用。初住己上。等覺已還。所不能見。

他化二身。有大恩德。

如文下釋。

他受用身。於十地菩薩。有恩德故。

石壁云。問。自他受用二身云何。答。自受用身。上冥如理。他受用身。下應機緣。亦是如理如量二智。根本後得二智。然地上聖人。見他受用。即舍那十重。為十地所現。故余謂別明初地。破無明。見他受用身。圓明初住。破無明。見他受用身。今言十地。依華嚴故。

三種化身。於菩薩。二乘。異生。有恩故。

石壁云。大化千丈。小化千尺。并丈六。更有隨類化不定。余謂佛有三身。曰法。報。應。今云自受用身。即報也。他受用。即報即應。他菩薩所受用故。亦可稱勝應。故又今但云化。不云應者。合應為化故。若具論者。須分應化。如釋迦丈六。名為劣應。於法華會。又召十方分身。故知不開。未為詳說。

三諦四智。除成所作智。為緣俗諦故。

石壁云。謂成所作智。多附利他種種變化。是以除之。若準唯識說而實異。大圓鏡智成法身。平等性智成報身。成所作智成化身。妙觀察智遍於三身。存斯兩文。學者詳也。

然法無淺深。而照之有明昧。心非垢淨。而解之有迷悟。

石壁云。結示次位。因果歷然。約法約心。水波無別。論照論解。清濁須分。故無濫於聖階。亦不屈於凡下。如斯奧旨。味而研之。

剏入初心。迷復何非淺。終契圓理。達始何非深。

初心迷淺者。不了三德以成偏。終契遠深者。能了三德以成圓也。

迷之失理而自差。悟之失差而即理。迷悟則同其致。故漸次名焉。

悟則同其致者。譬如以清明眼。觀晴明空。惟一晴虗。逈無所有也。迷之而自差者。其人無故不動目晴。瞪以發勞。則見虗空種種非相也。合法可知。

正修止觀第九

奢摩他頌。

梵語奢摩他。此云止。豎而明之。義當於空。橫而言之。義開三止。廣如止觀中說。今且豎明。有遮義空義。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心与心的零距离

    心与心的零距离

    叶晓薇是一个会读心术的女孩,也因为这一点而被大家视作怪物。这一次,她转学来到落樱学院,也就是为了重新开始生活。但是,没想到千防万防,美男难防。最终,自己的秘密还是被那可恶的同桌所知道。“哼,我一定会让你后悔的!!!!!”(叶晓薇)“试试看!!!!!”(洛擎枫)华丽的校园追逐赛正在上演…………………………
  • 红石场恩仇记

    红石场恩仇记

    清朝末年间的黄老头因为贪、恶、痴而纠集了三个地方的势力对江南安仁县红石场四个老板的家庭进行了大屠杀。王知县及时侦查全案,但一时无法结案,逃出的两个老板在告状途中被追杀而引发了报复。当他们认识到是错误是犯罪而隐居起来后,官府抓住了罪魁祸首黄老头。但是,该案的结局出人意料。十三年后,石场老板的后人等为收复石场同包括黄老头在内的各方势力斗智斗勇。在官府的支持下,小说的结局才完美结局。小说不到二十一万字,写了一百来人,跨越十三年,涉及的事情多而杂。着重表现的是封建社会黑恶势力的猖獗、官场的腐败和官员主持正义的艰难以及受害百姓的挣扎与无奈。小说使用了不少该区域内的群众口头中的有生命力的语言词汇。
  • 放羊的公主

    放羊的公主

    放羊,即自由活动、散漫、解散、无目的各自行动。21世纪中期的某一天,两个女婴降生在同一家医院,莫格拉星球的“神明”降临地球,两个女婴就此成为两个外太空超级生命的容器。体内潜藏高贵生灵的女孩们没有受到奉若神明的待遇,放羊式散落在天涯。命运终有交错的一天,当她们相遇,一张隐匿许久的大网从天而降,被时光隐藏多年的秘密渐次揭开,算计了她们人生的人竟是……(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浴火凤凰,含血重生!

    浴火凤凰,含血重生!

    前世今生,死而复生,身怀血海深仇,再活一世,只为抢回原属于自己的东西,却不想遇见了只为她而笑的他,倾尽所有,只为博红颜一笑......
  • TFBOYS之不平凡的我们

    TFBOYS之不平凡的我们

    “小凯,我是丁紫郡呀!你不认识我了吗?”王俊凯用冷冰冰的眼神看着眼前的女生,然后用手拉了拉身边的女生,然后抛下她。雨哗哗的下着——“源源,我们去吃好吃的吧!”“好呀!”“啊!”——“千玺,轻松熊送你!””谢谢!“
  • 当铺的陷阱

    当铺的陷阱

    世上有一间当铺,可以典当任何东西,可以是有形的器官,比如手,脚,也可以是无形的东西,比如说时间,爱情。典当出后同样可以换的你想要的任何东西,只是这些都是有期限的,毕竟任何不是你的东西都不会被你无限制的拥有。
  • 凰临天下:绝世冷妃太妖孽

    凰临天下:绝世冷妃太妖孽

    一朝惨死,穿越到了慕家的废物六小姐身上,父母厌恶,上有白莲花姐姐算计,下有恶毒庶女欺负,小娘拼命陷害,还有渣男忙补刀?一朝解毒,倾城容颜现,上古神兽自动上门契约,上古神器滚滚来,万年难见的天赋,八系召唤师,十条灵根。从此斗小娘,戏渣男,虐莲花,惩庶女,走向人生巅峰。无意中还惹到了一只大灰狼。一朝封印破,凰女现世,原本逆袭没多久的废材瞬间变抢手货,各色美男抢夺,这时,某大灰狼抱着某妖孽,霸道的说:“这只妖孽是我的,想娶她?门都没有!”刚过几天舒坦日子,又莫名其妙的被派已大任,为了世界的和平,就让她献出生命?……对不起,本姑奶奶从不做亏本买卖!千璃书群号:485089171欢迎入坑~
  • 斩魂使

    斩魂使

    每当有一种新的物种出现,伴随着能与他抗衡的力量也会出现,这是大自然的定律。噬魂和斩魂使便是遵循定律的产物,噬魂来着与魔签订欲望协议的人类,斩魂使是衍生出的噬魂的对手
  • 南有嘉鱼之什

    南有嘉鱼之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又爱分之一

    一又爱分之一

    陪伴是最真情的告白......一场因回眸而引发的回忆性恋情本文轻松幽默读完本书你会变得“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各位帅哥美女,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