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97100000013

第13章 (1)

痰病脉证第四十二

滑主多痰,弦主留饮。热则滑数,寒则弦紧。

浮滑兼风,沉滑兼气。食伤短疾,湿留濡细。

滑为水物兼有之象。主多痰者,以痰为饮结成形故也。弦则弦直而敛,不能抑扬鼓荡,是阳运之力薄,故饮留焉。(宜和剂倍术丸、苓桂术甘汤之类。)以饮较痰,尚未结聚,所以弦不似滑之累累替替有物形也。大约气机鼓动属热,滑数是已。敛束属寒,弦紧是已。鼓动浮越,风之象也,故浮滑者兼风。(宜青州白丸子、法制半夏、清心牛黄丸、沉香堕痰丸、清气化痰丸之类。)动疾沉下,气之郁也,故动滑者兼气。停食于中,则气为食碍,不能透达,脉为之短。短则气遏于内,势反成疾。短疾之脉,与滑近似,故滑亦主食也。(宜丹溪保和丸之类。)湿为阴邪,留必缓渗,非若阳邪之变动迅疾,故脉亦濡细耳。

(宜仲景泽泻汤之类。)

痰病脉证第四十二

附方

和剂倍术丸(见第二十二)仲景苓桂术甘汤(见第十六)和剂青州白丸子 治男妇手足瘫痪,风痰壅盛,呕吐涎沫,及小儿惊风,妇人血风。

半夏(生七两,水浸洗) 南星(生三两) 白附子(生二两) 川乌(生半两,去皮脐)上为末,以生绢袋盛,于井花水内摆出粉。如未出者,更以手揉出。如有滓,更研,再入绢袋,摆尽为度。置瓷盆中,日晒夜露。至晓撇去旧水,别用井水搅,又晒至来日早,再换新水,搅如此法。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晒干后如玉片。研细,以糯米粉煎粥清丸绿豆大,姜汤下二十丸。无时。如瘫痪风,温酒下。小儿惊风,薄荷汤下五丸。

法制半夏 治一切痰嗽,或呕吐冷冻饮料酸水,风痰痰癖,胸膈痞闷,喘促等证。

半夏(拣大者五斤) 明矾(一斤四两捣碎) 生姜(一斤四两捣碎)上三味,用泉水共浸七日,擦去半夏皮,加朴硝二斤八两,换水浸七日。加猪牙皂角切片一斤四两,浸七日。此后用泉水,每日一换。至四十九日,捞起晒干为末。每用二钱,煎萝卜汤调下。小儿量减之。

和剂清心牛黄丸 治诸风缓纵不随,语言蹇涩,心怔健忘,恍惚去来,头目眩冒,胸中烦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愦。又治心气不足,神志不定,惊恐悲忧,虚烦少睡,喜怒无时。或发狂癫,神情昏乱。

白芍药 麦门冬(去心) 黄芩 当归(去苗) 防风(去苗) 白术(各一两半) 柴胡 桔梗芎 白茯苓(去皮) 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别研,各一两二钱半) 神曲(研)蒲黄(炒) 人参(去芦,各二两半) 羚羊角(屑) 麝香(研) 龙脑(研,各一两) 肉桂(去粗皮) 大豆黄卷(碎、炒) 阿胶(碎、炒,各一两七钱半) 白蔹 干姜(炮,各七钱半) 牛黄(研,一两二钱) 犀角(屑二两) 雄黄(研飞八钱) 干山药(七两) 甘草(锉炒,五两)金箔(一千二百片,内四百片为衣) 大枣(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研成膏)上除枣、杏仁、金箔、二角屑及牛黄、雄黄、脑、麝外,共为细末,入余药和匀。用炼蜜与枣膏为丸。每两作十丸,金箔为衣。每服一丸,温水化下,食后服。

小儿惊痫,酌量多少,竹叶汤化下。

沉香堕痰丸 治宿食不消,咽膈不利,咳嗽痰涎,头目昏晕,呕逆恶心,胸膈不快。

沉香 木香(各二钱) 青皮(去白,二钱半) 半夏曲(二两) 槟榔(大者,三枚,用面裹煨熟)上为细末,用生姜汁浸,蒸饼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时,姜汤下。

清气化痰丸 顺气快脾,化痰消食。

半夏 南星(去皮脐) 皂角(切) 白矾 干姜(各四两)上先将白矾等三味,用清水五碗,煎取水三碗。却入半夏二味,浸两日。再煮至半夏、南星无白点为度,晒干。

青皮(去穣) 陈皮 真苏子(炒) 萝卜子(炒、另研) 杏仁(去皮尖、炒、研) 葛根神曲(炒) 麦 (炒焦) 山楂(去核) 香附(各二两)上为末,蒸饼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临卧食后茶汤下。

丹溪保和丸(见第十七)仲景泽泻汤(见第二十二)

疟疾脉证第四十三

疟脉自弦。弦数者热,弦迟者寒,代散者折。

《素问》疟论曰∶夫 疟皆生于风,盖风属木而应春。弦是其本脉,生于风则象风,故脉自弦。又疟之作也,邪正交争,或寒而热,热而寒。寒热往来,正邪出入,枢主于中。经云∶少阳为枢。少阳亦应乎春,故脉亦当弦。弦而兼数,数为热,是知疟之多热也。(多热多汗,宜小柴胡汤,或加知母、石膏、黄连之类。甚则渴欲冷冻饮料,脉数大者,宜白虎汤之类。)弦而兼迟,迟为寒,是知疟之多寒也。(热少寒多,甚则厥冷呕逆,宜二陈、姜、桂、柴胡、白术、草果之类,虽附子亦不妨用,但宜细审其证,则百发百中矣。)若代止而又散,乃正气虚脱,不续不敛之象。邪盛正衰,定主凶折。(此属危殆之证。若欲用药,非大补气血如参 炙甘术附姜桂之类,不能挽回于万一者。)

疟疾脉证第四十三

附方

仲景小柴胡汤 《伤寒论》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此半表半里,寒热往来之药也。今用治疟之寒热往来者皆效。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 半夏(半斤) 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加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取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

仲景白虎汤(加人参名人参白虎汤) 《伤寒论》云∶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又云∶吐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大抵表里皆热,在表多汗,非闭郁之热;在里渴烦,非入腑坚实之热,转夏为秋之剂也。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泄泻脉证第四十四

泄泻下利,沉小滑弱。实大浮洪,发热则恶。

泻痢见于下部,时时惟出,无论因之内外,总属伤阴耗里之虚证。沉小滑弱,乃为相宜。(滑乃有余,似乎相反。然喜其有水液,而不因泻痢枯涸耳。大约宜五苓散、平胃散、东垣升阳除湿汤、理中汤、五味子散、四神丸、七味白术散。痢则芍药汤、香连丸、益元散、败毒散、东垣芍药黄芩汤、和剂真人养脏汤、金匮桃花汤、白头翁汤、和剂参苓白术散,俱当审寒热虚实选用之。)若实大浮洪则恶矣。实大与虚反,浮洪与里反。邪盛正衰,不言可喻。再加发热,则阴气弥伤,而里气弥耗,不至躁亡不已也。

泄泻脉证第四十四

附方

五苓散(见第十七)平胃散 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噫气吞酸,面黄肌瘦,体倦节痛。常自利,常发霍乱、反胃等证。

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五斤) 陈皮(三斤二两,去白) 甘草(锉,炒,三十两) 浓朴(去粗皮、姜制、炒,三斤二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二枚,同煎七分,去滓温服。或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不正之气。

东垣升阳除湿汤 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肠鸣腹痛,泄泻无度,小便黄,四肢困弱。

甘草 大麦 面(如胃寒腹鸣者加) 陈皮 猪苓(以上各三分) 泽泻 益智仁 半夏 防风神曲 升麻 柴胡 羌活(以上各五分) 苍术(一钱)上 咀,作一服。水三大盏,生姜三片,枣二枚,同煎一盏。去滓,空心服。

理中汤(见第十七)二神丸 治脾肾虚弱,侵晨五更作泻,全不思食,或食而不化,大便不实神效。

破故纸(四两,炒) 肉豆蔻(二两,生用)用红枣四十九枚,生姜四两,同煮熟。去姜及皮核,取肉和药丸如梧子。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五味子散 治肾泄,在侵晨五更作泻,或大便不实,不时去后。

五味子(炒,二两) 吴茱萸(炒,五钱)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服。为丸更妙。

四神丸 治脾肾虚弱,大便不实,饮食少思。即二神丸、五味子散合丸,空心食前服。

钱氏七味白术散 治中气亏损,津液短少,口舌干渴,或口舌生疮,不喜冷冻饮料,或吐泻后口干,最宜服。

人参 白术 木香 白茯苓 甘草 藿香(各五分) 干葛(一钱)上,水煎服。

芍药汤 治便血后重。经曰∶溲而便脓血,知气行而血止也。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白芍药(二两) 当归 黄连 黄芩(各五钱) 槟榔 木香 甘草(各二钱) 桂(二钱半)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服。痢不减,加大黄。

香连丸 治痢疾,并水泻、暑泻,甚效。

黄连(十二两,另用吴茱萸十两为末。二味热水拌和,入瓷器,置热汤中顿一日,同炒至黄连紫色,去茱用连)为末。每四两,配木香一两,醋打米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

久痢中气下陷,以补中益气汤下。中气虚者,四君子加姜桂汤下。

益元散(一名天水散,一名六一散) 治伤寒表里俱热,烦渴口干,小便不通及霍乱吐泻,下利肠 ,五淋,及妇人产难,催生下乳。

桂府滑石(腻白者水飞,六两) 粉草(去皮,一两,研烂)上为极细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新水亦得。加薄荷末少许,名鸡苏散。加青黛末少许,名碧玉散,治疗并同。

败毒散(见第三十七)东垣芍药黄芩汤 治泄痢腹痛,或后重,身热,久不愈,脉洪疾者,及下痢脓血稠粘。

黄芩 白芍药(各一两) 甘草(五钱)上 咀,每服一两,水一盏半,煎一盏,温服无时。如痛,加桂少许。

和剂真人养脏汤 治大人小儿冷热不调,下痢赤白,或便脓血,有如鱼脑,里急后重,脐腹 痛,及脱肛坠下,酒毒湿毒,便血,并宜服。

人参 白术 当归(各六钱) 白芍药 木香(各一两六钱) 甘草 肉桂(各八钱) 肉果(面裹煨,半两) 御米壳(蜜炙,三两六钱) 诃子肉(一两二钱)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食前温服。忌酒面生冷腥腻之物。滑泄夜起,久不瘥者,加附子四片。

金匮桃花汤 治下痢脓血。

赤石脂(一斤,一半锉,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上先以水七升,煮米姜令熟,去滓,温七合,内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勿服。

同类推荐
  • 柳非烟

    柳非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和菩萨戒文

    和菩萨戒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Cambridge Neighbors

    Cambridge Neighbo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弼老子注

    王弼老子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大迦叶本经

    佛说大迦叶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荏苒兮兮,暮色犹在

    荏苒兮兮,暮色犹在

    人都是双面的,于他,她好似透明,所有的伪装变成了过家家。而她不知道的是,自己于他又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不是他改变了她,是她改变了他。荏苒兮兮,暮色犹存,一次错拍,谱写本该平凡的人生由此变得不平凡……
  • 《乱世枭仙》

    《乱世枭仙》

    一个妖怪、魔族、修仙者共存的奇幻世界,一位重生小修士成就绝世神通、纵横无数位面、风靡万千女修的神奇之旅!
  • 夜露昙花

    夜露昙花

    喜欢就好,这世间情爱太多,能够真正一心为自己的却并不多。不管是为了容貌,为了才智,还是为了那份虚无缥缈的感觉,只要眼前的这盘菜合了胃口便好。
  • 仙之界域

    仙之界域

    姜宁因机缘巧合得到一枚刻画有八卦阵图的玉佩,从此踏上修仙之路,一步步揭开盘古开天之秘。
  • 青锋血芒

    青锋血芒

    武林巅峰,散花仙翁,雌雄双煞,了无神僧。————————新书首发,求爱护!
  • 上古世纪之逐梦者

    上古世纪之逐梦者

    孤儿周方,因为挚友的出卖,意识意外进入游戏,附身新月国三王子身上。不学无术的方舟诺亚因此变了一个人。积极好学,勤奋刻苦,成为了年轻的大光明骑士。并且因为梦想的感召,毅然决然地投入光复原大陆的事业之中······“人要有梦想,万一哪天实现了呢?”
  • 元气大陆之崛起

    元气大陆之崛起

    林天,元气大陆上一个小家族的少爷,在得知自己离奇的生世后毅然踏上了争霸之路,期间经历各种困苦和茫然,但凭借其过人的毅力和才智,冲破重重障碍,一飞冲天,独霸大陆。
  • 力倾天下

    力倾天下

    历经千锤百炼,我以一力倾天下
  • 霸道校花:遇帅气恶魔

    霸道校花:遇帅气恶魔

    “她”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孩子,“他”一个帅气,喜欢欺负人的男生,"她”觉得爱上了“他”他们会怎么样呢,快来看吧。。。
  • 幻世新贵

    幻世新贵

    奈何桥边是否有人在回首期待死去的宅男重生于末日星球,本以为是个求生之旅却发现了隐藏在现实中的真相,面对一次又一次绝境,她终于不想再忍耐下去,文明,社会,军队,政治,她要粉碎一切伪善,开创一个属于她的皇朝帝国。就这样一个平凡的宅男死了,一个幻世中的新贵诞生了。变身小说,百花缭乱,不喜勿入,谢绝喷子,开心观看,共建和谐。封面已经上传完毕,再次感谢七哥的制作。读者群:进入验证为书名。祖龙之池(214898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