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联合,相对于长三角的结盟、珠三角的携手、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或许不是那么气势恢宏。但对于西部地区而言,这样开放的胸襟,这样开阔的视野,这样开拓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史无前例。
宁夏的“小”“大”之变,就这样打破了固守多年的“内源经济”桎梏,用一个洋洋洒洒的“大银川”跳出“小圈子”,打造着新的增长极。
仔细分析,宁夏的“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深得科学发展观的精髓。
自然,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自治区主席王正伟承诺:“建设宁夏‘沿黄经济区’,须符合统筹区域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向西开放、创新体制机制的各项发展要求。以国际化眼光和现代化理念规划宁夏‘沿黄经济区’,使之形成‘岸、带、区’为一体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最大限度提升宁夏整体竞争力。”
居高声自远。
2009年4月9日,一个承载着620万回汉群众梦想的名字奏响在塞上大地,奏响在涌动着大开发的祖国西部。这就是“黄河金岸”战略!
2010年3月3日京城的一次会谈,使人们对她有了全新的解读。
那天,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自治区政府主席王正伟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会谈,恳请住建部协调有关方面,将宁夏沿黄城市带(群)建设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发展战略。
王正伟提出,要把沿黄城市带(群)建设成为:
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西部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示范基地。
西部大开发新的战略支点。
中国面向穆斯林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姜伟新对宁夏的发展思路表示赞赏,并就如何推动其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提出了见解。
这一举动不难看出,在西部第二轮大开发的号角吹响之际,宁夏人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使命感!
今非昔比,宁夏人奋发了!宁夏人拼搏了!
黄河惊涛自古雄
也许,河流同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也有爱恨情仇。
这是2012年9月3日下午。宁夏吴忠。
一条大河从城市的汉白玉栏杆下滚滚流过,柳溪湖边,水韵悠悠、鸥鸟翔集,恰好与游乐休闲的人,构成一幅人水和谐的动人画卷。
然而,人们很难相信,眼前这条充满诗意的城内河,就是此刻正在兰州、内蒙古河段造成多处溃堤险情的那条黄河。
黄河是一条年轻的河,到距今十万年至一万年间的晚更新世,才逐步演变成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当她成为一条真正的河开始分泌“乳汁”时,中华民族的童年恰好开始了。
史载,秦汉以前,黄河两岸曾经是森林茂密、绿草如茵,森林覆盖率高达40%,大西北也曾是一片繁荣景象。只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战争洗劫,屯垦践踏,才造成了今天的恶劣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
干旱少雨。
风沙肆虐。
沙漠蔓延。
……
黄河桀骜不驯的性格,水沙参半,善淤、善决、善徙的特性,让华夏子孙始终生活在她大恩泽与大劫难的交替中。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的安澜与泛滥,决定着沿岸的繁荣与灾难。
黄河的水灾,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宁夏的“塞上江南”在哪里?塞上就在沙漠的包围里。西部是腾格里沙漠,北部是乌兰布和沙漠,东部是毛乌素沙漠;南部没有沙漠,却是黄土高坡。
幸有塞上,天佑宁夏。正因有了贺兰山的庇护,有了黄河水的滋润,才有了“秋实如云喜报连”的“塞上江南”。
历史上,宁夏既受益黄河大恩泽,亦有利导黄河之壮举。
传说4000多年前,洪水滔天,“洪泉极深,何以窴之?”大禹变堵为疏,用撼天震地的神斧劈开了宁夏青铜峡,给汤汤黄河一条从容塞上行的出路。从此“黄河永著安澜颂,留取丰功万古存。”
2000多年前,秦朝蒙恬率30万大军戍边朔方(宁夏),为了生产生活,秦人修建了秦渠。宁夏平原由此“天堑分流引作渠,一方擅利溉膏腴。”
此后,汉武帝时开汉渠,汉顺帝时凿汉延渠,北魏刁雍凿艾山渠并开黄河水运,唐郭子仪开唐徕渠,西夏开国之主李元昊修昊王渠,元朝郭守敬修浚汉延渠、唐徕渠,清代通智开惠农渠。
一代又一代的历史风云人物,殚精竭虑,引黄河之水,济塞上沃土。
新中国成立后,青铜峡水利枢纽、固海扬水工程、盐环定扬水工程、爱伊河等相继建设,宁夏才有了水灵山秀,宁夏经济发展才有了润滑剂。
宁夏唯黄河而存在,依黄河而发展,靠黄河而兴盛。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千百年来,黄河始终恩泽于宁夏平原这个最古老的延续不断的自流灌区。
但,黄河与宁夏的这种关系,也和其他河流与人类的关系一样,人类逐水而居取其利,河流也自然而然地为人类带来灾害,同时人类对河流也构成威胁。
“黄河水,水阔无边深无底,其来不知几千里。”
许多宁夏人只知“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却不知道黄河在宁夏也有翻脸不认人之时。
其实,上万年来,黄河宁夏段洪灾频发。
那是1981年的八九月间,黄河干流发生特大洪水。
黄河上游连续降雨32天,9月10日,甘肃刘家峡水库蓄水位高出限制水位2.46米!
随后的两天间,宁夏自治区政府连续两次发布抗洪抢险命令,黄河宁夏段多数堤防加高一米左右。
然而,“奔流直下疾如驶,蟠龙一束十年昂”。
9月16日,最大洪峰进入宁夏后,中卫、吴忠等多处堤防决口,淹没农田8.72万亩,倒塌房屋4500间,冲毁各类堤防设施300多处。
而青铜峡洪峰流量大于每秒五千立方米,持续时间竟然多达13天。
当时,中卫刘庄河堤决口20多米,洪水涌进跃进渠,危及与渠平行的包兰铁路。
时任自治区主席马信亲自赶到现场,指挥抢险。宁夏军民2300人连续奋战七昼夜,终于堵住了决口,保证了包兰铁路的安全。
大洪水肆虐之时,宁夏境内所有的船渡中断。宁夏全民总动员,近20万人上堤护卫。
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共发生冰凌灾害37次,黄河宁夏段发生大洪水8次,其中3次洪峰流量接近或超过每秒6000立方米,达到五十年一遇。
黄河出黑山峡和青铜峡后,平原开阔,随水挟带的石子、泥沙淤积堆存,造成黄河改道就低的左右递变摆动,故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塌岸毁地现象十分频繁。
特别是近三十年来,随着上下游对黄河水资源的急剧需求和气候变化,黄河宁夏段河床不断淤积抬高,河道萎缩,凌汛灾害频繁发生,洪水过流能力大幅度衰减,河势摆动加快,塌岸毁田增多,引水灌溉困难加剧。
在灌区中下游的永宁、贺兰、平罗和石嘴山等地,塌岸时有发生,给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黄河灾害的发生,由过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竟然演变成为“今年河东,明年河西”。
仅1979年至1998年,共塌毁农田34.41万亩、堤防131公里、沟渠227公里,各类水利设施1829处,房屋4515间。2003年至2008年的5年间,黄河塌岸已经塌毁农田2.3万亩,死亡3人,直接经济损失5亿多元。
2005年10月,平罗县陶乐塌岸严重,石嘴山市紧急动员,在军地兵民的大力合作配合下,经过半个月的艰苦奋战,使该处塌岸险情得到初步缓解,仅抢险成本就达3000多万元。
2006年11月,平罗县姚伏镇黄河塌岸抢险过程中,多名农民工在夜间卷埽,1人由于作业不慎被带入河中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