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乃至整个北方大地,几度桑田,几度牧场。长城南北,几番征战,几多白骨。忽而是汉妾辞宫,公主和亲;忽而是藩王来朝,纳供称臣。多少历史的悲喜剧,在长城的巨大背景下轮番上演。
如果说秦皇汉武修长城,还表现了华夏文明的气魄和力量的话,那么,到了15世纪中叶明朝重修长城,则完全成为一种失败和退缩的举动了。
宁夏这片土地,自然不知承载了多少的历史风云变幻!
……
富有韵味的是,在历史的进程中,黄河则一直是宁夏这方土地子民们的圣河!
黄河奔流,洗涤的是宁夏的灾难与悲凉!
黄河奔流,带给历史宁夏的是福音!
黄河奔流,更是未来宁夏的希望!
大河之舞
“巴掌大的地方,横根棍子就到了头,插根筷子就能探到底。”外地人常常如此评判宁夏。
“不沿海,不沿边,平川只有一小片,山地沙丘望无边。”宁夏人曾经这样抱怨。
“等投资,等项目,不叫不到,不给不要,不吵不闹,苦盼苦熬。”宁夏人曾经这样等待。
“天下黄河富宁夏。西部兄弟中,宁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宁夏人曾经这样自我陶醉。
……
如何看待宁夏,似乎内外有别,虽然看法、思维各有不同,但值得深思与玩味。
外界的评判,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道出宁夏的地理面积小的现实。
自然,就宁夏自身而言,仅有抱怨,则会泄了干劲;仅有等待,则会坐失良机;而自我陶醉,则显“胸无大志”的自满自足感。
的确,谈宁夏的发展,我们不能回避矛盾困难,自然也不能回避大与小的问题。
不过,在这纷繁的世界上,难道大就一定好,就一定强?小就一定差,就一定弱?
在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上,感知世界的大小,是受我们自身条件局限的,是受智慧有无限制的,同时也受到我们自身心理方面的影响。
其实,中国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庄子。
庄子在《秋水》篇中,曾这样阐述道:“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垒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禾弟米之在大仓乎?”
《秋水》的主题就在于说明,大与小是相对的,是无穷的。不能认为天地就大,毫末就小。天地未必是至大之域,毫末未必是至细之度。他看到了,人的认识任何时候都不免带有局限性、片面性。懂得这一点,任何人就没有骄傲自满的理由。这就是庄子两千多年来给我们中国人的启迪。
在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战略之下,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面前,宁夏如何抢抓机遇?宁夏人该以怎样的思维顺应潮流?宁夏如何在西部崛起中捷足先登?
时间稍纵即逝,机遇不让人,机遇不等人。
“宁夏虽小,但宁夏发展的思路不能小!发展的眼光不能小!发展的胸怀不能小!”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们的思路是清晰的,他们多次在全区大会上大声疾呼。
什么是高瞻远瞩?什么是机遇意识?什么是敢于争先?
这就是!
在历史性的机遇面前,宁夏跨越式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
在黄河,在黄河沿岸。
2008年年初,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王正伟首次提出了“黄河金岸”战略构想,这是宁夏在几百年的黄河经济实践中,第一次从全球化、城市化的实践视角提出的体系性战略表述。
从古到今,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与黄河息息相关。黄河,成为宁夏兴衰更替、繁衍生息的自然基础,也是“塞上江南”美名远扬之源。
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四个地级市如一串璀璨的明珠,分布在沿河两岸。这条“黄金带”,聚集着全宁夏43%的土地面积,61%的人口,9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94%的财政收入。
谋求宁夏的新跳跃,让“塞上江南”这颗明珠重新闪烁,让这颗明珠闪烁出更加耀眼的光辉,就必须“跳出宁夏看宁夏”,就必须有超前的眼光,就必须有创新的思维。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果然,跳出宁夏看宁夏,让宁夏人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与东部沿海省市相比,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
立足全国看宁夏,让宁夏人发现了自己的落差: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宁夏不到800美元;
面向未来看宁夏,让宁夏人感到了自身的压力:在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国翻两番,宁夏要翻三番。
换个角度看宁夏,让宁夏人感到了自己的危机和紧迫。何时能缩小和发达地区的差距?怎样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拖时代的后腿?
纵观整个宁夏,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宁夏,作为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不仅城乡差距大,而且区域发展也极不平衡:
北部川地赖黄河滋养,水茂粮丰,人赞“塞上江南”;
南部山区土壤瘠薄,十年九旱,西海固之贫,“苦瘠甲天下”,还有150万人口没有稳定解决温饱。
宁夏要有大发展,就必须有新的思维,就必须有新的突破口。新思路在哪里?新的突破口在哪里?
开发沿黄两岸,打造“黄河金岸”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这里土地肥沃,光热充足,自流灌溉。
这里煤炭资源丰富,尤其是“水、土、煤”组合及诸多综合开发条件优越。什么能源化工与国家重要大型煤炭基地,什么“西电东送”火电基地,什么煤化工产业基地,什么循环经济示范园……基地地位日益明显。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潜力巨大。
从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战略布局看,宁东—鄂尔多斯—榆林能源化工“金三角”,是我国罕见的能源富集区。宁东为代表的“沿黄经济区”所具有的“水、土、煤”组合优势,新疆及周边煤炭和中东、中亚油气资源的进入等,使宁夏转变发展方式,对开发建设能源“金三角”具有示范意义。
如果坚持以点带面,以城带乡,就会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就会使“沿黄经济区”后发优势更加凸显。
……
“依靠黄河优势,宁夏农业人口平均每人拥有两亩水浇地,这意味着宁夏的问题完全可以在黄河边‘打包’解决,用经营城市的思路整体解决宁夏的发展问题。”自治区发改委主任袁进琳说。
还有大与小的关系是辩证的,是可以转换的。
宁夏小,难道就不可以有大战略?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是城市乡村化。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城市化水平达到30%时,将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21世纪,是城市群和经济圈快速发展的世纪。
如何顺应这一发展趋势?
2007年6月6日,宁夏第十次党代会开幕,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代表宁夏省委的领导班子在作大会报告时,正式宣布了“沿黄城市带”战略构想。
陈建国认为: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宁夏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2007年12月11日至12日,宁夏经济会议召开,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及时对建设沿黄城市带(群)建设作了部署。
他说,自治区党委、政府将重点抓好沿黄滨河大道和沿贺兰山西线高速公路建设,鼓励支持沿黄各县市(区)相向发展、互联互通,共同打造“黄河金岸”。
这是“黄河金岸”一词的首次亮相。
“不尽黄河浪有声,凭谁击水起鲲鹏?”
什么是“黄河金岸”?宁夏的干部与群众期待着一个全新战略的打开……
2008年1月16日,在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王正伟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对“黄河金岸”的概念进行了理论阐述:
加快建设沿黄城市带(群),奋力打造“黄河金岸”,这个沿黄城市带(群)要力求做到“六个一体化”:
一是,规划编制一体化。
二是,基础设施一体化。
三是,产业发展一体化。
四是,区域市场一体化。
五是,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
六是,市政服务一体化。
要通过这种同城化的持续推进,打造“黄河金岸”,使其成为“呼—包—银—兰”经济带的重要一极,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成为宁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强势经济群。
那么,“黄河金岸”建设如何具体操作?
2009年1月19日,在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宁夏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以打造黄河金岸为抓手,强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
“贯通滨河景观大道,力争把滨河大道建成防洪保障线、生态风景线、旅游观光线、经济命脉线。”
4月9日,自治区党委、政府联合召开沿黄城市带(群)建设启动大会,王正伟代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战略的落点:
打造“黄河金岸”,是提升城市化层次和水平的必然选择。
打造“黄河金岸”,是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打造“黄河金岸”,是实现统筹协调的必然选择。
如何打造“黄河金岸”?重点是突出“六条功能线”建设。即:
在维护上下功夫,打造生命保障线;
在通达上做文章,打造抢险交通线;
在提升上见成效,打造经济命脉线;
在设计上动脑筋,打造特色城市线;
在延伸上求突破,打造生态景观线;
在挖潜上花力气,打造黄河文化展示线。
“黄河金岸”的战略构想,是宁夏前无古人的惊世奇想,是宁夏执政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一构想,留下了宁夏与时俱进的思想解放的脚印,描绘了宁夏跨越式发展的蓝图。
放眼全国看宁夏,宁夏是大西北通往华北的门户,地理位置特殊。
呼(和浩特)包(头)银(川)兰(州)与太(原)中(卫)银(川)两条铁路大动脉,交会于宁夏;盐池至中宁高速公路是青岛至银川公路、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公路经定边至武威联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银川至北京经太中银铁路等多条动车铁路线建成后,银川到北京仅5个小时,到西安3个小时,到兰州2个小时。
偏居一隅的宁夏,正在成为东进、西去、北上、南下畅通无阻的中国区域性交通大枢纽。
然而,在呼包银兰和太中银两条交通大动脉上,鲜有列入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国家重点城镇群。
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国家重点城镇群,以不到全国10%的人口,创造了30%以上的经济总量,吸引着60%以上的外商投资,成为会集要素、创造财富的主体区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仔细观察,在地域辽阔的大西北,没有宁夏沿黄城市带(群)的发展,没有国家城市体系,没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空间结构,就会出现缺失和不完善。
要实现西部大开发,就应该提升宁夏沿黄城市带(群)在国家城市体系中的战略地位,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积极扶持,优化国家城市体系。
历史上的银川不但是本区的商贸中心,而且还具有辐射甘肃、陕西、内蒙古部分地区的潜力,是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唯一的中心城市。
如果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以银川为核心,以黄河为主轴的景观大道,就会成为宁夏黄河流域最亮丽的风景线。
如果实现便捷的公路交通通道,就会使沿黄城市城际间“一小时经济圈”变成现实。
如果通过“大银川”的发展辐射,就会形成山区、川区良性互动、统筹发展的新局面。
如果重新整合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就会使得区域发展不平衡必将逐步缩小,就会推动城市化,就会带动工业化,就会拉动农业产业化,就会给填平城乡、地区发展鸿沟创造条件。
……
在城市化水平上,宁夏和东部发达省市有着明显的差距。1978年,广东城市化率只有16.3%,和宁夏不相上下。2008年,广东城市化水平为63.4%,30年间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21世纪初,宁夏迅速掀起了城市化浪潮,城市化率从2000年的32.5%,一路攀升到2009年的46.5%,但与广东比还有不小差距。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蓝图要成为现实,就必须选准起跳点。
“大银川”,就是宁夏跨越选择的起跳点。
根据规划,未来银川的城市草图是:
自治区党政领导班子将宁夏作为一个城镇化集群城市来经营的战略构想,得到了时任中央领导吴邦国同志的高度肯定。
黄河金岸将形成一堤六线,一带十城。也就是宁夏沿黄经济区以银川和吴忠两城市为核心,以石嘴山和中卫为两翼,形成以主要交通通道为轴线的发展空间,覆盖10座城市。
宁夏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应该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来进行规划。根据这个理念,在黄河金岸基础上开始考虑怎么作为一个城市来经营。于是,新规划又提出了一主三附,一个大城市,以银川为中心辐射周边500公里半径城市和区域,如兰州、西宁、西安、榆林、呼和浩特等。
银川市区面积将从37平方公里扩展到37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72万增加到300多万,城市的辐射力、影响力由原来带动银川平原发展,到与西安、兰州、包头形成呼应之势,辐射带动宁、陕、甘、蒙10万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区域。
突破地理的疆界,在更加广阔的区域经济格局中,将宁夏由“小”做“大”。
循着这个思路,宁夏纵横捭阖,跨越省界,与周边24个市县召开共同发展联席会议,推进宁蒙陕甘毗邻区域经济一体化。整合旅游资源,促进物流商贸,培育一体化的消费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
打造“黄河金岸”,就是把宁夏作为一座大城市来经营,将宁夏由“小”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