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31700000006

第6章 挑剔文坛(5)

在《围城》里最为独特的是对知识分子的揶揄和调侃。这种揶揄、调侃,早在鲁迅的小说中就出现过了,在《幸福的家庭》中为温和的同情,而在《高老夫子》中则为尖酸的讽刺。在艺术上这两篇都比较单薄,缺乏鲁迅最成功的作品中那种常见的深厚和博大的气象。后来,鲁迅的这种风格为张天翼所继承,但张天翼最好的作品如《华威先生》都不是以深厚见长的。他之所以不深厚,原因在于他过分着重于社会讽刺,而对人心灵本身的复杂结构缺乏探究的兴趣,往往抓住一点可笑的现象以嘲讽了之。张天翼风格中的漫画因素常常把他的人物简单化了。另外一个对知识界小人物有所讽喻的是老舍,但是同样有漫画化之嫌。

但是,他自然是独树一帜的,原因是和巴金、茅盾对知识分子的热情赞颂和客观分析相比,他更有喜剧性的趣味。

钱钟书显然比张天翼更深刻,更执著于描写知识分子自身的生存状态。他的方鸿渐,既不像巴金笔下的充满社会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又没有茅盾笔下的随社会革命运动时而辉煌、时而灰暗的心灵变幻,然而又不像张天翼笔下的知识分子那样虚荣,那样陷于口头与行动之间的矛盾。

应该说,钱钟书笔下的知识分子,虽然带着喜剧色彩,可并未因不适度的夸张而变得简单化。他最根本的特点是对于知识分子爱情题材的反浪漫、反滥情倾向,他的爱情主题中没有理想人物,没有为热情而献身的英雄主义,当然也没有被社会压碎的小人物,有的只是知识分子的虚荣和空虚。在对爱情人物的冷峻方面,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前无先导的。

喜剧性对比和细腻的心理层次的展示使钱钟书在表现中国知识分子方面超越了鲁迅和前人,而且在50年代至70年代几乎没有一个作家能在冷峻的喜剧性上望其项背。正因为这样,《围城》可以肯定会经得起未来岁月的考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4.《围城》是男性沙文主义的代表作吗

这几年来在国内引进了不可胜数的西方文论的流派,大都以译介为主,也有用之于文学评论的;但有不少处于相当幼稚的阶段,其特点乃是生硬地搬用西方文论的术语,尤其是80年代中期,“新名词大轰炸”曾经甚嚣尘上。到了90年代初,这种情况有所好转,文风不那么生涩了,但仍然缺乏真正的学术生命,原因是,译介者乃至信奉者都缺乏西方文论本身的那种独立的批判精神,宏观的大而化之的转述甚易,而要真正和中国文学的历史经验结合起来,就相当不容易了。光是用那些理论来解释一下中国文学的任何一部经典就都是一项极艰巨的工程。因为任何理论都不可能是完备的,不可能没有漏洞,这是因为任何理论家所根据的文学经验都是有限的,他的文学观点又都是对于这些经验的一个方面、一个层次的切入,不可能毫无遗漏地作全面的网罗,形成天衣无缝的构架。

一切理论都以必要的遗漏和重大的歪曲为必要条件,因而对任何理论的迷信,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是幼稚可笑的。在引进任何理论之时,最初级、最起码的工作就是盒这些理论和这些理论家所不具备的中国经验相验证。在确认其深刻的过程中,发现其局限,从中找到自己的批判性的、创造性的出发点。

这种创造性的理论自觉,在中国当代新老文论家中是并不普及的,但是这几年来,中国文论家毕竟有些进步。最近在移到香港出版的《今天》1993年第2期上看到了一篇论文:《女人“围”的城与围女人的“城”》中就表现了一种新的倾向,用作者倪文尖的话来说,就是“不满足于坊间一味向外看齐以及相当空泛、泛夸的”文风,而致力一种微观的文本分析,力求解开在某些文学名著文本背后的深刻的奥秘。

倪文尖经过相当细致的分析后得出结论,在钱钟书的《围城》中,作者不自觉地流露了某种男性沙文主义。在整个情节构架中,以一个男性为中心,在他的周围设置了四个女性。第一个女性鲍小姐是主动以肉体引诱了方鸿渐。第二个女性苏文纨则是单相思,她不过是方鸿渐并不认真的情绪宣泄的工具,同时又是引出第三个女性唐晓芙的“结构性工具”。至于第四个女性孙柔嘉,则既无鲍小姐之肉欲引诱,又无苏文纨世俗的社会地位的优势,更无唐小姐的天真纯情;而是以她善于装傻,满脑子鬼主意取得了对男人的控制。因而倪文尖先生认为,《围城》并不完全像作者所说的那样表现为一种人生的困境,没有实现愿望的要努力实现(城外的人要攻进去),而实现了愿望的又要冲出来(城里的人要突围),而在全部情节和叙述的视点背后都在显示:“一个男人被女人‘围’进城的故事。”

倪文尖先生用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策略,对《围城》作了叙述学的分析,无疑是很独到的。他比之那些满足于用女权主义、叙述学的术语来自炫,来吓唬老百姓,来输出文化自卑感的同行们,是有才气的。不管怎么说,倪先生多少有一点自己的发现,多少进入了一些惟西方文论马首是瞻的朋友们无法达到的某种深度。

但是,倪先生在根本上还是没有摆脱当前引进西方文论过程中令人烦恼的生搬硬套的倾向。倪文尖说在方鸿渐周围安排了四个女人去包围他,是男性沙文主义,那么在同一本书中,换一个角度看,在苏小姐周围不是也可以说安排了方鸿渐、赵辛楣和另外两个跑龙套式的男人吗?对鲍小姐用侧面有限视角写她的放纵,被倪文尖先生斥为剥夺了鲍小姐的“话语权”,那么同样用侧面有限视角写了一见女人就色迷迷的李梅亭,不也是没有从人物本身的角度来正面展开他的感知过程吗?如果要讲男女平等,为什么不可以说钱钟书的潜意识中还有女性沙文主义的积淀呢?至于说,所有女性都被作者用男性眼光加以审视,成为男性性感受的对象,这就更片面了,既然是写男女关系的,不从男性视角观女性,难道可以设想,从绝对中性的视角表现,会更有艺术感染力吗?再说,连物理学上都没有“绝对中性”的仪器,小说中难道可以想像“绝对中性的视角吗”?

从这些方面看,倪先生的才智还有局限,其原因在于他对女权主义和叙述学有太多的热情;而缺乏对它们的漏洞的审视。正因为这样,对于符合女权主义批评的东西,他看到了,而对于不符合女权主义的东西他就变成了盲者,或者用他的术语说那里就成了盲区。

归根到底,女权主义本是一种政治运动,是为了争取女性参政和就业的平等权利的,把它搬到文学上来是要遇到很多困难的。近来,女权主义者也许感到了这一点,把女权主义变成“女性主义”,要把这样的命题变成科学,可能要有几代人的努力,光有一些机智的感想是不够的。

15.《围城》为何未列入经典

读几个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有时真叫人感到好笑,同一个作品,可以在一个版本里只字不提而在另一个版本里被捧上了天。中国文学史家的艺术感受力和判断力究竟是怎么回事,实在令人费解。远的如沈从文、张爱玲且不说,只说近来对于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一轮又一轮的溢美之词,已经叫人有点怀疑中国读者对于“一窝蜂”现象的批判力已经所存无几了。

钱先生的《围城》自然有它艺术上独创的地方,最主要的是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透视别开生面,钱先生既不像巴金那样把知识分子的热情、理想放在他所向往的社会革命中去检视,也不像鲁迅、张天翼那样,从思想启蒙和道德的重建对知识分子加以严峻的剖析和讽刺。自然,作为留学生文学,他又不像郭沫若那样是以浪漫的宣泄为能事,更不像张爱玲、白先勇那样充满了挽歌的悲哀。

钱先生并没有纯从革命的、道德的、社会的价值方位来透视他的人物。他没有赋予他的人物以道德的理想的光环,也没有对人物加以政治的和道德的审判。从这一点上来看,钱先生更接近沈从文的审美价值观念,更把审美价值的独立性看成是艺术的生命。如果不是这样,同样的题材让巴金、茅盾、老舍、张天翼去写,时代背景又是抗战期间,民族战争的胜负又那样直接地影响了主要人物的命运,而且成了情节发展的动因之一,不知道会有多么强烈的政治色彩。然而这一切都没有成为钱先生审视他的人物心灵结构的屏障。钱先生把政治背景、战争乃至于环境仅仅当作地平线上的一缕风烟,始终让它进入人物活动的近景或中景。正因为这样,钱先生的对于知识分子的虚荣的庸碌,对于其爱情的空虚和失落都有冷峻的剖析,这正是革命作家和社会人生派作家所不能到达的境界,也正是钱先生的私有领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钱先生的审美价值观念最富于独立性,是没有依附性的。

但是《围城》的价值并不仅限于此,钱先生的风格还在于他是鲁迅以来少有的幽默作家。《围城》行文的风格,融和调侃、机智、风趣、嘲弄、庄重的叙述于一体,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构成独此一家的叙述。

正因为这样,夏志清先生在他那本用英文写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给了它以极高的评价。近十年来,内地的文学史家追随着夏先生,一个接一个地对《围城》赞不绝口,尤其是1991年《围城》被改编成电视剧并获得成功以后,评价就更直线上升。似乎《围城》一下子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

其实,《围城》固然有其独创性,但是它绝不可能列入现代文学史上经典著作之列。

要成为经典著作,至少得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它在文学史上确乎起过重大影响,不但在出版的当时影响重大,而且在后来产生了一系列追随者,《围城》并不具有这样历史性的影响。正因为这样,钱钟书和张爱玲一样不可能列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经典作家之列。《围城》最初连载于1946年创刊的《文艺复兴》,主编为郑振铎和李健吾。在当时可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到了50年代,不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香港也都没有什么追随者。第二,有许多文学史出的经典著作,在当时是并没有多大影响的;也有不少在当时很有影响,后来却湮没无闻的。这就要看它在艺术上有没有开一代新风的实绩了。说实在的,钱先生的叙述,从文学发展历史的价值来说,并非无懈可击。钱先生的特长是幽默,但这种幽默有三个缺点:第一,它几乎完全靠一种特殊的比喻,造成一种渲染效果,与钱先生叙述的暗示力是矛盾的。而且这种幽默比喻大都以无类比附造成怪异之感,反复运用,失之单调。第二,这种幽默仅限于叙述以及部分对话,除个别场景(如为方鸿渐和赵辛楣撮合婚姻)以外,并不涉及情节的构成和场景的整合,因而这种幽默是浅层次的:没有喜剧性的情节,光靠叙述,不能摆脱表面性。第三,钱先生的幽默,往往过分尖刻,因而虽超越于滑稽,但近于讽刺,还缺乏幽默大师之雍容。因而不管时下论者对《围城》多么溢美地推崇,但是在读者中,仍然缺乏《围城》艺术的入迷者。

16.钱钟书的幽默缺乏宽容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名满天下,许多学者都称赞他的幽默,这自然是不错的;但细究钱先生的幽默,似不同于许多文学大师之幽默。如他的幽默不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之幽默。鲁迅的保姆长妈妈睡觉时在床上摆成一个“大”字,虽经鲁迅母亲侧面启发而不改,还把手臂压在童年鲁迅的脖子上;又讲什么长毛杀门房把头扔给女佣以作充饥之用,小孩要掳去作小长毛,女人抓去把裤子脱了,敌人如放炮就炸了等荒诞无稽的故事。她一本正经,把孩童企盼不已的过年都变成了一套烦琐的礼节,弄得小孩子紧张不已。然而鲁迅并没有无限地强调她的可厌,同时也写她的迷信的真诚,她不但不虚伪,而且十分善良,主动把鲁迅向往的《山海经》(尽管她把它说成“三哼经”)买来了,满足了孩子的愿望。鲁迅散文的幽默(且不说杂文)显得博大宽宏,调侃讥讽中有同情和悲悯,钱先生的幽默则不同。首先,钱先生的幽默大都不是从人物的行为、思绪、语言及人物关系中流露出来的。《围城》的故事情节本身并没有明显的喜剧性,除了那个一心想嫁人而又弄得男士们逃之夭夭的女生指导范小姐以外,《围城》的幽默风格主要是靠叙述者的语言的俏皮,这种俏皮又是接近英国式的,常靠某种不伦不类之比喻取胜、比如把穿着相当暴露的有点放荡的鲍小姐比作“熟食铺子”还不足,又比作“真理”,因为“真理是赤裸裸的”,又补充说鲍小姐并非完全的真理,而是“局部的真理”,因为她没有完全暴露。迹近放荡的女人和庄严的真理相比,是不伦不类的,与修辞学上一般比喻追求显性词义与隐性词义的契合恰恰相反,他追求的是二者表面上的契合而实质上却不同。一般追求美的诗人把笔直的小河比作琴弦是艺术的,因为琴弦不但直,而且令人联想到淙淙的悦耳的音乐,这与小河流水的联想是契合的,因而被认为是抒情的、精致的。但如果把小河比作棍子、筷子、电线杆子,虽然同样是直的,但因为联想上与河水之软,河水之流动性不相称,故令人觉得好笑、滑稽,毫无抒情味道,却可能有幽默感。钱先生的拿手好戏就是歪喻连篇。他的歪喻是非抒情的不精致的比喻,在联想上不相契合、互相抬杠、不伦不类的比喻。光凭这样的语言趣味,所写的长篇小说是比较单调的,故我曾为文说钱钟书的《围城》不能列入经典之列。

同类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80余篇,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文学大师对社会的见解和生活的智慧,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随笔经典之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绿叶对根的怀念

    绿叶对根的怀念

    “失去家园的人,将在何处安身?”这积于岁月,发于无端的感慨,与荷尔德林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无意中构成了精神意义上的一问一答。尽管一个是文学界公认的大师,一个是身边的普通朋友,但有条秘密通道,似乎一直在中间沟通着这些共同漂泊的灵魂。或许,正是这种不懈的求索,唤醒了我们血液里骨髓里的故乡情结。
  • 唐诗宋词元曲(第四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四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 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藏地兵书

    藏地兵书

    这是一部比小说更精彩的反映解放军将士在西藏战斗生活的情感大散文。作家王宗仁以最贴近青藏线士兵的心,真情写了一辈子西藏,再现了当代军人热血报国的情怀。
  • 文人的骄傲

    文人的骄傲

    卢一心编著的《文人的骄傲》内容介绍:天空上同样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叫银河或者天河。神通过这条河观看大地的原形。我猜想,那里附近应该同样也有草地和牛羊,包括青蛙和萤火虫等,反正大地上有的天空上也应该有。否则,神又如何生存,未来的人类又如何在上面安居?可见,天空原来也是大地的另一座家园,或者说,大地只是天空的一张床铺而已。但无论如何,神是从天上往下看,而人是从地下往上看。这样一想,神也是人,人也是神了,无论是从天上往下看,还是从地下往上看,人神都是一样的。一起来翻阅《文人的骄傲》吧!
热门推荐
  • 怪物未有名

    怪物未有名

    不争气的少年遇上没出息的怪物,“我们合作怎么样?”少年这样说道,怪物搭上少年的手……
  • 神帝宠女:逍遥天地游

    神帝宠女:逍遥天地游

    “父皇,你是我的!”小宝贝挑起男人的下巴,酷酷地宣布着自己的所有权;“天下都是我的,包括你!”神帝霸道的将她抱在怀里。“父皇,你知道外面的人是如何评价我的吗?”“嗯?”“他们说我无法无天,恃强凌弱,搬弄是非……”“嗯。”“如果不是你宠出来的,我怎么可能有怎么差的名声?“我会让他们闭嘴的。”好吧,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没有一点意识到自己不对的地方,还准备再接再厉下去。
  •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是作者近二十年来所撰写的有关中国古典文艺学与美学方面的研究文章的汇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生要是关于中国古典文艺思想的研究文章,第二部分则是关于中国古典美学的。全书以现代阐释与历史还原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中的一些重要范畴、命题或理论形态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作了深入剖析,并对20世纪以来有关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些重要研究作了学术史清理。批判性地把握中国古典文艺美学问题的起源语境和演变历史的谱系学,注重其理论精髓、文化基质和精神原型的敞现及其现代意义的发掘,是作者的重要学术追求,也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所汇集的研究义章的一大特色。
  • Early Australian Voyages

    Early Australian Voyag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燕归巢

    重生燕归巢

    建康城只手遮天的萧家忽然蒙了羞,百年世家竟养出了新婚夜偷人的嫡女。消息一出,天下哗然。前世,她被关地牢,含冤承受着这些骂名,被挚爱舍弃,剜去双眼,冻死牢狱,最终含恨而去。今生仅三愿!一愿前仇得报,因果报应;二愿亲人安康,一世无忧;三愿随心所欲,平安喜乐!天下局势重新洗牌时,她终是避无可避,直到他牵起她的手,眸色缱绻:既然天下要乱你之愿,那我们便让天下不得安宁!
  • 伊统天下

    伊统天下

    搞笑杀手宫千伊穿越到圣王朝成为圣女,却被血煞老人带到山上拜师学艺,10年之后,王者归来,天下统一。
  • 天剑死神

    天剑死神

    不是魔法与斗气的世界,只有种类繁多的天灵玄武,眼花缭乱的天灵技。来到异世的东炎却努力的想要回到家乡的他该如何选择?等级制度:天玄者、天玄士、天玄师、天玄王、天玄宗、天玄皇、天玄尊、天玄圣、天玄帝、天玄神。
  • 纯白年代

    纯白年代

    他(她)们相遇在最青涩的年纪,像一支交织的白色幻想曲!迷茫绝望彷徨……三年观望,三年念想,三年痴缠。在纯白的旋律中,进行着一场以爱之名的伤害。九年,一百零八个月,三千二百八十五个日夜,坏了的书皮,摞了几摞的的日记。最终飘散了,盆里跃动的火光,在她的脸上明明灭灭,照出来的只有苍白和麻木…………
  • 呆萌小姐PK邪魅冷少

    呆萌小姐PK邪魅冷少

    拥有“挂科女王”称号的莘夏,提起“梦想”这两个字时,她会一本正经地告诉你,她最大的梦想是吃遍天下美食,没有人知道,她只是为了要尝出一种属于爸爸的味道。为了进入风韵学院学习烹饪,她可是铆足了劲儿准备,却在入校考试时,与学校董事长儿子洛奇一战成仇,自此,两人之间令人爆笑的较劲拉开帷幕……
  • 千面妆

    千面妆

    太古时期,神女祖黛以云芝玉精魄,鸿蒙七星莲为材料,耗时九千九百九十九日夜,炼制天地第一神器“玲珑玉面”。神女祖黛不拘世俗,对火暗神君表达爱意,并将玲珑玉面割爱相赠。火暗神君被神女祖黛所感,与之结为连理。十万年后,却用玲珑玉面杀死神女祖黛,坐拥天下。时光轮转,神女神君早已不知所踪,玲珑玉面几经辗转,逐渐被人传为诅咒。得之者,皆被所爱之人背叛,堕无间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