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真实性在于反映上的切近
在艺术美学的范畴中,提出事实是真实的存在,具有原生形态的真实性,这种近于同义反复的说明,是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回答不了历史上那些艺术大师为什么不在这个现成的“真实”上安身立命,而却苦苦地追求广泛的事实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内在,不遗余力地去深入揭示表面现象以里和超出个别现象以外的具有更为本质意义的东西。这是因为艺术美学范畴中的真实性,它实际存在于艺术对于生活现实的反映过程之中,它不同于单纯性的生活事实的自在状态,而是经过审美主体对生活事实进行艺术形象创造,并在这种审美创造活动既符合生活事实内在本质规律,又符合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情况下,才得以实际实现的。恩格斯在批判真正社会主义者的诗歌合于某种事实而却没有文艺的真实性时说:“‘真正的社会主义’由于本身模糊不定,不可能把要叙述的事实同一般的环境联系起来,并从而使这些事实中所包含的一切特出的和意味深长的方面显露出来。”这里所说的“同一般的环境的联系”,以及“事实中所包含的一切特出的和意味深长的方面”,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真实性的内容所在,依靠创作主体的审美揭示,使之从事实中被“显露出来”,这就是真实性的实现。显而易见,这个真实性的内容性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但它的完成是在人的反映过程之中实现的,所以“真实性”的内涵与意义都不同于“事实”本身,若把它们二者等同起来,在艺术实践上必然要造成反艺术规律的实际后果。为此,我们在认识真实性的问题时,必须把它置于艺术创造的审美反映过程之中,从反映对于被反映的切近性上来解释真实性的基本涵义,科学地说明真实性的外延所涉的各个范畴。
文艺是现实生活的感性形式,因此,现实生活是文艺的根基,按唯物论的反映论来观察问题,自然要求文艺要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上,并且真实地反映它。只有真实地反映生活,揭示生活的规律,达到历史的本质的事实,始有可能谈到文艺的现实作用。列宁说:“人在自己实践活动中面向着客观世界,依靠于它,以它来规定自己的活动。”文艺家的创作活动向着生活的客观现实,以它为源泉,艺术地去再现它,不仅以它来规定自己的表现内容,并且以它证明和检验这种反映的正确程度。虽然“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但是,思维却可以反映对象的真实存在形式,和这些形式完全相似,而不是不同。这就是说,反映生活的真实是完全必要的,它是文艺反映现实的一个原则性的问题,是艺术形象的一个准则性的问题,是作品中的一切因素的立身基础。
文艺的真实性指的是文艺作品反映生活时所达到的切近程度。一部作品反映生活又符合或近似于生活本身时,它就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真实性。可见,文艺的真实性实质是讲文艺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它的着重点在于,作为观念形态性的文艺形象,必须反映客观自然,达到反映生活的一定正确程度。对于生活内在的切近程度,正是真实性的程度所在。齐白石所画的“虾趣”有极大的真实性,它有深而且广的真实性的程度。相反,一个在墙上挂着几只活虾的人,甚至是在玻璃缸里养着活虾的人,他的真而又活的虾,也不存在我们在艺术美学中所谈论的真实性的问题。
我们这里所谈的不加定语的真实性,与在“真实性”之前加上“生活的”定语的“生活的真实性”,或“生活真实性”的术语,是一个意思。加上定语,本身又附有“性”的词尾,是为了使它与“生活事实”(也有人叫“生活真实”)区别开来,与为实现生活真实性而在艺术表现过程中包含有特殊意义的“艺术真实”或“艺术真实性”区别开来。
从普遍的意义上说,真实性的内涵其外延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生活的真实性”和“艺术的真实性”。对此,我们要加以分析。
对于“生活的真实性”,我们在上面已经揭示了它的特点,在此我们要集中谈谈“艺术的真实性”,也就是与“生活真实性”相对应的“艺术真实性”。
艺术的真实性,这是艺术家以形象思维的方式,并借助一定艺术类型的特有手段,为反映生活存在,达到生活真实性,在艺术上可以而又必须采用的一种在审美经验上被认可了的艺术变通性,它是生活真实性得以实现的具体手段。艺术真实性的要义在于:源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虚构而不流于虚假;综合概括却有别于事类的堆积;幻想夸张却又合于情理;人为创造的“第二自然”却有审美认可的实在性。它的特点是要求不论哪种艺术类型,都要以生活现实为本原,以生活真实性为目标,对于被反映的对象,要力求集中、强烈、切近,尽可能达到一致,情节、场面、性格、情态等等,都不应失真。而现实主义艺术在细节描写上也要求注意真实性。京剧是以传神著称的,在表演中它把生活高度艺术化了,但在表现骑马、坐船、夜行、跑城、受刑等等情节时,也都富有它的独特的真实性的要求。就是以夸张为最大特点的讽刺艺术,也必须在根本上符合生活的真实才有生命力。当然,从生活真实性到艺术的真实性,这已经发生了质变,本原性的东西变成了审美创造的东西。所以,艺术上的真,只能是神形相似,不能要求它与生活一样。鲁迅论连环画时说,画面上的人就不能同实物一样,“倘必如实物之真,则人物只有二三寸,就不真了,而没有和地球一样大小的纸张,地球便无法绘画。”艺术的真实是经过形象虚构达到生活真实。我们之所以承认它是艺术真实,就是因为它是切近生活真实性的一种具象化的方式,有真理性和审美性二者统一的意义。
四、追求生活反映的典型真实
生活本原性的事实存在经过艺术真实的具象创造达到生活真实性。那末对于事实的艺术真实的终极创造目标在哪里呢?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应该追求典型的真实。
许多文艺家把文艺看作是生活的镜子。仅此一点,即可看出文艺与生活现实对象的密切联系。尤其是文艺反映生活真实的重要性。因为,在文艺的的观照中,如果看不见生活现实的基本面貌,具有真切的生活真实,那文艺就不成其为生活的镜子,因而也就失去了文艺发挥多种社会作用的基础条件。
真实性虽然很重要,甚至关系到文艺生命的有无,但是怎样得到这种生命,却并不是依靠真实的自身所能解决的。也就是说,真实还有它与其他有关条件的关系,这些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真实性。典型性是有关的条件之一。文艺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离开典型性的真实性,不仅难以表现生活的真实,反而容易成为对于生活内在本质真实的掩盖或歪曲。
这是因为,即使是在生活真实的意义上说,真实性也不等于生活自然形态的具体事实,它乃是存在于生活与艺术形象表现之间一种矛盾统一关系,其实质在于对于生活表现的客观实际性。这就意味着文艺所要的真实性,是以具体表象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但又并不是拾取了具体的现象表象就算是得到了生活真实,而是必须面对一定的现实生活,作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观察、分析,从中筛选出现象与实质、个别与一般、人物与环境相统一的形象表现内容,如此才算是取得了生活的真实。过去几年,有一种理论观点,认为凡是生活中有的东西,写出来就是真实的,这是把生活事实与艺术的真实性混为一谈,是对真实性问题的一种曲解。举一个通俗的例子:每个正常人天天都要吃饭、睡觉,但用起居录的形式把这些记录下来,为什么没有艺术的真实性呢?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经过艺术的筛选过程。同样是吃饭、睡觉,到了曹雪芹的笔下,内容与意义就不同了。他写吃饭,各场有各场的意义。第四十回的一章“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通过晓翠堂上的一场酒宴,充分显示了贾府锦衣玉食的安富尊荣和挥金如土的奢侈浪费,并借具体场面清楚地写出了多人的鲜明性格。别林斯基指出:“诗人无须在他的小说中描写主人公每次如何吃饭;但是他可以描写一次他吃饭的情形,假如这一餐对他的一生发生了影响,或者在这一餐上可以看到某一时代某个民族吃饭的特点的话……对于诗人说,无所谓琐屑和偶然的现象,只有理想或典型形象,它们之于现实现象就像类之于型一般,它们尽管有其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却同时包括了那可能有的、体现了某一特定概念的整类现象底所有普遍的、类别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