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五一”的报纸是对大家的一次政治的考核,一次新闻的考核,一次业务的考核,一次综合的考核,也是一次实力的考核。当记者,就要成功,就要成名,就要成才。成功、成名和成才的背后,是能力和水平的体现,是责任心和敷衍心的较量,是艰辛与付出的对比。报社把一个策划、一个选题交给你,这不仅是对你责任心的一次考验,也给了你一次成功、成名和成才的机遇。这样的机遇并不是天天都有,更不是人人都有。策划是成功之母,得到选题更是成功之母。正是在一次次策划、一个个选题中,我们的编辑记者在成长、成才、成名,甚至有些人成为主任、副主任、中级记者、高级记者。也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策划、一个个选题中,我们的部门主任在成熟。在这里,总编辑的责任就是一次次给你机会和机遇,将你的稿件发出,替你承担责任,一步步地将你培养,将你造就,将你提升。常言:成功者的身边,有同伴的牺牲。你的脚下不仅流着同伴的汗水,更布满了他人,特别是你的领导、你的导师们默默的辛勤。
请你记住,我们不是天才。在这里,天才并非司空见惯,而是凤毛麟角。你的成功,不仅有你的辛勤,更有在同样机遇里别人的牺牲。请你记住,珍惜这一次次的机会,使你流芳千古;珍惜这一次次的机遇,因为,这机遇将意味着你未来的成功。
没有辛勤,没有奉献,没有付出,没有牺牲,就没有信任,同样会失去机遇,将永无成功。因为,在这里绝没有抽象的成功,绝没有脱离我们这项事业、脱离这个整体、脱离他人的成功;因为,我们的事业,我们的职工,我们的组织,我们的集体,需要这样的人,需要这样的成功。
总之,机遇对于每个人也许不会完全公平,人生机遇能几何?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聪明人会抓住机遇不放,愚蠢的人每每将机遇当做儿戏,或作为包袱,一旦失去了又追悔莫及,但一切都已无可挽回,便每每以失败告终。阿0是不可能成功的,无论在过去,或是现在,还是未来,都不会成功。阿Q的路,永远走不通,只有那些负有使命感、责任感,善于奉献,甘于奉献,默默无闻的人才有成功。
请珍惜你的机遇,用努力去创造机遇,用奉献和勤奋去臝得机遇,贏得信任,也贏得成功。这些年,我们确实培养了一批很敬业的同志,中层干部不乏其人,编辑、记者不乏其人,年轻人中不乏其人,但也有一部分同志,将职务当成了包袱,将好的机遇、好的岗位视做儿戏,这样做的后果只会丧失机遇,失去信任,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从脚下做起,用奉献去赢得信任、获得成功。
——对5月2日、7日两期报纸的点评2001年5月11日
舆论监督的社会职能
这些年来,我们在办报的实践中,经常会收到许多批评稿件,我们也围绕委党组的中心工作,开展了三次系列的批评监督报道,均收到了好的效果。无论是群众寄来的批评稿件,还是报社编辑部门组织实施的系列批评监督报道,都涉及舆论监督的社会职能。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独特的公共权力监督机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是一种代表人民利益的有效监督。开展舆论监督,针砭社会时弊,维护民主法制,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一项权利,它不仅是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更是新闻媒体完善自身功能的需要。
新闻宣传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舆论监督正是我们党坚持新闻的职能,坚持新闻的正确方向,发扬舆论监督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历来重视新闻批评。早在建国初期的1950年4月19日,党中央就有《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毛泽东主席早在1954年4月,就有“关于报纸上的批评,要实行‘开、好、管’的三字方针”。开,就是开展批评,不开展批评,害怕批评,压制批评,是不对的;好,就是开展得好,批评要正确,要对人民有利,不能乱批一阵,什么事应20指名批评,什么事要经过调查,要经过研究;管,就是要把这件事管起来,这是根本和关键。党委不管,批评就开展不起来,开也开不好。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对新闻工作有着一系列如指示,尤其对新闻舆论监督的职能、作用,更有着非常重要和具体的要求。
党中央和党的三代领袖人物如此重视新闻批评,是因为新闻批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江泽民同志关于“舆论宣传正确是福,舆论宣传错误是祸”的讲话,更将新闻宣传、舆论监督的作用提升到了一个事关全局、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批评监督,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听取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通过批评监督,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使党和政府的领导了解和知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实践中的贯彻情况;通过批评监督,克服我们日常工作中的各种缺点和不足;通过批评监督,批判和揭露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不正之风、不良现象、腐败行为,从而达到打击和消除社会弊端,揭露和鞭笞丑恶现象,纠正不正之风,启发教育人民.挽救和团结有错误同志的目的。
由此可见,新闻监督与批评的作用确实非常重要,其重要职能确实非常重大。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三大作风,样样离不开新闻监督与批评。
2001年12月15日夜
新闻批评的方法
由于新闻具有公开、广泛、迅速传播、影像化与影响舆论的特点,又具有比一般批评和自我批评更有感染力的特点。因此,新闻批评必须要讲究方法,特别是遇到阻力和进行事关大局、事关全局,乃至一些重大批评报道时,更要注意方向,讲究批评艺术。
一、坚持新闻批评的党性原则,处处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为宗旨,紧紧依靠各级党委、各级政府、各级组织和领导,尽可能求得他们的支持。
二、准确选择新闻批评的视角,认真进行策划与组织,做好题目,力求批评的最佳效果和价值。
三、联合作战,集团作战,深入实际,集体采访调查和分散采访调查相结合,集思广益,查明事实真相,防止主观武断与片面性,力求批评有理、有力、有节。
四、搞好规模报道、连续报道和滚动报道,保证新闻批评的质、量、度。质,是指新闻批评的质量,就是规模性、针对性、典型性,批评后引起的社会反响与震动;量,就是发稿的数量,版面的用量,人、财、物的投人,成本和效益的分别情况;度,就是把握政策水平、程度、分寸,哪些事实可以公开,公开后有利于工作,哪些事实不宜于公开,公开后会添乱;哪些人可以公开点名批评,哪些人则不宜公开点名,均须认真研究,斟酌行事。而把握这一切的一个根本标准,则要看是否对党和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有利。
五、把握证据,以理服人。首先要搞清事实真相,弄清是非曲直,切不可盲目从事,感情、义气用事。宁可“先打官司后见报,也不可先见报后打官司”。
六、坚持请示和送审制度。善于听取方方面面的不同意见,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证实是非曲直,尽可能减少批评中的片面性,是保证批评报道准确性、成功率高的一项制度性保障。听取不同意见,就是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事实。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并能及时纠正错误的部分和完善不合理、不科学的部分,正是为了新闻批评的更加合理和更加准确。当然,新闻批评也要留有余地。因为,我们批评的最根本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使被批评者有机会受到教育,改正错误。给被批评者留有余地,也是新闻批评应注意的一个方面。
2001年12月15日夜
记者在新闻批评中的修养
新闻批评的目的就是为了阐明真理,这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历来遵循的原则。而要遵循和坚持这一原则,实现这一原则的目标,对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极高,即对新闻记者的修养要求极为重要。
一个好的新闻记者,必须具备极高的政治、法律、政策、道德修养;必须能够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必须敢于坚持真理,仗义执言。追逐新闻,首先要追逐真理,而追逐真理必须坚持原则。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水平、政策水平,面对事实,能够是非分明,同时,又能够爰憎分明。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不怕吃苦,不怕报复。对获取的一手材料、二手材料、三手材料,要尽可能地进行核实,力求证据的准确性、科学性。与此同时,廉洁奉公,秉公办事,端正作风,实事求是,坚守职业道德,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将一次又一次新闻批评的实践,作为提髙自己政治觉悟、业务水平的一次次考核;将一次又一次新闻批评的采写实践,作为一次次联系群众,履行神圣职责,提高自己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的一次次考核。
2001年12月15日夜
新闻批评的社会影响
我们开展新闻批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舆论监督,为了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影响舆论、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实现新闻“四句话”之职能,达到提高新闻宣传的质量,提高人们的觉悟水平,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精神文明素质的目的,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
何为新闻批评的社会影响呢?其实很简单,一个专访、一个点评、一个纪实、一篇好的稿件,诸如此类的一些批评报道和稿件,它的推出和发表,能在社会上引起反响,能使被批评者受到震动和教育,能使人们受到启发,能使社会引起警觉,能促进党和国家的某项政策的落实,能有效地推动工作进程,这就是新闻批评的好的社会影响;反之,就是不好的影响,也是新闻批评应该注意的方面。
新闻批评考虑社会影响,应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在批评稿件采写过程中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考虑到它的得与失,考虑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立意、切题、视角是否合适,批评是否准确,发表后是否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是在新闻批评推出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真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否真正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当然,要使新闻批评真正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单纯依靠记者、编辑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必须与社会各阶层密切协作,如依靠政府,依靠组织,依靠群众,依靠领导等等。通过不懈的努力,通过认真的协调配合,使批评内容做到万无一失,使批评做到准确无误,使批评效果最佳,达到真正宣传了真理,纠正了错误,教育了被批评者,弘扬了正气,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提高了新闻媒体的威信,密切了舆论工具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之效果。
2001年12月15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