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的装饰性。线的运用要协调,尽量少用大面积的黑块,特别是人的照片、重要的书的装帧、重要节日时不能用粗黑线条,多用细线、水线;版上的装饰不宜太多,要简洁明快,少用大黑线,多用空心块;标题要跳出来,插图要有品位,若干品位才能组成整体品位;有规矩而无规矩,无为而有为。
版面上还要设计动态、动感的专栏。标题要跳,文章要短,信息量要大;每个专刊,每一期专刊都必须有焦点、热点,都要与社会挂钩。家庭类、休闲类专刊要有浓烈的生活情趣,任何时候都不能落伍;任何设计都不能忘记读者,理论版的读者是40万计生干部、是科研院所的学者,我们的理论不是图书馆中的理论,而是大众化的理论,是老百姓看得懂的、通俗的理论。
强调几个问题。我们追求的是政治内涵丰富、新闻内涵丰富、信息量充足、文化品位较高、具有较强可读性和可视性、读后给人启迪的报纸,做到以上,就是合格的专刊,我们就是合格的编辑,我们要成为懂新闻的人、有文化的人、有品位的人、有格调的人。只有经过若干努力,才会形成有特色的专刊,才会形成有风格的作者、编者。而风格的最高层次,及美学的最高追求是走向和谐。美就是和谐,和谐就是美。
2001年7月5日
短新闻与深度报道
短新闻与深度擬,在当倾闻改革中被称为新闻传播的二元走向。新闻改革,最早提出的口号是“短些、短些、再短些”,随着几届现场短新闻评比的火爆,“标题新闻”、“新闻导读”、“新闻集纳”、“快讯”、“一句话新闻”、“正点滚动式报道”为当代新闻带来了全新的风貌。
20世纪80年代,深度报道悄然兴起。而进人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单一的“短”或传统的“平面静态式”的报道和一味的长文,已远远不能适应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
时代呼唤新闻改革,时代需要新闻改革。作品如何短下来,新闻如何有深度,以《人民日报》为首的主要党报率先垂范,以改革的精神,大胆地将新闻写作中这两股主流引向二者的整合与和谐,并渐成燎原之势。应该说,这是“新闻”本义的回归和“新闻”定义的现代化,是顺应时代潮流,新闻向深度、广度的全面推进,是新闻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报作为国家计生委的机关报,如何适应形势需要,如何更好地为计划生育工作服务,为广大读者和育龄群众服务,新闻改革,新闻的二元走向,同样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
广大的特约记者和通讯员朋友,让我们共同承担起这个历史的重任,努力提高新闻改革的意识,认真研究新闻写作的艺术,深入生活,大胆创新,为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精品而努力。
针对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而作1997年5月23日
关于“十一”专刊
背景:2001年的“十一”是新世纪的第一个国庆节,为搞好节日专刊的策划,总编辑席小平在8月中旬就对专刊的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
“十一”专刊要成为我报近年来的精品专刊,因此,我们对专刊的主题、新闻性、信息量、版式和图片,乃至印刷质量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要有鲜明的主题和厚重的政治含量。我们要站在新世纪第一年的高度,站在可持续发展和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高度去思考专刊的主题,从《中国人口报》独特的视角去找准切人点,从而更好地实践我们的办报宗旨和办报思想,更好地体现我们这个节日专刊的鲜明主题和政治含量。
要有鲜活的新闻,文字与图片要两翼齐飞。要摆脱以往节日新闻常见的“炒”历史资料,使用综述、评论等“老三样”的表现方式,避免把活东西做死。同时,要紧密配合中共中央六中全会闭幕,从中央、国家计生委和基层三个层面,以文字和图片两点切人,对学习六中全会公报的新闻进行及时的报道。此外,三、四版的专刊也要有鲜明的主题,要有软新闻,要传达比平日更丰富的信息。
通过以上这几方面的努力,以保证节日专刊的政治含量、新闻含量、信息含量、文化含量。
今年“十一”,恰逢我们第八轮报纸改革方案的全面推开,我们的报纸将以全新的面孔与读者见面,这将是我们报纸改革思想的一次全面体现,也是对我们改革成效的一次检验。因此,希望大家各负其责,共同努力,打造精品的“十一”专刊。
2001年9月26日
在实践中创造
研究历史绝非一个抽象的过程,根椐过去了解现在,也意味着根椐现在设想未来。历史的辩证法就在于通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推进对于过去更深入的理解,推进对于现在更深入的把握,推进对于未来更客观的畅想与展望。
——读《世界新闻史》
报纸版面的制作原则
报纸“说话”的途径有两个,一是用稿件“说话”,直接表明鲜明的立场和观点,二是用版面“说话”,以隐语的方式展示思想和态度。可见,报纸版面制作是报纸这一特殊精神文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报纸版面制作的前提是对版面进行精心的策划,这是形式为内容服务、达到形式与内容二元统一的重要方面,也是办报规律的基本法则和必然途径。
版面策划说到底就是在一张平面的纸上创造一个多维的空间,它包括版面的政治策划、新闻策划、规模策划、焦点策划、信息量的把握、图片与文字的匹配,乃至整个版面的布局等诸多方面。
好的报纸版面策划还需要用好的版面制作方式来体现。编辑调用一切编排手段,对版面稿件的文字空间、内涵空间进行发掘、表现、美化,在强化版面“说话”功能的同时,为读者创造赏心悦目的阅读环境和阅读心情。因此,在现代报业日趋激烈的竞争面前,各报刊媒体不约而同地加大了报纸版面制作中形式美的诉求,力求以精美的包装形式吸引读者,打动市场。
但是,报纸版面的形式美并不是永恒的。版面的形式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是版面形式的自然美,是版面气质的自然流露。目前,许多报纸版面仍未摆脱刻意“打扮”的制作方式,版面上人为雕饰的痕迹极为明显,为装饰而装饰,为美化而美化,使得版面在装饰形式上生硬、累赘、单一、雷同,甚至与版面思想、版面风格格格不入,不仅没有对版面起到美化的作用,反而使版面显得更加失调,不伦不类。
报纸版面的形式美法则是历代艺术家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版面编排作为一种具有内在秩序美的艺术,更必须适应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版面的形式美是不可能“硬”做出来的。从版面编排角度看,版面的形式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是统一与多样。统一之美,是指版面构成中某种视觉元素占绝对优势的比重;多样变化之美,是指版面构成中某种视觉元素占较小的比重。统一之美强化了版面的整体感,多样之美突破了版面的单调死板,但过多地追求多样的变化,则可能使版面杂乱无章。
二是对比与调和。版面上应讲究黑白灰色彩对比、强弱节奏对比、凹凸大小对比等多维的对比,形成版面上比衬的感觉。但只有对比而没有调和,版面会缺少秩序、安定的美感。所谓调和,就是在互相对比的版面元素中寻找“妥协”点,使对比双方的矛盾冲突得以缓和,获得新的平衡,取得调和效果。
三是对称与平衡。报纸版面中的对称形式给人以稳重、端庄、大方的感觉,使人产生秩序、静穆之美;平衡是指版面的上与下、左与右取得面积、色彩、重量等方面的大体平衡。前者有统一感、格律感,伹过分均衡易显呆板;后者生动活泼,有运动感,但变化过强易失衡。
四是节奏与韵律。音乐靠节拍体现节奏,绘画通过线条、形状和色彩体现节奏。版面编辑设计版面时,应在标题、图片、栏目、点线面上做文章,在视觉上形成跳跃式的块状、点状,使读者阅读时产生节奏感。韵律更多地呈现一种灵活的流动美,版面中舒缓的花线、曲线、灵巧的标题变体字,能让读者感受到版面的韵律之美。
五是条理与反复。版面设计中,将点、线、面,黑、白、灰等版面元素有序地组织在一起即为条理,某种组织方式多次重复地在版面上使用称为反复。如版面设计中标题的变化较多,标题的字体变化和美化过多,会让人眼花缭乱,失去条理性。再如内容相近、体裁相同、字数相等的稿件,标题可用统一的字体、字号,或加同样的网框装饰,适当地运用重复,可让读者感到一种秩序之美。
当然,报纸版面的制作还有其它一些方面的原则,受篇幅限制,不再一一赘述。报纸版面只有实现了节奏、变化、对比与美感等的高度和谐和统一,才会形成整张报纸的高境界、高格调、高质量、高水平,这样的报纸才会令人赏心悦目,报纸才会有读者,有市场,有效益。因此,报纸版面编辑任重而道远。
才艮社第八轮改革方案2001年8月31日
打造报纸品牌
兼谈本报为何更新报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打造自己的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报纸作为一个特殊的精神产品,也必须打造自己的报纸品牌和专刊、栏目等品牌。
一个能为市场广为接受的品牌必定是时尚的,有现代气息的,能让人感到蓬勃活力的。应该讲,本报现采用的报眉设计较好地适应了当时报纸的版面风格,但随着本报报纸版面逐步由“框死”走向“松绑”,由“紧凑”走向“透气”,由“凝重”走向“明快”,这就使得现有的报眉设计逐渐与现在的版面风格失调、脱节,显得松散、小气现代感不强,尤其是与现代市场品牌意识相去甚远。
同时,一个能为市场广泛关注的品牌必定是指向明确的,定位鲜明的,标识清晰的。但目前本报部分专刊品牌名称却与报眉名称不相一致。如报眉名称为“科普”,专刊名称为“生与育”,报眉名称为“国际”,专刊名称为“环球纵观”,等等这些,使得各专刊的品牌名称被淹没在版面之中,造成报眉名称与版面名称功能的相互抵消。这种专刊品牌标识的模糊、指向的不定位,既削弱了版面的视觉冲击力,更不利于各专刊品牌的培育。
市场对产品品牌属性的内在要求决定了本报必须对现有报头、报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在报头、报眉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加入一些现代报纸版面元素,通过色彩反差、空间反差、线框运用等综合制作手段,形成报头和报眉简洁、明了、清新、自然、时尚的风骨,全方位配合报纸整体品牌和各专刊品牌的打造。惟有不断适应市场,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品牌,我们的“产品”才会一代更比一代“畅销”。
写在报纸新报眉推出时2001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