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24300000004

第4章 历史的大悲哀(2)

油画《井冈会师》。远景是青葱的峰峦,欢腾的河水,盛开的杜鹃,悠悠的白云。两支部队在拥抱,欢呼……近景是一面闪动阳光的红四军军旗下,走着一身蓝布军装、风华正茂的毛泽东,稍后是眉清目秀、神情谦恭的林彪。据说,一次中央军委常委在京西宾馆开碰头会,会前,江青送来几张这幅刚刚印制好的油画,说是代表“中央文革”送的。老帅们坐在各自的椅子上看着,像看一幅华君武或是丁聪的漫画,一个个不约而同地笑出声来……陈毅则突然站了起来,将画往地板上一掼,“这算啥子井冈山会师(口伐)?分明是红卫兵会师嘛!”江青气得扭头就走。井冈山群众中也悄悄传说,说是朱老总逝世前几年,被迫赋闲,憋闷不过,又战地重游,再度上了井冈山。看了这幅《井冈会师》图,拿起手中的拐杖,戳向林彪的脑袋,愤愤然说:“这小子是从哪里钻出来的哟?”

1969年9月,林彪偕同叶群、吴法宪、林立果等人来到井冈山。在费去半个小时参观完纪念馆后,林彪对程世清说:“这个馆里的陈列是全国第一流的。”

叶群则忙不迭地把她那软得像一团白面的嫩手,伸向在场的纪念馆工作人员:“同志们,我代表林副主席感谢你们!”

历史被权力的粗暴蹂躏,有时还不如妓女。妓女起码有呻吟的权利,而这里,即使是一批精通党史、军史的专家、学者,开馆前来协助审查,也保持了铅块般的缄默……

只有几个外国人在这里说了几句真话,其中一位是锡兰共产党总书记桑穆加达桑。纪念馆最后一部分的通栏标题是“井冈山道路通天下,毛泽东思想照全球”,版面上大都是新华社发的照片,内容为亚、非、拉各国人民如饥似渴地学习“毛选”。

当看到了一张说明词为“锡兰人民成立了若干毛主席著作学习小组”的照片时,桑穆加达桑指着照片上正一起读“毛选”的那三个人说:“他们都是锡兰驻华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你们怎么说是在锡兰国内拍的?”

1968年冬天,程世清又下令炸掉罗浮棋罗坳的牌楼,上面有朱德同志1962年3月上井冈山时的题词:“天下第一山”。炸毁的还有“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这十一个字,也是1965年春天派人专程去北京请朱德同志题写的。

与此同时,程世清发动山上、山下的干部、群众进行献忠劳动。在林彪上山前的八个月里,整个井冈山成了一块汗雨飞空的大工地,开山声,引擎声,搅拌机声,敲石子声,不绝于耳,乃至通宵达旦……黄洋界上立起了高达二十余米的火炬亭,亭顶有一个耗资一万多元的大火炬,外壳是红色有机玻璃,内以钢片支撑,下面是一个六角亭。南山山头也被削平了,修整为有几个篮球场面积大的航船形状,船头位置,准备建一座毛泽东与林彪并肩屹立的巨型雕塑(此计划后作罢),以寓意“大海航行靠舵手”;四角,建了四个火炬亭,周围的栏杆花纹也由无数的小火炬组成。

火炬熊熊啊,从黄洋界、南山的火炬亭,到纪念馆大门两边的火炬灯……井冈山上,火炬蜿蜒如一条腾挪的长龙,气势似一片红色的森林!

井冈山的火炬——“马克思主义第三个里程碑”的标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象征。

1966年至1975年,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形形色色的马列主义组织的代表,登临过火炬照耀下的井冈山。

有的横跨千山万水:刚果、阿曼、乌干达、南非、津巴布韦、海地、多米尼加、危地马拉、厄瓜多尔、秘鲁、哥伦比亚、玻利维亚,还有小到在世界地图上用放大镜也难以找到的瓜得普罗、厄里特尼亚;有的历经千难万险,挨饥、受冻、迷路、追捕、人狱、流放,甚至同伴中有人舍去了生命……他们以朝圣般的心情,在这片东方的麦加,孜孜不倦,学习中国武装夺取政权的经验:从根据地建设、党的建设,到战略战术;从《土地法》到《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来得最多的是小个子、皮肤黎黑的越南人。政府或民间的各种代表团、外交官、留学生,仅上海复旦大学的留学生,一批就来了202人。尤其是军队系统的来得更勤,上至国防部长武元甲大将,下至连级干部,井冈山几乎成了他们的兵营。因为有着胡志明主席所吟诵的“同志加兄弟”的情谊,因为毛泽东主席曾庄严地宣布:“中国始终是越南人民反美救国斗争的大后方”,房子当时十分有限的井冈山,让越南人每人至少住一个单间;并不富裕的江西省勒紧裤腰带,让越南人一天吃三元钱的伙食。

我方陪同人员的伙食费一天只有八角。而井冈山所在的吉安地区,直到1983年,还有一多半的人口,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人年平均收入在一百二十元以下……

一颗核桃,在一柄铁铆头的猛烈敲击下,破碎了!

基本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四面屏障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青史上已经享有的不朽光荣,井冈山的氛围是恬淡的,好像夕阳西沉时分茨坪上空一缕淡蓝色的袅袅炊烟;生活节奏也是缓慢的,缓慢到你在茨坪街上很难看到一个甩着流星步、或是跑步的人,你分不清哪是悠闲的游客,哪是本地的居民;无论生产,还是工作,都是有条不紊的,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与同样简单、重复的智力劳动。如果说前者还能有些低微的经济效益,那么后者,干多了不会嫌多,干少了也不会嫌少。没有谁等着这里造原子弹、银河式大型电子计算机,或是打出一口高产油井来,中国的报纸,历来几乎只从政治的角度,给井冈山留出版面……

一夜之间,井冈山的肩头,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一道,承受了当时中国最沉重的负荷。

一夜之间,所有的机关,所有的学校,所有的商店,所有的家庭,有了压倒一切的任务。

山上的中枢机构是红卫兵接待办公室,下设宣传组、秘书组、生活组、保卫组。

仅生活组,就配备五十余名干部。接待办公室下辖十七个接待站,在茨坪就有七个。

沟边、拿山、厦坪、石狮口、罗浮、桐木岭、朱沙冲、黄拗、大井等处也分别设有接待站。大部分接待站,由井冈山附近的吉安、泰和、莲花、宁冈、遂川、安福、永新、永丰等县负责,每一个接待站由一个县来一套人马,从管理干部,到工作人员、炊事人员,从搭棚到购置锅盆碗盏,全包了,所需经费和粮食,则由接待办公室拨付。仅十七个接待站的炊事员,加起来就近千名。

谈不上口味,也难见荤腥。红卫兵每人每天的伙食标准控制在三角钱以下。想想当年红军战士每天的伙食费只有五分钱,月底还留有尾子打牙祭,红卫兵们吃得津津有味……舌头的运动速度,早超过了蔬菜生长的速度,即使是白菜、南瓜。茄子这类大路菜,也难保证每天有供应,经常吃的是煮萝卜,炒萝卜,大米饭则尽管饱。山上虽然仓库有限,却在露天储备了一百万斤大米,二百万斤黄豆,消耗起来也惊人,常常一天得有八九万斤米下锅。红卫兵们走到哪里,吃到哪里,什么时候到,就什么时候吃,急性子的人,再加上肚子里嗷嗷叫,饭欲熟未熟,便一桶、一桶地抬了出来,一揭盖,一窝人都埋进了雾气里……全山,像摆开了一张巨大的流水席。井冈山串联最高潮时,连饭也来不及煮了,使每个红卫兵抓上一把米,效仿起当年的红军战士砍下毛竹,锯成竹筒烧饭,满山炊烟袅袅,满山篝火熊熊。

大厦和招待所住满了,办公室和教室住满了,不几天,茨坪的老俵家里也住满了,晚来的红卫兵,能挤进走廊的就算幸运。有的,只能找爿屋檐,或是寻来一堆柴草,点起一蓬篝火,在山上迷迷糊糊地坐上几个夜晚……这景况逼得接待办公室下了决心,在茨坪中心,被众多建筑物环绕的近百亩水田里,除去西边的半块,组织群众放干水,在上面搭好架子,架子上又搭棚子,油毡覆顶,竹蔑为壁,下面铺上一层稻草。完工后,又见缝插针,马路边凡有空地的地方,都搭起了这样的棚子,逢月色如霜的夜晚,衬着四面笔架峰、五指峰、人面峰黑魆魆的剪影,高高低低、近近远远的棚子影影绰绰,缀之以点点簧火(那是红卫兵们在烤衣服,或是围着篝火在开什么会),间之以呼呼松涛,颇有“秦时明月汉时关”的韵味,让人遥想起古战场上安营扎寨的千军万马……

缺乏诗意的是山上数不清的永久性和暂时性、露天和非露天的厕所、便池。

每天,都有老俵和红卫兵在打扫、清理。仅温州一批来的四十几个红卫兵,就主动留下来干了一个多月。

每天,拉粮、拉菜的汽车与运粪的拖拉机,都在盘山道上交会而过……

一切都像转入了军事共产主义的生活。各个接待站里都好似十月革命前夜的斯摩尔尼宫——

大量的工作人员,每天压路机一般,数十次地走过山上的大路、小径,将刚到的红卫兵引去各个住宿点。常常早饭十点钟吃,午饭下午二三点钟吃,而晚饭,则要拖到所有的红卫兵都进入梦境之后……

电话铃响不断。十有八九,那是哪路红卫兵来要房子设立联络站的。棚子里没有桌子,没有椅子,只有一溜到底的统铺,你不给他们吗,他们确实有困难,而且搞不好,他们当即就会来一伙人,以“破坏文化大革命”的罪名批斗你;你给他们吗,要抽出一间房子,又真差不多难似要抽出自己身上的一根肋骨。出于策略上的考虑,不见经传的组织是决不会给的,给房子的一定是清华大学井冈山兵团这样全国叫得响的组织,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后盾去对付前者的纠缠。

来人更是不断。十有八九,那是来批条子借钱、借物的。有过这样的镜头:一个二十一二岁、身架发育得好似运动员的红卫兵,走进生活组,接待他的是副组长徐勉同志。

“我是首都红卫兵第三司令部的,叫高歌东。我们司令部组织了四个方面军上井冈山,我是先头部队第三方面军的,路上坐车带走,跑了十几天,一路印传单、买语录片送群众,很多同学现在连买牙膏的钱都没了,得向你们借点钱……”

“借多少?”

“一人两元吧?”

“那好。你们有多少人?”

“三百三十二个人。”

徐勉的心,好像是一杆天平,好感刚刚还在高歌东那边——他看出这个小伙子说出每人借两元钱时,口气还有些迟疑,似乎这数目太多了。其实接待站定下的幅度是,一般的困难,每人可借个三元、五元;有特殊困难的可借至十五元、二十元——顷刻间,怀疑与紧张,就落到了自己这边。三百三十二个人,六百六十四元,这可是一笔巨款,自己手中的笔还未划出去这么大的数字。此人莫非是个骗子?

“你等等,让我们研究一下……”

话刚完,电话铃响了,徐勉拿起话筒,小伙子将压簧一按:“对不起,你得先解决我这个问题再说!”

高歌东的目光,随他的口气一下强硬起来。

“你有介绍信吗?”

“没有专门借钱的介绍信。可我带了公章,现在可以给你写。”

他顾不得注意徐勉的愕然,一下揭起自己的军装下摆,露出腰带上系着的一串章子,总有七八个。他解下其中一个最大的、有茶杯盖般大的章子,接着,从徐勉桌上拿过一张纸,刷刷地写了一张借条,“啪”的一声,在纸上盖上了章子。

那赫然映目的鲜红印戳,并没有打消徐勉的怀疑。看着对方熟练、敏捷的动作,他心想,这小子一路上一定不知道写过多少张借条、盖过多少回章子了……他竭力想抓到对方的疑点,他知道只要抓住了一点,这满屋子正等着批条子的红卫兵,顿时就会叫你高歌东(他想过,这名字大概也是捡来的)好看!

“你有学生证吗?”

对方坦然地掏出了学生证。“哦,你是不相信我们首都三司?那好,你就记下我的系、班级和学号,借条也以我的名义写。回北京后,我负责还你们!”

徐勉头一次批出了一笔巨款……

高歌东刚走,他给一个接待站打了电话。“第三方面军”,共三百三十二人真住在那里。一个多月以后,生活组收到了一笔六百六十四元的汇款。

偶尔,接待站也有这样的镜头:一张借条,连同一个红卫兵证,一道送到经办人手里。

经办人一看,借条上的名字是“邹国华”,本来往登记簿上照抄下名字就是,经办人偏偏是个十分好学的同志,“邹”字她不认识,不便直问此字,她佯作没有细看借条的模样,问了句:“你叫什么名字?”

对方手指借条上的名字处:“我就叫这个。”

经办人偏偏又是个十分认真的同志,再追了一句:“你说呀,你叫什么?”

对方还是说:“我……就叫……这个。”

她疑心了,天下哪有讲不出自个儿名字的人?她顾不得自己的面子了,指着借条上的那个“邹”字,“告诉你,我小学只读了四年,不认识这个字,你得念出这个字来!”

对方的脸转成猪肝色,木讷讷地似要说什么,突然急转身,欲拔脚跑掉,被身后的一位红卫兵一把揪住。原来此人是安徽某农中的学生,昨天已用自己的学生证借过一次钱,今天又想用拣到的“邹国华”的红卫兵证再“借”一次钱。一路上,他这样干了多次,没想到到了井冈山,竟一跟头栽在这个他也不认识的“邹”字上……

存放物品的仓库前,更是人头攒动,汗气蒸腾……

从广州来的红卫兵,身上穿着两件单衣,脚上是塑料凉鞋,白天还能挺住,可一早一晚,一个个冷得瑟瑟缩缩,急需要借绒衣、绒裤;从山东聊城来的红卫兵,在家里一年只洗两个澡,没有出门带肥皂的习惯,走到井冈山,人像是刚从腌菜缸里钻出来,身上的汗垢,一条条搓下来几乎有筷子粗。

同类推荐
  • 幼儿文学鉴赏

    幼儿文学鉴赏

    本书从审美的角度介绍了幼儿文学鉴赏的独特之处,阐述了幼儿文学鉴赏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并对儿歌、幼儿诗、幼儿散文、幼儿童话、幼儿故事、图画故事、幼儿寓言和幼儿戏剧等文体如何进行艺术鉴赏进行了系统介绍。
  •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梳理和总结了具有百年文学翻译历史的浙江省文学翻译家的译介工作。这在引进世界文学,弘扬世界文学精神,发挥文学教育和社会功能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学翻译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影响联系,又涉及到借鉴接受。它将作为一部地方翻译史反映近百年浙江省翻译家的风风雨雨、睿智才华、辉煌成就与深远影响。它试图通过丰富的内容,精炼的文字,清晰的条理,从学理层面探索浙江译学发展脉络。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立场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立场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短篇小说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
  • 温泉

    温泉

    诗是什么?这个问题最好摆着,不要轻易试图解答它。因为综观古今中外,诗的原料和配方、用途和销路实在太多了,任何答案再怎样差不离,都无不利少而弊多,无不推重了一部分诗而抹煞了更多的另一部分诗。那些从概念到概念、不以任何创作经验为依据的陈腐见解且不说了;一些饱学之士曾经对中外古诗人的佳作进行过深广的研究,并据此下过各种定义,这些定义大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至少能够帮助我们读懂过去读不懂的作品。但是,你总不能说,古人已经把诗写绝了,作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诗已经到此为止了。而且,老实说,诗归根到底哪里只是为了让人懂得就够了?看来,那些比较科学的定义也未必多么有助于诗的进一步开拓。
  • 无声的群落:续编(下卷)

    无声的群落:续编(下卷)

    作者都是1964年和1965年从北京、上海、重庆、沈阳、武汉、成都、长沙、杭州、西安等地下乡的知青,目前散居在全国二十余个城市和海外,一个共同的夙愿将这些素昧平生的人们凝聚到一起,共同续写了中国知青史中一段起伏跌宕的开篇。作为上山下乡运动的先行者,“文革”前知青是一个具有特色的群体。他们出生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后,成长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最纯正,也*影响力的年代。其中的大多数因家庭出身不好而被剥夺了学习和就业的权利,不得不到农村去“脱胎换骨”。
热门推荐
  • 一本书读懂顾客心理学

    一本书读懂顾客心理学

    “成功的推销员一定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这是销售行业的一句名言。实际上,每次销售人员从一开始找到一个客户直到完成交易,他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细致的安排和周密的计划,更需要和顾客进行心理上的交战,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销售人员也必须要懂得一定的顾客心理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 穿越之精忠岳飞

    穿越之精忠岳飞

    方傾.国家文物局特种兵,在执行守护岳飞墓的任务中牺牲。然而,意外的是他并没有真正的死亡,在《武穆遗书》的帮助下成功穿越到了北宋年间,熟知历史的他将会何去何从...
  • 血魔武神

    血魔武神

    他出身卑微,受尽家族冷眼,却不屈于现状。一次偶然的机会,解开了封印在血脉中的魔种,从此踏上武道之巅。宿命不容我族,我则斩断宿命之锁。苍天不容我活,我则逆天而行!!
  • 无疾而终

    无疾而终

    沈曦将会永远记得那一天,也会永远记得他,只是一场没有开始就结束的爱情,将会怎样收尾?
  • 我若为后许你为皇

    我若为后许你为皇

    她风流倜傥,潇洒不羁,为他她华丽转身,琴棋书画,医术暗器,请看她如何只手玩转天下他谦谦君子,面容如玉,遇她他成功转型,温柔霸道,腹黑无良,请看他如何陪她一览江山——————一朝穿越,五岁的身躯,华丽的身份一次遇见,倾城的容颜,无尽的想念——————请勿相信简介,放心跳坑(>_<)
  • 妖人疾风录

    妖人疾风录

    一从小被妖族带大的孩子,从来没见过自己的父母甚至是任何别的人类。终于在自己成人之后初次进入人类的社会,各色种族纷纷而至。冒险算什么~!只要有朋友的陪伴~!便让我们如风一般无怨无悔吧!!
  • 所多玛的羔羊:贝利亚尔书

    所多玛的羔羊:贝利亚尔书

    未来新宇宙里有两个世界EDEN(伊甸)和SODOM(所多玛)。EDEN爆发的一场以人性自由为目的的战争使得明来到SODOM,邂逅可以使他元神得到新肉体的。本书由的讲述开始,展开一系列残酷而又惊心动魄的故事。随着猴子、戒、净等人物的陆续出场,展现给读者一个全新黑客帝国式的后现代西游记。
  • 拯救男神的猫

    拯救男神的猫

    一次偶然的机会,高中时代暗恋的男神送的怀表竟然成了跨越两个时空的纽带,大龄女青年冯苗苗化身成一只猫,游走于过去与未来……随着一次次的惊险经历,冯苗苗渐渐意识到男神的失踪,似乎有着不为人知的阴谋,线索慢慢展开,却指向了......
  • 无限综漫之王者崛起

    无限综漫之王者崛起

    欢迎来到喰种的世界。这个世界,黑暗便是光明,杀戮便是救赎。强者高踞云端分享盛宴;弱者潦倒尘埃祈求垂怜。善与恶,生与死,血与火,光与暗。蓦然回首,他已君临黑暗之巅。
  • 奇迹剑士异界纵横

    奇迹剑士异界纵横

    曾经为了一颗灵魂去冒险打怪,为了一颗祝福与朋友绝交,为了一颗玛雅与兄弟翻脸,为了一件白板红龙装而大大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