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10900000008

第8章 清代的赏石文化

公元1616年,女真人领袖努尔哈赤建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女真族为满族。1644年顺治入关,定都北京,逐渐统一全国。清代凡267年。

清代与元代,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比较而言,清代帝王更加重视文化,而且汉化程度相当之高。清代帝王个个勤政,与晚明帝王的怠工形成鲜明的对比。清代赏石从宫廷与民间两个方面共同发展,形成新的风格。

◇皇家赏石文化

满清入主中国,经过顺治及康熙朝的经营,政权基本稳定,经济开始繁荣,朝廷对汉民族的文化非常重视,对赏石艺术的欣赏与赏石的收藏,也迅速发展起来。

大清国宝松花砚石

中国文人砚始于唐武德(唐高祖年号)年间,经宋代文人的发扬光大,端、歙、洮、红丝四大名砚始定。这些名砚都具有软硬适中、滑不拒墨、涩不滞笔、温润细腻的特点。帝王推崇某一种特定砚石,在中国文化史上只有两例:一个是南唐后主李煜为歙砚所做的贡献;另一个就是大清康雍乾三代皇帝,将松花石拔濯为御用砚石,并使之成为中国文人名砚。

东北长白山是清代帝王的龙兴之地,松花石原为驻军士兵的磨刀砺石。康熙三十年(1691),康熙帝玄烨命内务府造办处,在武英殿设松花石砚作,专司松花石的开采、运输、设计、制砚。康熙四十二年(1704)起,为了便于督导,将松花石砚作由武英殿造办处改归养心殿造办处。雍正朝增召琢砚名匠入宫,将松花石砚作由一作变为二作,进一步增加了松花石的产量。乾隆三十五年(1774),乾隆帝弘历亲自主持,并命大学士于敏中编纂了《西清砚谱》,将6方康熙、雍正和自己御用松花石砚列为砚谱之首,并作序说:“松花石出混同江边砥石山,绿色光润细腻,品埒端歙。”将松花石砚誉为大清国宝。

御制松花石砚除供皇帝、皇族使用外,主要是恩赐功臣,借以达笼络、统御之功。蒙赐松花石砚的大臣,皆“稽拜之下,感激殊恩,遂珍而藏之,以为子孙之宝”。大清御制松花石砚,现在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日本博物馆。近年来,松花石砚不但焕发出勃勃生机,松花石也作为新的赏石品种出现。它那展现山川神秀的形态、丰富的色彩、温润细腻的质地,无不向人展示着无穷的魅力。

石闻追踪

青莲朵

青莲朵为南太湖石,长达2.2米。据史料记载,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有石置于临安吴山德寿宫冷香亭,名“芙蓉石”。乾隆十六年(1751),帝南巡至临安,见此石十分喜爱,不禁扬袖拂拭,感慨而成诗:“临安半壁苟支撑,遗迹披寻感慨生。……”地方官员随后将此石送往京师,置于长春园茜园中,乾隆帝为之改名为“青莲朵”。乾隆三十二年(1767),帝又赋诗:“昔年德寿石,名曰青莲朵。……”民国时将此石移中山公园社稷坛下至今。

清代极盛时期的御苑赏石

乾隆皇帝作为盛世之君,有着很高的汉文化素养,尤好山水。他在《静宜园记》中说:“山水之乐,不能忘于怀。”乾隆帝先后六次巡视江南,足迹遍及江南园林精华荟萃的各地,凡有喜爱的园林,均命随行画师摹绘粉本,携图以归,作为皇家园林建设的参考。

一些重要的建园、扩园,乾隆帝都要参与规划,表现出行家的才华。乾隆主持修建的园林,包括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根据乾隆前30年的统计,新建、扩建的皇家园林有十几处,面积达上千公顷之多,代表着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皇家园林中,汇集了各地的优秀奇石。清代御苑除传承了明代遗石,又从全国各地搜集了很多名石。乾隆南巡也很留意奇石。根据《养吉斋丛录》记载,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有恭帝赵显咸淳年间遗留“芙蓉石”立峰一座,高丈许,具玲珑刻削之致。乾隆南巡,“尝拂试是石,大吏遂辇送京师”,置圆明园朗润斋,改名“青莲朵”。民国时移至中山公园。又据《履园丛话》记载:“扬州九峰园奇石玲珑,其最高者有九,故以名园,相传皆海岳庵(米芾故居)旧物也。高宗(乾隆庙号)南巡见之,选二石入御苑。”以上二石,皆为两宋所遗太湖石。乾隆还在北京西山大量采集“北太湖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米万钟遗石“青芝岫”和“青云片”。此二石俱为产于北京房山的“北太湖石”。万历末年,米氏欲运往勺园,因官场变化,存于良乡。清代被乾隆发现,分别运往颐和园和圆明园。今“青芝岫”仍在颐和园乐寿堂前,“青云片”已于民国时与“青莲朵”一同安置在中山公园。

皇家园林置石,除太湖石外,尚有灵璧石、英石、昆石、钟乳石、珊瑚石、木化石、石笋石等品种。除造型石外,还有纹理石、画面石等类别。御苑赏石经过晚清、民国多次战乱毁坏、丢失,至今尚有百余尊幸存,供人凭吊与欣赏。

清代皇家的文房赏石

清代文房清玩的审美理念、制作技艺更臻完善。康、雍、乾三期帝王皆具学养、雅好艺术,使文房清玩成为造办处制作的最大宗物件。同时皇帝也视文房清玩为治世教化的工具,将清代文房的鉴赏与收藏推向顶峰。

乾隆四十三年(1778),高宗命大学士于敏中等人,精选内务府所藏诸砚,编为《西清砚谱》。砚谱所著录砚石,正谱为200方、附录为40方,总计共收录砚石240方,包括各种文人石砚。1997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将本院珍藏,原《西清砚谱》中所列石砚中的95方悉数取出,举办了“西清砚谱古砚特展”,使众人一览古砚风采。

由于康乾盛世的推动,文人印石也呈现出繁荣与辉煌的景象。清代昌化鸡血石被皇家封为“印后”,名声大噪。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乾隆宸翰”皇印,通高15.2厘米,面阔8.5厘米见方,有红、黑、黄、白、青等多色,施以俏雕,精巧绝伦。清嘉庆帝“惟几惟康”宝玺,选用色为栗黄、温润亮丽、鸡血如丝如缕的方形昌化石,通高14厘米,面方7.1厘米。这两方皇印,曾于2004年回到昌化石产地浙江临安展出,一时昌化鸡血石家乡的人们争睹宝玺,盛况空前。

清代康乾盛世,福州寿山的田黄石被尊为“石帝”,用于帝王玺印,受到青睐,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有福(州)寿(山)田(黄)丰的吉祥寓意;二是纯正的黄色与皇权象征的明黄正色相合;三是温润佳质,无根而璞,稀有珍贵。晚清末代皇帝溥仪,曾献出的“田黄三链章”,也就是乾隆御宝,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代帝王收藏的文房石玩中,小型奇石、砚山、山子、砚屏、笔洗、墨床、镇纸等不计其数,对推动清代文房石的鉴赏与收藏,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影响惠及后世。

◇民间赏石文化

民间的赏石文化至清代呈现丰富多彩、繁荣昌盛的景象。文人赏石与皇家赏石交相辉映,形成古典赏石最后的高峰与风采,留下了标新立异的赏石形态。

园林赏石

清代的江南园林,以扬州、苏州最为繁盛。清代中期,苏州园林已成领先之势,其中“留园”的奇石,常为人们津津乐道。“留园”原为明代“东园”废址,乾隆五十九年(1794)归吴人刘恕,改名“寒碧庄”。刘恕中年退隐,唯好花石,收集太湖石十二峰置于园内。刘恕在《石林小院说》中写道:“余于石深有取,……虽然石能侈我之观,亦能惕我之心。”将赏石审美与个人修养结合起来。同冶十二年(1873),官僚盛康购得该园,更名“留园”。留园有着丰富的石景,其中冠云峰为苏州最大的特置峰石,峰高6.5米,确为群峰之冠。相传为北宋“花石纲”遗物,明代疏浚大运河时打捞出水的峰石。冠云峰两边又有瑞云、岫云两峰相配,形成江南园林中著名的奇峰经典。

皱云峰、玉玲珑、瑞云峰被誉为江南三大名石。

皱云峰

徐珂《清稗类钞》记载:“康熙初,吴六奇将军赠查伊璜孝廉之皱云石,曾至海盐顾氏,后仍归海宁,为马容海光禄所得,马殁而石尚存。”该石后多经转手,移至石门福缘禅寺。嘉庆海宁马汶《皱云石记》云:“英石峰一座,嵌空飞动,疑出鬼工。”

皱云峰为英石中罕见巨峰,高2.6米,狭腰处仅0.4米,形同云立,纹比波摇,为江南三大名石中“皱”、“瘦”的典范。该石右下方刻有篆书“皱云”两字,石背有“具云龙势,夺造化功,来自海外,永镇天中”题刻。“皱云峰”于20世纪60年代移至杭州花圃,1994年移至杭州江南石苑至今。

玉玲珑

玉玲珑为太湖石,高3米,孔窍密布,其数量之多、密度之大为同类峰石中罕见,是江南三大名石中“漏”的典型,据说在石下燃起一炷香,石上百孔生烟,蔚为奇观。

玉玲珑为宋代“花石纲”遗物。明代王世贞称道“秀润透漏,天巧宛然”,“压尽千峰耸碧空,佳石谁并玉玲珑”。明正德年间为太仆寺卿储显所得,后随其女儿陪嫁移至豫园,园主潘充端将石置于玉华堂,朝夕相对。如今人们仍能在上海豫园,一睹玉玲珑的风采。

瑞云峰(前)

瑞云峰俗称小姑射,高5.12米,宋代朱缅采自太湖洞庭西山,正宗太湖水石,“花石纲”遗物。此石嵌空玲珑,涡洞相连,为江南三大名石中“透”的典型。

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吴中有瑞云峰,宋朱勔所进艮岳物也。……吴兴董守伯买之,载归过太湖,船覆石沉,乃百计取出,则一石盘,非峰石也。又竭力再取,始得所沉石配之,(石盘)即此石之座也。”此石明初先为陈氏所得,运自太湖,座忽沉没,仅存其峰。此后董氏以石赠嫁徐氏,峰沉竟连座同起,也是瑞物奇事。徐泰时将瑞云峰置于东园(今留园)。乾隆四十四年(1779),移入苏州织造府西宫(今苏州第十中学)至今。

瑞云峰从留园移走,后来的主人又移来一石填充空缺,所以有了前、后瑞云峰之说。

瑞云峰为“透”之典型。现在留园的“瑞云峰”是留园主人盛康后补峰石。“玉玲珑”也是太湖石,高3米,为“漏”之典型。现存上海豫园。

北京是北方私家园林精华荟萃之地,至清中期尤盛,其中“半亩园”,就是园林置石的典范。“半亩园”始建于康熙年间,是清初兵部尚书贾汉复的宅园,为李渔所建,所叠石山为京城之冠。道光年间由官僚麟庆购得,又增奇石甚众。据麟庆撰写《鸿雪因缘图记》载:“园中所存,尚康熙间物。余命崇实(麟庆长子)添觅佳石,购得一虎双笋,颇具形似,终鲜皱、瘦、透之品。乃集旧存灵璧、英德、太湖、锦州诸盆玩,并滇黔硃砂、水银、铜、铅各矿石,罗列一轩,而嵌窗几。”半亩园中不但有叠山、置石,还辟有奇石陈列轩。

文房赏石

清代文房赏石,仍沿袭明人精巧的风格,但因资源的枯竭,新石种时有补充,赏玩方法多样,传承石更加珍贵。清代徐珂《清稗类钞》记载:“皖之灵璧山产石,色黑黝如墨,叩之,泠然有声,可作乐器,或雕琢双鱼状,悬以紫檀架,置案头,足与端砚、唐碑同供清玩。海内士夫家每搜藏之,然佳料不多观,大率不逾尺也。”灵璧石玩赏方法出新。《清稗类钞》记:“颜介子所见之英德砚山,则上有白脉,作‘高山月小’四字,炳然分明。其脉直透石背,尚依稀似字之反面,但模糊散漫,不具点画波磔耳。谛视之,非雕非嵌,亦非渍染,真天成也。”这是罕见的英德文字石。清吴绮说:“英石出韶州府英德县,峰纹耸秀,叩之有金玉声为佳,而其要有三,曰皱漏瘦,皱谓纹理波折,漏谓洞壑玲珑,瘦谓峰峦秀峭,备此三者,方见砚山全德矣。”传统赏石影响犹存。

清代谢堃《金玉琐碎》说:“在长沙刘子厚家有五座笔山,分五色,黄色者卡什楞也,青色者青精石也,黑色者黑晶也,红色者玛瑙也,白色者羊脂玉也。彩色斑斓,亦堪雅玩。”清代玩石的色彩丰富起来。

清代广东屈大均《广东新语》记:“岭南产蜡石,从化、清远、永安、恩平诸溪间多有之。予尝溯增江而上,直至龙门,一路水清沙白,乍浅乍深。所生蜡石,大小方圆,裸砈多在水底,色大黄嫩者如琥珀。其玲珑穿穴者,小菖蒲喜结根其中。以其色黄属土,而肌体脂凝多生气,比英石瘦削崭岩多杀气者有间也。予尝得大小数枚为几席之玩。”《金玉琐碎》中记载:“余在广东见腊石,价与玉等及。”清代蜡石为新品种,赏玩和鉴评方法与现在相似,价值不菲。

◇清代赏石著作

清代虽然没有《云林石谱》、《素园石谱》那样的鸿篇巨作,却不乏新颖别致、真知灼见的赏石新篇,赏石理念更加丰富多彩。

高兆的《观石录》和毛奇龄的《后观石录》

寿山石品种繁杂。最早提出寿山石分类法的人,是清代学者高兆和毛奇龄。

高兆,福建侯官县人。康熙六年(1667)高兆回乡,写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寿山石专著《观石录》。其中提出:“石有水坑、山坑。水坑悬绠下凿,质润姿温;山坑发之山蹊,姿闇然,质微坚,往往有沙隐肤里,手摩挲则见。水坑上品,明泽如脂,衣缨拂之有痕。”这是最早的以坑分类。

毛奇龄,浙江萧山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他客居福州开元寺,写出继《观石录》之后的第二部寿山石专著《后观石录》。书中进一步提出“以田坑第一,水坑次之,山坑又次之”的观点。后人将这种分类方法称为“三坑分类法”,为海内外鉴赏收藏家普遍认同,成为寿山石划分标准,影响深远。

李渔的《闲情偶寄》与赏石文化

李渔(1611~1680),号笠翁,祖籍兰溪(今江苏兰溪市),生于如皋(今江苏南通)。李渔自幼聪颖好学,7岁能诗,被明清名士钱谦益评为“龆龀(换牙)时便惜分阴,宜其以文章名世也”。李渔33岁准备二度应乡试时,中途闻警折回,此后江山易主,李渔有故国情怀,不再以功名为念。

李渔为明清之际的奇才,一生创作甚丰,有诗文、史论、戏剧、小说、园林和美学理论等著录。李渔还是三百年来最成功的书商,他的《芥子园画谱》,滋养了无数绘画艺术人才。

李渔的《闲情偶寄》,成书于康熙十一年(1671),是一部生活美学和养生行乐的宝典。该书共分八部,下设子目,其中园石美学,亦大有可观之处。《居室部·山石第五》:“幽斋磊石,原非得已。不能致身岩下,与木石居,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然能变城市为山林,招飞来峰使居平地,自是神仙妙术,假手于人以示奇者也,不得以小技目之。”极言园林山水的重要。

《山石第五·大山》:“山之小者易工,大者难好。……犹文章一道,结构全体难,敷陈零段易。唐宋八大家之文,全以气魄胜人,不必句栉字篦,一望而知为名作。以其先有成局,而后修饰词华,故粗览细观同一致也。”李渔为文章里手,以行文始重结构,喻园林造山之重全局。《词曲部·结构第一》中说:“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赋形,当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倘先无成局,而由顶及踵,逐段滋生,则人之一身,当有无数断续之痕,而血气为之中阻矣。”造伟山与成雄文者,结构统领同理也。

《小山》中说:“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瘦小之山,全要顶宽麓窄,根脚一大,虽有美状,不足观矣。”这里李渔的相石美学思想,与宋代一脉相承;小山之美,与稍早的计成《园冶·掇山》中所说“峰石一块者,……理宜上大下小,立之可观”虽有山、峰之别,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石壁》又说:“假山之好,人有同心;独不知为峭壁,是可谓叶公好龙矣。山之为地,非宽不可;壁则挺然直上,有如劲竹孤桐。斋头但有隙地,皆可为之。且山形曲折,取势为难,手笔稍庸,便贻大方之诮。壁则无他奇巧,其势有若累墙,但稍稍迂回出入之,其体嶙峋,仰观如削,便与穷崖绝壑无异。且山之与壁,其势相因,又可并行而不悖者。”壁立千仞,向来是诗文吟咏的雄姿,也是掇山的点睛之笔。造园无此胜景,有叶公好龙之嫌。

《零星小石》将园石比作治病的良药:“贫士之家,有好石之心而无其力者,不必定作假山。一卷特立,安置有情,时时坐卧其旁,即可慰泉石膏肓之癖。……王子猷劝人种竹,予复劝人立石,有此君不可无此丈。同一不急之务,而好为是谆谆者,以人之一生,他病可有,俗不可有。得此二物,便可当医,与施药饵济人,同一婆心之自发也。”李渔劝人赏石,如同治病救人,为免俗的良药。《晋书》记载,王子猷(王羲之之子王徽之,字子猷)曾寄居空宅,令种竹,言:“何可一日无此君?”宋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米元章知无为军,见立石颇奇,拜之,每呼为“石丈”。笠翁发“有此君不可无此丈”之叹,并谓二物为可“治俗”之良济也。

笠翁有才气,也有骨气。在明清交替的混乱之际,一介没有功名的平民,其命运坎坷可想而知。“十日有三闻叹息,一生多半在车船。同人不恤饥驱苦,误作游仙乐事传。”诗中道出笠翁几多苦涩与无奈。但是,笠翁是个生活情趣非常浓郁、而又人格独立的士子,他造园、刻书、编剧、写曲、吟诗、撰文,营构生活中的女色、花草、饮食、服饰、器玩、起居,以情趣之心享受生活,“谋有道之生,即是人间大隐”。

笠翁推崇审美:“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近是图画;入耳之声,无非诗料。”笠翁又追求简雅,他在书中说:“天下万物,以少为贵。”“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凡事物之理,简斯可继,繁则难久。”他倡导“文贵洁净”:“凡作传奇,当于开笔之初,以至脱稿之后,隔日一删,逾月一改,始能淘沙得金,无瑕瑜互见之失矣。”笠翁崇尚自然,享受生活,将一生“闲情”,“偶寄”于妙笔之下,竟成传世之作。笠翁友人余怀在书序中说:“今李子《偶寄》之书,事在耳目之内,思出风云之表,前人所欲发而未竟发者,李子尽发之;今人所欲言而不能言者,李子尽言之。其言近,其旨远,……此非李子《偶寄》之书,而天下雅人韵士家传户诵之书也。吾知此书出,将不胫而走。”时人吴伟业称笠翁:“前身自是玄真子,一笠沧浪自放歌。”

梁九图的《谈石》

梁九图为清早期文人,生于广东,钟情蜡石。他在《谈石》中说:“凡藏石之家,多喜太湖石、英德石,余则最喜蜡石。蜡揖逊太湖、英德之巨,而盛以磁盘,位诸琴案,觉风亭水榭,为之改观。……蜡石最贵者色,色重纯黄,否则无当也。”梁九图收藏的12枚蜡石各具形态,峰峦、瀑布、峭壁、溪涧、悬岩、陂塘等山水景观俱全,欣赏时湖光山色尽在眼前,是人生最大乐趣,其他世俗之事不足道也。

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讲:蜡石一要“色大黄嫩”。二要“玲珑穿穴”,三要“肌体脂腻”。又说:“蜡石以黄润如玉而有岩穴峰峦者为贵。”与粱九图说法如出一辙。可见清代鉴石,因石而异,对黄蜡石的形、质、色要求很高。

梁九图在《谈石》中说:“藏石先贵选石,其石无天然画意的不中选。”这就是我们现在鉴石中所说的意韵。梁九图对养石之水质非常重视。他在《谈石》中说:“浇必用山涧极清之水,如汲井而近城市者,则渐起白斑,唯雨水亦差堪用。”这是养石研究的心得体会。梁九图在谈到赏石陈列时说:“位置失法,无以美观。……檀跌所置于净几明窗,水盘所储贵傍以回栏曲槛。”台座石与水盘石要与环境搭配得当,才能尽展赏石之美。梁九图的赏石法,确有超越前人之处,自然也有启发后来者之功。

郑板桥的赏石评论

郑板桥(1693~1765)治印,有“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文。一生饱读诗书、遍访人文遗迹。乾隆十八年(1753),为政12年后,已届61岁的郑板桥因清刚耿介、孤傲不羁被诬陷辞官。离任之时作画并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表现出皈依自然的憧憬。

郑板桥重回扬州,从此绝仕途,以卖画为生。诗朋画友纷纷来会,同为扬州八怪的李葂为迎接板桥赠联“三绝诗书画”,板桥脱口对“一官归去来”。天然绝对惟板桥可当之。

郑板桥题画诗:“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之色。”郑板桥崇尚君子之气节与风骨,曾画一独立高耸之石,题诗曰:“谁与荒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陶渊明的精神如此嵯峨,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板桥画石而题文:“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绉、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彼元章但知好之为好,而不知陋劣中有至好也,东坡胸次,其造化之炉冶乎!燮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米元章论石,不如说是以石法论文人特立独行之气节也。而东坡的“石文而丑”更胜元章一筹,其胸襟、人格都治为炉火纯青之高尚境界。郑板桥的“陋劣中有至好也”,“丑而雄,丑而秀”,正是庄子“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哲学思想的写照。奇特的形态中能感受到一种罕见的人格力量、气魄与风骨。板桥这段精彩的题画文,似乎在谈及画石法,又像是对前人鉴石法的总结,抑或是论及文人之特立独行的风骨。不断被后人引用、论及的这段文字,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无穷的魅力。

板桥题石诗:“老骨苍寒起厚坤,巍然直拟泰山尊。”“冲天塞地横中立,莽莽苍苍气深郁。”“气骨森严色古苍,俨如公辅立朝堂。”老骨苍石,凛然之气直冲霄汉。板桥又题:“窗外石头窗里石,两两相看如壁里。”窗外老骨柱天,窗内文人之风骨卓然也。

板桥自评语:“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晚年有诗:“七十老人画竹石,石更崚嶒竹更直。乃知此老笔非凡,挺挺千寻之壁立。”板桥是卓尔不群的才子,惊世骇俗的居士,他的苍石与风骨并存。

◇清代赏石的发展

清代艺术风尚奢华,追求繁复的装饰、亮丽的色彩。而清代赏石的形态,也深受影响,表现特征为:一是新石种不断发现并成为收藏新宠;二是石头的质地、色彩的要求越来越重要;三是文房传统石更加小巧,传承古石更加珍贵;四是赏石雕琢与修治普遍,文房的石质艺术品增多;五是赏石大多配有底座,结构变得复杂,雕饰愈加繁复。

同类推荐
  •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从戏剧与影视的异同、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出发,分析、梳理阐述二者的异同以及不同的式样所决定的不同表演掌控等,并详细介绍影视表演须熟悉掌握的镜头语言、景别、光与表演、画面运动及影视表演的案头准备等。以给学生一个较准确、系统且容易明白的表演方法。
  •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刘旭编著的《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先秦、秦汉时代的戏曲,宋金杂剧、宋元南戏、恢弘元曲、明代戏曲、清代戏曲等曲艺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 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手风琴教学法

    手风琴教学法

    本书内容有手风琴音乐发展简史;中国手风琴专业教学现状;高等学校手风琴专业教学组织、管理;手风琴专业教学的特点;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手风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未来手风琴专业发展趋势,等等。对本专业人员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作用。
  • 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吴昌硕是我国近代驰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他在诗、书、画、印诸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并能融会古今,博采众长,破旧立新,各具面目,成为我国近代艺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这四者中,人们公认他篆刻艺术成就最高,只不过印为小道,到晚年反被他的书画名所掩,他自己也曾说过“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分析了吴昌硕经典印作的技法和创作思想,旨在启发和帮助篆刻爱好者正确认识吴氏印风的演变过程及其艺术精华之所在,把握吴氏印风的本质特征,从而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
  • 元曲鉴赏

    元曲鉴赏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自汉代以来,由于国力鼎盛,威名远播,故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狭义地讲,国学是指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训诂,故后世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均指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特指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全部文化范畴。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玄灵武尊

    玄灵武尊

    圣魂守心,行天地正道。圣堂弟子武之极谨遵正道之学,却遭贼人所陷,陨落断魂崖,心有不甘的他成功转世来到一个新的世界,一个被称作“玄灵大陆”的世界!人们所信奉的只有强者!而武之极的到来也将一个变数带到了这个因为武道而变得疯狂的世界!圣堂之正道能否改变这个世界的混乱,平复这世界的不安?一切就在武之极的手中,或者说在那个名叫靳琰的孩子手中!
  • 被人颠覆的世界

    被人颠覆的世界

    你相信吗,这个世界上,土里会生长出狰狞的獠牙,人类可以徒手击飞一辆飞驰中的卡车…你相信吗,这个世界上,有和狼一样的怪人,和人一样的怪狗…也许,千万年前,真的有人能翔于云端,潜入深海,呼风唤雨,召来陨星闪电,让那地也颤抖,云也避开…
  • 淮关小志

    淮关小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查理九世之噬夜断魂惭

    查理九世之噬夜断魂惭

    生无可恋,我深刻的体会到这个词的含义。我知道,当我第一次遇见你时,你我之间已下定局。面前穿唐装的少年,我第一次在他眼中看到不舍。【谢谢你,对不起…】
  • 深蓝姬异闻录

    深蓝姬异闻录

    一个妮子:“来四只亚米罗鲜海虾,我来烤熟3Q,米够多可以的没事咯。”bloo娘:“一个妮子!食我蓝炎啦!”bloo娘:“欧拉欧拉欧拉!”一个妮子:“好好上天文课,别老乱喊乱叫!”bloo娘卒享年17咱第一次写小说,有不好的地方请指正。大概是周更....
  • 中二病的网游

    中二病的网游

    寒小寒:哈哈,阿波塞斯,你已吞下了我精心为你准备的黑岩丹,你今日必将成为我的坐骑,乖乖束手就擒吧!阿波塞斯(邻居家的土狗):汪汪。寒小寒:唔,还有精力反抗吗?哼,这只是无劳的挣扎罢了。阿波塞斯突然冲向寒小寒。寒小寒大惊失色:你今天怎么没被锁住?住手,屁股……别……屁股不能咬……
  • 超能种子神器

    超能种子神器

    一名电视台的实习生,偶得一罕见种子神器,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哇,这种隐秘的自拍也能被搜到。”“咦,这不是那谁谁谁吗,竟然……。”“谁都别打扰我,让我先欣赏一番,咳咳。”……神器在手,搜你想搜,要你好看。超能种子神器,果然威武霸气。(求收藏、推荐票,每天稳定三更)
  • 风起云涌战江湖

    风起云涌战江湖

    铁血江湖,恩怨情仇,血雨腥风,谁主沉浮,看风起云涌战江湖。
  • 百家三国

    百家三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