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10900000007

第7章 明代的赏石文化

公元1368年,朱元璋北伐军攻占大都(今北京),建都应天府(今南京)。1421年,朱棣迁都顺天府(今北京),南京为陪都,明朝共276年。

晚明的政治黑暗和文人士大夫思想的个性解放,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颇有契合之处。晚明正德、嘉靖、隆兴、万历、泰昌、天启等多位皇帝“罢朝”、消极怠工、荒淫无度,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奇特的现象。

◇晚明的精致文化

朝廷的腐败和仕途的闭塞使士子不复他想,王阳明的心学和“知行合一”、“直指人心”,使士人更加关注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体认。与此同时,江浙一带的城市商业经济空前发达,文化也极度成熟。社会的世俗化使文人与能工巧匠结合,共同创造了晚明的精致文化。

格心成物、推演至理,构成晚明最精彩的景象。晚明生活的日渐精致和器物的趋于小巧,使各项艺术空前繁荣,大师巨匠层出不穷。文彭的印石,开一代印论之先河;供春的紫砂壶,被誉为陶壶鼻祖,大彬壶也成为旷世奇珍;子冈玉技艺空前绝后;朱松邻三代人的竹雕镂刻精妙;黄成的漆雕功力超凡,并有《髹饰录》传世;景泰的珐琅彩冠绝古今;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嘉靖、万历的五彩瓷,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明式家具几成中国家具艺术的代名词。

明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嘉兴之腊竹,苏州姜华雨之?箓竹,嘉兴洪漆之漆,张铜之铜,徽州吴明官之窑,皆以竹与漆与铜与窑名家起家,而其人且与缙绅列坐抗礼焉。”晚明能工巧匠的地位,可以与豪门富绅平起平坐。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说:“玩好之物,以古为贵。惟本朝则不然,永乐之剔红,宣德之铜,成化之窑,其价遂与古敌。”明代精致小巧的器物,身价能够与前朝的古董相抗衡。

◇明代精致的园林与赏石文化

明代精致小巧的理念,深刻地影响到造园选石与文房赏石,成为士人赏石的经典传承。

明代的江南园林,变得更加小巧而不失内涵的志趣和写意的境界,追求“壶中天地”、“芥子纳须弥”式的园林空间美。明末清初《闲情偶记》作者李渔的“芥子园”也取此意。晚明文震亨《长物志·水石》中“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是以小见大的意境。晚明祁彪家的“寓山园”中,有“袖海”、“瓶隐”两处景点,便有袖里乾坤、瓶中天地之意趣。计成《园冶·掇山》中说:“多方胜景,咫尺山林,……深意画图,余情丘壑。”亦为如是。

小中见大的园林与赏石

晚明扬州有望族郑氏兄弟的四座园林,被誉为江南名园之四。其中诗画士大夫郑元勋的“影园”,就是以小见大的典范。郑元勋在《园冶》一书的题词中说,影园“仅广十笏,经无否(计成)略为区画,别具灵幽”。“影园”占地只有五亩左右,却极具野趣。郑氏在《影园自记》中说:“媚幽阁三面临水,一面石壁,壁上植剔牙松。壁下为石涧,涧引池水入,畦畦有声。涧边皆大石,石隙俱五色梅,绕阁三面至水而止。一石孤立水中,梅亦就之。”赏石与幽雅小园谐就致趣,所谓“略成小筑,足征大观”是也。

石闻追踪

“锁云”回归祖国

晚明书画家米万钟,字仲诏,号友石,北宋米芾后裔。明末闽人陈衎在《米氏奇石记》中记述:“米氏万钟,心清欲澹,独嗜奇石成癖。宦游四方,袍袖所积,惟石而已。”米氏藏石多小品,身后大多流落不知去向。

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藏石家佐藤观石先生,在东京古董店偶得一石。此石微黑,略显暗红,状如环云披锁,又似飞猿奔跃。该石猿首后部有阴刻“锁云”两字,左下方阴刻“万历丁酉春三月藏石,米仲诏”字样,阳篆为“友石”两字。此石为老坑灵璧石,尺寸为20.5厘米X25厘米X7.5厘米,在日本展出数获金奖。

米万钟的大石头“青芝岫”和“青云片”,现藏北京御苑,小石头只有在画册中得见。“锁云”被认为是米万钟遗石之一。2002年8月2日,左藤观石先生将“锁云”赠送给好友,上海周易杉先生。周先生次日携“锁云”回国,流落海外的古石,终于回家了。

2003年4月,“锁云”亮相“首届上海多伦多国际藏石名家邀请展”,各家媒体纷纷报道,此后大家对“锁云”始终充满关注。“锁云”现藏于上海“锁云居雅石馆”。

米万钟的园林与赏石文化

米万钟(1570~1628),字友石,又字仲诏,自号石隐庵居士。米万钟为米芾后裔,一生好石,尤擅书画,晚明时与董其昌有“南董北米”之称。于敏中《钦定日下旧闻考》说:“淀水滥觞一勺,明时米仲诏浚之,筑为勺园。”米万钟在北京清华园东侧建“勺园”,取“海淀一勺之意”自然以水取胜。明王思任《米仲诏勺园》诗:“勺园一勺五湖波,湿尽山云滴露多。”米万钟曾绘《勺园修禊图》长卷,尽展园中美景。《钦定日下旧闻考》记:“勺园径曰风烟里。入径乱石磊砢,高柳荫之。……下桥为屏墙,墙上石曰雀浜。……踰粱而北为勺海堂,吴文仲篆堂前怪石蹲焉。”园中赏石亦为奇景。《帝京景物略》称勺园中“乱石数垛”,现今颐和园中蕴涵“峰虚五老”之意的五方太湖石,就是勺园的遗石。米万钟建“勺园”应在万历晚年。米氏在京城尚有“湛园”、“漫园”两处园林,但都不及“勺园”名满京城,文人多聚于此赋诗撰文,一时皆有称颂。

米万钟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考中进士,次年任六合知县。米万钟对五彩缤纷的雨花石叹为奇观,于是悬高价索取精妙。当地百姓投其所好,争相献石,一时间多有奇石汇于米氏之手。米万钟收藏的雨花石贮满大小各种容器。常于“衙斋孤赏,自品题,终日不倦。”其中绝佳奇石有“庐山瀑布”、“藻荇纵横”、“万斛珠玑”、“三山半落青天外”、“门对寒流雪满山”等美名。并请吴文仲画《灵岩石图》,胥子勉写序成文《灵山石子图说》。米万钟对雨花石的鉴赏与宣传,贡献良多。

米万钟官场数十年,看尽晚明政治黑暗,处世超脱,有“大隐隐于朝”的泰然。米万钟爱石,有“石痴”之称。他一生走过许多地方,向以收藏精致小巧奇石著称。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明代画家蓝瑛《拳石折技花卉》题:“丁酉花朝画得米家藏石并写意折枝计二十页。”由此可知,这众多数寸小石,皆为米万钟珍藏。明代闽人陈衎《米氏奇石记》说:“米氏万钟,心清欲澹,独嗜奇石成癖。宦游四方,袍袖所积,惟石而已。其最奇者有五,因条而记之。”陈氏文中所记五枚奇石:“两枚高四寸许,壹枚高八寸许,两枚大如拳,皆精巧小石也。”

文彭与印石

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人称文国博,明四家之一文徵明长子。幼承家学,诗、文、书、画均有建树,尤精篆刻,开一代印论之先河。

玺印向为执信之物。其艺术滥觞于先秦,兴盛于两汉,衰微于唐宋,而巅峰于明清。明吴名世《翰苑印林·序》说:“石宜青田,质泽理疏,能以书法行乎其间,不受饰,不碍力,令人忘刀而见笔者,石之从志也,所以可贵也。故文寿承以书名家,创法用石,实为宗匠。”古来治印,多用金属、玉石等材料,硬度较高,或铸或琢,素以匠人操作,少有文人亲为。青田石摩氏硬度只有1.5,文彭以此为材,运用双勾刀法,奏刀有声,如笔意游走,实为开山宗师。当时与文彭并称“文何”的何震,发明冲刀法,单刀猛进,游刃有余,功莫大焉。文彭也是边款艺术的缔造者,除了印文,他在印章的其他五面,以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和文化素养,师法汉印,锐意进取,篆刻出诗词美文、警句短语、史事掌故等,使印章成为完美的艺术品。

现藏杭州西泠印社的“琴罢倚松玩鹤”印章,为文彭50岁时力作,四面、顶部皆有款识,共刻有70余字。松荫鹤舞,鼓琴其间,啸傲风雅。印款笔势灵动,用刀苍拙,真是汉魏遗风。印文边缘多有残损,颇有金石古韵。印石彰显出文人宽怀从容、淡雅有格的自信神态。

石闻追踪

青田“灯光冻”

明中叶的六朝古都南京,王气不再,经济文化却很繁荣。嘉靖三十六年(1557)的一天,一位读书人肩舆青童,逍遥过市,来到珠宝廊边的西虹桥时,听到阵阵争吵声,于是下轿观看。只见一位外地老汉,身负两筐石头,身边一只羸瘦的毛驴,也驮着两筐石头,正与一位本地人理论。见有读书人到来,老汉赶忙上前请求主持公道。原来那个本地人约定要买老汉的石头,这次老汉带来四筐石头,因路途遥远,很是辛苦,恳求买家加些路费,买家坚决不肯,于是两人争执不下。读书人仔细打量了一番说,两位不必争吵,我出两倍价钱外加运费,收下这四筐石头,于是这桩公案圆满了结。谁也没有料到,这四筐石头的出场,竟然石破天惊,引发了一场中国印学史上的重大革命。

买下四筐石头的读书人,就是南京国子监博士(学官)文彭,人称文国博。而那四筐石头即为著名的青田“灯光冻”。明屠隆《考盘余事》记述:“青田石中有莹洁如玉,照之灿若灯辉,谓之灯光石,今顿踊贵,价重于玉,盖取其质雅易刻而笔意得尽也,今亦难得。”“灯光冻”产于青田山口封门。青田、寿山、昌化、巴林为中国四大印石,而灯光、田黄、鸡血称“印石三宝”。

为印石艺术传播推波助澜的,还有一位文彭的挚友,以诗文名世,官至兵部左侍郎的汪道昆。他在文彭家里看到四筐石头,随即出资买下一百方印石,请文彭、何震师徒镌刻。不久,汪道昆到北京特意拜访吏部尚书,尚书也渴望得到文彭的印章。于是文彭又被任命为北京国子监博士,这就是文彭两京国子监博士的由来,而印石艺术也迅速传向北方。

文彭的印章艺术,将书、画、印融为一体,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其功可鉴。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周亮工《印人传》说:“但论印一道,自国博开之,后人奉为金科玉律,云礽遍天下,余亦知无容赞一词。”诚哉斯言。文彭是中国文人印艺术的开山宗师。

文房清玩与精致赏石

晚明文房清玩达到鼎盛,形制更加追求古朴典雅。晚明屠隆所著《考盘余事》记载有45种古人常用的文房用品。晚明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列出49项精致的文房用具。精巧的奇石自然是案头不可或缺的清玩。《长物志》中说:“石小者可置几案间,色如漆、声如玉者最佳,横石以蜡地而峰峦峭拔者为上。”因几案陈设需要精小平稳,明代底平横列的赏石和拳石更多的出现,体量越趋小巧。晚明张应文《清秘藏》记载,灵璧石“余向蓄一枚,大仅拳许,……乃米颠故物。复一枚长有三寸二分,高三寸六分,……为一好事客易去,令人念之耿耿”。晚明高濂《燕闲清赏笺》说:“书室中香几,……用以阁蒲石或单玩美石,或置三二寸高,天生秀巧山石小盆,以供清玩,甚快心目。”晚明时候,精致赏石在文房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明代赏石著作

明代精致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了园林、文房、赏石精致理念的普遍认知。这种认知,又促使文人著书立说,创造了更加精深的典籍,成为精致文化的传承宝库。

计成的《园冶》与赏石文化

晚明计成(1582~1642),字无否,号否道人,苏州吴江同里人,所著《园冶》三卷,是世界上最早的造园专著。

计成在《园冶》自序中说:“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择居润州。”计成是绘画高手,最推崇五代山水画家关仝、荆浩笔下的意境。游历大江南北,搜寻奇山异景,为他造园立说打下坚实的基础。

南宋以后,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南移,众多息政退思、独善其身的士大夫,择江浙广置田园,清赏自适。至明代此风尤盛,正如《园冶·江湖地》中所言:“寻闲是福,知享即仙!”这是世人普遍心态。

中年以后,计成定居在山环水抱的镇江,因造园技艺高超而闻名遐迩。当时他为布政使吴又予建造的吴园和为内阁中书汪士衡建造的汪园,驰名大江南北。吴园占地仅五亩,吴公曾喜言:“从进而出,计步仅四百,自得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可见计成造园技艺之精湛。

计成在《园冶·兴造论》中所说:“园林巧于因界,精在体宜。”这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立本之论。计成释说:“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利用园基条件而巧施,随机因借,收得体合宜之效果。

《园冶·掇山》中说:“岩、峦、洞、穴之莫穷,涧、壑、坡、矶之俨是。信足疑无别境,举头自有深情。蹊径盘且长,峰峦秀古,多方景胜,咫尺山林。”奇石在造园中是不可替代的景观,创造出以小见大的自然胜景。园林是大自然的浓缩,景观盘曲绵延,幽深莫测,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园冶·掇山》计有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等类别,详尽而精辟。释“峰”:“峰石一块者,相形何状,选合峰纹石,令匠凿笋为座,理宜上大下小,立之可观。”释“峦”:“峦,山头高峻也,不可齐,亦不可笔架式,或高或低,随至乱掇,不排比为妙。”释“岩”:“如理悬岩,起脚宜小,渐理渐大,及高,使其后坚能悬。”寥寥数语,即是鉴石之道,亦是经验之谈。

《园冶·选石》列出太湖石等十六种造园之材。《选石·花石纲》说:“宋‘花石纲’,河南所属,边近山东,随处便有,是运之所遗者。其石巧妙者多,缘陆路颇艰,有好事者,少取块石置园中,生色多矣。”自北宋“靖康之难”(1126)花石纲停运,至明崇祯七年(1634)计成撰成《园冶》,其间凡五百余年,江南至汴京沿途尚有许多遗石,可想见当年奇石大迁徙的盛况。

《园冶·园说》有识:“山楼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既是。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汪洋,收四时之烂缦。梧阴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造园艺术的精髓所在。计成以自然景观为蓝本,以诗词意境为依据,以山水画卷为借鉴,创造出虽假人工而不露斧凿痕迹的天然图画。

计成还是诗文高手,时人评论他的诗如“秋兰吐芳,意莹调逸。”《园冶》采用“骈四俪六”的骈体文。《园冶·园说》写景:“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良辰美景,辞藻精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计成在《园冶·自识》中说:“崇祯甲戌岁,予年五十有三,历尽风尘,业游已倦,少有林下风趣,逃名丘壑中,久资林园,似与世故觉远,惟闻时事纷纷,隐心皆然,愧无买山力,甘为桃源溪口人也。自叹生人之时也,不遇时也。”甲戌岁即1634年,计成《园冶》是年成书后退隐田园,八年后终老山林。又二年明亡帝自尽,江南名士多遭靖难,计成逃过大劫,也算幸事。

《园冶》至清乾隆时即有翻刻和抄本,传入日本后尤被重视,民国时各种刻本不胜枚举。《园冶》对中国以至世界造园艺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仍被奉为造园经典教科书。同济大学建筑学院的《明成楼》即为纪念计成而命名。晚明进士郑元勋在《园冶·题词》中说:“今日之国能,即他日之规矩,安知不与《考工记》并为脍炙乎?”《园冶》空灵超脱之化境,成就事外远致之神韵也。

文震亨的《长物志》与赏石文化

晚明文震亨(1585~1645),字启美,长洲(今苏州)人,崇祯时官武英殿中书舍人。启美曾祖文徵明、祖父文彭、父亲文元发皆以书画诗文著称于世。

启美家学渊源、素养深厚,著录甚丰,可考者即达十数种。其中《长物志》凡十二卷,以园林构建为依托,详尽陈设器物,宏大而全,简约而丰,堪称晚明士大夫生活的百科全书。

“长”音“丈”,“长物”,多余之物也。沈春泽《长物志·序》中说:“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而品人者,于此观韵焉,才与情焉。”士子之人格乃是赖文化而生。在晚明那个政治黑暗而士人个性解放的时代,格心与成物构成晚明最精彩的景象。“长物”对启美而言,是其人格的寄托,是承受生命意义的载体,是一种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的意境。

《长物志·水石》卷说:“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要须回环峭拔,安插得宜。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前句言石令人生返璞之思、水引人做清隐之想;后句示于细微处览山水大观,意境深泂成玩家圭臬。《长物志·水石·品石》说:“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然二种品甚贵,购之颇艰,大者尤不易得,高踰数尺者,便属奇品。小者可置几案间,色如漆、声如玉者最佳。横石以蜡地而峰峦峭拔者为上。”早在宋代,孔传在《云林石谱·序》中就曾说:“虽一拳之多,而能蕴千岩之秀。大可列于园馆,小或置于几案。”明代赏石理念更臻完善。因几案陈设需要精小平稳、手感滑润的赏玩珍品,明代平底横列的赏石更多出现,体量越趋小巧,质地也愈求润泽。

《长物志·室庐·阶》中说:“自三级以至十级,愈高愈古,须以文石剥成。以太湖石叠成者,曰‘涩浪’,其制更奇,然不易就。复室须内高于外,取顽石具苔斑者嵌之,方有岩阿之致。”踏步台阶也要有文石(有纹理的石头)、太湖石(洞庭山水石)、顽石(古拙之石)等数种奇石搭配,营造返璞归真的意境。

花草树木更离不开石。《长物志·花卉》中说,梅“枝稍古者,移植石岩或庭际,最古”,松“斋中宜一株,下用文石为台,或太湖石为栏俱可”,竹“至如小竹丛生曰潇湘竹,宜于石岩小池之畔,留植数枝,亦有幽致”。

《长物志·器具》中讲:“笔格虽为古制,然既用研山,如灵璧、英石,峰峦起伏,不露斧凿者为之。”奇石研山始于南唐后主李煜,至晚明已有六百余年,当承古制。“研以端溪为上,出广东肇庆府,有新旧坑,上下岩之辨,石色深紫,衬手而润,叩之清远,有重晕、青绿、小鸲鹆眼者为贵;又有天生石子,温润如玉,摩之无声,发墨而不坏笔,真稀世之珍。”天然端石产于肇庆黄冈羚羊峡端溪,明代尚能一睹其风采。如今端溪早已面目全非,更何况端石,知曾有此尤物,也已是幸事矣。

《长物志·位置·悬画》写道:“画桌可置奇石,或时花盆景之属。”《位置·卧室》说:“庭中亦不须多植花木,第取异种宜秘惜者,置一株于中,更以灵璧、英石伴之。”《位置·敞室》说:“置建兰一二盆于几案之侧;奇峰古树,清泉白石,不妨多列。”

《长物志》所记园中无处不石,无石不景。“石令人古”、“精洁雅素”的理念,表达了启美返璞归真和删繁去奢的精神追求。正如书中所言:“云林清秘,高梧古石中,仅一几一榻,令人想见其风致,真令神骨俱冷。”这是晚明将倾之时,欲报无门的幽人名士的审美观照与超越,也是士大夫人格的建树和精神的寄托。

明崇祯十七年(1644),清军克北京,帝自尽。翌年陷南京、占苏州,启美避于阳澄湖。闻剃发令下竟投河自尽,被家人救起复绝粒殉国。明顾苓所称“长身玉立,善自标置。交游赠处,倾动一时”的启美,生时辉煌,死得落寞。启美的《长物志》于晚明天启年间撰成后,凡十二卷每卷皆由当时名家校定,至今版本不下十余种。清乾隆帝追谥之“节愍”,并将《长物志》收入《四库全书》。清伍绍棠在《长物志·跋》中说:“启美此书,亦庶几卓卓可传者。盖贵介风流,雅人深致,均于此见之。”三百余年以来,《长物志》先后被十余种丛书收录,广播于四海内外,不仅是士人精致生活的教科书,也是晚明士子的百科全书。

《徐霞客游记》与赏石文化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霞客是朋友陈眉公(继儒)为他取的号,明代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人。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霞客远祖徐稚隐迹山林,耕读为业,却名倾朝野,被称为“南州高士”。霞客高祖徐经与唐寅交厚,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同船赴京赶考。三场会试后,满城飞语徐经贿金得题。后虽查明为子虚乌有,两人仍被削除仕籍致终身不仕。霞客父徐有勉一介布衣,自负亢直。明董其昌称:“盖公性喜萧散,而益厌冠盖征逐之交。”不为官,不与达官显贵交往,也不希望霞客追名逐禄。

明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中说,徐母以异梦而生霞客:“生而修干瑞眉,双颅峰起,绿眼炯炯,十二时不瞑,见者已目为餐霞中人。”徐氏家有“万卷楼”,霞客遍读先世之书。其族兄徐仲昭曾说:“霞客性酷好奇书,客中见未见书,即囊无遗钱,亦解衣市之,自负而归,今充栋盈箱,几比四库,半得之游地者。”霞客曾言:“丈夫当朝碧霞而暮苍梧,乃以一隅自限耶?”陈继儒说:“弘祖远游,非宦非贾,非投谒,而山水是癖,一奇也。”

徐霞客出游分为前后两期。万历三十五年至崇祯八年(1607~1635)为前期,主要慕游名山;崇祯九年至十三年(1636~1640)为后期,完成了西南“万里遐征”。

霞客17岁时父亲去世。自20岁游太湖始,与母约定如期往返。天启三年(1625)徐母去世,霞客言:“昔人以母在,此身未可许人也,今可许之山水乎!”于是放志远游,不计程年,旅泊岩栖之间。

霞客在旅途中,留意山峰怪石的形态。万历四十一年(1613)三月,霞客游天台山,初五记:“明岩为寒山、拾得隐身地,两山回曲,《志》所谓八寸关也。……岩外一特石,高数丈,上岐立如两人,僧(指)为寒山、拾得云。”传说寒山、拾得是唐代贞观年间的两位高僧,后来一起隐居山林,后人尊为“和合二仙”,取和谐美满之意。

四月,霞客游雁荡山,十一日记:“过章家楼,始见老僧(岩)真面目:袈衣秃顶,宛然兀立,高可百尺。侧又一小童伛偻于后,向为老僧所掩耳。……危峰乱叠,如削如攒,如骈笋,如挺芝,如笔之卓挺立,如幞头巾之欹倾斜。……双鸾、五老,按翼联肩。”霞客笔下奇峰异形如老僧、小童、竹笋、灵芝、毛笔、头巾、双鸟、五老等,尽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叹为观止。

霞客于崇祯元年(1628)二月游福建玉华洞,二十日记:“石色或白或黄,石骨或悬或竖,惟‘荔枝柱’、‘风泪烛’、‘幔天帐’、‘达摩渡江’、‘仙人田’、‘葡萄伞’、‘仙钟’、‘仙鼓’最肖。”洞中钟乳石形异纷呈,目不暇接。

霞客于崇祯三年(1630)八月,自福建华封绝顶而下,考察九龙江北溪,留有闽游日记(后):“余计不得前,乃即从涧水中,攀石践流,逐抵溪石上。其石大如百间房,侧立溪南,溪北复有崩崖壅水。水既南避巨石,北激崩块,冲捣莫容,跌隙而下,下即升降悬绝,倒涌逆卷,崖为之倾,舟安得通也?”现在的华安,取华封、安溪两字头为名。北溪落差极大,水流湍急,古来自华封绝顶至新圩古渡,舟楫不行,只能徒步攀缘。霞客当年考察的北溪这段奇险之地,现在已辟为九龙璧天然“玉雕走廊”观赏石公园。霞客两赴北溪考察,应当是九龙璧最早发现者。

崇祯九年(1636),年届五十的霞客感到自己老病将至,来日无多。于是毅然西行,开始他一生最后一次也是最壮烈的“万里遐征”。临行前他对家人说:“譬如吾已死,幸无以家累相牵矣。”霞客绕路与好友陈继儒、陈函辉等人晤别,同行有高僧静闻和顾行、王二两位仆人。九月十九日出发,十月五日,仆人王二就不堪艰辛而逃走。

崇祯十年(1637)二月十一日,霞客一行由湘江舟行至衡南新塘,夜遭盗贼劫掠,静闻和顾行身负重伤,霞客赤身跳水逃过一劫,行囊被劫焚无遗。友人劝其返乡,霞客谓:“吾荷一锸来,何处不可埋吾骨耶?”

湘江遇险严重损害了霞客的身体,至三月初八大病,十二日病情再次加重。十三日船过永州,想到此地是柳宗元遗迹所在,急忙抱病登岸寻访,终于考证了子厚文中所说的愚溪桥、钴鉧潭、小丘、小石潭、西山等景观,并拜谒了柳子祠。是年末,静闻病逝于南宁,遗言葬于云南鸡足山。霞客背负静闻禅师骨灰一路而行。崇祯十一年(1638)末,经过一年的长途跋涉,霞客一行到达鸡足山悉檀寺,将静闻的遗骸安葬并建塔墓上,演绎了一段千古佳话。有人于墓铭曰:“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霞客静闻,山水永馨。”

霞客到达鸡足山后,一直住在悉檀寺。崇祯十一年(1638)十二月二十九日,霞客访兰陀寺未归,悉檀寺弘辨法师等僧人托顾行转告,第二天是除夕,希望霞客早点回来,不要让他们思念。这样的牵挂唤起乡土愁思,离家两年多的霞客写道:“余闻之,为凄然者久之!”

霞客一路上搜集了各种光怪陆离的石头。崇祯十二年(1639)三月,霞客在云南大理城中考察:“十四日观石于寺南石工家,何君与余各以百钱市一小方。何君所取者,有峰峦点缀之妙,余取其黑白明辨而已。”霞客以百钱购得大理石,又对城中大理石藏品的优美图案认真观察,并留有生动描绘。

五月,霞客在云南得翠生石,并制作器皿:“二十六日,崔、顾同碾玉者来,以翠生石畀之。二印池、一杯子,碾价一两五钱。此石乃潘生所送者。……先一石白多而间有翠点,而翠色鲜艳,逾于常石。……余反喜其翠,以白质而显,故取之。潘谓此石无用又取一纯翠者送余,以为妙品,余反见其黯而无光也。令命工以白质者为二池,以纯翠者为杯子。”翠生石即翡翠硬玉,霞客所付加工费高于玉资,可见制作不易。

七月初六,霞客在云南考察玛瑙山:“凿崖迸石,则玛瑙嵌其中焉。其色有白有红,皆不甚大,仅如拳,此其蔓也。随之深入,间得结瓜之处,大如升,圆如球,中悬为宕,而不粘于石。宕中有水养之,其精莹坚致,异于常蔓,此玛瑙之上品,不可猝遇;其常积而市于人者,皆凿蔓所得也。”霞客所言蔓者,矿之余脉。上品产于矿脉中心,不与围岩相连而养于水中玛瑙也。

初九,霞客游水帘洞:“崖间有悬干虬枝,为水淋滴者,其外皆结肤为石。盖石膏日久凝胎而成,……余于左腋洞外得一垂柯,其大拱把,其长丈余,其中树干已腐,而石肤之结于外者,厚可五分,中空如巨竹之筒而无节,击之声甚清越。余不能全曳,断其三尺,携之下……”此中空外奇,如凝雪裹冰之筒状钟乳石,谁人知晓而幸遇?

“水帘之西,又有一旱岩。其深亦止丈余,而穹覆危崖之下,结体垂象,纷若赘旒,细若刻丝,攒冰镂玉,千萼并头,万蕊簇颖,有大仅如掌,而笋乳纠缠,不下千百者,真刻楮雕棘之所不能及。余心异之,欲击取而无由,适马郎携斧至,借而击之,以衣下承,得数枝。取其不损者二枝,并石树之筒,托马郎携归玛瑙山,俟余还取之。”霞客在旱洞取走两枝完整的钟乳石,并将所得怪石都集中到玛瑙山,以便返乡时带回。

九月初十早上,与霞客患难与共、历尽艰险的仆人顾行,带走了所有的钱物逃走了,这对霞客打击甚大,他悲伤地说:“离乡三载,一主一仆,形影相依,一旦弃余于万里之外,何其忍也!”离家时四人同行,现在孑然一身矣。

霞客久涉瘴疠之地,沐风栉雨,如今病入膏肓。顾行走后不久,就“两足俱废”不能行走,被迫终止了他视为生命的旅行事业。他的游记也定格在崇祯十二年(1639)九月十四日。这期间,应云南丽江木增太守之邀,霞客用三个月时间,修成《鸡足山志》。

崇祯十三年(1640)正月,云南丽江木增太守派出一队人马,抬着霞客,连同他的书籍、手稿、怪石、古木等物品,历时半年,万里迢迢送回故乡。据友人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记载,霞客回到家乡江阴后卧病在床,“不能肃客,惟置怪石于榻前,摩挲相对,不问家事”。但仍与友人谈论游历之事,每至深夜不倦。钱谦益《徐霞客传》记载,霞客曾语探望人曰:“古来题名绝域者,汉张骞、唐玄奘、元耶律楚材三人而已,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履,得与三人为四,死不恨矣!”霞客料想自己将与张骞、玄奘等人共同留名青史。

崇祯十四年(1641)正月,霞客病逝,临终托付家塾季孟良整理游记,友人陈函辉作墓志。

霞客从20岁始出游,三十余年间足迹遍及明代两京十三布政司,遭遇艰险远超唐僧的九九八十一难。有学者统计,霞客共考察记录地貌类型61种,水体类型24种,动植物170多种,名山及有名山峰1259座,岩洞、溶洞540多个……共留下文字69万多言(遗失文字不计在内)。晚明学者钱谦益称游记:“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徐霞客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具有重要地位。清初学者奚又溥在《徐霞客游记·序》中说:“其笔意似子厚(柳宗元),其叙事类龙门(司马迁);……先生之游过于子长(司马迁),先生之才气直与子长埒,而即发之于记游,则其得山川风雨之力者,固应与子长之《史记》并垂不朽……”霞客有知,更复何想!

林有麟的《素园石谱》

林有麟(1578~1647),字仁甫,号衷斋,松江府华亭人。林景旸子,以父荫入仕,累官至龙安知府。画工山水,爱好奇石。中年撰写《素园石谱》,以所居“素园”而得名。

林有麟是奇石收藏家,他在《素园石谱自序》中说:“而家有先人‘敝庐’、‘玄池’石二拳,在逸堂左个。”林有麟祖上就喜爱奇石,除以上两石,尚有“玉恩堂研山”传至林有麟手中。林氏还藏有“青莲舫研山”其大小只有掌握,却沟壑峰峦孔洞俱全。林有麟在素园建有“玄池馆”专供藏石,将江南三吴各种地貌的奇石都搜集到,置于馆中,时常赏玩。朋友何士抑送给林有麟雨花石若干枚,林氏将其置于“青莲舫”中,反复品赏把玩,还逐一绘画图形、品铭题咏,附在《素园石谱》之末,以“青莲绮石”名之。

《素园石谱》全书分为四卷,共收录奇石102种类,249幅绘图。景观石为最大类别,其中又有山峦石、峰石、段台石、河塘石、遮雨石等形态。另外还有人物、动物、植物等各种形态的奇石。化石、文房石、以图见长的画面石等也收录在谱,可谓洋洋大观。

《素园石谱》收录六朝、唐、宋、元、明以来赏石资料和图谱,记载了赏石产地、采石、造型、题铭以及文人吟咏诗词、玩石心境等,充分反映了中国赏石文化的传承,是中国赏石史上的巨著。

◇晚明赏石底座的精致与完美

明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鼎盛时期,各类艺术渐臻完美,明式家具几成中国经典家具艺术的代名词。赏石底座也随势而上,得到充分发展。明代赏石底座专属性已经成熟,底座有圆形、方形、矩形、梯形、随形、树桩形、须弥座等门类的诸多形状。圭脚主要有垛形和卷云形两种。明代大多短小形底座无纹饰,但有优美的曲线。随形并有唇口咬合的底座,成为明式赏石底座的主流。这些在明代林有麟《素园石谱》中所描绘的赏石图谱中,可以得到印证。明代制作家具和底座的高手,集中在经济发达的苏州、扬州、南通、松江一带,通称苏派。苏派用料讲究、做工精细,风格素洁文雅、圆润流畅,至今技艺传承不衰。

同类推荐
  • 摄影大师与摄影艺术(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摄影大师与摄影艺术(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面对浩瀚广阔的科普知识领域,编者将科普类的内容归纳总结,精心编纂了一套科普类图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科普知识,以便解开心中的种种谜团。阅读本套图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让读者在轻松之余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更严谨,更无懈可击。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为之受益。
  • 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本书为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小结,书中涵括了1984到2011年流传于湖北的黄梅戏剧目。
  • 书房文玩把玩艺术

    书房文玩把玩艺术

    书房文玩,是书房用具的一个统称,也就是行内常说的“文房”。提起文房,大多数人第一个想起的通常都是所谓“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其实,书房文玩的范围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范畴,其种类之繁多、材质之多样、造型之别致、情趣之迥异,如果真要一一加以列举,可谓是蔚为壮观。在本书中,读者不仅能够了解到书房文玩收藏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够体味到这些具体器物背后所蕴藏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 陶器、陶俑鉴赏与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陶器、陶俑鉴赏与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包括古代陶器概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先秦时期的陶器、秦汉时期的陶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陶器、陶俑之谜等内容。
  • 一生要知道的欧洲艺术名作

    一生要知道的欧洲艺术名作

    往今来,优秀执著的人类在追逐艺术的过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弥足珍贵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创建了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和流派。每一种艺术风格从最初的背离传统到最终的凝聚思想,每一种艺术流派从它的源起、兴盛到没落、衰败全都经历了无数岁月的积淀,最终才一步步地走出了自己的锦绣天地,从而推动了一代代卓越的艺术的大师的诞生。浪沙淘尽,当我们伫立在这些旷世作品的身旁、我们除了赞叹外,有的就是暗自窃喜和虔诚的感恩,为了拥有这些作品而感谢上苍。
热门推荐
  • 死仙问道

    死仙问道

    仙古崩灭,邪魔纵横,看以死之人,如何步步求生。我为世间最后的仙,我成世间唯一的道。
  • 妹妹,你一定要幸福

    妹妹,你一定要幸福

    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一段刻骨铭心的兄妹亲情。妹妹,此生哥哥与幸福无缘,你一定要好好的,连带我的幸福好好的活下去!若有来世,我还要做你的哥哥,那时,哥哥定会陪你幸福的……哥哥,下辈子妹妹要做哥哥,妹妹要为哥哥弥补这一世的幸福!现在大部分小说基本都是以爱情而题材,释怀能通过此文为作为带领作为独生子女很少有机会感受手足之情的九零后,零零后切身体验一向手足之情的的弥足珍贵!
  • 大明随风

    大明随风

    打,打,打!打败一切觊觎中华的入侵者,打出民族融合,打出百年江山和平!杀,杀!杀!杀尽所有祸害国家的贪官污吏,杀出政治清明,杀出万里丝绸之路!
  • 小侦探与贵公子

    小侦探与贵公子

    艾瑞克是警署的小侦探。他有理想,有能力。却遭遇不公。不屈从命运的他决定换个东家,却发现自己陷入了大贵族间的明争暗斗......在这个拥有枪械的年代,人命就如同薄纸般脆弱。好吧,这其实不是什么侦探故事。真的是奇幻小说啦。【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
  • 你是我的,不许逃

    你是我的,不许逃

    只是一段快速而又热烈的恋情,欧阳雪和阔家恶少林凌飞相遇校园为一个冰激凌而引发的纠葛,剪不断理还乱。正是天蝎座与狮子座的对抗,一个100%的占有欲,一个天生的王者,两者相遇,注定天下大乱。
  • 恶魔公主:冷情殿下我不约

    恶魔公主:冷情殿下我不约

    马若兮:“呵,要跟我玩?奉陪啊!没人帮?姐一个人照样可以玩死你们~恩?说我没能力?噗嗤,咱可是有小强精神的励志青年,打不倒哒~”白染:“欸,小兮儿,怎么没人帮你啊?我可是很厉害的,我可以帮你啊!你怎么能忘了我呢,你这么说让我很桑心吖~”白染无奈扶额,不理某人。一旁的沐瑾夏苦兮兮道:“喂喂,我才该伤心吧,身为主角的我,结果全程跑龙套了好伐,害得兮儿到现在都没跟我怎么接触,都怪她!”说完一脸怨念的看着在一旁翘着二郎腿一脸无辜磕瓜子的某无良作者。无良作者眨巴眨巴眼,无辜道:“欸,不关我事啊!是你自己没存在感,怎么能怪我呢!”三人满头黑线,被这个无良的作者给造出来,这大概是自己这辈子最不幸的事了……
  • 蠢萌妈咪腹黑爹

    蠢萌妈咪腹黑爹

    一次的不经意,让他们之间有了分割开的渊源,腹黑呆萌的小宝贝,和腹黑爹地上演争夺妈咪的戏码……
  • 太上说东斗主算护命妙经

    太上说东斗主算护命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虚途世界

    虚途世界

    专业跑龙套主角林飞,一场混沌大梦,穿越至无边虚途世。究竟是前世今生的召唤,还是林飞的春秋一梦?魔兽与DOTA的各种乱入,是看不到尽头的挣扎拷问,还是......只是林飞的一念之间?
  • 致最后的遗憾

    致最后的遗憾

    她16岁,他17岁。他无聊时常常命令她做事,只因他抓住了她的把柄。明面上是欺负,背地里却把她当做公主宠着。只把她当做是最亲的妹妹。她17岁,他18岁。她为了打发时间,开始了她的“恋爱”,便渐渐疏远了他。而他也一头栽入爱情中。她18岁,他19岁。她结束了她的“恋爱”,他却因为女友的背叛而一撅不起,于是,她带他走出了这个阴暗的世界里。表露心意,明知没有可能,却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