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完成了人生的突飞大转变后,凭借政治家的才识和胆略,不但接受文功武略的颂扬,还敢于大胆暴露自己出身的贫穷卑贱以告天下。又因怕“儒臣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便亲自写了从乞丐到皇帝的奋斗家史,刻于皇陵碑上:“特述艰难,明昌运,俾世代见之。父兄租种别人地,生活凄惶,又遇天灾,先后亡故。母丧后无葬地,便与几个长工抬着只有破衣遮体的母尸下坡时滑倒,尸体滚到洼坑里,众人随手埋土三尺,草草安葬……”备述艰辛,催人泪下。此乃中国古代三百多位帝王中的仅有,这是他的高明之处。虽然他想通过“忆苦思甜”,教导他的子孙们牢记艰苦奋斗精神,永远“继续革命”,以保朱氏家天下千秋万代。但事与愿违,他的子孙们先是敬而远之,继则反其道而行之。原因是朱元璋在家乡干的蠢事,把自己完全否定了。
一是修建的中都城以失败告终。二是想动迁父母坟地,需寻占一处龙脉之地,让朱家永远龙生龙。
太史公刘伯温深知仍劳民伤财,便劝道:“君登皇位,皆因先妣得龙脉,动迁将散灵气。”
帝王的意志不可违,他虽接受了建议,既不动迁,但必须积土厚封。高大若岗阜,植名树,建皇陵宫守护。随后各代几经增修,建成皇城、砖城土城三座,最外土城周长28里,占地2万多亩。城内享殿俱备,房厨门厅数百间,成为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群。在257米长的神道旁,有32对石人石兽排列,其刻工精美堪称上承唐宋,下启后世的大型石雕艺术精品,为历代帝王陵之冠。
朱元璋又在此立了一块高大的无字碑,既表父母的恩德如天,又表自己的文治武功无人可比,想让后人永远赞颂有加。
朱元璋当皇帝后,一方面屠杀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和穷朋友;一方面又立碑备述艰辛,教育后代牢牢掌控朱氏天下。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也难走出封建帝王腐朽的怪圈,封建社会是必须要灭亡的。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沧桑之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据乾隆《凤阳县志》记载:“崇祯八年,张献忠破凤阳,尽遭焚毁、落然一空。”
张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他推倒了无字碑,使朱皇帝的伟业,成了《旧陵》诗描述的景状:
旧陵南门外,一径短垣中。
雷雨天成幻,风沙夜聚空。
荒碑歌蔓草,石马卧幽宫。
极目平原上,残阳几树红。
朱元璋因上述两项蠢事,被故乡人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20世纪80年代初,我参观安徽凤阳的皇陵时,当地导游说,因当时红卫兵“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了。我四处寻觅,高大厚实的无字碑,躺在死水中被污泥掩盖,上面杂乱地长着荒草,真可谓“无量功德”悲矣哉!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这块备述家中艰辛的皇陵碑,却没有遭受损坏,真的成为“俾世代见之”了。上述三种碑留给人们的启示是:碑无言而表伟绩的,灰飞烟灭;花鼓唱的口碑,是无法洗涮的耻辱;碑述艰苦创业的,流芳百世。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