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01900000002

第2章 只为与你心心相印

心闲是道。一尘不染,又对红尘万象不迎不拒,正是禅境。

读文读诗乃至读画,归根结底是在读人。能读到与作者默契,心心相印的田地,才是真正契入佳境。

“心心相印”这句成语,如今都用以形容男女相爱,海誓山盟。男女之间,大凡一旦相识相悦,都说是心心相印。是否真的心心相印,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心心相印”,原属禅宗用语。也说成“以心印心”,更简洁些,叫“心印”。

灵山法会上,佛祖释迦牟尼拈花示众,就是拿着一枝花给大家看。那花名为优钵罗花,亦称金莲花。

“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大家都不曾洞彻佛祖拈花示众的意思,只有大弟子摩诃迦叶会心的笑了。

世尊曰:“吾有正眼法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正眼法藏”即洞察正法,蕴涵万法的智慧。“不立文字”,即不依语言,只能心领神会,也就是默契。禅宗归结为“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以心印心,心心不异,若能契悟者,便至佛地矣。”

灵山会上“佛祖拈花”,是释迦牟尼的最后说法。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声闻、缘觉、菩萨、佛,十二部经,也就是十二个门类的经,全说完了。

最后的,最高层次的一次说法,就是“无语拈花”。付法迦叶后,释迦牟尼结束了四十九年的佛法传播,顺世而逝。

释迦牟尼临终,文殊大士请佛祖再转法轮,也就是再为大家说佛法。佛祖呵斥说:“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汝请吾再转法轮,是吾曾转法轮耶?”

佛祖已拈花示众,刚说完最高佛法,文殊没能心领神会,还要佛祖说法,所以挨批评。四十九年一次次的说法,只为这最后的无语拈花,只为与你心心相印。最高佛法无一字可说,以前所说也全部归结为无一字可说。佛祖以对文殊的批评,最后说法。

释迦牟尼拈起那枝金莲花,象征着纯净的佛心佛性。迦叶见到佛祖手中的花,彻悟自己有着与佛祖不二的佛心佛性,顿时明心见性,所以破颜微笑。

依佛之知见,一切众生,人人都有佛心佛性,只因被污染,不能明心见性。释迦牟尼说来说去,只为让人们认识到这一点。悟不到这一点,便是迷,迷则众生。悟到这一点,便是觉,便是菩提,觉则圣人,觉则是佛,与佛祖无异。

佛祖最后的说法,是掏出了自己的心给大家看。只为告诉众人,我的心和你们的心,没有什么两样。

迦叶悟了。能见闻觉知的,是自性真心,不是眼、耳、鼻、舌、身、意。此即为明心见性。悟不仅属于禅宗,也同样是佛学的终极。

迦叶这一悟,直入心源,直登佛地,超越所有宗教阶段,这就是禅悟。也就是禅宗之禅,而非佛教之禅。

禅本是佛教修行的一个手段,通过禅定,摒弃杂念,观心静虑。而到了禅宗这里,禅已是最终目的,直达心源,所以称为禅源。

佛教之禅,乃禅定之禅。禅宗之禅,乃禅源之禅。

佛教禅定之禅,属于定境,修行者借此进入万念不起的境界。禅宗禅源之禅,属于本体,即自性真心的显现。禅定之禅,舍动取静。禅源之禅,动静无所取舍。禅定之禅,只为禅定,落于禅相。禅源之禅,含纳万相,三千大千世界尽在心中,又一尘不染,真空妙有。

这些根本性的区别,使禅宗从佛教中脱离出来。当然,这一过程很长,最终的完成,并且称为禅宗,是在中国。

禅宗称“教外别传”,相当于佛教中自成体系的“独立大队”。佛教称为“教下”,禅宗称为“宗下”、“宗门”。

佛祖拈花,意在启迪弟子明心。迦叶微笑,是见色明心,明心见性。摩诃迦叶与佛祖心心相印。佛祖并不向其他弟子解说,迦叶只是一笑。禅宗由此产生,只讲一个“悟”字。

而正因为禅宗由佛祖最后最高的说法中产生,自始至终只在于明心见性。所以禅宗丢开了许许多多的宗教仪式,直指人心,不假宗教说心,故称“非宗教第一义”。也称“踏毗卢遮那顶上行”,直奔自性真心。“毗卢遮那”即最高佛法。

佛教所有宗教形式,均属心佛二元。佛为一方,心为另一方。我求佛,佛佑我。身在此岸,求渡彼岸。

禅宗则是心佛一元,心佛不二。我即佛,佛即我。此岸即彼岸,彼岸即此岸。但要进入这一境界,必须禅悟。而要达到禅悟,并非易事。

禅宗微妙,妙不可言。

后世禅宗的“禅关”、“机锋”,棒、喝交加,或是回答学人一些无理路的话,就是不明明白白的解说,逼迫弟子自己妙悟。源头就是“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自己悟出是智慧,由他人解说而明白,只是知识。知识与智慧,无可比拟。

唐代会通和尚跟杭州鸟巢道林禅师学禅,道林禅师从来没有对他说佛法禅理。有一天,会通和尚向道林禅师告辞说,我跟你好几年,你一句佛法禅理也没告诉我,我只好到别处学法去了。道林禅师笑笑说:“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说着从袈裟边上扯下几根布毛,吹了出去,会通和尚顿时大悟:“一毛头上识得自性真心。”

这一毛头就是心,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吹布毛”禅话和“佛祖拈花”是一个道理,都是要人明心。“一毛头”和金莲花虽说不是一回事,但象征意义没什么两样。此外,禅门向学人举拳头,竖拂子,做各种各样的动作,数不胜数。虽然不是“拈花”,用意都是企求以心印心,使学人与大师心心相印。

能与大师心心相印,便是得师心印,与得佛祖心印无二无别。

杭州西湖中有个“小瀛洲”,洲西有康熙题写的“三潭印月”,临潭有名为“心心相印”的水榭。“印心”、“印月”说的都是禅境。心与朗月相印,心与澄潭相印,便是清净心。

在水榭合影的恋人很多,但愿都能心心相印。

相印就是一切默契无间,圆润互摄,一片天机,无容凑泊。在真如境界里,“凡即圣,圣即凡。我即尔,尔即我。天即地,地即天。波即水,水即波”。超越一切区别对待,我就是佛,佛就是我。

宋代佛性法泰禅师有首《牵驴饮江水》:

牵驴饮江水,鼻吹波浪起。

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

这段诗偈很形象地说明了“相印”的境界。驴饮水非如此不可,心与心相印就不那么容易了。驴饮水是自然而然如此,心心相印到如此自然的程度,却是要经历一番努力和参悟的。

若把“拈花示众,迦叶微笑”引申到文学艺术的创作与欣赏,就是苏东坡所说的“每逢佳处辄参禅”。并非一定要参出个中禅理,而是求得与作者的心心相印,从而得到审美愉悦。直抒胸臆,直指人心。作者源出于心,读者得之于心。

苏东坡有篇短文,《记承天寺夜游》,只有八十三个字。全文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字虽短,美不胜收。

见过解读这篇短文的文字,说文字虽美,但却因东坡政治上的失意,流露着抑郁。自称“闲人”,是因为被贬黄州赋闲,无所作为。如此理解,实在是离苏东坡太远了。

苏东坡是在写心,心如月色空明。所谓“闲人”,心中一尘不染,心闲是道,正是禅境。别忘了,东坡是明心见性的禅者。如此读,如此解,也只能如此读解,方与苏东坡心心相印,自己的心境也清净了许多。在如此纯净的文章里寻找烦恼,东坡不许。

同样喜欢的,还有一篇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共一百六十个字,全文如下: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流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至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非常漂亮的文字!

张岱生长于官宦之家,前半生过得繁华奢靡。作此文时,已家道衰落,年届花甲。再十年后,已家无隔宿之粮,饥寒交迫,几乎自杀。夜静独往湖心亭看雪,看似有“雪夜访戴”的雅兴,其实已近乎梦游。所说景致,已是痴人说梦。世事人生,仅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而已。人生如梦,应是张老先生的真实感受。

读柳宗元《江雪》,感受的是清净。读张岱《湖心亭看雪》,感受到的是梦境。同样是写雪景,一清晰明朗,一模糊朦胧。我这样读张岱,不知是否得张岱心印。

读文读诗乃至读画,归根结底是在读人。能读到与作者默契,心心相印的田地,才是真正契入佳境。也就是陶渊明所说的“每有意会,欣然忘食”。也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愉悦。

西藏达赖六世、诗人沧央嘉措的诗《只为途中与你相遇》,毫无疑问是诗中的精品。今天的诗人,据我所读,已难有此中真诚,难觅此等境界。诗篇如下: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里,

蓦然听见,

你在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转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那么祥和、质朴、宁静、澄彻,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直出心源,直指人心。完全可以作为至情至性的情诗来读。当然,活佛沧央嘉措不是在写情诗。

沧央嘉措在期待着什么?在寂静中,什么是他渴望着的相遇?

所谓相遇,心心相印也。

同类推荐
  • 中国鄱阳湖

    中国鄱阳湖

    详细讲解了鄱阳湖古今历史之演变,描述鄱阳湖周边各地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地理资源概况,熔历史、思想、知识及趣味性于一炉,资料丰富详实。
  • 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

    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

    本书介绍了北京城市发展史、京杭大运河开通及漕运史、北京著名风景区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关联、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地区保护、建设、管理的成效。
  • 大漠中的历史丰碑:敦煌境内的长城和古城遗址

    大漠中的历史丰碑:敦煌境内的长城和古城遗址

    在我国广袤的西北大地上,介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祁连山脉与内蒙古高原南缘的走廊北山(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之间,绵亘着一条由东南延向西北的长达千余公里的形似走廊的地带,这即是著名的河西走廊。在这条走廊的西端镶嵌着一块如翡翠般的绿洲,这就是被誉为丝路明珠的敦煌。敦煌,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曾为古丝绸路上的国际文化交流和我们民族的发展建树过不朽的功勋,今天又由于保存着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遗迹而驰名于世界。
  • 从日记到作文

    从日记到作文

    日记主要记录一天内发生的事或思想变化 比较随意 可以是一个主题 也可以是多个主题 甚至是没有主题的自已对自己的唠叨 结构松散 有想到哪说到哪的随便 口水话比较多。作文不一样。作文就是做文章,有固定的主题,与主题相适应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行文严谨。
  • 弟子规·千家诗·名贤集

    弟子规·千家诗·名贤集

    本套书选编了《易经》《老子》《弟子规·千家诗·名贤集》《了凡四训》《唐诗三百首》《宋词j三百首》等十二本文化经典书籍。《易经》和《老子》给读者以智慧的启迪,《弟子规·千家诗·名贤集》和《了凡四训》告诉读者做人的基本礼仪和智慧,《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让读者体会中国语言的优美和博大精深。全套书配有注释、译文和鉴赏,让读者更容易读懂,非常适合对我国经典文化了解不深的读者,能让读者对书的思想和文字有更深入的理解,帮助读者快速读懂我国的传统文化。
热门推荐
  • 江山为媒:夫君请留步

    江山为媒:夫君请留步

    苏酒重生之后的生活过得有资有色,渴了喝水,饿了啃馍,困了倒头就睡。本以为这白捡来的一辈子可以优哉游哉的烂在山沟沟的玉米地里,谁想到,陪同弟弟上京赶考,却被人拐卖成瘾,遇到了叫她更加上火的王爷聂无欢。酒为了能从旧社会的一妻多妾制度中挣扎出来,逃了又逃,都没逃脱出聂无欢的魔爪。最后终于尽甘来,本以为可以独享美男怀抱。却哪知,王爷还是个魔人的小妖精,夜夜笙歌不停要……苏酒翻了个白眼,“你这个王爷能不能正经点儿?”某人故作镇定的说道,“不正经了之后再正经,再者这床弟之事也是正经之事。公粮要交,不交不睡觉。”
  • 嗜宠兽妃:狼性王爷太凶猛

    嗜宠兽妃:狼性王爷太凶猛

    苏云祺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前脚刚穿越,后脚就被塞进了和亲的大红花轿。传说中的沙场战神?传说中的冷面王爷?传说中全天下女人都为之疯狂的俊美男人?听上去还不错……然而见了真人,苏云祺只有一个想法:逃!只是——王爷欺身紧压住某人的小身板:“吃了本王的豆腐,想往哪里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怀孕知识大百科

    怀孕知识大百科

    本书中既有孕期生活指导、孕期检查、孕期营养、孕期胎教等内容,还有关于孕前优孕以及产后分娩的一些知识。并将传统坐月子的方法进行了科学系统的更新。
  • 魔甲狂图

    魔甲狂图

    这是一个灵力与科技对立的世界。灵图师,聚灵气为墨,以天地为纸,可画刀枪剑盾、花鸟走兽、风火雷电,每一幅灵图都拥有独一无二的能力。魔甲士,以科技铸造魔甲,普通人修炼御甲之术便能装备魔甲,获得超人的能力!他是罪臣之后,被全世界看轻,却在绝境中逆转命运,成为大陆上唯一一个能装备魔甲的灵图师。一件破损的魔甲。一本家传的《灵图与魔甲大全》。一张遭世人嘲笑的婚契。少年莫陆就此踏上波澜壮阔的征服之路!【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乡曲枝辞

    乡曲枝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钱路遥远有你相伴

    钱路遥远有你相伴

    一个是去应付家长的,一个是去赚外快的,市场价就这样,你爱租不租!
  • 菜月昴的无限之旅

    菜月昴的无限之旅

    我是菜月昴,表哥莱月昂出来买东西却不见了?出去找他的路上却意外参加了主神游戏(本书与《不一样的异世界生活》是姐妹篇,剧情上有所关联)
  • 叛帝遗录

    叛帝遗录

    家族这样对我,我又何必还要心存顾虑!血,染满了天空,血雨连下三天,整座山门被死尸的鲜血冲刷成了鲜红的颜色,然后有变成紫黑色。我,灭了我的家族……但是最后的最后,我也死了,我远远的看到一个背影,要我死的,原来是一名幽冥强者吗?我苦笑,我就算是死,也要拉下几个垫背的!看着围攻我的十余名敌人,我冷笑一声,然后选择了自爆……
  • 花好月缘

    花好月缘

    一次又一次离奇的经历让她与真相越来越近,相爱容易相守难,剪不断理还乱。因为误会而犯下的错误,是否可以弥补?又如何弥补?她以为自己付出的最多,殊不知揭开秘密的同时又有怎样惊人的真相。
  • 子临天下

    子临天下

    看繁世韶华,又诉谁如故风华。他举杯煮酒论天下,他放手为何而牵挂;他笑看存亡与厮杀,他乘奔为谁去争霸?看江山如画,子恣临天下。——《子临天下》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