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01900000002

第2章 只为与你心心相印

心闲是道。一尘不染,又对红尘万象不迎不拒,正是禅境。

读文读诗乃至读画,归根结底是在读人。能读到与作者默契,心心相印的田地,才是真正契入佳境。

“心心相印”这句成语,如今都用以形容男女相爱,海誓山盟。男女之间,大凡一旦相识相悦,都说是心心相印。是否真的心心相印,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心心相印”,原属禅宗用语。也说成“以心印心”,更简洁些,叫“心印”。

灵山法会上,佛祖释迦牟尼拈花示众,就是拿着一枝花给大家看。那花名为优钵罗花,亦称金莲花。

“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大家都不曾洞彻佛祖拈花示众的意思,只有大弟子摩诃迦叶会心的笑了。

世尊曰:“吾有正眼法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正眼法藏”即洞察正法,蕴涵万法的智慧。“不立文字”,即不依语言,只能心领神会,也就是默契。禅宗归结为“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以心印心,心心不异,若能契悟者,便至佛地矣。”

灵山会上“佛祖拈花”,是释迦牟尼的最后说法。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声闻、缘觉、菩萨、佛,十二部经,也就是十二个门类的经,全说完了。

最后的,最高层次的一次说法,就是“无语拈花”。付法迦叶后,释迦牟尼结束了四十九年的佛法传播,顺世而逝。

释迦牟尼临终,文殊大士请佛祖再转法轮,也就是再为大家说佛法。佛祖呵斥说:“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汝请吾再转法轮,是吾曾转法轮耶?”

佛祖已拈花示众,刚说完最高佛法,文殊没能心领神会,还要佛祖说法,所以挨批评。四十九年一次次的说法,只为这最后的无语拈花,只为与你心心相印。最高佛法无一字可说,以前所说也全部归结为无一字可说。佛祖以对文殊的批评,最后说法。

释迦牟尼拈起那枝金莲花,象征着纯净的佛心佛性。迦叶见到佛祖手中的花,彻悟自己有着与佛祖不二的佛心佛性,顿时明心见性,所以破颜微笑。

依佛之知见,一切众生,人人都有佛心佛性,只因被污染,不能明心见性。释迦牟尼说来说去,只为让人们认识到这一点。悟不到这一点,便是迷,迷则众生。悟到这一点,便是觉,便是菩提,觉则圣人,觉则是佛,与佛祖无异。

佛祖最后的说法,是掏出了自己的心给大家看。只为告诉众人,我的心和你们的心,没有什么两样。

迦叶悟了。能见闻觉知的,是自性真心,不是眼、耳、鼻、舌、身、意。此即为明心见性。悟不仅属于禅宗,也同样是佛学的终极。

迦叶这一悟,直入心源,直登佛地,超越所有宗教阶段,这就是禅悟。也就是禅宗之禅,而非佛教之禅。

禅本是佛教修行的一个手段,通过禅定,摒弃杂念,观心静虑。而到了禅宗这里,禅已是最终目的,直达心源,所以称为禅源。

佛教之禅,乃禅定之禅。禅宗之禅,乃禅源之禅。

佛教禅定之禅,属于定境,修行者借此进入万念不起的境界。禅宗禅源之禅,属于本体,即自性真心的显现。禅定之禅,舍动取静。禅源之禅,动静无所取舍。禅定之禅,只为禅定,落于禅相。禅源之禅,含纳万相,三千大千世界尽在心中,又一尘不染,真空妙有。

这些根本性的区别,使禅宗从佛教中脱离出来。当然,这一过程很长,最终的完成,并且称为禅宗,是在中国。

禅宗称“教外别传”,相当于佛教中自成体系的“独立大队”。佛教称为“教下”,禅宗称为“宗下”、“宗门”。

佛祖拈花,意在启迪弟子明心。迦叶微笑,是见色明心,明心见性。摩诃迦叶与佛祖心心相印。佛祖并不向其他弟子解说,迦叶只是一笑。禅宗由此产生,只讲一个“悟”字。

而正因为禅宗由佛祖最后最高的说法中产生,自始至终只在于明心见性。所以禅宗丢开了许许多多的宗教仪式,直指人心,不假宗教说心,故称“非宗教第一义”。也称“踏毗卢遮那顶上行”,直奔自性真心。“毗卢遮那”即最高佛法。

佛教所有宗教形式,均属心佛二元。佛为一方,心为另一方。我求佛,佛佑我。身在此岸,求渡彼岸。

禅宗则是心佛一元,心佛不二。我即佛,佛即我。此岸即彼岸,彼岸即此岸。但要进入这一境界,必须禅悟。而要达到禅悟,并非易事。

禅宗微妙,妙不可言。

后世禅宗的“禅关”、“机锋”,棒、喝交加,或是回答学人一些无理路的话,就是不明明白白的解说,逼迫弟子自己妙悟。源头就是“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自己悟出是智慧,由他人解说而明白,只是知识。知识与智慧,无可比拟。

唐代会通和尚跟杭州鸟巢道林禅师学禅,道林禅师从来没有对他说佛法禅理。有一天,会通和尚向道林禅师告辞说,我跟你好几年,你一句佛法禅理也没告诉我,我只好到别处学法去了。道林禅师笑笑说:“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说着从袈裟边上扯下几根布毛,吹了出去,会通和尚顿时大悟:“一毛头上识得自性真心。”

这一毛头就是心,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吹布毛”禅话和“佛祖拈花”是一个道理,都是要人明心。“一毛头”和金莲花虽说不是一回事,但象征意义没什么两样。此外,禅门向学人举拳头,竖拂子,做各种各样的动作,数不胜数。虽然不是“拈花”,用意都是企求以心印心,使学人与大师心心相印。

能与大师心心相印,便是得师心印,与得佛祖心印无二无别。

杭州西湖中有个“小瀛洲”,洲西有康熙题写的“三潭印月”,临潭有名为“心心相印”的水榭。“印心”、“印月”说的都是禅境。心与朗月相印,心与澄潭相印,便是清净心。

在水榭合影的恋人很多,但愿都能心心相印。

相印就是一切默契无间,圆润互摄,一片天机,无容凑泊。在真如境界里,“凡即圣,圣即凡。我即尔,尔即我。天即地,地即天。波即水,水即波”。超越一切区别对待,我就是佛,佛就是我。

宋代佛性法泰禅师有首《牵驴饮江水》:

牵驴饮江水,鼻吹波浪起。

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

这段诗偈很形象地说明了“相印”的境界。驴饮水非如此不可,心与心相印就不那么容易了。驴饮水是自然而然如此,心心相印到如此自然的程度,却是要经历一番努力和参悟的。

若把“拈花示众,迦叶微笑”引申到文学艺术的创作与欣赏,就是苏东坡所说的“每逢佳处辄参禅”。并非一定要参出个中禅理,而是求得与作者的心心相印,从而得到审美愉悦。直抒胸臆,直指人心。作者源出于心,读者得之于心。

苏东坡有篇短文,《记承天寺夜游》,只有八十三个字。全文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字虽短,美不胜收。

见过解读这篇短文的文字,说文字虽美,但却因东坡政治上的失意,流露着抑郁。自称“闲人”,是因为被贬黄州赋闲,无所作为。如此理解,实在是离苏东坡太远了。

苏东坡是在写心,心如月色空明。所谓“闲人”,心中一尘不染,心闲是道,正是禅境。别忘了,东坡是明心见性的禅者。如此读,如此解,也只能如此读解,方与苏东坡心心相印,自己的心境也清净了许多。在如此纯净的文章里寻找烦恼,东坡不许。

同样喜欢的,还有一篇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共一百六十个字,全文如下: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流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至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非常漂亮的文字!

张岱生长于官宦之家,前半生过得繁华奢靡。作此文时,已家道衰落,年届花甲。再十年后,已家无隔宿之粮,饥寒交迫,几乎自杀。夜静独往湖心亭看雪,看似有“雪夜访戴”的雅兴,其实已近乎梦游。所说景致,已是痴人说梦。世事人生,仅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而已。人生如梦,应是张老先生的真实感受。

读柳宗元《江雪》,感受的是清净。读张岱《湖心亭看雪》,感受到的是梦境。同样是写雪景,一清晰明朗,一模糊朦胧。我这样读张岱,不知是否得张岱心印。

读文读诗乃至读画,归根结底是在读人。能读到与作者默契,心心相印的田地,才是真正契入佳境。也就是陶渊明所说的“每有意会,欣然忘食”。也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愉悦。

西藏达赖六世、诗人沧央嘉措的诗《只为途中与你相遇》,毫无疑问是诗中的精品。今天的诗人,据我所读,已难有此中真诚,难觅此等境界。诗篇如下: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里,

蓦然听见,

你在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转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那么祥和、质朴、宁静、澄彻,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直出心源,直指人心。完全可以作为至情至性的情诗来读。当然,活佛沧央嘉措不是在写情诗。

沧央嘉措在期待着什么?在寂静中,什么是他渴望着的相遇?

所谓相遇,心心相印也。

同类推荐
  • 一个人的战斗

    一个人的战斗

    本书是单世联教授最新的一本文化批评集,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切入经典作家,把握时代脉搏。内容包括对海涅、君特·格拉斯、狄更斯等的评议,对《红楼梦》、明代经贸问题等的新解。全书内容熔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是一本适合浅阅读时代的口袋知识读本。
  • 禅茶:认识与展开

    禅茶:认识与展开

    本书收录了第三届禅茶文化论坛上的论文,分为基础问题、文史研究、清规研究、美学展开、整体认识等部分。
  • 天赋石嘴山

    天赋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体育文化论

    体育文化论

    体育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所构建的以公平竞争为道德核心的,以和平、进步、友谊和团结为目标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得到了全人类的普遍认同。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在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繁荣,增强人民体质,培养意志品质,丰富文化生活,振奋民族精神,增进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的社会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日益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培养了全面发展的人。
  •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本书立足于经、史、子、集的各个方面,对国学的整个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从中摘取精华、剔除糟粕,将国学的一些基本常识集中呈现出来,为广大读者了解国学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
热门推荐
  • 魔佛至尊

    魔佛至尊

    以手中之道,问天道,以心中之血,斩天地,以微薄之躯,破轮回。我虽是一介平民,却可用自己的心,去挑战世间一切,问指此世
  • 王子殿下的邪魅公主

    王子殿下的邪魅公主

    她有时活泼,有时冰冷,他因她的离开所变纨绔,她活泼,他开朗,她温柔,他冰冷。因她们,她们六位还会在一起吗,
  • 我的外挂是童话

    我的外挂是童话

    房进,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在整理教室的图书角的时候被从天而降的陨石砸死,图书角的几本童话跟他的灵魂熔合在一起,这些童话会为他添加各种BUFF,还有技能。不一样的外挂,不一样的童话,且看我们的主角如何大显神通。
  • EXO之别离开

    EXO之别离开

    那年她4岁,既活泼又可爱,但她从来都不合别的小女孩玩,却经常和十二个小男孩玩在一起;直到有一天,她被她的一个陌生人带走后,但在被人带走的途中又被人劫走了,几年后突然有一天,她回来了,但此时的她已经被当年劫走的人炼成了一个全能杀手,而后却发现劫走她的是她的亲生父亲,而当年劫走本身就是故意的,是为了她的将来。
  • 忆君颜:予你一世无忧

    忆君颜:予你一世无忧

    一柱“忆往昔”,可忆起三生三世。一柱“忘昔年”,可忘却三生种种。……她本想报了血海深仇之后,安生留在圣羽殿。可他用生命告诉她,那很难。当血葬花盛开时,那一地纯白色被染成血色时,谁在叹红颜逝?又是谁在叹我与君绝?然而再次睁眼,她却忘记一切,依靠忆往昔想起记忆的她,能否与他成眷属?【本文故事纯属虚构,与历史无任何关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守护甜心之梦境之花

    守护甜心之梦境之花

    陷害吗?痛苦吗?我已经没有感觉了,不管多么黑暗,不管多么痛苦,不论生和死,我一定让你们生不如死!
  • 锦绣旗袍

    锦绣旗袍

    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民国时代,哀怨的新娘身着锦绣旗袍,在秦淮河畔璀璨灯火中投水自尽。这件被诅咒的旗袍,凡接触者必会丧命。死亡恐怖不断蔓延,怨气始终死守旗袍,诅咒每一个穿过它的人……“锦绣旗袍店”的老板李影意外遇见这件“秦淮灯影清旗袍”,从此发生一连串诡异的事情。旗袍上怨气冲天,死亡笼罩每一个穿过它的人。他们不是行踪成迷,就是悲惨横死。通晓灵异的古董店老板唐朝与李影开展了对这件旗袍的调查,却发现离奇失踪的爷爷与此案件有关。而这股深沉的怨气因受人惊动,开始俞演俞烈,无人能挡,凡见过旗袍的人开始无一幸免……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九域伏羲录

    九域伏羲录

    故事有开头,有起落,谁也不知道,七国各有争霸,主角何去何从谁再欢唱,谁在歌泣,又何方,乱世逢佳人,时也,命也。
  • 帝隐成皇

    帝隐成皇

    本是无名少年,却隐藏神秘身世,历经坎坷波折,终成一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