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87400000002

第2章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意义和内容(1)

教学质量工程总论

教学质量工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是直接针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采取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举措。我们希望通过对“质量工程”渊源、实施意义、内容与关键点等的深入探究,开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研究之门,探寻促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有效实施的路径,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第一节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从国际上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全球化浪潮势头强劲,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看,我国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无论是综合国力竞争还是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关键都在人才,特别是高等教育所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在这种大背景下,研究与启动“质量工程”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意义重大。

一、教学质量工程出台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任务更加艰巨。因此,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培养数以千万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此,国家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开始全面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旨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二是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三是高等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但是,高等教育仍然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一是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赶不上在校人数的急剧增加,许多地方性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不足;二是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脱节,一些学科和专业的人才培养不足,一些专业的毕业生则出现过剩;三是不少高等学校教育观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师队伍水平亟待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国际化视野亟待加强;四是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剧增,就业面临巨大压力,使得不少毕业生就业难,加重了农村和城镇贫困家庭的负担。这些困难、矛盾和问题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高等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会削弱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应有的支撑作用,如果不及时解决而任其滋长,大好形势就有可能逆转,甚至产生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上,加强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06年5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当控制招生规模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2006年8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十一五’规划纲要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三项主要任务,必须切实抓实抓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决策和部署,完全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科学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愿望。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与部署,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2006年1月,教育部成立了“质量工程项目规划工作组”,正式启动“质量工程”论证工作;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近一年的调查研究、论证与修改,逐步确立了“质量工程”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经费预算与管理,以及相关的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2007年1月,经报国务院同意,继“教高[2005]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之后,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了“教高[2007]1号”文件——《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质量工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简称“质量工程”。作为“质量工程”实施的配套文件,教育部在2007年2月17日和7月13日分别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4号),为“质量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支持与保障,开始全面推行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

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实施“质量工程”,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这是教育工作的永恒话题,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但将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纳入党的政治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来提出是不多见的。党的十七大对教育总的要求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高等教育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这是对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后面又讲了发展教育的三大举措:一是教育理念、观念问题,要实行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二是人的问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三是钱的问题,要求政府加强对教育的投入。中央财政对教育投入由2007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562亿元,增加近500亿元,但投入不到GDP的3%(世界平均教育投入为4.4%)。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启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质量工程。什么是工程呢?原意是指经济生产部门投入大设备完成的重大工作,现在泛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复杂工作。工程应有两个特点:一是系统性,是较系统地解决某方面问题;二是要完成刚性或硬性的目标或指标任务。过去也常提出教育质量问题,但大多是针对局部性的问题,不是党和国家从发展全局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也不可能系统地给予解决。以前完成教学数量方面的任务是硬性的,完成教学质量任务是软性的,说的重要,能落实的少。这次是党和国家最高层提出质量工程建设的决策和战略,政府部门制定质量工程建设的方案和实施意见,从课程、教师、教材、学生、专业、培养模式、教学团队六大方面提出具体建设内容和数量化硬性指标,同时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和财政支持。这就为质量工程的实施和完成提供了保证和条件。质量工程建设成为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重大发展机遇。

(二)实施“质量工程”,是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经济方面的科学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各行业高素质人才,实现科学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素质的提高),将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经过1998年以来扩大办学规模的发展,200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我国的高教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之最。可以说,目前我国已成为人力资源大国,但并非人力资源强国,因为我国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在世界排名是落后的。

翻开世界教育史可以看出,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全面崛起的根本前提是要有高水平大学。没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一个小国靠出卖资源可以成为世界富裕的国家,一个大国可以取得某方面的领先成就。但没有任何一个大国,能在高等教育落后的情况下,成为全面领先的经济强国。英国的牛津、剑桥等一流大学,使一个人口不多的岛国成为独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受过现代教育的公民都不会忘记牛顿。德国19世纪初开创的研究型大学,为德国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影响辐射至全世界。150年前,美国没有世界一流大学,其大学实力远在欧洲列强之后,随后的100年中,美国全力发展其大学体系。美国早期派大量留学生赴德国留学,但美国有识之士、高端人才基金会很快提出,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再留学,一个民族若在思想文化上甘心当别人的儿子,就只能落在别人后面。自19世纪以来,一批老牌大学转型为现代研究型大学,而且创建了一批新的优秀大学。如1876年银行家霍普斯金创办的霍普斯大学,成为第一个德国模式的研究型大学;1890年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资助创办芝加哥大学,进行了世界第一个核反应堆的科学试验,发展了影响世界经济学界的经济理论,使一个系多人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891年铁路大王斯坦福创建了斯坦福大学,在多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功创建了硅谷,成为世界先进电子技术、生物技术产业的标志。50年前美国高等教育称雄世界,使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第一强国。在亚洲的日本,是一个资源非常缺乏的岛国,但19世纪建立了多所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如1877年的东京大学、1882年的早稻田大学、1897年的京都大学等,从而奠定了日本与中国竞争中获胜的基础,也是日本后100多年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

实践证明,世界高水平高质量的大学,不仅是培养科学技术、教育等高级人才的摇篮,而且是现代人类文化、思想创新的最主要基地。世界一流大学聚集了各方面的优秀人才,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勤于思考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精心研究开拓本领域的深邃学识,提出国家民族事业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开辟新的事业领域和道路。一流大学作为高知识群体,不但为民族发展创造了思想和理论,而且还培养了能够实现这些理论、思想的高素质人才,使理论转化为现实。更深一步说,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还聚集了全世界优秀人才,相互学习、相互交融,不仅促进本国文化、思想的发展,而且通过留学人员归国而深刻影响世界各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历史可鉴,下力气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好各行业的高水平大学,对一个民族、国家的科学发展,全面成为世界强国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实施“质量工程”,是提高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发挥高等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关键作用的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走自主发展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使命。要实现这一重要使命,必须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引领社会进步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互动关系,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近年来,虽然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高等学校办学条件不足、教师队伍水平不高、教育观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的局面,正在削弱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应有的支撑作用,影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少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不尽合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巩固前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成果,防止高等学校陷入低水平办学的误区,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建立在更牢固、更坚实、更可靠的基础之上,使高等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四)实施“质量工程”,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发展的高等教育新体系的需要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使我国高等教育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实现了大众化,并且实现了稳步发展,走出了部分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都曾经出现过的动荡怪圈,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连续几年的扩招已经使不少高等学校呈现出办学条件全面紧张的矛盾,部分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不能令人满意甚至出现了下降,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

所以,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有了相当发展之后,提高质量就显得更加突出、更加紧迫。为了切实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开始推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这是一项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战略决策和部署的重要举措。质量工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质量工程充分考虑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确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项目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以调动广大高等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质量工程的实施,对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实施“质量工程”,是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教育的要求

在现代社会,接受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提高就业和谋生能力、实现社会流动和社会升迁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各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不但希望有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且希望能够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通过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尤其是在学生缴费上学的情况下,每个家庭都为学生完成学业付出了相当大的经济代价,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为此,高等学校更应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对广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高度负责。实施“质量工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党和政府高瞻远瞩,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作出了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重要决策,这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六)实施“质量工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职能,无论是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都应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着力点。实施质量工程,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营造关爱学生成长、关心学生学习、关注学生生活的良好环境,通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和科学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

(七)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有利于调动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力量,把发展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引导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

实施质量工程,需要调动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切实推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各地要加强对高等教育工作的领导,充分利用各方面力量支持高等学校的发展,切实解决高等学校在提高质量方面的实际问题,为高等学校办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强化教学质量的“一把手责任制”,把更大精力、更多财力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上,要根据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围绕影响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明确目标要求,制定具体政策,扎实推进质量工程。

第二节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目标是行动的航标灯与前进的驱动力。设定科学、合理和明确的目标,就会坚定前进的方向。要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目标的指导和驱动下,分解目标、细化内容,通过各个击破的方式与环环相扣的措施,把质量工程建设内容落到实处。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按照分类指导、注重特色的原则,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使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基本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高等学校管理制度更加健全;高等教育在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基本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具体目标。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基本实现以下目标:①信息化手段与技术在人才培养中广泛应用,改变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图书、实验设备等优质资源的全国共享;②初步实现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的互动,建立专业设置预测系统;③通过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改革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④用信息技术实施英语教学,四年后使60%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解决英语听说问题;⑤推进各种科技和有益健康的体育协会、俱乐部活动,建设和谐校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⑥建设一批教学团队,完善教授上讲台的政策机制;⑦初步建立用于网络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打通普通本科教育和网络教育的课程体系;⑧不断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定期评估制度,改进评估手段和方法;⑨通过对口支援,为西部高等学校培养师资和教学管理干部,促进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二、建设内容

教学质量工程包括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一是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二是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三是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四是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五是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六是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具体地讲,将建设七大系统即:专业设置预测系统、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大学英语与网络教育网上考试系统、网络教育资源管理和质量监管系统、精品课程共享系统、立体化教材数字资源系统、终身学习服务系统;资助15000名学生自主开展创新性试验;建设10000种高质量教材、30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3000个特色专业点;资助3000名教师和管理干部开展对口支援交流;遴选10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5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0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500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奖励500名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一)专业结构调整与特色专业建设

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紧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研究建立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制度,制订指导性专业规范,构建专业设置预测机制,定期发布各类专业人才的规模变化和供求情况,为高等学校优化专业布局和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供指导。大力加强本科专业建设,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旧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择优选择和重点建设特色专业点,引导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办出特色。积极探索专业评估制度改革,推进重点领域的专业认证试点工作,逐步建立适应职业制度需要的专业认证体系。

然而,我国现阶段由于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专业种类相应减少,导致专业平均规模偏大。经费、师资等教育资源的投入速度跟不上扩大招生的速度。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还很缺乏,一部分专业办学条件差,建设水平低;一部分专业社会需求不大,办学效益低,内在素质不高,教育质量不好。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1.增强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意识。要紧密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目标,准确把握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通过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适应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要主动适应,大力推动,积极引导,更好地实现现代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通过调整专业的外延,实现专业内涵提高、学科专业优化和学科专业水平提高;通过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学科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创新。

2.增强学科专业调整的优化意识。要紧密围绕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目标,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学科专业资源配置,丰富学科内涵,在调整中形成新世纪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的新格局。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学科专业的发展规律,努力占领制高点,大力培植生长点,积极填补空白点,减少低水平、低效益的重复点。要瞄准全国学科专业建设的先进水平,从实际出发着力打造本国、本省和本校优势学科专业,构建相关的学科专业群,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全面提升这些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群的水平,使之成为领头的、一流的特色学科专业。

3.增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示范意识。要紧密围绕高等学校办学特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大力建设一批特色专业,要树品牌、创特色、求效益,在调整中实现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在高等学校大规模扩大招生而招生专业种类又进一步调整减少以后,一个突出的情况是一个专业同时有很多学校办,专业招生和在校生平均规模比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把所有专业都建成高水平的专业是不现实的,而实行重点突破战略,着力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加快形成各专业种类、各高等学校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亮点”,再通过这些特色专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学科专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和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将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必由之路。

4.增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市场意识。要紧密围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符合学科专业发展规律的现代学科专业管理制度的目标,寻求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的“结合部”,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积极争取社会的广泛参与,加强学科专业的评估,在调整中形成一套对学科专业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机制。高等学校要分别建立和完善本科、专科专业目录、专业设置指南和设置标准。高等学校在科学定位和准确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市场多变性和学科专业相对稳定性的关系,依据专业目录、专业设置指南、专业设置标准、本校学科专业规划和规定的程序,在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办学规模和学科门类内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的广泛参与,建立专业和专业大类指导委员会,参与学科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应由企业、行业、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本学科专业领域和管理领域的优秀专业人才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实行任期制;委员会审议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为本科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提供咨询,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

(二)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

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遴选出一批精品课程,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全面带动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启动“万种新教材建设项目”,加强新教材和立体化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编写新教材,积极做好高质量教材推广和新教材选用工作。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包括精品课程和优秀教材在内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实现全方位的共享与互动。总之,要想真正发挥精品课程与优秀教材的应有作用,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主讲,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鼓励博士研究生参加精品课程建设。

2.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要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要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3.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能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教学与管理,建立专门网站(页),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全校其他课程的建设。

4.重视教材建设。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可以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要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要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6.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采取切实措施鼓励教授上讲台和承担精品课程建设,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建设。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评教制度,促使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发展。

7.构建方便快捷、四通八达、全面互动的网络体系。再好的资源不去充分利用都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如果不把好的东西、优秀的东西开发成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就难以达到作用最大化。所以,我们必须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国,甚至是全世界高等学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开发网上考试系统,研究制订相关标准,逐步实现大学英语和网络教育全国统考课程的网上考试,创造安全、便捷、高效的考试平台。

(三)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开展基于企业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试点,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支持由优秀学生进行的创新性试验,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择优选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推进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以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全方位创新。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1.加强两大创新教育实验实习基地建设。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基地建设和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前者即基础课程教学实验中心和专业教学中心实验室;后者是以第二课堂为主的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和素质教育拓展的实践环境。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手段,进一步改善创新教育的实施环境。

2.完善一套现代化学分制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深化弹性学制改革。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维护和优化配置,特别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设施建设及开发应用。要加强展示和推广网络课程建设,投入资金继续推进网络课件建设并积极引进国家精品课程课件,大力开展全日制本科大学生的网上教学和网上学习活动。加强“重大教学”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基于互联网的教学互动平台,基本达到教学管理信息化、现代化。

3.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应贯穿一条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主线。重点推进以提高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专题研究因材施教的分层分类教学,改革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大学英语交互式网络教学,改革学习及考试方法。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引进,采取积极措施充实一线教学力量,形成一支德才兼备、乐于教学、勤于教学、精于教学的师资队伍。在40岁以下的教师中选拔优秀者,重点进行教学业务培养,争取五年内培养成为教学骨干。奖励教学优秀者,推崇教学名师,推进“名师上讲台工程”,同时要进一步落实教授为本科生开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要求,调动教授上讲台、为本科生开设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的积极性。

(四)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是《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的重要内容。《意见》指出:“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鼓励和支持校内及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每年评选100名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大力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强调,其重要地位得到了肯定。

但是,目前高等学校在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教学团队成员之间合作比较少,单兵作战现象普遍存在。大学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受“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思想的支配,形成了个性化的教育教学传统,大学课堂成为“以教师为中心”的特点。然而,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教学活动需要群体合作。二是教学团队学缘结构不合理,“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团队学缘结构是指团队成员取得最终学历的毕业学校的构成状况,根深蒂固的乡土学缘观念,往往比较排外,教学和科研“千篇一律”,教学无活力,科研无创新,很难培养出创新人才和产生创新成果。三是在管理体制上重科研,轻教学。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高等学校在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却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偏向,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的考核和职称评定上。

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激励团队成员充分发挥智慧和潜能,致力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和谐发展的教学团队,就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树立战略观念,构建和谐发展的教学团队。高等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人的发展,致力于人才素质的提高。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立身之本,育人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所以,必须建立和谐发展的教学团队,将教学团队的规划同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了实现教学团队的战略目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明确团队具体目标,提出任务,强化责任;二是目标要有前瞻性和全面性,团队的目标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三是目标要具有可行性,目标要能激励、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2.创建学习型团队,提升教学团队的绩效。学习型团队是高等学校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营造全体教师的学习气氛,发挥专业学术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建立一种有机的、高度柔和的、能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这种教学团队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业绩总和的综合绩效。在建设的过程中,一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二是强化高等学校文化建设;三是要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3.倡导和谐发展观,提高教学团队整合能力。教学团队是落实教学质量工程的基本保障。团队的建设不是没有冲突,而是要利用冲突,在化解冲突中促进和谐。团队的建设整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团队成员结构,学科与专业方向及各种制度组成的刚性整合;另一方面是指成员之间的思想、价值观、处事态度和方法的柔性整合,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才能使团队成为更加有朝气和活力的战斗集体。

4.畅通交流渠道,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完善的教学团队激励机制。高等学校采取信息化教学团队管理模式,可以增强团队的学习能力,营造良好的团队精神,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激励教师在团队中多做贡献,就必须建立以团队为导向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好教学与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和经费资助制度。一是须做好教师个人绩效评价,主要是指教师个人承担任务,完成业绩的程度;二是须界定团队目标的实现程度,强调团队成员个人层面的绩效考核与团队层面的绩效考核相结合,并根据团队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针对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指标评价体系。

同类推荐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透析花季奇妙感情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透析花季奇妙感情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经典幽默集锦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经典幽默集锦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经典幽默集锦》无论从题材还是形式、风格上,都比较典型多样,同时贴近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突出了“快乐阅读”和“精品读物”的主题,但是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使读者快乐之余还能够从文字中体验到名家的人生感悟。
  • 电视制作技术

    电视制作技术

    《电视制作技术(第2版)》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通过理论与训练相结合,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电视节目制作中应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必要的基础知识。增加了关于媒介融合、下一代广播电视电视网、三网融合等概述性内容,同时加强了对高清节目制作的理论与实践的论述。突出了新技术应用,紧跟传媒技术发展现实和发展前沿。内容深入浅出、难易结合,实用性、针对性强。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朝花夕拾
  • 目标型家庭

    目标型家庭

    本书内容包括:你的家庭是怎样的家庭、你的家庭和谐吗、你的家庭存在这样的问题吗、家长里短烦心事、孩子学“坏”为哪般等。
热门推荐
  • 婚不受色:老公爱的好凶猛

    婚不受色:老公爱的好凶猛

    某天早上醒来,程若珂一开门就看到几个人守在她门口,还来不及反抗,她就被拖到了婚礼现场。而这婚礼现场,站在新郎位置的,却是本市有名的黄金单身汉——展勒言。虽然每个女人都对展勒言趋之若鹜,可她程若珂却看不上。好在展勒言对程若珂也是一样。婚后两人理所应当过的毫无交集,可婚礼当晚,程若珂的婚纱,就被撕破了。
  • 修仙之仙尊

    修仙之仙尊

    大道无情,人有情,天道无义,人有义,且看常智育是如何成就仙道
  • 妖王冷妃

    妖王冷妃

    她是叛相之女,却因爱留在深宫中卑微屈辱的活着,当异世的灵魂奇迹般占领了她已死去的身体,再醒来时一把匕首狠辣的架在了原本心爱男人的脖子上再不是当初卑微浮弱的样子,再不是当初羞怯爱慕的样子,再不是当初纯净天真的样子,女子的眼里冰霜满天,是漠视一切的孤傲,她,是现代让人闻风丧胆的金牌杀手——夜长生。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针经指南

    针经指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这个王妃不安分

    这个王妃不安分

    她有倾世容颜那有何用?女人都妒忌她,男人都觊觎她,姐妹算计她,父亲痛恨她,连老公都防着她,她最爱的人,当她是跳梁小丑。不过不好意思,那是前世。今生,她是夏末。姐妹?父亲?爱人?算计?痛恨?鄙夷?无视!无视!无视!一心只为征服男神老公努力。可最后才发现她的男神,是那个一默默守护着她的人……十七月末QQ861245260期待高人指点,期待读者反馈意见,一起为夏末出谋划策
  • 我们长生后的世界

    我们长生后的世界

    咱是一个怕死的人,常想着,要是咱能长生多好啊。可是咱长生了,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于是,就有了写一个长生后的故事的冲动。这是一段探讨长生世界的想象,有杀戮、有武功、有情,也许没有热血。
  • 六十四神

    六十四神

    天路处处葬英骨,何须鞍马裹尸换。林晟:上个神话时代,你们沿着天路杀来,今日,我将从天路杀出去。
  • 四年之约:伊人可归矣

    四年之约:伊人可归矣

    冷易宸,身为LV跨国集团的少爷,一向目视无人,玩世不恭,喜欢小打小闹。但是,突然有一天,她,墨伊人,望向安静的教室,以及一旁空空荡荡的桌子,心,突然地便空了。四年前,他是天之骄子,她是连学费都要打工的穷丫头!四年后,他依旧是天之骄子,而她则是享誉全球的时尚女王。当她以为自己配得上他时,为何他的身边已有佳人?
  • 纨绔医女

    纨绔医女

    她本是侯府明珠,高门嫡女,睁眼却要面对幼弟难产,母亲惨死,父亲抛弃的人生。继母狠毒夺命?忘了告诉你,姐出来带了九条命,咱们慢慢玩。庶姐顶替身份?不好意思,姐刚被封了个县主,啥身份都不稀罕。父亲拿婚事博弈?嗨不就是结个婚嘛,我……某人敛目拧眉,你怎样?除了我你还想嫁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