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李勉遇侠
“侠”这个词语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是法家,崇尚法纪,所以反对“犯禁”的侠客。到了汉代,司马迁著《史记·游侠列传》,首次为“侠”立传,并对“侠”下了肯定性的定义,认为他们助人为乐、公平正直、忠勇好义,值得颂扬。先秦至汉代,如季札、鲁仲连、朱亥、毛遂、荆轲、朱家、郭解等等,侠客辈出;此后便日渐消沉了。到唐代,任侠风尚重起,“天宝以前,多刺客报恩”(《唐语林》卷四),侠客变得十分活跃。翻开唐人的笔记、传奇、野史,描写武侠的比比皆是,名篇如《昆仑奴》《聂隐娘》《红线》《无双传》《虬髯客传》《李龟寿》等,都可堪称是成熟的武侠小说。
文学是现实的反映。宰相兼诗人李勉,就曾得到过侠客的搭救。
李勉早年在开封当县尉(掌管刑狱的职官)的时候,有一次提审监狱在押犯,一个看上去意气昂扬的囚犯,哀求李勉放他一条生路,李勉被他的哀求打动了,就释放了他。几年以后,李勉被免官,远游河北,偶然碰见了过去那个囚犯,他高高兴兴地把李勉接到家中,热情招待,并私下对妻子说:“这就是放我出狱的那位恩人,我们用什么来报答他?”
妻子说:“给他一千匹绢行吗?”
“不够意思。”
“两千匹怎么样?”
“也不行。”
“既然这样,不如索性杀了他。”
于是,过去那个囚犯就动了杀人的念头。他家的童仆可怜李勉,偷偷地告诉了李勉。李勉慌得只穿着内衣,骑马落荒而逃。到半夜时分,跑出了一百多里,来到渡口一家旅店,店老人问:“这一带有很多猛兽,您一个文弱书生怎么敢走夜路?”李勉喘息了一会儿,便把事情的前后经过给店老人说了。话没说完,屋梁上就有人看着下边说:“我差点儿误杀了长者!”随即离店而去。天还没亮,这位侠客就提着那囚犯夫妇的两颗人头,放在了李勉面前。
第十六节 资助假侠客
崔涯、张祜(hZ)考进士落第后,多在江淮漫游,经常饮酒发狂,看不起同时代的读书人。有时趁着酒劲,便认为自己是豪侠。二人情趣相投,关系融洽。崔涯曾写《侠士诗》说:“太行岭上三尺雪,崔涯袖中三尺铁。一朝若遇有心人,出门便与妻儿别。”张祜以侠客自命,写过《侠客传》。因此人们纷纷传说:“崔涯和张祜真是侠士呀!”不少人还设宴款待他俩,二人也互相推许标榜。
张祜有诗名,《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一诗广为传唱。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中书舍人令狐楚很赏识他,张祜赶赴京城,自草荐表,录新旧诗三百首进献,希望能在中书门下供职。但是宰相元稹讨厌张祜的放浪狂纵,张祜因此寂寞而归。后来,张祜写诗赠盐铁使(财政长官),盐铁使让他儿子当了管理邗沟(运河)的小官,管的那一段河堰名叫“冬瓜”。于是有人戏弄张祜说:“您儿子不宜当这个官。”张祜说:“冬瓜就该出祜(瓠)子。”人们听了都大笑不已。
过了一年多,张祜家里积攒了些钱财。一天晚上,来了个非同寻常的人,打扮得很英武,腰挂宝剑,手提布囊,囊中盛着一样东西,鲜血渗透到外面。那人走进张祜的家门,说:“这是张侠士的家吗?”张祜说:“是。”恭恭敬敬地揖手迎进了来客。进屋坐下以后,来客说:“我有一个仇人,十年来我一直想报仇雪恨,今天夜里才杀了他,心里痛快极了。”顺手指着布囊说:“这就是他的人头。”然后问张祜:“附近有酒店吗?”张祜让人取酒给来客喝。来客酒足饭饱之后,说:“离这儿三四里的地方,有一位义士,我想去报答酬谢他。如果今夜能再办成这件事,那我平生的恩怨就彻底了结了。久仰张公为人豪侠义气,不知能否借给我十万贯钱,我要立刻去酬谢那位义士,这样我的愿望就都实现了,今后为张公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张祜很欣赏他的话,生性又慷慨大方,于是当即在烛光下倒空了钱袋,又把丝绢布帛以及能换钱的物品都拿出来,如数作价,全给了来客。来客说:“痛快!我再也没有遗憾的事了!”说完就留下布囊告辞而去,临走时约定很快就回来。可是走了以后,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回来。这时天快亮了,仍不见半点人影。张祜担心布囊中的人头暴露出来会连累自己,可是等来等去又不见那人回来,束手无策,只好先让家人打开布囊看看,一看原来是个猪头。想不到自己倾囊相助的竟是个假侠客,上了骗子的当,从此张祜的豪侠之气也就衰萎下去了。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名士大宴莺湖,侠客虚设人头会”,就化用了这则材料。
第十七节 潇洒午桥庄
裴度历仕四朝,出将入相,名震华夷。晚年避祸自保,在洛阳置园林别墅午桥庄,其中多有花木流水、凉台暑馆之胜,与白居易等人吟宴其间,诗酒风流。白居易曾向裴度索要一匹良马,裴度慷慨相赠,顺便借用三国名将曹彰以美妾换白马的故事,开玩笑写诗说:“君若有心求逸足,我还留意在名姝。”白居易答诗道:“安石风流无奈何,欲将赤骥换青娥。不辞便送东山去,临老何人与唱歌?”
午桥庄有个地方叫小儿坡,茂草满地绵延一里多,裴度常让几群白羊散养在坡上,说:“芳草多情,还需依靠白羊装点。”
裴度临终时,对弟子说:“我死无所牵挂,只是午桥庄松云岭还没修成,软碧池绣尾鱼还没长大,《汉书》还没读完,这是三个遗憾哪!”
第十八节 不羁之才皇甫
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西)人皇甫(shP),字持正,跟随韩愈学习古文,为文奇僻险奥,性情也狂傲暴躁。有一次他被蜜蜂蜇了,不禁大怒,立即出高价雇了奴仆和街上的小孩去捅掉蜂窝,把蜂巢和蜜蜂在杵臼里捣碎,绞取蜂蜜,以报复被蜇之痛。一天,他让儿子皇甫松抄录几首诗,发现抄错了一个字,就跳起来大骂并叫人取棍子来打,棍子送得慢了一些,他等不及了,竟扑上去把儿子的手臂咬得血流至肘。
元和元年(806),皇甫进士及第,但由于他的坏脾气,只授任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县尉,久不升迁,这使他更为焦躁卞急,难与同僚相处。某年冬天大雪,皇甫家积雪封门,屋无柴草,无人前来过问相助。当时任东都留守的裴度怜悯他的遭遇,把他召到自己门下,辟为判官。皇甫十分感激,开始时还能收敛,后来又渐渐故态复萌,时露狂气。裴度崇信佛教,他讨灭淮西藩镇吴元济之后,用皇上赏赐的钱修建了福先寺。佛寺华丽壮观,只差雕刻碑石了,裴度召集手下人商量,想写信给在外地的白居易,请白居易撰写碑文。皇甫恰巧在场,忽然发怒说:“舍弃近在身边的皇甫而去求远在外地的白居易,我皇甫大概是得罪了裴先生吧。再说,我的文章与白居易相比,自认为好似阳春白雪比下里巴人。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我请就此告辞!”座客见状,无不吓得腿脚颤抖。裴度心胸宽大,婉言向他道歉解释,说:“当初不敢麻烦您,是怕被您这样的大手笔拒绝。现在先生愿意执笔,那是再好也不过了。”皇甫这才怒气稍解,请求带一斗酒回家。回到家里,独自喝了半斗酒,蒙头酣睡。睡了一会儿,酒劲儿上涌,呕吐起来,然后乘醉挥毫,很快就在黄绢上写好了碑文,文思古奥,用字怪僻。裴度读后,目瞪舌涩,琢磨了好长时间,不能断开句读,于是感叹说:“这文章真像晋代木华的《海赋》、郭璞的《江赋》啊!”裴度让一个武官带着自己的亲笔信,连同一些宝车名马、缯彩器玩,去酬谢皇甫。皇甫阅信大怒,掷书于地,呵斥武官说:“回去告诉你们的裴大人,为什么待我这么苛薄?!我的文章,不同于寻常的文章。除了曾给顾况的文集作序之外,我还从未随便答应过别人的请求。现在答应写这篇碑文,是为了感谢裴大人的厚恩。要想酬谢,我写的碑文约三千多字,每个字值三匹绢,少一分都不行!”那武官又气又怕,快马加鞭返回报信。裴度的手下人都咬牙切齿,恨不得割下皇甫身上的肉。裴度却笑着说:“真是个世上罕见的不羁之才呀!”马上派人按照皇甫开的价码,如数酬谢了他。
第十九节 圣贤只有五个
冀州信都(今河北冀州)人殷安,避世隐居而不做官,高傲自大。他曾对姓薛的一位高官说:“自古以来,称得上圣贤的超不过五个人。伏羲始创八卦,穷尽了天地的旨意,这是一。”于是屈下一指。“神农始播百谷,救济了万民的性命,这是二。”屈下第二个手指。“周公制订礼乐,世代相传,这是三。”屈下第三个手指。“孔子光前裕后,出类拔萃,这是四。”屈下第四个手指。“从这以后,没有能让我屈指佩服的人了。”过了一会儿又补充说:“加上我自己,是五个。”于是屈下了第五个手指。
殷安经常嘲刺公卿宰相,儿子殷徵劝谏他说:“公卿宰相尊贵,您应该对他们尊敬些。”殷安说:“你也能当宰相。”殷徵说:“孩儿岂敢。”殷安说:“你肥头大耳,古今之事都不懂,傻吃傻喝没智慧,不当宰相又能干什么呢?”
第二十节 双管齐下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张藻,字文通,是当时著名的文人士大夫。他擅长画松、石、山、水,特别是画松,奇特超过古今的名家高手。他用笔熟练,常常手握双笔,双笔齐下,一支笔画生枝,一支笔画枯枝,气傲烟霞,势凌风雨。画出来的生枝,像经过春雨的滋润一样;画出来的枯枝,像被秋风吹干吹裂了似的。
第二十一节 刘叉怒夺“润笔费”
古人没有固定的稿费制度,若为别人写了墓志铭之类的“应用文”,别人送点金银作为“润笔”的费用,权当酬谢,就算是稿费了。大文豪韩愈受人请托,常常替人写隐恶扬善的墓志铭,这类文章写起来虽然乏味,但也有好处,“润笔费”滚滚而来。可是有一次,游侠诗人刘叉却给了韩愈一个难堪。
刘叉,少年时期勇悍放纵,好为任侠之行,曾因醉酒杀人亡命,幸遇朝廷大赦,才得以重新露面。此后虽然折节读书,改志从学,博览群籍,善为歌诗,特别喜欢卢仝、孟郊那样的“瘦硬体”,但高傲的性格仍未改变,曾赋诗自称“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自问》),不肯对达官贵人低眉弯腰。经常披着破衣服,拖着烂草鞋,居住在简陋破旧的房屋里。当时韩愈声名显赫,刘叉听说韩愈礼贤下士、亲近文人,便前去拜访。二人相见,谈文论诗,还算投机。但是交往时间久了,刘叉见韩愈对有“润笔费”的文章乐此不疲,不禁有些反感。一天,刘叉来到韩愈家中,看到桌案上又堆满了别人送来的金银,立时心头火起,大步抢上前去,拿起桌上的几斤金银,抬脚就往外走,边走边数落韩愈:“这些钱是你阿谀吹捧墓中的死人得到的,还不如拿来给我刘某人祝寿!”韩愈面红耳热,尴尬地看着刘叉扬长而去。从此刘叉再没有来见韩愈,而漫游去了齐鲁,后来下落不明,不知所终。
第二十二节 怪诞偏激的吴武陵
中唐诗人吴武陵,是出名的怪人。他与韩愈、柳宗元交谊深厚,很受宰相裴度的器重,也明察军国大事,善于推荐人才,有“知人”之誉;但是个性强悍偏激,时而有顽童般的怪诞举动。
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能诗善文、自号白鹿先生的李渤担任桂管(治所在今广西桂林)观察使,见名儒吴武陵有文学才华,便上书朝廷任命他当自己的副手。依照旧例,观察副使上任,必须佩戴弓箭表达谢意,几天后,还要在球场举行宴会。酒宴上,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吴武陵听说有妇女在看棚里聚观,感到是一种耻辱,不禁心里憋气,想发泄出来报复一下。于是他登上高台,盘腿而坐,拉下裤子裸露着撒尿。李渤酒量不大,已经喝醉了,看到吴武陵这副样子,大为恼火,命令卫兵把吴武陵押送到司法衙门斩首。当时衙门里有个校尉,名叫水兰,知道因这点小事杀人是不对的,就没有执行李渤的命令,不但没杀吴武陵,还待之以礼,派了很多人保护他。李渤醉得一塌糊涂,被卫士扶回家睡下。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李渤被哭声惊起,酒也醒了,见家人聚在一起抱头痛哭,李渤大惑不解,就问为什么哭泣。家人说:“昨天听说宴会上吵闹喧哗,又听说您下令衙门法吏斩杀副使吴武陵。我们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害怕您错杀名儒才士而惹下祸患,所以才悲伤痛哭啊!”李渤醉中根本不记得自己下了什么命令,听后大惊,立即差人到司法衙门询问情况。水兰告诉说:“昨天虽然得到您措辞严厉的命令,但我不敢接受。现在副使吴先生还睡在衙门里,安然无恙,我们没有为难他。”天刚蒙蒙亮,李渤就急急忙忙赶到观察使衙门,谦卑诚恳地承认自己的过错,请求吴武陵谅解。吴武陵也醒了酒,检讨自己的过失,宾主二人从此更加互相敬重。李渤见水兰头脑清醒、办事公正,就上奏朝廷举荐他当了宜州(今广西宜山)刺史。吴武陵的一次“无赖”行为,反倒使三个人都受益了。
后来,吴武陵曾任韶州(今广东韶关)刺史,不知绳检,贪污受贿,弄得官场腐败成风。人们举报到朝廷,皇帝敕令广州幕府官吏对吴武陵进行立案审查。广州幕府的那个官吏年轻气盛,又自负是进士出身,没把吴武陵看在眼里,审问起来毫不宽容,严追猛查。吴武陵平时都是给别人气吃,这回因有短处而不得不吃别人的气,心里怒火万丈,可又不敢当面顶撞“反贪局”官员,只好写诗泄愤,在大路左边的佛寺里题诗道:“雀儿来逐飓风高,下视鹰(zhQn,猛禽名)意气豪。自谓能生千里翼,黄昏依旧入蓬蒿。”把广州幕吏比做一只小麻雀,凭借整人的飓风高飞,竟在鹰(吴武陵自喻)面前卖弄豪气;虽然小麻雀自以为能长出远飞千里的翅膀,但黄昏时候仍旧要栖息于蓬草野蒿之中—意思是说,你一个小小幕吏终究不如我吴武陵官大位高。贪赃有罪却不知自责自省,反而向检察官摆谱,这也真算是奇闻了!
第二十三节 狂士薛能
薛能,会昌六年(846)进士,自负诗才,极为高傲。任剑南西川节度副使时,经常诋毁诸葛亮的功业,写诗道:“阵图谁许可,庙貌我揶揄。”又写道:“焚却蜀书宜不读,武侯无可律吾身。”还瞧不起李白诗人,讥讽李白道:“我生若在开元日,争遣名为李翰林。”又道:“李白终无取,陶潜固不刊。”在自己的诗文集上题诗道:“诗源何代失澄清,处处狂波污后生。常感道孤吟有泪,却缘风坏语无情。难甘恶少欺韩信,枉被诸侯杀祢衡。纵到缑山也无益,四方联络尽蛙声。”
第二十四节 落拓不羁温庭筠
晚唐诗人温庭筠,才华横溢,诗词华丽,与李商隐齐名,人称“温李”。但相貌奇丑,人号“温钟馗”。乡试中秀才后,客游江淮、扬州一带,扬州代理节度使姚勖(xZ)爱他多才多艺,厚加资助,希望让他考中进士。可是温庭筠年少贪玩,喜欢和纨绔子弟混在一起吃喝玩乐,把姚勖所资助的钱帛,差不多全挥霍掉了。姚勖知道后大怒,鞭打了他并把他赶到外地去了,温庭筠从此浪迹于花间酒畔,考进士的事也就更没盼头了。他的姐姐是赵颛的妻子,性情刚烈,常因弟弟名落孙山而仇恨姚勖。一天她家里来了位客人,她问身边的人:“来客是谁?”别人告诉是姚勖,她立即跑进客厅,抓住姚勖的衣袖大哭起来。姚勖十分惊讶,想挣脱开来,但她抓得很紧,不知道要干什么。过了一会儿,她才恨恨连声地说:“我弟弟年轻贪玩好酒,这是人之常情,你为什么要鞭打他?他至今一事无成,难道不是由你造成的吗?”在座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
温庭筠才思敏捷,在考场上是出了名的“快枪手”,不用打草稿,只要叉八次手,八韵为限的辞赋就写成了,人送绰号“温八叉”。既然如此,却还考不中进士,主要是因为他喜欢自由发挥,不愿意写循规蹈矩的官样文章,而且行为放纵,在社会上名声不大好。比如有一次临近考试了,他却喝醉了酒在街上发酒疯,被巡逻的兵卒打断了牙齿,他告到官府,官府批评他酒后无德,不予受理。考场几次失败后,他心灰意冷,开始另辟“蹊径”,替人代笔或是冒名考试,赚取高额报酬。有时一场考试中,他竟同时替别人答几份卷子,出场后还向人夸耀:“一天之内,我援救了好几个人!”久而久之,这位“快枪手”又变成了“捉刀手”,成为考场作弊的“专业户”,引起主考官的防范和反感。有一年,礼部侍郎沈询主考,事先就对温庭筠特别防范,专门把他的座位和别的考生远远隔开,让他坐到帘子前面,以防作弊。
考不上进士也不是说不可以做官,比如可以到大官幕府捞个一官半职。但是温庭筠傲岸的性格,又使他屡屡丧失了机遇。宰相令狐,原本对他很好,温庭筠也是宰相府的常客,可是接触多了,温庭筠觉得令狐是个不学无术的老官僚而且嫉贤妒能,因此心生厌恶,忍不住要加以奚落。唐宣宗喜欢吟唱《菩萨蛮》词(温庭筠极擅此词),令狐自己写不出来,又想讨好皇上,就把温庭筠新填的几首《菩萨蛮》拿来冒充是自己写的,献给唐宣宗,并特意叮嘱温庭筠千万不要泄露秘密。温庭筠“阳奉阴违”,不多久就把这事给散播出去了,弄得令狐很狼狈,从此开始疏远温庭筠。另有一次,令狐不知道一个典故出自何处,询问温庭筠,温庭筠见是一个很常见的典故,轻蔑地答道:“出自《庄子》第二篇《齐物论》。”然后以教训的口吻说:“《庄子》又不是什么冷僻的书,希望大人在‘日理万机’之余抽空看点古书!”令狐益发愤怒,于是向皇上奏报温庭筠有才无行,不宜重用。
得罪了令狐倒还没什么,要是再得罪了皇上,那可就“倒霉透顶”了。合该温庭筠不走运,偏偏又在无意中冒犯了宣宗皇帝。宣宗有个爱好,喜欢微服出行,独自到外面闲逛。一天,他来到一家旅馆,恰好与温庭筠相遇,温庭筠没见过皇上,不识龙颜,见眼前的这人身穿官服却又举止别扭,不仅又上了“邪劲”,傲慢地问道:“你莫不是长史、司马一类的闲官吧?”宣宗回答:“不是。”温庭筠不依不饶,又讥讽道:“那就是大参、簿尉之类的小吏了?”宣宗听他问得“每况愈下”,非常恼火,胡乱丢下一句“也不是”,就转身走了。没多久,一道诏书就送到了温庭筠的手中,贬他到外地任县尉;诏书写道:“儒学以德行为根本,以文章为末节。你既然没有德行,文章又有什么用处!空负浪漫不羁的才能,少有经纶时务的本领。”温庭筠弄清事情的原委之后,哭笑不得,只好自认命苦了。
不过,仕途的绝望,反倒助成了文学的辉煌。从此温庭筠倾情于花前柳下,以诗酒自娱,艳情诗写得更加温柔缠绵了。
第二十五节 段成式的武侠情结
唐代是任侠风气盛行的时代,诗歌散文里都有侠的内容,传奇小说里更是武侠纵横。段成式,就是唐代武侠小说的著名作家。
段成式出身官僚和诗书之家,父亲段文昌在唐穆宗时曾为宰相,能诗文。段成式博学多识,爱好广泛,对武侠故事尤为情有独钟。他的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中,不少篇章是专写武侠的,而且注重描写剑术,开剑侠小说的先河。以下选择其四篇故事。
1.剑挟风雷
韦行规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去京西游玩,天晚了在一个旅店歇了一会儿,接着又想继续往前赶路。店前有一个老人正在干活,对他说:“这位客人不要走夜路,路上有很多盗贼。”韦行规说:“我平生熟习弓箭,有弓箭在身,什么也不怕。”于是离店前行。
走了几十里,天黑了下来,韦行规发觉有人在草丛中尾随跟踪,便喝问是谁,那人不作回答,韦行规就接连发箭射中了他,但是那人还是不后退离去。箭射完了,韦行规非常害怕,打马狂奔。过了一会儿,忽然狂风大作,雷声隆隆,韦行规下马,背靠一棵大树藏身,看见空中有电光相互追逐,像弯曲的拐杖一样。那电光渐渐逼近树梢,韦行规觉得有东西纷纷坠落身前,定睛一看原来是些木片。不一会儿,木片堆积埋到膝盖,韦行规惊恐万分,扔了弓箭,仰面而拜,乞求饶命。拜求了几十次,电光才渐渐升高熄灭,风雷也停息了。韦行规回头看大树,枝干已经光秃秃的了。马鞍和行李也不见了,只好返回先前的旅店,看到那位老人正在箍木桶。韦行规心想这定是位个奇人高手,便上前叩拜,承认自己年幼无知、不知厉害。老人笑着说:“你不要只依仗弓箭,还得懂得剑术。”于是领着韦行规走进后院,指着马鞍和行李说:“拿回你的东西,刚才我只是想试试你的功夫。”老人又拿出一片桶板,韦行规看到昨夜自己射的箭,都射在了这上面。韦行规请求在旅店帮工打杂,侍奉老人,老人不答应,只是稍微吐露了一点击剑的技艺,韦行规也学得了一招半式。
2.奇老神剑
相传黎干当京兆尹(掌治京师的长官)的时候,曲江(今陕西西安东南)雕饰龙王像,祈求降雨,观众有几千人。黎干一到,众人纷纷回避,只有一老人拄着拐杖不让路,黎干大怒,重打老人脊背二十大棍,却好像打在鼓皮上一样。老人安然无恙,甩着手走了。黎干怀疑他不是一般的人,就叫一个老兵去跟踪他。那位老人走到兰陵里,进了一个小门,大声说:“我今天被人欺负苦了,快给我准备洗澡水。”老兵立即返回来禀报黎干,黎干大惊失色,就换上破衣服,把官服罩在里面,和老兵一起来到老人住的地方。
这时天已昏黑,老兵直入院内,通报了黎干的官阶。黎干小心谨慎地走进去,趴在地上谢罪说:“刚才我有眼不识泰山,真是该死。”老人惊疑地站起身来,说:“谁领你到这里来的?”随即拉他上了台阶。黎干知道能够以理说服老人,便不慌不忙地说:“我是京兆尹,威严稍有损害,就会影响政务。老先生不露真相,混在人群之中,别人除非独具慧眼,是不能识别出来的。如果你因为此事怪罪我,那就是故意引诱我犯错误,不是义士的所作所为。”老人笑着说:“是老夫的过错。”于是在地上铺席摆酒,招呼老兵也来坐下。
夜深以后,老人谈到养生之道,言简意深,黎干对他愈发敬畏。老人说:“老夫有一手功夫,想为京兆尹大人表演一下。”说完进入室内,过了很久才出来,身穿紫衣,用红带束发,手持七口长短不一的宝剑,在院子里舞了起来。只见他腾挪跳跃,轻捷潇洒,剑光耀如闪电,横削则啸声尖锐,旋舞则弧光成圆。手中一把二尺多长的短剑,不时从黎干衣襟前掠过。黎干吓得双腿打颤,跪倒在地,叩头求饶。舞了一顿饭的功夫,老人掷剑插地,七把剑摆成了北斗七星的形状。老人回头对黎干说:“刚才我试了试你的胆量。”黎干拜谢说:“从今以后,我的性命就是您老人家赐给的了,求您收我为徒吧!”老人说:“看你的骨相,没有修炼剑道的气质,不能急着教你,改天再来吧。”说完,揖别黎干,转身进了室内。
黎干回到家里,气色就像生了大病一样,照了照镜子,才发觉胡子已被剑削去了一寸多长。第二天,黎干再去拜访,那里已经人去室空。
3.河北将军
唐德宗建中(780—783)初年,有个姓夏的河北将军,能拉动几百斤的硬弓。这位将军在球场上,将十几枚铜钱摞在一起,他骑马飞驰过来,用打马球用的球杖击钱,一次只击飞一枚铜钱,飞出去高达六七丈。功夫绝妙,叹为观止。夏将军在新抹的泥墙上插上几十个刺棘,手拿煮烂的豆子,距离有一丈远,投掷墙上的棘刺,百发百中,没有一枚豆子不是穿在棘刺上的。这位夏将军还能在飞驰的马上握笔在纸上写字。
4.手指捉蝇
张芬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帐下任幕僚时,有一位西蜀来的客人,在宴席上用筹碗中当筹码用的绿豆击苍蝇,十击十中,满座客人都惊讶不已。张芬说:“不要浪费我们的豆子。”说着用手指捉苍蝇,出手都掐住苍蝇的后脚,几乎没有脱逃的。手法之快,不可思议。
第二十六节 醉后青山入梦多
姚岩杰,是名相姚崇的孙子,自号“象溪子”。他童年时就特别聪明,二十岁时博通典籍,非常仰慕班固、司马迁的文章,被时人称为“大儒”、“象溪先生”。他经常在江东一带饮酒赋诗,放荡不羁,尤其喜欢肆意凌辱前辈显达人物,旁若无人。
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9),颜标主官鄱阳郡(今江西上饶),郡府房屋、球场初建,他请姚岩杰撰文纪事。文章写成后,洋洋洒洒一千多字,颜标想删去一两个字,姚岩杰大怒,臭骂颜标有什么资格敢删减他的文章。颜标不能容忍,但是已经刻字立碑,便命人把碑推倒,磨掉碑文。姚岩杰为了此事写诗道:“为报颜公识我么,我心唯只与天和。眼前俗物关情少,醉后青山入梦多。田子莫嫌弹铗恨,宁生休唱饭牛歌。圣朝若为苍生计,也合公车到薜萝。”
卢肇掌管歙州(今属安徽)时,姚岩杰在婺源(今属江西),把他的文章寄给卢肇,有意到歙州投靠。卢肇知道他酒后很放纵,不愿让他来,便写信褒奖他的文章,赠给他一些布匹,写信婉拒说:“兵火之后,郡中凋敝,无以迎逢大贤。”姚岩杰又写了一封长信激卢肇,卢肇没办法,只好迎姚岩杰到郡中,厚礼相待。但是姚岩杰却一天天放肆傲慢起来,并轻视卢肇。卢肇曾经在姚岩杰面前吟诗:“明月照巴天。”岩杰大笑说:“明月照一天,怎么能说八天(巴天)呢?”卢肇渐渐厌恶他,但是没法撵走他。有一次,他们几个人在江亭饮宴,卢肇请大家用眼前的一件事为酒令,句尾必须有一乐器名。卢肇率先行令说:“远望渔舟,不阔尺八(尺八是一种竹制吹奏乐器)。”姚岩杰便喝了一杯酒,依着栏杆呕吐出来,随即回到席上,答复酒令说:“凭栏一吐,已觉空喉(谐音”箜篌“)。”他的傲慢行为就是诸如此类。
第二十七节 诗僧的傲骨
诗僧贯休,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俗姓姜。七岁时进兰溪和安寺,师从寺主圆贞禅师;长大后身材又矮又胖,活像一尊胖罗汉。唐代能诗的和尚不少,贯休就苦学诗艺,精研书法,诗有名,书有体。唐末风云变幻,才士纵横游说,贯休也不甘老死禅林寺院,六十多岁后仍奔走于藩镇之间,希求找到可以尽节的“明主”。但他生性孤傲,“一条直气,海内无双”(《唐才子传》卷十),因而落落寡合。
地方军阀钱(liK),因平定董昌有功,被唐昭宗授予镇海军和镇东节度使两枚大印,占有两浙和苏南十四个州的地盘,自称吴越王。寄居在杭州灵隐寺的贯休,有意佐助钱,便前去杭州,先投“诗”探路,写了一首贺诗献给钱,诗的中联是:“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钱非常喜欢,但这时他已有称帝的野心,便要贯休把诗中的“十四州”改为“四十州”,然后才肯接见。贯休刚直不阿,脾气暴烈,回答说:“你的州再也难以增多,我的诗也绝对不能修改!我出家人如孤云野鹤,飞到哪儿不行!”当天就收拾衣钵,气冲冲地离开了杭州,转奔荆南(今湖北荆州)。
荆南节度使成(ruS)拥兵自重,为延揽人才,对贯休颇为礼遇。没有多久,赶上成的生日,前来献诗祝寿颂德的有一百多人,贯休自然也送了祝寿诗。这么多的诗,成没空亲自阅读,就让幕僚郑准评定这些诗的高下。郑准嫉妒贯休的才能,故意贬低贯休,把他的诗评为第三。贯休怒火万丈,诅咒说:“鉴赏水平这么低下,怎能长治久安?”成听了,心里虽很不痛快,但还是勉强隐忍不发。过了些日子,成又提出向贯休学习书法,贯休却不给他面子,冷冷地说:“学书习字是很隆重的事,必须登坛拜师举行仪式才能传授,哪能随随便便说了就行?”这话是说成不是练书法的材料,成哪受得了这种侮辱,下令把贯休轰出幕府,赶到了黔中地区。贯休在那个烟瘴之地得了病,作《鹤》诗以自我哀怜,诗中说:“见说气清邪不入,不知尔病自何来。”
黔中地区不可久呆,贯休又抖擞精神,裹衣持钵,投奔割据四川的王建,仍旧先献诗称颂,诗中说“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正在图谋称帝的王建,非常需要有贯休这样的名人装点门面,见“垂垂老”的贯休“得得来”,自然喜出望外,隆重接待,亲切地称贯休为“得得来和尚”。贯休在王建这里过得还算顺心,常出寺院游逛,不骑驴也不骑马,徒步行走,一边走一边嚼果子。在词客韦庄家里,贯休遇见了同乡冯涓,没说上几句话,就拍着巴掌对冯涓说:“我与你叔叔有交情。”意思是视冯涓为晚辈。这位冯涓也是位有名的狂傲诗人,比贯休早几年来到四川,自比杜甫,认为没人能比他强。见贯休如此小看自己,冯涓勃然大怒,拂袖而去。日后贯休又到冯涓府上拜访,冯涓却拒不接待。这回贯休算是碰上了对手,他不解地对韦庄说:“我得得来和尚是冲着冯涓才来到蜀地的,想不到他竟这样见怪!”
王建经过几年的经营,登基称帝,建立了前蜀政权。他奖赏群臣,赐号贯休为“禅月大师”。第二年,王建率诸王和近侍到寺院游赏,邀请贯休上座,赐茶药彩缎,并请他朗诵近来的诗歌新作。年过花甲的贯休,朗诵的竟是一首《公子行》:“锦衣鲜华手擎鹘,闲行气貌多轻忽。艰难稼穑总不知,五帝三王是何物?”诗虽然是讥讽公子王孙的,但王建知道是好意,所以也就未加疑忌。前蜀王建永平二年(912),贯休年老仙逝,享年八十一岁。有《禅月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