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计划教育体制向市场教育体制转变、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阶段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的历史时期。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趋势,对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时俱进地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
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是在对高等教育本质和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建立的发展信念。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教育事业全球化趋势加快的环境中发展高等教育,必须更新观念,树立整体性发展、功能性发展、制度性发展、创新性发展、持续性发展的新理念。所谓整体性发展,就是力求实现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结构与机制的有机统一和综合发展;力求实现全体师生员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与社会其他系统协调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就是高等教育功能不断扩展的过程。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尚处于大众教育的初期阶段,任何一所大学都必须综合考虑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发挥。大学应成为知识殿堂、科研基地、社会服务站,也就是要树立混合式、综合式的功能发展观。同时,高等教育处于体制转换时期,它的发展不完全决定于人、财、物的供给,同时也取决于制度的安排。我们要通过制度创新,本着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原则,为创造性教育活动提供最大的空间,推进高等教育的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另一方面,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进高等教育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教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此外,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发展的持续性、整体性、协调性原则。遵循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大力加强高等教育内部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物质资源能力建设、信息资源能力建设,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
大学修养观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二、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
我国目前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是“高等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的教育机会与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这对矛盾的协调和解决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也就是说,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个人入学的需要、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构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因。这种需要变成现实的社会条件就能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动力。就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速度、效益来分析,高等教育界还是较大的“卖方市场”,动力源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方。我们不应该抑制需求,而要扩大供给,在较长时期内使教育规模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扩大供给要内外结合,整合社会办学资源。首先,要努力提高现有高校资源的利用效率。要遵循办学效益最大化原则,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确定高等教育费用的有机构成,提高有效成本和投资的使用效益;要把高等教育内部系统的人、财、物和时间、信息等资源充分利用,把现有的存量转变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增量;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活性机制,提高劳动效率。其次,要在现有高等教育体制之外谋求新的生长点和增长点。要推进高等教育地方化,调动地方政府投资高等教育的积极性;要打破国办高等教育“卖方市场”的垄断,按照规律拓宽办学空间,利用政策法规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再次,国家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高等教育的基础地位,调整高等教育的布局和教育结构,按照法规、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扩大高等院校办学自主权,引导社会办学要素向学校聚集,量力而行,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从教育产业发展的角度看,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效益的提高,对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三、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式
中央一再强调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转型时期,处在从数量上的增长转向以质量型为主的增长、从补偿型增长转向适应性增长、从规模型增长转向效益型增长的转变过程之中。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式选择应当是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导、外延式发展为补充的综合型发展战略方式,就是提高效益和质量与适时扩大规模相结合的战略方式。其结合点在于市场化,本质在于适应性。要根据市场的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实施战略方式。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都首先表现为外延式的数量扩张,扩张到一定阶段再从外延式转向以内涵式为主、适当外延发展的方式,这是各国共同的规律和趋势。我国高等教育的外延式发展,对于缓解高等教育入学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种增长策略在执行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质量、结构、效益等问题,主要表现为质量下降、效益不高、适应性不强。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创新,使规模、效益、速度相统一;通过办学手段和办学方式创新来优化教育结构,调整高校布局,改革和完善学科及专业设置,开发和利用教育要素的潜在优势,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提高这些资源的共享率和使用效益。在实施综合型发展战略方式过程中,国家的职能在于应用法制和政策手段对高等教育进行质和量的宏观调控。在实施综合性发展战略方式过程中,只有当高等教育成功地表现出它对地区、社会、国家、国际是有用的,能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的时候,它才能得到发展。每一所高等院校都必须选择适应社会需要、参与市场竞争的策略,才能生存和发展。规模是基础,质量是核心,人才是关键,特色是优势;竞争是规模和质量的竞争,是特色和人才的竞争。
四、高等院校的自身逻辑发展
所谓逻辑发展,是指高等院校按照规律、适应社会需要的自主全面发展。发展是高等院校的永恒主题,要面向社会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全面发展,发挥特色优势,优化要素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机制建设为保障,以改善办学条件为基础,实施全面建设战略;要构建合理的学科、专业群体,注重综合化和学科交叉,实现“专业知识面宽,总量覆盖面大,特色专业优”;要建设一支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努力建设一支自觉遵循教育管理规律、有丰富知识、懂现代管理、能治学、会治校的高素质管理干部队伍;要加强学风、教风、服务作风三位一体的校风建设,健全大学人格,熔铸大学精神,涵养大学文化,开创大学生一代新风;要深化改革,建立科学、优质、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工作绩效评价机制;要全面推进学校内部的组织结构、干部人事制度、教学科研体制、分配制度、后勤社会化的整体改革,整合学校办学资源;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建设要以人为本,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把质量效益和时间效益结合起来,既规划好未来,又搞好当前建设,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加强监督管理;要加快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构建现代教学模式;要加强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和党员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治校、廉洁行政。
五、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高等教育的未来并不是一个既定不变的、等待人们去发现的存在,而是一个等待去创造的,并随着创造探索进程而有所改变的目的地。未来的大学将在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承担更重要的使命。大学将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成为认识未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成为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成为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的桥梁。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将呈现出现代化、国际化、多样化、大众化、个性化的明显趋势。为此,我们要加强与国际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向各国开放国内教育市场,并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要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要培育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只有教育现代化才能奠定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才能奠定科教兴国的战略基础。我们必须大力推进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方式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适应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我们的办学体制、办学类型、办学标准都要多样化。实行多种办学体制、多种投资体制;实行多样化的办学层次和办学形式,培养不同规格的人才,适应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教育的需要;实行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质量标准,不但注重学术标准,还要注重社会适用性标准。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还处在初始阶段,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程较长。在此条件下,有关部门要尊重和推进高等教育的个性化,发挥高等院校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把招生权、专业设置权和文凭发放权下放给高校。高等院校还要提高培养计划的选择性。课程教学选择要以学生为本,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选择,培养不同规格、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