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75200000013

第13章 痧痘论治(1)

第一节·痧疹概要

一、痧疹起源痧子越人称为 ,北人谓之疹子,秦晋之间曰糠疮,南人俗语曰麸疮,闽粤之间皆号麻,盖一病而俱数名也。近今吴人于小儿出 ,皆称痧子,成人出 ,则号疹子,其实人不论长幼,凡初次发出者皆痧子也,其后复发者,皆疹子也。疹与痧虽属一类之病,然究有小别,痧子点密而较细,疹子点稀而较粗,痧子先天之毒为多,疹子后天之毒为多,故北人称痧曰疹,亦有微误。至于病之起源,可以赅括称之曰毒。盖儿居母腹,以母之气血为气血,夫人孰无饮食之所伤,六淫之所侵,毒之伏于母体者,胎儿莫不感之。且当成胎之时,精华者供荣养,糟粕者弃胞中,则积渐所蕴,皆足成毒,胎儿日处其间,又安能免于为毒所染。故胎儿各组织中,悉含有毒素,可以断言,比其生也,其新陈代谢之作用,倍增于往时,故其毒有宣泄之必要。于是或生而游风丹毒,一时蜂起,或生而腮肿口腐,杂然并作,此皆毒之泄露也。然毒之盛者聚者,自随初生去毒之法由人力以逗之外出,然毒之轻者散者,则一时不易发出,伏蕴于内,待时而动,于是乎痧子一症,遂为小儿人人所必经之症矣。至于痧疹触发之期,最盛于春夏,则以时当降藏之后,天气动,地气泄,时行之邪袭于外,含蕴之毒遂动于中,是以痧疹之发,必有诱因,或一门皆染,或阖境流行,职是故耳。再者凡痧子之发,必密布周身,无微弗至,则正因胎儿各组织中悉含有毒素,故无处不泄也。若有一部未发,为一部之毒未透,是以验痧者,恒视透齐与否,以定施治之标也。

二、痧疹病理痧疹之发,既为人身宣泄邪毒之路,故其发也,由内达外,由血分而达于气分,始于脾终于肺也。何以言之,考脾主一身肌肉,肺主一身皮毛,痧疹之发,既由肌肉以达肤表,而脾为藏血之脏,肺为主气之脏,故知其发于血达于气,始于脾终于肺也。准是更可知痧疹当隐现于皮肤之间,即为邪毒已外传于肺之证,若盛发之时,则邪毒方悉趋于肺以寻出路。其有发而不易透达者,是肺之不宣也,其有旋出即没者,是肺不任邪,或肺气之闭塞也。是故治痧之法,主重在肺,极痧之变,亦以邪毒陷肺为最剧。至于痧出将没,尤当以清肺为急,盖向者余毒未免留恋肺脏,清之正以杜其后患也。由此观之,治痧自始至终,总不离于肺,此法之常也。至若变症蜂起,则邪有不得泄而内陷者,或热甚侵肝者,或热甚灼心者,则须兼脾、肝、心、肺四脏分治,以消息之。正昔人所谓痧疹一症,四脏俱受其伤也。

三、痧疹症状痧疹将发,其初并无显著之现状,即偶有发热,不过似寻常之感冒而已,继则身热益甚,口渴而燥(或间有恶寒者),咳呛时作,涕泪俱有,不时喷嚏,此痧候也。如是者多或七八日,少或二三日,气急烦闷,眼赤腮红,随即见点矣。甚者干呕恶心,或兼泄泻,或兼吐利,其点初见不多,根据次升序,每间数时,热较甚则气益粗而痧点益增,当其壮热之时,谓之潮。潮甚者,恒倦卧,重者则竟谵语闷乱焉,每日三五潮(每潮一次则痧点增多一次),潮三日则颗粒全透,无微弗至,毒发已净,自渐退隐矣。其隐也亦以渐,大约三日后,颗粒平,而五六日后则隐不复见。当痧疹退隐之后,全身表皮,渐次更换,甚者周身起落屑之状,轻者亦略有如粉屑之剥落,此生理自然之作用,无足异者。至痧点透齐后,有三四日不没者,或没而迟迟者,则以内有湿热,故不易回也。痧子颗粒虽多少不一,巨细稍异,然总以鲜明红润者为佳,粒细颗突者为佳,至粒少而巨,或赤紫干燥晦暗,皆火盛毒炽,宜为早防。若浑身夹红色成片,则为夹斑,若色白则为血不足,若黑色则九死一生矣。且既没之后,尤须慎避风寒,严戒劳碌,忌口静养,方无余恙。否则辛辣早嗜,令生惊搐,盐醋过早,令咳不止,鸡鱼早尝,令天行时即重出,不避风寒,令肤燥痒,此皆终身为患,不可不戒也。

四、痧疹治法痧疹当未发之时,未必能断为痧疹也。此时切其脉浮数(襁褓儿无脉可寻,则用大拇指按其腕之外侧验之),听其气息,有时微粗,可与轻清表剂,自无或误。盖诸病发热初起,使非虚热内伤之属,率从表解也,惟热有轻重,表有分寸,大概热盛而渴而燥者,宜乎辛凉,热不甚而烦而闷者,宜乎辛散,热而挟湿,湿在上者,宜汗,湿在下者,宜佐以利水,此治痧之初起也。及其热甚之后,咳呛迭作,眼泪汪汪,鼻流清涕,不时喷嚏,便知痧候,宜急用透达清肺之剂,庶使邪毒易泄,迨至眼赤腮红,痧点隐现,尤当以前法为准,所以使邪毒泄而易畅也。在此时期中,有兼见之症,不一而足,膈闷懊 者宜舒气散结,头痛昏晕者宜辛散祛风,呕吐呕痰者宜快气消痰,下利泄泻者宜侧重透达,若大便不爽则宜凉润微利,若气急喘满则宜开肺泄邪,此治痧之初发也。至于痧子发现之后,迭经透达,点已出齐,仍宜辛散之剂以达余蕴,清凉之剂以保肺脏。然清凉有不可骤下者,若点稀色白,宜养血助气,辛散有不可恒用者,若点密色紫,或暗而成片,宜清血解毒,至痧回之后,大抵清凉之剂,荡涤余邪,虚弱者宜补益脾胃,此治痧之大概也。

上述痧疹治法,其简易者也,至于痧症有凶险者,不可执一以例之。

(甲)痧疹有不能透表者,一因风寒郁遏,则皮肤干燥,毛窍竦栗,宜越婢汤、葛根解肌汤之属,甚则气粗喘促,腹中胀痛,烦扰不宁者,宜越婢汤去枣,重用石膏,或麻杏石甘汤之类。二因火毒炽盛,则头上颗粒,隐隐红紫,其他各处或有或无,此火毒炽则津液少,以致不能畅透,宜白虎汤加荆芥、玄参之属。三因中气本虚,则唇色淡白,二便如常,虽有蕴热,无力透达,宜消毒饮加木通、车前、茯苓使内化为主。四因内热深蓄,燔灼血分,虽透而不齐,但见点子扁阔, 赤成块,块上复有小粒平塌不起,亦有一片如风毒者,颗粒不尖,二者虽透,然热邪之逗留尚多,防有他变,宜竹叶石膏汤去半夏,使内化为主。

(乙)痧疹有已透表而早没者∶一、外为风寒所遏,邪反内攻而没早者,宜消毒饮加葱头热服,复透者吉。面本红润而骤变苍白,宜越婢汤去枣,以使复透(按透而早没,邪已在肺,故宣肺为急,若肺邪不得泄,必致喘满)。二、遍身青紫热肿,喘胀气急者,此毒滞血凝,半匿表肌,宜凉膈散去芒硝加麻黄、石膏以发越之。三、内挟痰热,火郁不发,或腹胀喘急,不省人事者,宜白虎汤加玄参、竹叶。

四、身热烦满,腹胀喘促,溺涩脐突者,宜凉膈散加葶苈。五、误食酸收之物,致伏匿壮热,喘咳烦闷者,宜猪胆汁、制甘草煎成续续与之,使得吐,或微汗为止。六、误食辛温,以致喘咳声喑者,宜消毒饮加石膏、马兜铃之属。凡痧疹出未三日而回者,皆为早没,出一日或半日而没者为凶。

(丙)痧疹有邪毒内陷者,最为危候∶一、痧疹未出之时,仅见发热,未必能断为痧也,然发热一二日,忽然烦满神昏,惊搐狂妄,此邪毒不易透达,即防内陷之变,宜清里解表并进以治之。二、痧疹旋出即没,唇焦舌燥,谵语谬妄,此毒陷于胃也,宜犀角解毒汤。三、痧疹搦手摇头,寻衣摸床者,或郑声复语,侧身静卧者,此毒陷心也,宜至宝、紫雪之类,或天麻、羚羊、犀黄之属。四、痧疹似透非透,气促而喘,喘而身热,随即面红见点者易治,喘而咳者易治,若喘而痰声呼呼,咳不得出,喘而张口抬肩,喘而无涕者,皆为毒邪陷肺也。

里热甚者宜竹叶石膏汤(去半夏),冬日量加麻黄以发之,咳不能出,痰不能豁者,宜蝉衣、牛蒡、菖蒲、胆星、前胡、麻黄之类。便艰者,枳实、大黄皆可酌与。至喘而鼻煽,为肺气将绝,鼻鼾沉睡,为肺气壅塞,皆属险候。此痧疹重症之大概也。

五、痧疹脉法痧疹属阳邪,故宜见阳脉。本来阴症见阳脉者吉,阳症见阴脉者危,痧疹尤甚。凡脉之洪、浮、滑、数、弦皆阳象也,脉之细、涩、沉、伏、迟皆阴象也,故痧疹脉伏,使非热极见阴,即属元气怯弱,脾胃衰败,均为危症。次之即脉之细弱者,虽非危证,亦防变端。然有不可一概而论者,则其人本属阴脏,脉必一生常细,或其人脾胃无甚实热,脉亦未必洪数,此则当另求真象于脉外者也。考普通痧疹之脉,大率初起浮数,继则洪数,热方进者,必见弦大,胃热有积者,必见洪实。至于胃家虚热,多见洪滑,内有痰湿,独见滑象,血分热极,数而兼促,此其纲也。至部位之分,则右寸独浮大者,常为肺热过甚,左寸独浮数者,当防热入包络。至于两关宁以较实为佳,左关属肝,左弦当防血热之盛,右关属脾,右弦当防积湿,或胃热之甚。若言两尺,则命门与肾所属,过于洪大,里热必盛,过于细小,邪毒难透,均所不利。惟小儿痧疹,大都不全恃乎脉法,然有时不得不取资证书决疑者,因录之以备一格。

六、痧疹舌苔痧疹大都有苔,其色白者属肺热,色黄者属胃热,黄而腻者为湿,黄而糙者为湿热,纯黑者为心绝,黑而湿者为热淫血分,黑而燥者为热淫气分,皆为危候。验苔之外,又当验本,痧疹以舌本红者为佳,盖亦阳证应见阳象之谓也。惟红甚变紫变黑,则为火亢心绝,亦属危症。至部位之分,大都红于尖者心肺热,红于边者肝胆热,红于根者下焦热,若舌红出血,则急当寒凉清血,舌白不红,则宜保全脾胃也。

七、治痧须知治病用药,贵乎圆活,临证处方,重乎机变。况痧子一症,病变繁复,轻者着手固易,重者到处荆棘,故关于痧子之宜忌,痧子之顺逆,不可不一一辨明,俾便临证时有所取舍也。谨录如干条于下。

(一)痧疹只怕不能出,若出尽则毒便解,故治痧疹者,当察时令寒暄以药发之。如时大寒,则用桂枝、葛根,无汗而不易透者,麻黄亦在所必用也。

(二)痧疹之发,由于阳邪热毒,故已有透露之机,切忌辛温之剂。考辛能助热,温能助毒,故大抵痧疹欲出之际。虽寒勿用桂枝,虽虚勿用参、术也。

(三)痧疹小而碎,少阴心火也。心肺位于上,心火旺则肺受之,故治痧疹,专以肺为主。咳嗽者,火炎则肺叶焦举也;鼻流清涕,鼻为肺窍,火逼液流也;目中泪出者,肺热则移于肝,肝开窍于目,故热自肝之窍泄也。心热者,宜连翘心、栀子心、竹叶卷心、灯芯之属;肝热者菊花、桑叶、钩藤、龙胆之属。至于肺热,则仍以宣泄为主,非热甚或邪毒陷肺者,禁用寒凉也。

(四)痧疹喜清凉,痘喜温暖,然痧疹初出,亦须温暖托出,是以痧疹禁居阴凉之地,并忌见风。

(五)发热六七日,知是痧疹,却不见出,此皮肤坚浓,腠理闭密,或曾有吐利乃伏也,宜用麻黄汤发之。

(六)痧疹发出,一日即没者,乃为风寒所冲,必至毒邪内陷也。此时如肤白身热不甚者,宜麻黄汤以发之;如身热烦闷,或谵语闷乱,则毒已内归,宜大青汤、羚羊散之类以清里。

(七)痧疹发热吐利,乃火邪内逼,纯是热症,不可作寒论。上焦多吐,黄芩汤加茅根、芦根、枇杷叶;下焦多利,黄芩汤、香连丸;吐利俱作,黄芩汤多加茅根、芦根。

(八)痧疹不忌泻,泄泻为邪有出路也。惟二便不利,颇多凶证,故治法大忌止泻。然不泻者,则不必故意使泻,以免累及无辜也。

(九)痧疹小便赤涩,在初发热盛时,是为正候,热退则小便自利,若痧后见之,为余热留恋膀胱,宜导赤散以清之。

(十)痧疹得嚏,最为吉兆。其初起而嚏者,为毒有泄路也;正出时而有嚏者,其候必轻;没后而有嚏者,则邪毒尽解,可无余患;若嚏而多涕,此浊壅得泄,亦为佳象。至无嚏而鼻塞不通者,此必有邪毒留滞,不易外达,宜辛凉透达为主。

(十一)痧疹吐虫,此因胃中痰热胶固,虫无所养而上窜也,能食即止。痧疹下虫,此证多见于疹后,因胃热少食,虫不能安而下也,但须调其饮食自愈。

(十二)痧疹方出,咽喉肿痛,乃毒火上蒸,肺热熏灼所致,宜甘桔汤加玄参、牛蒡、连翘。若咽喉红肿腐烂,周身斑点如锦纹者,乃血分邪毒沸腾,宜大剂寒凉,以资挽救。

(十三)痧疹色喜通红,若淡白者,心血不足。色太红或殷紫者血热也,黑色者死。投犀角大青汤以冀万一。

(十四)痧疹有汗自出者,正喜其表之自解,痧疹有鼻衄或齿衄自出者,正喜其邪有泄路,皆不可止。

惟得汗固佳,过汗则亡阳,故虚弱之人,不宜过表;衄固不必止,然过衄耗血,亦宜止之。

(十五)痧疹咳嗽,连声不断,此邪由肺泄也。故方出之时,咳甚最佳,若透齐之后,方在回没,咳甚不断,上气喘息,宜清咽滋肺汤以清肺热,咳嗽多痰者,去麦冬加橘皮、茯苓。

(十六)痧疹声喑,多由肺胃热邪不能尽达于表,咳甚伤咽所致,治同上法。若喑而咽喉肿痛者,宜去麦冬、玉竹,加山豆根、射干之属。

(十七)痧疹发搐,喉中必有痰鸣,为痰热聚于心包之证,宜清热透肌汤加栝蒌仁、竹叶。若无痰鸣,或作搐自啮者,此正虚邪陷之死症也。

(十八)痧疹唇舌破裂,由心脾之火上冲所致。其色必多深赤,初发或正出时见此者,宜白虎汤加黄芩、黄连、玄参、荆芥、薄荷之属,若没后见此,为心脾俱为毒乘,死症也。

(十九)痧疹切牙,由胃热所致。故多兼作渴,而手足发热,喜饮凉水,宜按证酌加清胃滋肺之品。

同类推荐
  • 文选

    文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戒消灾经

    佛说戒消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万历野获编

    万历野获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将苑

    将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

    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走,离婚去

    走,离婚去

    一次聚会误把酒当水喝,结果就醉了醉了,醒来后自己居然跟一个不认识的人结婚了!!!什么东西?不是朋友的恶作剧,是真的结婚了!如果被老爸知道肯定要拍扁她。“走,我们离婚去。”
  • 星河奇幻猜想

    星河奇幻猜想

    在这个众星璀璨的宇宙大河之中,人类弱小却又强大,普通却又独特,平凡却又伟大。好吧,不能这么严肃,我们只是偶尔打打小怪兽,这是一部轻松的人类崛起史
  • 七岁情未了

    七岁情未了

    十二年前,就因一句有缘,在那一次盛宴中,他望尽了人群,找到了她,第一次的相遇,看着她笑,他亦展颜,两人相处甚欢。过了六年,他们再次相遇,第二次的相遇,她依旧笑容灿烂,他却冷若冰霜,因为他的冷漠,两人没有过多交集。如今,境遇都经历了天翻地覆般改变的他们,第三次的相遇,可是否还能如初见?加群474098491
  • 胡雪岩传

    胡雪岩传

    铁血宰相拥有何种跌宕起伏的刺激人生!满洲贵族大少为何突然华丽堕落!一介病弱书生缘何横刀立马、杀人如麻!草根枭雄如何主宰朝野、扬威大漠!翰林学士怎样周旋列强、忍辱偷生!一代红顶商圣怎样从帝国银库大掌柜走到凄凉辞世无人问津!
  • 索马里狼孩

    索马里狼孩

    【索马里狼孩】讲述了一个名叫阿东的孩子生下来被父母遗弃,因一场意外被海盗带到了索马里,在生命奄奄一息的时候,丢失狼崽的狼群救活了它,并同狼群生活16年,后来在一次狼群斗争中被神界主宰九头龙王救下,揭开了身世之谜,在神界经历爱恨情仇,后来人间大乱,他奉旨返回人间,平息战乱。又在在人间经历了风风雨雨,爱恨交织,人性和兽性的对比,一步步扑朔迷离......
  • 天道寻仙纪

    天道寻仙纪

    上古神魔大战后,魔族留下一把无仙魔剑,神族留下四卷神册和一把天道神剑。传说得四卷神册者可成仙,不老不死不灭,是为仙。千万年之后,神册重新出世,成仙的传说再次席卷了整个神州大地。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孩偶然拜入正道第一大派的天道剑派,故事也由此开始。
  • 属性修仙

    属性修仙

    8000属性,一键升级,这是一个拥有属性异能的穿越者纵横仙侠世界的故事。
  • LOL之权力的游戏

    LOL之权力的游戏

    时值诺克萨斯侵略战争中期,随着皇子被抓,德玛西亚陷入危机,各中立国最终选择加入战争,瓦洛兰大陆的世界大战再次开启,乱世中,各地英雄带着自己的故事和追求加入了这场战争。在战争蚕食这片大陆的背后更是隐藏了更大的危机,瑞兹苦苦一人支撑着末日的倒计时,心怀鬼胎的非人类正趁机抢夺着这个世界的主导,被战争洗礼的人类是否能醒悟?末日到底意味着什么?权力斗争谁会取得最终胜利?宝石骑士和伊泽瑞尔到底有怎么样的基情?。
  • 三世至尊

    三世至尊

    我有四个亲人,但我是个孤儿,我不信任任何人,却相信感觉,我从不说谎,却经常不说话。当童话书中的世界让我失去一切,我终于明白,只要是正义的即便在卑劣都会被原谅,既然无法改变,那就肆意搅动。
  • 槲寄生的爱情

    槲寄生的爱情

    爱情,命中注定。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一直在你身边,你若不离,我便不弃。小小温馨,没有大风浪。若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