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75200000014

第14章 痧痘论治(2)

若手足不热,甚至厥冷,喜饮热汤而切牙者,多为阳盛格阴之危症,后必下血,咽喉作痛,痰鸣而死,即与白虎汤,亦多难救。

(二十)痧疹胸高气促,由肺热炽盛而作胀,为肺经坏症,多致不治。

(二十一)痧疹不食,由胃中邪热炽盛,容热则不能更容食也,不可强与,虽数日不食,但能少进米汤,亦无大害。在初发正出时,宜白虎汤加荆芥,痧透热清则能食。若回后不能食者,宜清胃;元气萎顿者,则需培补。

(二十二)痧疹身冷,至为凶候。盖痧疹属阳邪,阳症见阴象,是为逆证。宜用透达之剂,兼温养脾胃,用后发热痧透者可治。至里热炽盛,外见阴象,则宜用大剂寒凉,不可不细辨之。

(二十三)痧疹世人习知不透为可危,不知透后亦有危证,皆由里热不清,或邪去正伤所致,故痧疹将没,不可疏忽失治。

(二十四)凡看痧疹之法,多于耳后或顶上腰眼先见,其顶尖而不长,其形小而匀净。头面多发、胸背多发者为顺,四肢多而头面不出者为逆,至于襁褓中出痧,点粒较少,不必服药。

附方一、关于外治者(一)痧疹不透,气喘欲死者,用脂麻(即胡麻子)五合,以滚水泡之,用木盆置帐中,趁热熏头面即发。

(二)痧痘倒 出不快者,用胡荽四两切细。好酒二盏,煎一二沸,入胡荽再煎少时,候温,每吸一大口,微喷从项至足,匀遍,勿喷面。

(三)痧疹因触犯雾露风寒,胸膈烦闷,隐现不能出者,用干象粪卷入粗糙纸内,燃熏之,或用干猪矢亦可。

(四)痧疹透缓,小米连壳煎水乘热熏之,甚良。

(五)痧疹不透,用沉香、木香、檀香不拘多少,于大盆内焚之,抱小儿于烟上熏之即起。

二、关于内服者(一)预防痧疹之法,用丝瓜一枚风干,岁除日新瓦面上 灰,摊地上去火气,研末以百沸汤冲服,每岁如此,服至三四次,小儿永无痧疹之患。

(二)樱桃四斤,入瓷瓶内密封埋土中,过二三月俱化为水,遇痧疹不透,危急者,取此汁一杯,略温灌下极验。

(三)痧疹表虚肌实,不能疏透,宜一味葱白浓煎,时时与之,但得微汗即解。

(四)痧疹初起,用茅根或芦根煮汤,时服甚妥。

(五)痧疹初起方(自制) 治发热烦闷,口干有泪。

防风 薄荷 象贝 淡芩 淡豆豉 荆芥 牛蒡子 蝉衣 连翘 竹茹有汗或口渴甚者,去防风加白僵蚕;泄泻者,加葛根;目糊多眵者,加钩钩或桑叶,惊搐啼叫者,去防风加钩钩、茯神、灯心;便艰者,加栝蒌、知母。

(六)痧疹见点方(自制) 治痧疹见点,发热口渴,咳嗽,面浮腮赤,小便赤涩。

白僵蚕 牛蒡子 连翘 荆芥 赤苓 蝉衣 前胡 薄荷 知母 栀子心火,舌尖燥,胸烦,加黄连;肺火,口干、咳不爽,加淡芩;肝火,狂热躁怒,加栀子;壮热干燥或见衄血者,加玄参或鲜生地;胃热口气,加石膏;痰多或呕吐,加贝母、杏仁、陈皮;泄泻去知母、栀子,加葛根;挟食挟积者,则改用麦芽、神曲。

(七)痧疹透缓方(自制) 治痧疹透缓,咳嗽气急,舌白口干,烦闷神昏。

天麻 前胡 郁金 竹茹 连翘 僵蚕 樱桃核 牛蒡子 豆豉 象贝透迟咳艰,热不甚,汗不出者,去天麻加麻黄;热甚口渴,便艰或傍流者,去天麻加麻黄、石膏;大便结而不下者,加大黄、枳实;咽痛加山豆根、射干,或山慈菇、板蓝根;点色紫而不显者加赤芍。

(八)痧疹内陷方(自制) 痧疹内陷,点现复隐,或红紫成块,神昏气促,谵语闷乱。

羚羊角 天麻 知母 茯神 防风 玄参 淡芩 灯芯毒盛口臭者加黄连;血分热极者去防风,加大青、犀角;大便闭结者加酒炒大黄;痰盛气促者,加胆星、竹茹;谵语闷乱者加至宝丹。

(九)越婢汤 治痧疹不透,毛窍竦栗。

麻黄 石膏 生姜 甘草 大枣(十)葛根解肌汤 治麻疹初起,发热咳嗽,或乍凉乍热。

葛根 前胡 荆芥 鼠粘子 连翘 赤芍 蝉衣 木通 生甘草(十一)麻杏石甘汤 治风温表里俱热,无汗自汗,头疼身痛,身重多眠,鼻鼾艰语,烦闷恶热,脉浮者。

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十二)白虎汤 治阳明证汗出,渴欲饮水,脉洪大浮滑,不恶寒反恶热者。

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十三)消毒饮 治麻疹发斑。

牛蒡子 连翘 甘草 升麻 山豆根 紫草(各等分)研为细末,清水煎服。

(十四)竹叶石膏汤 治伤寒胃虚而热,烦渴作呕。去半夏,治痧疹热甚烦闷。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五合)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麦冬(一升) 粳米(五合)(十五)凉膈散 治温病表里实热,及心火上盛,心痈膈热,中焦燥实,烦躁多渴,头昏目赤,面发毒热唇焦咽燥,舌肿喉闭,吐血衄血,颔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利,涕唾稠粘,大小便秘,诸风螈 ,胃热发斑,谵语狂妄,小儿急惊,痘疮黑陷,一切脏腑积热等证。

大黄 芒硝 连翘 淡芩 甘草 栀子仁 薄荷 加竹叶(一方加生石膏)(十六)清里解表汤(自制) 治壮热神昏,惊搐,或烦闷似痧疹不得出者。

大黄 芒硝 连翘 淡芩 栀子 防风 荆芥 僵蚕 蝉衣 石膏 麻黄胃无热积去大黄、芒硝,加石膏、知母;虚者加白芍、白术、当归、甘草。其他羚羊、犀角、银花、黄连、黄柏之类,均可量症酌加。

(十七)犀角解毒汤 治痧毒倒 ,胃烂。

犀角 连翘 桔梗 生地 当归 薄荷 防风 黄芩 甘草 赤芍 牛蒡 荆芥 川连(十八)至宝丹 治中风卒倒,中恶气绝,痰饮不语,神魂恍惚,头目昏眩,睡眠不安,唇口干燥,伤寒谵语,心肺积热,伏热呕吐,邪气攻心,大肠风秘,血气不通,寒热交错,中热疫毒,阴阳毒,山岚瘴毒,水毒蛊毒,中一切物毒,妇人难产闷乱,胎死不下,产后血晕,口鼻血出,恶血攻心,烦躁气喘,吐逆,小儿诸痫,急惊心热,卒中客忤,烦躁不眠,风涎搐搦。

犀角 朱砂 玳瑁 琥珀 麝香 龙脑 金箔 银箔 安息香 犀牛黄(十九)紫雪丹 治烦热不解,口舌生疮,狂越躁乱,瘴疫毒疠,一切实火闭结,小儿惊痫百病,解热药毒发。

石膏 寒水石 磁石 白滑石 犀角 羚羊 青木香 沉香 玄参 升麻 丁香 甘草 朴硝 消石 金叶(二十)麻黄汤 治伤寒太阳病,无汗,身疼痛,胸满而喘,及肺经咳嗽,喘急胸满,风寒湿痹,肺经壅滞,昏乱哮吼。

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二十一)大青汤 治毒邪内陷。

大青 木通 玄参 桔梗 知母 山栀 升麻 石膏用路东黄土末滤水煎。大便闭、口干、腹胀,加酒大黄。

(二十二)羚羊角散 治毒邪内陷。

羚羊角 防风 麦冬 玄参 知母 黄芩 牛蒡(炒研。各八分) 甘草(二分) 加淡竹叶(十片)清水煎服。

(二十三)黄芩汤 治热邪下行于肠而自利。

黄芩 甘草 芍药 大枣(二十四)香连丸 治下痢赤白,白多于赤。

木香(五钱) 黄连(二两)共研细末,陈米饭或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二十五)导赤散 治心移热于小肠,小便赤涩,茎中作痛,热淋不利。

生地(五钱) 木通 甘草梢 淡竹叶(各一钱)研为末,每服三钱。

(二十六)甘桔汤 治咽喉肿痛。

甘草 桔梗(各一钱) 又方加山豆根、玄参、牛蒡子、荆芥等分,麦冬加倍。

(二十七)犀角大青汤 治斑出大盛大热,心烦狂言闷乱,不能发透。

犀角(二钱) 大青(钱半) 黑参 升麻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各一钱) 甘草(八分)无大青用青黛。清水煎服。

(二十八)茅花汤 治衄血。

防风 荆芥 甘草 牛蒡子(炒) 生姜 茅花(二十九)黄连汤 治多汗。

黄连 黄柏 黄芩 黄 生地 归身 麦冬 浮麦清水煎,去渣,调蒲扇灰服。

(三十)清咽滋肺汤 治麻后余热,咳嗽声喑。

黑参 牛蒡子 荆芥 玉竹 贝母 栝蒌根 马兜铃 桔梗 麦冬(各等分) 甘草(减半)清水煎服。

(三十一)清热透肌汤 治麻疹未透,热甚而咳。

黑参 石膏 牛蒡子 荆芥 防风 前胡 葛根 杏仁(各等分) 甘草(减半)清水煎服。

第二节·痧证分类

痧疹之种类,大率如下∶一、灌脓浆之痧疹号行浆疹子,其状颇似痘而实则不同,痘必有顶盘,疹虽有浆而颗粒必不坚,根盘必无红晕。此由平日其人湿盛,或脾胃虚弱所致。若贯脓后不结痂者,此元气亏损也,当大补脾胃为主,不可误认邪热未尽而与清热退火之剂。

二、疹夹痘乃痧疹之中,夹有痘疮者,此由毒瓦斯太盛,故一齐涌出。疹以风邪外感之毒为多,痘以胎毒内发之毒为多。二者相杂,症号难治,盖治痘宜温,治疹宜凉也。然细察虚实寒热,亦有活法可求。譬如虚者热不盛而疹痘俱少者,则宜参用治痘之法,以托痘为主;实者赤晕发 者,则宜用治疹之法,或频进化斑汤,则疹毒自解,而痘自起。

三、奶疹子小儿初生未盈月,忽遍身发红点也。此证由于胎中受热,又适染时行症而起,故生下便发。小儿脏腑娇嫩,不必服药,宜以治痧痘套方大剂,与乳母饮之,更令乳母避风寒,忌房事,食淡茹清,切忌冷水、瓜果、鸡、鱼、炙、 、酸醋、五辛、糖蜜、香鲜之物,犯之则皮毛闭塞,毒瓦斯难泄,遂变黑而死。如渴极欲水,只与葱白汤以滋之。

更有发斑一证,形式与疹不同,治法亦有稍异。考痧疹为点形,斑为片形,痧疹颗粒突起,视之有形,摸之有物,斑则一片红紫,视之有形,摸之无物,此斑与疹之分别也。然发斑亦有 肿者,大都斑而兼痧疹,其上微突者为疹,其下成片者为斑也。斑有阳斑、阴斑之分,凡其色淡者,微如蚊迹者,但胸背或手足间有稀少微红之点,而其人安静者,此阴斑也。阴斑决不夹于痧疹之中,可姑置勿论。若阳斑者,或由胃热,或由血沸,或独发,或痧疹透后血分郁热亢甚,亦多发斑,大都以鲜明红赤为顺,色紫为重,色黑如煤者百无一痊也。故病至发斑,大忌用辛温以助其热势,轻者犹可用辛凉,则参照治痧疹之法以治之,亦可通用。至于重者,则概宜寒凉之剂,以平其炎炎之势,或酌通瘀之剂,以泄其壅塞之毒,倘误用温剂,势必红斑变紫,紫斑成黑也。此外,有所谓风疹者,由脾虚血热,或受风邪而作,其形浮肿成片成块,愈搔愈甚,宜疏气除湿之品,不可专用风药。又有瘾疹,由脾家蓄热,更兼风湿,故隐隐发点粒,似肿非肿,多发痒或不仁,以其隐现于肌肉,故曰瘾疹,时或壮热恶寒有若似疹,实则非疹也,宜宣发风湿主之。又有痱疹,即夏月痱子之极盛者,其粒大如粟米,皮肤尽赤,多生项下夹窝内胯,肥儿易患之,外科书谓之暑毒,宜居凉爽之处,不必服药。若爪破皮,易变成脓疮,宜用药敷扑,以免溃烂。又有冻疹,因寒冬天地之气闭塞,交春风动,易袭虚人之皮毛,则发色白形如鱼子之疹点,惟不遍及一身,周时收没,即无痕点,亦宜宣发风湿主之。凡此数者,虽非正痧疹而有似之者,故同类而共论之。

附方(一)保元加减汤 治痘家虚者,及行浆疹子,灌脓后不结痂(通常痘疹及水痘白 之类,不可用)。

炙黄 (三钱) 人参(三钱) 炙甘草(一钱) 肉桂(五分) 当归(二钱) 白术(二钱)犹有余毒者,加连翘、绿豆,宜升者加升麻,宜利气者加陈皮,宜收者加白芍。

(二)化斑汤 治毒留肺胃。

人参 甘草 知母 石膏 桔梗 连翘 升麻 竹叶 牛蒡 地骨皮一方有玄参、犀角、粳米,无桔梗、连翘、升麻、竹叶、牛蒡、地骨皮、人参,体实去人参,热甚加鲜生地、犀角。

(三)消风散 治脾热风湿,瘾疹冻疹。

茯苓 蝉衣 川芎 僵蚕 人参 藿香 防风 荆芥 甘草清水煎服。

(四)调中散 治风疹。

藿香 枳实 砂仁 甘草 苍术 茯苓 陈皮 青皮 半夏浓朴清水煎服。

(五)苦参汤 治痱疹。水煎作洗汤,临洗入猪胆汁四五个。

苦参 菖蒲(六)鹅黄散 外用。治痱疹,作粉扑用。

绿豆粉 滑石 黄柏 轻粉

第三节·痧后证治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武灵史

    武灵史

    原本只是随意的闲聊,可是谁想到这尽是最后一次与这个世界对话。命丧黄泉的少年重生来到了另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迷茫无助的他到底会抒写自己的传奇还是继续庸庸无为平淡乏味的生活。“既然当上了主角,那不风骚一把真的是太对不起这个设定了。”少年嘴角牵着笑调侃道。当将一切都踩在脚下的时候,就不会有人在轻视你的过去,当你站在巅峰的时候所有人只会称赞你的历史。
  • 柠檬蜜恋

    柠檬蜜恋

    柠檬一样酸酸甜甜的爱恋,你们准备好了吗。三个男生爱上了同一个女孩,那注定有两个人会受伤。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唐诗三百首)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唐诗三百首)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我的保镖有点神

    我的保镖有点神

    很黄,很暴力,很下流,很嗨……这些都没有!厌倦了写作的紧张,有点神的保镖只是简单平庸登不上舞台的轻松穿越剧.....
  • 虚度光年的少年

    虚度光年的少年

    一辈子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有的时候度日如年,有的时候时光如梭,这句话是我把我毕生的学问都写上了,也是混子出身,总是想给自己加个光环,让人高看一眼,到最后还不是一败涂地
  • 遮天之我为混沌体

    遮天之我为混沌体

    特喜欢辰东大大的《遮天》,所以我的第一部小说就写穿越重生到《遮天》的小说。因为是第一部小说,可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各位海涵,在此先谢过了。
  • TFboys之我不会放弃你

    TFboys之我不会放弃你

    TFboys居然认识她,易烊千玺的女朋友居然是她,这一连串的事让人费解。她是否能唤起他的记忆呢?
  • 异能县令

    异能县令

    心理学实习生穿越古代县令身上并获得异能,与高冷师爷缕破奇案的故事。本故事历史背景皆为虚构。
  • 清贞颜

    清贞颜

    他,自幼失去母妃当上皇帝,文武双全掌管政权。她,背负着家族重任,亲手砍掉与心爱的人的藕断丝连嫁入帝王院。那时的她不过十五便被推上了他的床,她成了皇后人人都嫉妒她。她深知后宫是个魔鬼吃人又不吐骨头。那时的他十九继位多年人人窥视帝王坐。她历经所有苦与痛登上高位的她却失去了最好的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