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80600000004

第4章

旨归圆通钞云。三乘中立法孤单故时隔于法。法既流转故时流转也。一乘中立法圆满故时隔于法。法不流转故时不流转也。故缨络经云。佛告梵摩达王说。汝前卧狗是汝过去身。捋我是汝未来佛(云云)。又罗国僧智通乃相和尚十圣弟子之一也。居大白山弥理岩穴修花严观。忽一日见大猪过穴门。及通依常礼木刻尊像尽具诚恳。像语通曰。过穴之猪是汝过去之身。我即是汝当果之佛也。通闻此语即悟三世一际之旨。后诣相和尚叙之。和尚知其成器。遂以法界图印授之也(已上)。则与梵摩达王事。虽时有正像之异处亦中边之殊。然其因缘亦相类也(云云)。三乘中过去唯狗位。现在唯人位。未来唯佛位。故从过去狗至现在人。从现在人至未来佛。故云三乘中立法孤单故以时隔法。法是无常。时亦无常。一乘中过去狗中具人佛。现在人中具狗佛。未来佛中具狗人。故不从过去狗迁到现在人。不从现在人转至未来佛也。故云一乘中立法交彻故以时隔法。法是常住故时亦常住也。问法虽是一。互望而成九世耶。如九世别法亦别耶。答如后义。谓且约吾身。于一年中约月。则一年十二月故吾身亦十二也。一月三十日故身亦三十也。一日十二时故身亦十二也。一时八刻故身亦八也。如是一年三百六十日一日百刻故身亦三万六千也。故如九世别法亦别也。问约五位论九世者。昨昨日是过去过去故唯一也。昨日者约当体则过去现在。望今日则现在过去。故具二也。今日者望昨日则过去未来。约当体则现在现在。望明日则未来过去。故具三也。明日者望今日则现在未来。约当体则未来现在。故具二也。明明日是未来未来故唯一也。是故唯是五位互望论故成九世。则法唯是一。互望论故亦成九世法也。何故云如九世别法亦别耶。答康藏云。以时与法不相离故故知尔也。三乘中色心等是法。约此法上前后迁流之义立为时。故时即假也。是故不论此义。一乘中以时与法不相离故。时亦是实也。是故如时之别法亦别也

道身章云。如一夜中梦。已过父及未生子各三有九。觉时见之。但在一念心中。非此心中片分为父。片分为我。片分为子。总在一心。随举即摄。九人无所相知。而非绝无九人之别。又非一念之外立三为有。立六为无。有无同处一念而非有无之别(已上)。是故但其无我报心。全为父全为我全为子故。如九世别法亦别也。问现在一念简余八世之别义与于九世中无偏当之总义何别。答俨尊者以喻示相和尚云。如人梦见父及祖父登上盖屋。子与孙子在下输瓦。自处中间传次而授也。祖父是过去。过去故唯一位。父是过去现在。现在过去故具二位。中间身则是过去未来现在现在未来过去故具三位。子是现在未来未来现在故具二位。孙子是未来故唯一位也。其在中间传瓦之人约当体则简余八世。故现在现在也。通梦五人则于九世中无偏当也。故此人上具有二义。是故以总别时隔法也

道身章云。俨师迁神十个日前。学徒进所问讯。师问大众曰。经中一微尘中含十方世界与无量劫即一念等言。汝等作何物看。众人白云。缘起法无自性小不住小大不住大短不住短长不住长故尔耶。师曰。然之然矣。而犹生白云何谓师曰。莫须多道。只言一故

初发心时(至)常共和。法记云。问何故九世十世相即之次说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之义耶。答证分之法不可得故。或有行人于此无分故。为此人以证分之法性转示之云。一无自性以一切为性。一尘无自性以十方为性。无量劫无自性以一念为性。一念无自性以无量劫为性。如是名为甚深真性也。行人意谓。已知真性如何得证。故复诲云。要当以此真性为心而发。于是行人如是而发。故发心即满果也。是故住涅槃时常游生死。游生死时常住涅槃。故云生死涅槃常共和也

所诠章佛种性文云。第三约一乘有二说。一摄前诸教所明种性。并皆具足主伴成宗。以同教故。摄方便故。二据别教种性。甚深因果无二。通依及正。尽三世间。该收一切。理事解行诸法门本来满足已成熟讫故。大经云。菩萨种性甚深广大与法界虚空等。此之谓也

真记云。初发心时便正觉者。约同教云。三贤十地中十解初发心住成满。佛复治地住等成满。佛此无明昧之殊然寄现也。若自别教。即吾身心名正觉耳。无寄十解位也。生死涅槃常共和者。若寄位云。寂灭涅槃之体从缘成生死。成生死时即性净涅槃之体故也。约一乘。则生死涅槃非本自有在。吾须缘。何者。须生死缘中即具涅槃。须涅槃缘中即具生死故也。问何者生死。何者涅槃。答生死即汝身。涅槃即汝身

探玄释经中初发心菩萨即是佛之文云。或云因中说果。或云解同佛境。或云约理平等。若约三乘教亦得。如上说。今寻上下文。约一乘圆教始终相摄圆融无碍。得始即得终。穷终方原始。一由陀罗尼门缘起相摄故。二由普贤菩提心遍该六位故。即因是果也。三由法性无始终故。发心入始即正是终故。是故上文云。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具足惠身不由他悟也

妙理圆成观云。今辨此义略分四别。一唯因门。从无始时尽未来际。恒是菩萨修万行故。或纯或杂无有休息。何以故。于一一行无究竟故。众生界不可尽故。经云。我常于十方国土中行菩萨行。谓虚空不可尽众生不可尽故无成也。如文殊为诸佛师。摩耶为诸佛母。此并住因门摄化也。二唯果门。尽前后际恒是佛故。何以故。德相全真不堕时数无尽极故。三亦因亦果门。谓有发心及成正觉于一切时念念发心念念成佛故。罪因非果门。谓无心可发。无佛可成故。真法界中无二性故

道身章云。问三世间为佛身心者。佛身大宽故众生等在佛身心耶。众生业果即是佛耶。答二义共得。舍那品云。佛一毛孔中无量众生住。各自受苦乐而不知去来等。又亦得众生业果等即正是佛。问众生业果即是佛者。从古即佛。何言初发心时方成佛耶。答从古是佛。而发心时方知是佛耳。如梦走驰。自梦即寂。而悟朝方知走即卧耳

大记云。初发心时等者。二十二位之中随何一位起善恶心。为初发心即是便正觉也。问以起善心为发心正觉者可也。何以起恶心为初发心亦正觉耶。答约无住别教。则二十二位皆是无住之位故。始起恶心之时乃至摄于后际佛果故也。问若尔无住别教中亦有如是发心正觉之义耶。答随于何位起善恶心便正觉者。非谓先迷后觉。但本来觉故云正觉耳。生死涅槃等者。二十二位中三途五乘等所有分段变易。及圆教中分段变易。合取为生死边。其中所有二四涅槃及十涅槃。合取为涅槃边。此二互不相知一无分别故。云常共和也

问然财生死非所厌。何故至相云六道因果依厌求脱耶。答望二乘等诸有情故作是说耳。若约普贤门云。皆实自德更无异事也。问若尔三途之因十恶等业为所修耶。答约实则尔。是故满足王知识事等是实法门也。问若尔者。何故云如幻法门等耶。答但随三乘相如是云耳。又言罪福者。约我人实执位云耳。若离此执。一切罪福如幻如空。如是法中有何罪福。故云幻也

观师释满足王法门云。此教所说一切皆实。何以言化。答自力摄生一切皆实。逆行苦事须云权化得。此中意化亦是实。实体遍故。实亦化故也

道身云。一乘缘者。随举一法总摄余法无余。为此一法之缘耳。四缘等诸缘之实皆消于一乘。问若以此门亦得云。作十恶生天。修十善堕狱。答至得此意得云。此义末得。此意非粗。所传俨师恒道了。问浅深方须。答义云云。问一乘杀彼生时。能杀亦死亦有罪耶。答解行以上自在位中逆顺并修。见闻以下劣凡夫者不能见机。漫杀物命于物无益亦自堕狱。如彼鼠子效师子跳堕火坑等(云云)。问三世间皆是佛者。草木取用则害佛身得罪耶。答以佛言虽皆是佛。以众生云都非是佛。断有何罪(云云)。众生与草木是须处所须虽同我。内众生者杀而有罪之所须也。草木者断取无罪之所须矣

理事冥然(至)大人境。法记云。此中理事者。生死无性以涅槃为性。涅槃无性以生死为性。则生死涅槃之无性为理。无性之生死涅槃为事。故古人云。缘起无性无性缘起也。缘起无性是理。无性缘起是事也。理亦真性之理。事亦真性之事。故云冥然无分别此是十佛普贤境也

真记云。理事冥然等者。总明上意。上来所现虽有多法。而不出理事故也。十佛普贤境者。问缘起分唯普贤境。何云十佛耶。答佛外向心与普贤心冥合不分故。正取普贤而不分。义中并举十佛耳

大记云。理事冥然等者。通结证教二分大意耶。唯教分耶。答一云通结也。谓下句云十佛普贤大人境故。一云唯结教分。谓证分结云证智所知非余境故。问初意中何理何事耶。答证分理。缘起分事也。则证教无分别也。故下文云。证教两法旧来中道一无分别也。又约证分以佛证心为理。所现三世间注为事。又缘起分中无住本法为理。二十二位为事。是故证分理事无分别者十佛大人境。教分理事无分别者普贤大人境也。此意则证分唯是十佛之境。教分之中不言十佛也。谓内向则十佛。外向则普贤故。今通结内外之时如是言耳。后意则问。既云十佛大人境也。何云唯结教分耶。答缘起分中亦有十佛。以此教分亦是十佛外向门故也。此约佛与普贤相续各别之义

简义章云。八尺柱相为事。柱之无生为理者。三乘之义。若一乘中即此八尺柱相为理。柱之无生为事。又理平等则事亦平等。事差别则理亦差别也。若体解大道则自事以外何处得理。故至相云。冲宗不遗于玄想。圆道莫简于始门。盖在此矣。三乘说平等一心。一乘说种种心。则亦得言三乘理平等一乘理差别。问只其名异。所诠则应无别耶。答须理即理。须事即事。所须缘别理事有殊。然以一柱随须立。故全体无二。问理事平等差别四句云何。答立在同教应作四句。此别教中不作四句。以法深言浅故。但一柱言下须理即理。须事即事。平等差别随须皆得。是故须而即圆。道而即是无侧无阴。据而中道。约而满宗。非前非后。一乘幽致厥尔。请虚襟而取焉

能人海印(至)得利益。法记云。海印中真自利利他。谓摄入三世间法是自利。现现三世间法是利他。然一乘中无利他也。何者。所化众生是自内证五海之中众生故。应机而起能被之。教从自海印定中所起故也。繁出如意者。从海印定所起之教为如意也。此有二义。一称于佛意故。二称于众生之意故。名为如意。比如轮王所有如意。在王藏内不雨众宝。若转轮王以此如意出置幢上。为贫穷人请雨。众宝随其所须雨种种物。无不如意。然此物等本不在于如意珠内及轮王身。而虚空中但以众生之感及王势力。此如意珠雨宝无尽也。如是以佛誓愿及众生感。海印之教应众生也。在藏内时喻佛内证。出置幢上雨宝之时喻佛外化也。不思议者。从不思议内证而起。应不可说。众生数起故也。雨宝益生满虚空者。虚空无边故世界无边世界无边故众生无边。于此无边众生。如是之教无所不被故也。众生随器得利益者。此如意教于三乘五乘无量乘等一切众生中各各称根令得利益故也。问若尔于此花严得三乘别果耶。答无也。谓此大经中具无量乘故。乃于此经所具无量乘中。大品经等得别果耳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最受青少年感动的228个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最受青少年感动的228个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都市异种特攻

    都市异种特攻

    从小自力更生,辛勤劳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心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为什么肩负特殊使命?好心献血却遭故意绑架,昏睡中醒来,自己居然成了超级兵!混沌、迷惘,无序的世界里,他要做最强的守卫者……
  • 王俊凯你是我唯一喜欢的人

    王俊凯你是我唯一喜欢的人

    因为爱上你,我懂得珍惜,因为有你世界不再灰暗一一by夏然
  • 佛心落花

    佛心落花

    仗剑行,心意转。剑已折,心已乱。一剑苍穹断。一剑热血溅。萧已寒,月亦赞。一剑风云起。一剑沧海寒。独孤风起,寂寥心意。断剑之姿,败尽天下诸剑。岁月而终,方知海以寒。
  • 苍山歧路

    苍山歧路

    纵览古今,岁月长河滚滚流淌,不知何处方是尽头。阁中帝子,绝代佳人。王侯将相,侠侣仙踪。长河中浪花点点,惊艳一时,却终复平静。唯见天地悠悠,千古徒留一叹。让我们在滚滚长河中拾掇一篇波澜壮阔的故事,起于苍山间,隐之歧径处。三国征战,圣殿冥城,天之骄子,绝代佳人。共谱一曲仙侠神力与世俗征战的乱世悲歌!故事不知何人所拾,后世人名之曰——苍歧!
  • 灵荒轮回

    灵荒轮回

    在灵斗的世界人们都在为达到更高的境界修炼斩魔兽进遗迹让我们进入灵斗的世界吧!主角杨焱的家族被一群不明的势力铲除。主角为了给家族报仇雪恨努力修炼,寻找亲人踏入复仇的道路......
  • 职场读心攻心操控术

    职场读心攻心操控术

    在工作或者竞争的场合,我们运用非言语行为判读人心,目的是看出对方“自在”还是“不安”,然后运用简单的问话技巧,使对方说出自己不想说的话,然后再通过恰当的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如何洞悉人心,掌握操控人心的心理策略,对一个人的社交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我们精心编著了这本书,教你从对方的外貌、姿态、表情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巧妙看透他人。不必等别人说出口,你就能通过相关的外在表象看透对方的心理,然后运用非语言行为,对他人产生一定的影响,让自己的职场生存如鱼得水。办公室里的读心攻心操控术,可以帮你懂得如何运用非言语行为,改变别人对你的想法,为自己在职场中开辟出一席之地,并让自己成为升级加薪的热门人选。
  • 超能梦魇

    超能梦魇

    魔族大脑“哈莫扎特”竟然是灵魂之神,以神格铸就“梦魇空间”,世界战场就此开启。
  • 女儿无罪

    女儿无罪

    一个生下来就被父母抛弃的女孩,受尽一切苦难。想尽一切办法找寻她的异卵双生的妹妹鱼小渔。终于等到父母接她们回去,以为被父母接回去是好日子的来临。没想到更大的阴谋等待着她们,她努力的生存保护着妹妹小渔。一个中学教员的出现,带来的阳光,是新一轮的噩梦还是救赎?
  • 宿说

    宿说

    生命中有些人浓烈如酒,疯狂似醉,亦是有些人淡如清风,梦过无痕。他们在最美好的年华相遇,却背负着满身的仇恨;她是让人谈虎色变的avenger,却也是一个渴望领略有情人间的小女生,当复仇的道路被爱挤占,她还能狠下心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