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59800000047

第47章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

疏:前章明上德下禮淳漓不同。故舉丈夫去取之行,示物向方。此章明物得道用而成,履道則存,矜之則喪。故叙侯王謙卑之德以為戒者。○義曰:夫天地神谷,萬物之得一者,所以明用道則安,失道則危,戒王侯履道則吉,違道則凶也。而侯王故履道者在於謙卑抑損,積德為基。不欲如玉,顯明以為至戒矣。

昔之得一者,

注:一者,道之和,謂沖氣也。以其妙用在物為一,故謂之一爾。

疏:昔,往古也。一者,沖和之氣也。稱為一者,以其與物合同,古今不二,是謂之一。故《易?繫》曰:一陰一陽之謂道。蓋明道氣在陰與陰合不在陽與陽合一爾。言昔者,將欲原始要終,抑末歸本,引昔得以證今得,得一之數,略於下文。

義曰:老君將欲明冲和道氣,通生萬物,歷叙得一之妙,以明生化之由。道之生化,無終無始,借古昔久遠之義,以為布化之源。所以謂道為一者,萬物之生也,道氣皆降之,氣存則物生,氣亡則物死。物之稟道所察不殊,在物皆一,古今雖移,一乃無變。故云不二,是謂之一。道非陰陽也,在陽則陽,在陰則陰,亦由在天則清,在地則寧,所在皆合,道無不在,非陰陽也而能陰能陽,非天地也而能天能地,非一也而能一。周旋反覆,無不能焉。昔既得之,今猶昔也。是知虛心則道合,冥寂則一歸。能冥寂虛心者,是謂抑末歸本矣。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繫》之辭也。一謂之無,無陰無陽,乃為之道。一得為無者,是虛無太空,不可分別,惟一而已。故一為無也。若其有境,彼此相形,有二有三,不得為一。故在陰之時而不見為陰之功,在陽之時而不見為陽之力,陰陽自然,無所營為,此則道之謂也。以一言之為數,以數言之謂一。以體言之謂無,而物得間通之道。微妙不測謂之神,變化應機謂之易。總而言之,皆無謂之道。故聖人以人事隨其義理立其名號,不一而一故能常一,常一非一,亦非非一。而為一者,蓋天地之始,萬物之元,生化之本,有生之尊也。自一而能陰能陽,所以一生二也。原始要終者,原,本也。要,明也。本其始而明其終,《易?繫》詞也。

天得一以清,

疏:氣象之大者,莫大乎乾元。故先標之為得一之首。純陽之氣,由得一故能穹隆廣覆,資始萬物。

義曰:陽氣浩大,乾體廣遠,又以元大始生萬物。萬象之物,皆資取乾元而得其生,故《易》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也。夫天積氣也,故為氣象之大,形如倚蓋,故曰穹隆。是有穹天之說。言天穹隆高大而圓,包覆萬物,天乃純陽虛無之象,非有礙之質。然夫天也,非冲和道氣所運,則不能清浮而不息矣。《易?繫》曰:乾,天下之至健也。夫乾,確然示人易矣。《正義》云:此明天之得一,剛質確然,示人以和易。由其得一無為,物由以生,示人易也。若乾不確然,或有隤裂,是不能示其得一簡易之道也。

地得一以寧,

疏:形質之大者,莫大乎坤儀。純陰之質,由得一故,故能盤礡厚載,資生萬物。

義曰:陰氣浩大,坤體廣厚,生長載物,合會無疆。地積形也,故為形質之大,柔順安靜,萬物資生焉。然夫地也,非冲和道氣所運,則不能厚載而安寧矣。《易?繫》曰:坤,天下之至順也。夫坤,隤然示人簡矣。《正義》曰:此明地之得一。以其得一,故坤隤然而柔,自然無為,以成萬物,是以示人簡矣。坤不隤然,或有確然,則不能示人以簡,是乖其得一也。

神得一以靈。

疏:神者,妙萬物以為言,由得一故能通變無方,不可形詰。

義曰:在天曰神,在地曰衹,在人曰鬼。通而言之,謂之神也。神者,陰陽不測,隱顯無方。然夫神也,非沖和道氣所運,則不能變化通靈矣。不能變化無方,通靈不測,是乖其得一也。

谷得一以盈,

疏:水注川為溪,注溪為谷。言谷得一,故能泉源流潤,盈滿不竭。

義曰:漢谷得冲和道氣所運,而水注盈滿。道氣去之,則深谷將為陵矣。若深谷為陵,水涸川竭,是乖其得一之用也。

萬物得一以生,

疏:物者,通該動植、有識無情,總謂之物。得沖和故能生成運動,而不歇滅。

義曰:萬者,舉其大數也。《春秋》曰:萬,數之大也。物者,有質可見,總謂之物。該,約也。動者,謂鱗甲羽毛、裸蟲飛走之屬也。植者,謂山川草木之屬。有情者,謂有形而有情識者也。無情者,謂有其形而無情識者也。此物之眾,拘於億兆之類,然不得沖和道氣所運,則不能生、不能成矣。

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疏:侯王,人主也。侯者,五等之爵。王者,萬乘之主。言侯王得一故能永有天下,無思不服,而為天下正平也。本或作貞字者,貞即正也。

義曰:王者,人君之通號也。管子曰:通德曰王。古之製字者,三畫象天地人,連其中畫以通其道,故曰通德為王。亦云人所歸往曰王。居尊位,統三才,三畫而中畫通之,以貫天地人,而為之主,故為王字。《春秋》曰:今之王,古之帝也。昔堯舜之前,皆稱為帝。舜授於禹,禹以謙讓,自云德不及帝,故去帝稱王。亦云禹歿禪位於益,禹之子啟居於箕山,啟賢,故諸侯去益而朝啟,禹雖有禪益之名,而天下之人、皆歸於啟。啟以德不及五帝,乃自稱王。自是之後,皆以王為號。至秦並天下,吞滅諸侯,獨為一統,乃上採三皇,下兼五帝,通為皇帝之號焉。今之王爵,居五等之上。漢法,非劉氏不王,非功臣不侯。自是相承,以天子之眾子為王,嫡為太子。自周有天下,王之子為王子,王之孫為王孫。國朝定法,以皇帝之孫姪為郡王,承嗣者為嗣王。異姓有功則封王,或別錫美號,或封郡王。然皆無列土之位矣。侯者,五等之爵,公侯伯子男也。言侯王者,取文之順而舉其一,餘可知也。然夫侯王既居尊極,富有萬民,當用冲和之道,無為之理以守其位,乃能長為人主,理化平正。故經曰聖人抱一以為天下式也。無思不服者,《詩?文王之風》言文王之德,,東西南北之人皆感其德,心無不歸服也。

其致之。

疏:物得道用,因用立名。道存則名立,用失而實喪矣。故天清、地寧、神靈、谷盈,皆資妙用以致之爾。故云其致之。

疏:此總釋前義,而生後文。致,得也。言天之清澄、地之寧靜、神之靈變、谷之盈滿、物之生成、侯王之正平者,何以致其然耶?皆得道之妙用爾。此明得道之為益。下文明失道之為損。

義曰:言天地神谷萬物侯王六者,能保其常、安其所者,何哉?由得冲和道氣,而各臻其妙也。天以之清,地以之寧,神靈谷盈,萬物以生,侯王正平,能不失其道,則各當其分矣。其有失者,如下文所明矣。

天無以清,將恐裂;

疏:無以者,致誠之詞也。以,用也。夫矜存者喪,執得者失。言天得道用則致清浮,若不守道冲和,而但矜用其清,將恐至於破裂,不成象也。

義曰:天,陽氣也,人君象之。陽氣亢極則為灾衰,沖和氣散則致破裂矣。故占云天裂者,陽氣不足,君德衰微,天乃開裂。晋惠帝元康年中,人君德衰,天示灾變,天裂數丈,殷然有聲,是失冲和得一之道氣也。自此,西晋版蕩,惠帝哀帝皆罹其咎。君象於天氣之相感,信矣。

地無以寧,將恐發;

疏:言地得道用而政寧靜,當須忘其寧靜。若矜用其寧靜,將恐至於發洩,不成形也。

義曰:地,陰氣也,人臣象之。亦主妃后女主之位。陰氣既極,冲和氣散,則有發洩之變矣。《史記》云周幽王二年辛酉,西周三川皆震,岐山崩。老君曰: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人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今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鎮陰也。陽失而在陰,源必塞。源塞,國必亡。夫水土衍而人用也。土無所衍,人乏財用,不亡何待?斯乃失冲和道氣之用矣。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地震有五,又有梁山崩、沙鹿崩、石言等妖異。洎秦漢已降,不可勝紀。大則淪陷城邑,小則摧圯廬舍。皆分野為灾,人罹其咎矣。

神無以靈,將恐歇;

疏:言神得道用而能靈變無方,當須忘其精靈。若矜用其靈,將恐至於歇絕,不能妙用也。

義曰:夫天地質象,萬物稟形,皆有神明主之。神明者,乃氣中之精靈者,感化'而為神焉。其大主天地,其小主邦國山川。若守常循和,則能變化不測。若肆其威福,見怪於人,乖其道氣,將致歇滅矣。《春秋》僖公三十二年七月,神降于莘。虢公享之。周惠王問內史過曰:是何故也?對曰:國之將興,明神降之,鑒其德也。將亡,神亦降之,觀其惡也。故有得神以興,亦有得神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矣。虢名涼德,其將亡乎?後虢國遂滅。昔河神為虐,娶女於人。西門豹投巫於河,其害遂息,神亦歇滅。是乃神不守道氣,肆害于人,自取殄滅矣。

谷無以盈,將恐竭;

疏:言谷得道用而能虛受,當須忘其盈滿。將恐至於枯竭,不能流潤也。

義曰:谷之所以虛受不竭者,由其得冲和道氣,而能無竭。道氣去之,則為變怪,繫於邦國廢興也。老君曰:伊雒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周幽王辛酉,川竭山崩,周亡之徵也。亡不過十年,數之紀也。數及於十紀,猶極也。十一年庚申,西周為犬戎所滅。平王東遷是矣。

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疏:言萬物得道用而能生,若矜而用之,將恐至於死滅,不為生靈也。

義曰:有形之物,有情無情之眾,稟冲和道氣則生,失冲和道氣則死也。《西升經》曰:氣散生者死。《內觀經》云:氣來入身謂之生,神去於形謂之死。神與氣,皆道之一謂也。道存則生,道去則死。信哉。

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

注:蹶,顛仆也。言侯王得道之用,而能為天下之王。當須忘其尊崇,謙以自牧。若矜其尊貴,將恐至於顛仆,不能正定天下也。

疏:得一者,不可矜其用。故戒天無以其清而矜之,將恐分裂;地無以其寧而矜之,將恐發洩;神矜則靈歇,谷矜則盈竭,物矜則生滅;侯王矜其貴,則將顛蹶矣。聖教垂代,本為生靈。雖遠舉天地之清寧,而會歸只在於侯王守雌用道爾。故下文云。

義曰:侯王用道化民,所以安其尊位,貴居人先,高居人上。若守謙冲之志,戒盈滿之非,因百姓之心,行清靜之化,則享祚長久,天下樂而推之,欣而戴之矣。《易》謙卦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若違道反常,肆行凶德,失冲和之妙,乖執一之方,則身喪國亡,顛蹶殞仆矣。侯則晋靈公夷皋、宋昭公杵白、齊懿公商人、陳靈公平國是也。王則夏之太康、殷之武乙、周之幽厲、漢之桓靈是也。皆違逆天常,反道敗德,以取滅亡矣。

疏:注云聖教垂代,本為生靈者,《書》云天生萬物,惟人為靈。元后作人父母,是知聖教所屬,在乎一人。雖始戒天地,使忘清寧之功,終戒侯王,無矜化育之德。用謙之道,具如下文。

義曰:惟人萬物之靈者,《尚書?泰誓篇》武王十三年,大會盟津,誓眾之詞也。聖教者,指此上下經。垂文於代,本為愛養生靈,令遂其性,故戒王侯,使取則此經,清靜行化。生靈者,言人為有生之最靈也。元,長也。后,君也。一人,天子所稱也,《尚書》曰在余一人是也。天子應天順人,為人父母,當法於道化,愛育于人,如父母之愛子爾。先引天地清寧發裂之義,以戒侯王守謙慎靜之規。言天地至大,失於道氣,猶致其禍,況人君乎?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注:侯王貴高,兆人賤下。為國者以人為本基,當勞謙以聚之,令樂其愷悌之化。不然者,離散矣。

疏:貴高斥侯王,賤下謂黎庶。言侯王因黎庶得貴,是知賤下為貴高之本基也。

義曰:夫理國者,功在一人,不可一人以為理,必資於眾,然後侯王得深嚴其居,尊崇其位,行其教令,布其恩威,而理於眾焉。黎庶者,皆眾也。

疏:《書》曰人惟邦本,本固則邦寧。人君務謙聚,人可謂固邦之本也。

義曰:人惟邦本者,《尚書?五子之歌》:太康在位,畋遊無度,畋于有雒之表,十旬不返。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從。述大禹之戒,以作歌曰: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予視天下,愚婦愚夫,一能勝予。言天子當畏敬小民,所以得眾心也。太康,啟之長子,啟乃禹之子。此言太康失德,以速滅敗,故有窮氏因人不忍,距之于河,不克反國,夏祚遽亡。及少康年長,方復社稷矣。務謙者,言人君當以謙下為務。《易》曰:謙,德之枘也,謙尊而光。又曰:天道虧盈而益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以下人,故為德柄。如刀斧之有柄,然可執而用之。人君執謙,可御天下。位既尊矣,而能守謙,益政光大。謙則人眾歸往,故曰聚人。邦者,國也。本者,基也。人為國之本基,豈可不愛而育之乎。

疏:注云令樂其愷悌之化者,《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愷,樂也,悌,易也。君子有樂易之德,愛養於人,故百姓思之,如子之於父母也。若為德反是者,財人離散矣。

義曰:《詩》者,《大雅?洞酌篇》之詞也。召康公戒成王,言皇天親有德饗有道也。侯王有道則天饗之,有德則天親之。與天相通,則民歸之,如子之親父母矣。若違道敗德,則眾叛親離,不能克有其位也。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以賤為本耶?非乎?

注:孤、寡、不穀,凡情所惡,侯王自稱,以謙為本。非乎者,則是以賤為本也。

疏:是以者,結前義也。侯王自為孤、寡、不穀者,按《春秋》云孤與二三臣悼心失圖是也。

義曰:孤與二三臣者,《春秋》昭公七年二月,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宮室始成,祭之為落也。太宰蒍啟疆曰:臣能得魯侯。薳啟疆來召公,辭曰:昔先君成公命我大夫嬰齊曰:吾不忘先君之好,將使衡父照臨楚國,鎮撫其社稷,以輯寧爾民。嬰齊受命于蜀盟。蜀盟在成二年。奉承以來,弗敢失殞,而致諸宗桃。自我先君恭王引領北望,日月以冀,傳序相授,於今四王矣。謂恭、康、郟敖、靈王也。嘉惠未至,唯襄公之辱臨我喪。孤與二三臣悼心失圖,社稷之不遑,汎能懷思君德?今君若步玉趾,辱見寡君,寵靈楚國,以信蜀之役,政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蜀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實嘉類之,豈惟寡君?若不來,使臣請問行期,寡君將承贊帛而見于蜀,以請先君之貺。公將往,夢襄公祖。梓慎曰:公不果行。襄公之適楚也,夢周公祖而行。今襄公實祖,君其不行。子服惠伯曰:行。先君未嘗適楚,故周公祖以導之。襄公適楚矣,而祖以導君。不行,何之?三月,公如楚。鄭伯勞于師之梁。孟僖子為介,不能相儀。及楚,不能答郊勞。四月,享公于新臺,使長鬣者相。好以大屈之弓。既而悔之。蒍啟疆聞之,見公。公語之,拜賀。公曰:何賀?對曰:齊與晋、越欲此久矣。寡君無適與也,而傳諸君。君其備禦三鄰,慎守寶矣,敢不賀乎?公懼,乃反之。此言楚靈無信,所以不終也。九月,公至自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禮。乃講學,苟能禮者從之。遂令南宮敬叔已下學禮於孔子。孔子與敬叔適周,問禮於老君焉。

疏:稱寡人者,即先君以寡人為賢之例是也。

義曰:《春秋》隱公三年,宋穆公和有疾,將立其姪與夷,謂大司馬孔父

曰:先君以寡人為賢,使主社稷。舍與夷,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靈,得保首領以段,先君若問與夷,其將何辭以對?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對曰:群臣願奉憑也。公曰:若棄德不讓,是廢先君之舉也。豈曰能賢?吾子其無廢先君之功。使公子憑出居于鄭。八月,穆公卒,立與夷,是為殤公。所謂先君者,宣公也,乃穆公之兄也。雖弟繼兄位,亦稱先君,言臣繼於君也。謂之先君,得其禮矣。

疏:稱不穀者,即不穀惡其無誠德之例是也。

義曰:《春秋》成公十一年,秦晋為成,將會于令狐。晋侯先至,秦伯不肯涉河。晋厲公、秦桓公也。秦伯次于王城,使大夫史顆盟晋侯于河東。晋郄犨盟秦伯于河西。范文子曰:是盟也何益?齊盟,所以質信也。會所,以信之始也。始之不從,其可質乎?秦伯歸而背晋成。十三年四月戊午,晋侯使呂相絕秦。時秦桓公既與晋厲公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與楚,欲導之以伐晋,諸侯是以睦賓於晋。呂相語秦伯曰: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亦來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來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雖與晋出入,余惟利是視。不穀惡其無誠德,是以宣之,以懲不一。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寡人率以聽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顧諸侯,而賜之盟,寡人承寧,諸侯以退。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不能以諸侯退矣。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實圖之。晋樂書、士燮、韓厥、趙旃將四軍,郄毅御戎,樂鍼為右。五月丁亥,晋師以諸侯之師及秦師戰于麻隧。秦師敗績。獲秦成羌及不更汝父。此言秦伯背盟,秦曲晋直,有是敗也。

疏:又按禮,無父稱孤,無夫曰寡。穀,善也,不穀猶不善也。凡此三名,人之所鄙,而王侯以為稱首者,蓋謙以自牧,不矜其尊也。

義曰:孤、寡、不穀,皆非美稱,侯王以謙下為基,故自以不善不美為己之號,而稱之也。自牧,《易》謙卦云:謙謙君子,卑以自牧。牧,養也。矜,誇也。大此明居人上者,以謙柔為本,卑讓為基,故經云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後之。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不害,天下樂推而不厭。此其謂歟。古人有言曰:有道之君以樂樂人,無道之君以樂樂身,樂人者眾悅而身安,樂身者眾怨而身殞。理國理人之主,得不戒哉。

疏:此其以賤為本耶者,言若此,豈非以賤為本?非乎者,假間之辭,應答云:實是以賤為本爾。

義曰:老君欲顯明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故發問答之辭,用彰其義。夫有問即答,有唱即和。亦猶形分即影見,聲出即響隨。假為問答之端,重彰戒勸之意爾。

故致數輿無輿。

注:數輿則無輿,輪轅為輿本。數貴則無貴,賤下為貴本。轅為輿本,當存轅以定輿。賤為貴本,當守賤以安貴。將戒侯王以賤為本,故致此數輿之譚。

疏:故者,仍上之辭。前明侯王因賤得貴,貴無定相。其理難明,故借數輿以況之。極輿之數,竟無輿名,乃是輪轅假合為輿之名本。以喻侯王,數侯王之貴,竟無貴名,乃是賤下假借為侯王之貴本。輪轅為輿本,當存本則有輿,無本則無輿。賤為貴本,當存本則有位,無本則無位。言此者欲戒侯王愛養下人,不弃惸獨爾。

義曰:聖人說經,義有多種。或直指事理,徑入法門;或假借諭辭,用符玄意。欲明侯王貴位以賤為本,輪轅眾名為輿之號,意欲存輪轅則有成輿總號,存卑賤則有侯王尊名,不忘其源,不棄其本爾。所云貴無定相者,自混淪之始,逮澆季之前,變化殊方,立名著號,德有優劣,世有盛衰,民命不同,風離俗異,故有冥寂玄默,無名無稱。即有鴻蒙廣大而為皇,潢然沐浴而為帝,或廓然昭顯而稱王,或通達叅錯而稱霸,其下則后辟公侯子男、卿相大夫元士,皆因時立名,隨世興號,紛綸等級,卑高不同,皆貴而牧人者也。既處其上,臨御于人,不宜以尊極自高,抑人矜己。自高必傾覆,侮物必危身。當以謙下持心,損抑為志。故聖人立號垂戒,以孤寡惸獨之義,不穀非善之名,使以為稱,表其以賤為本,貴不忘賤,尊不忘卑,則可以天祿永終爾,景福者矣。違於此者,未或不忘。又與無輿字,或云車無車,亦指就車而求無車之實,但有廂轂雜號,轅軛眾名,總而為車爾。《莊子?則陽篇》曰:太公調答少知曰:合異以為同,散同以為異。今指馬之百體而不得馬,立其馬於前,總其百體而謂之馬。此明合皮毛蹄尾則為馬,總輪轅厢轂則為輿,與此義同矣。或云譽無譽者,欲尊位之人尚其質朴,不貴浮譽。此義雖異,亦戒勸之旨也。又《想爾注》云:故致數譽,俗人貪名譽也;無譽,不欲俗人無有不名譽者也。此析句分理,亦申戒勸之人,惟當恭己下心,愛人恤物,以從玄元之教也。

不欲琭琭如玉,硌硌如石。

注:琭琭,玉貌。硌硌,石貌。以賤為本。

疏:夫玉貴而石賤。如玉者,自貴也。如石者,自謙也。侯王既以賤為本,不欲琭琭如玉,而自尊貴,當硌硌如石,以守謙卑也。

義曰:夫玉與石者,所以明貴賤也。車與輿者,所以諭總眾也。此兩句重結侯王以賤為本之義。夫上德之君,託神太虛,隱貌玄冥,動反柔弱,靜歸和平,戴規履矩,鏡視太清,而不以名稱自尊,亢極自大也。下世德衰,君有九重之尊,萬乘之貴,四海之富,六合之殷。崇高擬天地,光明配日月,出令象寒暑,震威象雷霆,不以萬物為心,不以羣生為念,繁奢自處,尊極自居,雖有孤、寡、不穀之言,而不達其意。洎秦始皇虎噬天下,鯨吞諸侯,並滅海內,總為一統,而鄙斥孤、寡、不穀之名,自稱曰朕。朕、余、吾、我也,以此為號,失其謙光之旨,而彰尊大之名矣。自此人君矜尚浮譽,比堯舜以稱榮。輕陋賤名,將瓦石而同棄。斯則輾敗亡之轍,踐凋落之塗,可不痛也。太上格言殷勤垂戒者,欲使冥心於玉石之間,不多不少,不貴不賤,以一為紀綱,以道為楨榦,德制天下而不為有。理身之士,其志若此,則處貴而無樂,處賤而無憂,高而不殆,卑而愈泰。得不勉而修之乎?

汎能懷思君德:檢《左傳》,『汎』作『況』,於義為長。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夜无飘雪晴有雪

    夜无飘雪晴有雪

    洛夜雪的志向是天下第一剑客,而洛晴雪的心愿是师徒一心
  • 见你一身血

    见你一身血

    另类的写法展示一个真实的江湖。血色浪漫中,是怎样的江湖人物在叙述;勾心斗角的世界里,隐藏着江湖人物怎样的心理?这是一部文艺武侠小说,你读到的不只是传统的武侠小说里的行侠仗义恩怨情仇,这里有的是对江湖的思考,对人性的挖掘和探讨。那些死去的江湖中的人,会向你展示一个真实的武侠世界。
  • 娘子别闹:妖孽邪王欠调教

    娘子别闹:妖孽邪王欠调教

    晋燕国军事告急,他俩却在晋王府花前月下,把酒言欢。“小七,若这个世界不容你,本王便为了毁了这个世界。”别怀疑,他确实有这个实力。她初见他时,他一副被抛弃了的小可怜模样的抱着她,“深情告白”。二见他时,他杀人不眨眼,瞬间拧掉了一个杀手的脖子。三见他时,妖孽如他,邪魅得让她怀疑,轻佻的语气,暧昧的话。以前认识的他是顶的易容面具吧。凑,拐上床了想不负责?不好意思,祖宗赖上你了。“我最喜看小七吃醋的模样了。”他笑的一脸欠抽,气的白七七想一巴掌把他诓墙上。
  • 废土修真录

    废土修真录

    睡过头的废材大叔,在末世废土中寻找生存的价值。人可以颓废,可以不着调,但不可以放弃。新人新书,而且很明显扑街了,都怪我不认真研究网文以为靠阅历和文采完全可以写出像回事的故事,不过我还是决定准备开新书的同时继续写下去,算是对大家一个交代,谢谢大家支持!
  • 猥琐青龙闹仙路

    猥琐青龙闹仙路

    他被地痞抢钱,胆小成了罪过,这一次,他拼了,天不怕地不怕敢和冥帝勾肩背,敢上天敢下地,踩着阎王吃拉面,一块砖头改变的命运,你值得拥有!抱仙女亲妖女,他咋这么牛?
  • 虎啸东方

    虎啸东方

    北宋初年,王小波起义失败,主将王秋实为躲避官兵追杀,躲进太行山李家庄,以王老实的猎户身份,隐居二十年,取妻生子。儿子王小虎天附异能,每次遇险,都有白虎神相助,他是上古异界霸主的化身。王秋实在仙逝之际,告诉儿子实情,交给他一张起义军藏宝图,并要他找到主帥王小波遇难之前交给少林方丈海生法师才九个月的次子王少主。王小虎身负重任,途经玉峰山仙洞学法,后行侠仗义,杀富济贫,找到少主,威振中华东方数国,他从人进化为神…
  • 逆天无邪

    逆天无邪

    卑贱的南奴村村民唐牧以盗墓为生,一次盗墓闯入万古邪王墓,获得万年邪王内丹,从此心性大变,染上:灭天骄,泡仙子的恶习!灭天骄,泡仙子的恶习!灭天骄,泡仙子的恶习!!!前人有云:邪王出世,黑暗重临!主角誓要成为史上各方面都是最猛的一位邪王!
  • 校草爱上痞丫头

    校草爱上痞丫头

    她是Z市各大高中人人后怕的女痞子,打架、旷课、挑衅老师、调戏校草,但是校草可不是你想调戏就能调戏的,这不,就调戏出事了,意外招惹上英格兰斯和艾尔诺奇俩大校草,自此之后她的生活与美男交织,冷漠校草、邪魅王子、霸道帅哥、优雅学弟……唔,我到底该选择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续吴先贤赞

    续吴先贤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还好没错过的你

    还好没错过的你

    “爱情是什么我从来都不曾知道过,可是我只遇到了你,所以你可不可以回答我”“嗯,你的爱情就是我”他霸道的回答了她“………………”他择一座城只为安她一世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