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得越多,死亡就会离自己越近。
今日当真是昏聩了,怎么好奇心这么重!
承渊帝似乎是猜透了他的心思,道:“你知道朕的事还少么,真若想杀你,不过是翻掌之间。”
“是臣僭越了。”
“当年德妃早产,朕正在批阅国事。当时在场的除了皇后还有愉妃,德妃诞下公主不久便辞世,太医曾对愉妃言,公主虽然早产,但只要细心调养就可以活下来。”
永康王恭身听着,也不敢打断。
“两个月后,愉妃来报,说有高人潜入宫中,将公主掳走。”
“高人?”
承渊帝低眉,看着永康王紧锁的眉头,道:“想不到吧,这一切其实都是陌鸢布的局。从一开始她就算计好了一切,包括让朕册她为妃。”
承渊帝起身踱步到窗前,手指玩转着窗台一盆盛放的玉兰。“一路追踪的暗卫回报,劫走公主的人非常熟悉宫中侍卫班组,时辰调派。一路出宫畅通无阻,在关卡也游刃有余。从那时起,朕便知道,定是常储。冥七暗卫,除常毅,常堰,常崎,常忍外,还有常荼,常储以及常如。这三个人当年背叛了父皇,跟随明王一并逃亡洛州。能在宫中行动轻松自如的唯有鬼魅常储。”
他无法想象,常储在他的皇宫里隐匿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更无法相信从一开始,那个言语间满是伤逝的女人戴着柔弱的面具一直欺骗着他。但当事实摆在面前,他由不得不信,自己与明王竟然被一个女人耍得团团转。
“就连朕遇刺那件事,德妃只怕也脱不了干系。”承渊帝眼中杀气一闪而过,随即却又化成浓浓的悲伤。
永康王轻叹,自新帝登基,明王旧部刺杀不断,直到承渊四年才稍有遏制。承渊三年,皇帝携一后二妃前往宫外护国寺祈雨。也是那一次行刺,明王残余部下终于得逞。当时三名死士连发三箭,头、胸、腹,每一箭都带着势不可挡的戾气。常毅生生挡开一箭,原本承渊帝可以避开那两箭,但是不知怎的随皇帝一同出宫的德妃竟然不顾性命地扑了上来,替他当去胸口一箭,承渊帝带着德妃避闪不及,腹下也中了一箭。若不是当时随行的太医妙手回春,只怕那一年他真的无法撑过去。
德妃因箭伤伤了肺,自此落下了换季喉咳的毛病。夏侯昀感念她的情深意重,虽然当时自己也因此受了伤,可此事却也压住了朝堂一干腹诽的老学究。德妃的话题也就此搁置一边,直到三年后德妃有孕,她才再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她为朕挡箭,险些丢了一条命。或许并不是情深意重,只是一时的恻隐之心。”
数年后,德妃去世,常忍在其寝宫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痕迹,种种迹象表明她曾经和明王旧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些年的刺杀既有可能就是从长乐宫发出的指令,至于当时的德妃为何有如此强大的能力,这个谜团已随着德妃的逝世成为一个永远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