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19200000010

第10章 美好的中文(5)

章培恒:是啊。但是《聊斋》它无法生动具体地描写,它只能够写得相当的概括,相当的浑成。一要写得生动具体,它就必须突破文言的约束。一突破就成半文半白的东西。所以在这里有两个小说是可以比较一下的。一个是《娇红记》,是一个蛮值得重视的小说,它的人物的描写,感情的描写,都远比《聊斋》生动细致,那样的一种描写的生动细致,连“三言二拍”里都很少看到。它是用文言写的,但是这个文言就显然远不如《聊斋志异》漂亮。它写得生动细致之后,它无法严格地按照文言那一套,这样它的文言就必然带一点白话化。

陈村:像《聊斋》里的文言,中国的古典是有分别的,像画画,什么入画,什么不入画,有的不可以画,文言里有这种禁忌。元曲已经败坏了许多。到白话,等于是今天看穿超短裙也美的,古人是不能接受的,超短裙不美。这种审美观念的扩展,文字涉及的美,范围也在扩大。

章培恒:我觉得还有一点不一样。古人觉得超短裙不美,我们觉得超短裙也不错,这里面是一种纯粹的观念问题。有些东西适合用文言写,有些不适合用文言写,那些不适合用文言写的东西,你硬用文言写,写出来确实已经不像文言了。这种四不像的东西,既没有生动的口语的美,也没有文言的传统的美,最后就成为美的削弱或者说是丧失。这和我们时代穿超短裙并不削弱美也不丧失美不一样。(笑)

陈村:讲《水浒》好读,新白话不好读。这里面可能也因为《水浒》是经过流传的,传来传去,最后有个定本。传的过程中,特别拗口要被人家去掉。而文人是一个人写出来的,凭他的性情和对文字的理解,会写出今天读起来伤脑筋的东西。可能当时有五种写法,我们文学沿着鲁迅笔法一条路走,和鲁迅比较接近的,因长期阅读受这训练和暗示,你觉得好读,其他的路就成了歪路。

章培恒:五四时期的白话我们觉得不好读的,到底是不是不好读,也是个问题。你说它句子长不好读,我们现在写的句子,远比五四时期的长,读起来当然也有人看不惯,至少那些年轻人都已经看惯了。

陈村:张承志喜欢长句。我不讲小说,小说可能有特殊的需要。就讲郭沫若骂人和鲁迅骂人。鲁迅骂人好看多了,郭沫若太累赘了,骂不来人。虽然他也想骂人家不得志的法西斯蒂,骂得很差。

章培恒:我们现在看五四时期的东西不习惯,也许是因为现在在看,也许五四时候的人也不觉得不习惯。习惯与不习惯的事情也都难说。

陈村:那个过程太短了,没几年的工夫,一下子天翻地覆。本来潜伏在下面的东西,统统冒出来,还大加变化。章先生你讲的神魔小说,《西游记》这样的东西,本来是次要的,非主流的东西,即便在不入流的小说中也是非主流的。但是到今天,那么多青年和网民把《大话西游》作为经典。网上有个小孩写了个《悟空传》,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叫“今何在”,今天在哪里。他的这个悟空网上点击非常多,印了书也卖得很好。联想到《哈利·波特》这样的作品,今天小孩看东西就是不一样了。我说的是审美扩展了,或说重心转移了,漂移了,也许漂过去再漂回来,反正总是往那儿去了。一下子变成不正经的,没什么意思的,不载道的文学,变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东西。

章培恒:这种情况也没什么不好。审美观念,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也正说明社会在进展,而不是停滞。

陈村:章先生,你在写文学史的时候,你遇到什么困难,学术上哪些东西表述起来比较困难?

章培恒:也没有。如果说有什么考虑得比较多的地方,也不过就是考虑到有些东西写出来合适不合适。

陈村:为什么不合适,是因为某些地方有人有说法了,还是?

章培恒:原来我们的书在写的时候是想作为文科的自学教材,怕这东西和一般的观念差距太大,就比较保守。出来以后,觉得这样的保守实在是太过分了,所以重写。

陈村:你说的保守?

章培恒:自学教材要通过一定的审查手续,如果通不过比较麻烦。很多人一起写的,最后因为我的关系通不过,不好。出了之后,我自己不满意,所以重写了。现在整个社会在向前发展,所以重写的东西已作为教育部正式通过的正式教材,不是自学教材了。可见得原来的担心都是多余的。(笑)

陈村:两本书有什么不一样呢?

章培恒:原来讲的人性的部分是一样的,原来不统一的现在统一了。原来,有人在座谈会上说:“你们的书有些地方思想性蛮强的。”(笑)除了统一,还有对文学的形式问题比较重视。原来是内容决定形式的写法,现在形式本身的重要性讲得比较多。

陈村:写这个文学史,在我看来是很伟大的事情。个别的枝节的事情,很多人都可以发言。文学史就难了。

章培恒:也不。你如果只想是拼拼凑凑,文学史很快也就写出来了。

陈村:你之所以成为一本书,肯定要有新的发现新的表述,你要是弄得跟人家一样,写出来人家不要骂你?

章培恒:很多书其实都是这样的,都是大同小异的。

陈村:像胡适写的《白话文学史》,他写了一半没写下去。

章培恒:大概是他没有时间了。另外,他那个书是一个创造性比较大的书。这个书,尽管有些地方比较片面,还是很有意思的书。但是把它再往下一直贯下去,可能问题比较大。越往下写,文学的材料就越多,他也没时间去认认真真仔细地看了。所以后来他就搞小说考证。我想,他也许想通过这样的逐步逐步地把材料积累起来,把《白话文学史》再写下去。后来他可能忙政治啊忙什么了,不能专心去搞那个东西了。

陈村:我看他前面那个序,当时他也是被人家逼着写出来的。那时候人也怪,像莫扎特作曲,那曲子已经在他脑子里了,只要动动手把它拿出来就行了。他们写东西怎么那么快!

章培恒:他们的时代是一个有创造性的时代,有创见。有了创见,他根据这个创见去写,把创见体现出来。尽管有些地方可能很片面,但是因为本身有创见,大家也接受,觉得它有意思。

陈村:那时候人也不怕。没有后来我们的一定要以某种东西为规范,不许超越。比如要顾忌毛泽东讲过谁好你不能讲他坏。那时候人可以瞎写。

章培恒:一个是他们没有这样的规范;一个是他所做的事情,本来就是创造性的事情,他如果要遵守某一种规范,他根本就无法写。比如他提倡白话文,本身就是……

陈村: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章培恒:既然已经大逆不道了,下面的小逆不道也就不去考虑了。

陈村:他里面表扬了鲁迅,说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是开山之作,做了很好的工作。想起来时间也很快,从《中国小说史略》这第一部文学史,到现在其实也没多少年。

章培恒:第一部中国文学史,比《小说史略》还要早。

陈村:我说错了,是第一部小说史。

章培恒:如果从第一部小说史来说,到现在还不到八十年。如果没有这一个曲折的话,学术上的成就会更大一些。

陈村:中间的很多年都坏掉了。青年人对中文的态度有点奇怪。一是他也没办法,中文是你的母语,肯定是要学的。小学中学大学,开了那么多的语文课教你,拿出几千年的东西给你读。我觉得读也有读得好。要是不读,八十年以来或一百年的文章,那年头太短了,前面不见了,读起来难了,比美国的历史都短。但是,一读起来,现代人最坏的是已经分心了。一是被大量的翻译作品吸引了,不是按中国人的规范写出来的东西,尽管用的是中文。再是被外语分心。说到语言,以前只有一种语言,最多是方言和普通话的不同。今天的人可选择的语言就很多,它的实用性上有比较微妙的变化,学好英语可以挣钱啊。所以一面读着一面心不在焉的。

章培恒:我们思想上的束缚可能还太多。譬如现在的初中学生,何必让他念文言,念白话就够了。譬如四十年代,开明书店编的语文课文,有一种是纯粹白话的。我念到初中毕业,语文课本里全部是白话。

陈村:古代诗歌有没有?

章培恒:我印象里面学过一个《长恨歌》。是老师印发给我们的,还是课本里就有的,我已经记不得了。

陈村:现在我们很希望把小孩子培养成能欣赏从《论语》、《诗经》、《楚辞》一直到现在的所有作品。我看了一下中学的目录,编排的时候也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编的,一种一种文体。应该是大学做的?

章培恒:新中国成立前的开明书店,是比较新式的知识分子办的,包括叶圣陶,包括吕叔湘,可能还有周予同先生他们这一批人。还有一个正中书局,国民党系统的。正中书局的语文课本有很多文言。它的高中课本就是从《诗经》、《书经》一路编下来的。开明书店的课本至少初中都是白话。我初中念的是一个比较进步的学校,一直念到初中毕业念的都是白话。我高中进了一个比较保守的学校,高中一开始就是正中书局的语文课本了。第一首就是《诗经》。我觉得初中那个语文老师确实是很好,他就说:什么文言不文言,你把白话好好地念,念通了,你看文言也没什么困难。这话我觉得对。我初中没念文言,到高中《诗经》、《书经》一路念下来,觉得也没什么困难。

陈村:当中很多东西是相通的。

章培恒:当时我对老师的话也半懂不懂,反正他不让念文言,我们自己也不至于吃饱饭没事干去找文言来念。(笑)现在想起来,他把这里面的逻辑关系给你弄清楚了,你如果逻辑思维能够比较清楚的话,文言念起来应该说没多大困难。现在之所以搞得这个样子,我觉得和中学教师有关系,不是去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是教他死背硬记。死背硬记的结果嘛,教一篇白话他会背一篇白话,要他看文言就完全不行了。

陈村:也有种说法,在有些中学老师那儿,白话文没什么好教的,白话文你都看懂,讲什么呢?你要把一个文章看出妙处来,古文和今文是一样的。

章培恒:妙处都不必说。妙处,本来只有自己到了一定的年龄一定的经历后,自己去体会的,小孩子他哪儿懂得你这些妙处不妙处。所以说妙处也是废话。让他读懂,让他了解这里面的逻辑发展的关系,我觉得这就够了。

陈村:我看书,《清华旧影》,看到一则梁启超的逸事。梁启超进教室,给学生讲“公无渡河”。这是闻一多的版本,他说梁任公在黑板上写上“公无渡河”的四句诗后,摇头晃脑地大声念诵:“公,无,渡,河”,自己叫好;随后又念“公,竟,渡,河”,又叫一遍好,真好!喝彩之后是“渡河,而死,当奈,公何!”好,实在是好!朗诵赞叹过后,叫儿子梁思成上来把黑板给擦了,这诗就算讲过了。

章培恒:有些东西确实可以自己去体会。

同类推荐
  •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容介绍、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包括《钦差大臣》、《狼与羊》、《上尉的女儿》、《父与子》、《母亲》等在内的苏俄现代著名作品进行了剖析。是我们学习和了解苏俄现代文学概貌的良好读物,也是广大图书馆珍藏的良好读本。
  • 网络文学大事件100

    网络文学大事件100

    本书以大事件为视角切入网络文学发展史,全面清理网络文学兴起以来的各种事件,仔细甄别,归类整合,并按编年史的形式排列组合。在此基础上,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一事一评,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过程和影响、意义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以期对每个大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对其在网络文学甚至整个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和价值有一个合理的理论观照。即通过点评,把事件背后的“思想”提炼和挖掘出来。
  • 成长印迹

    成长印迹

    中学时代是美好的、七彩的、欢乐的,但也存在苦闷、寂寞与忧伤。在这段令人难忘的时光中,有多少记忆曾经被珍藏,成为终身的最宝贵的梦境。而舒亦欣同学用写作的方式,释放着她的快乐、寂寞与忧伤,孕育着她的期盼、渴望与梦想,将这段难忘的时光予以记忆、珍藏。
  • 飞翔的高度

    飞翔的高度

    本书是作者的精品散文集,包含江山多娇、我爱我家、走进美国等。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智慧。人的智慧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所以,人的智慧才是人类飞翔的翅膀。我们相信我们的智慧,就让它高飞;我们凭借智慧,让幻想高飞,让精神驰骋。
  • 内在的从容

    内在的从容

    《内在的从容》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三本随笔集,所收文字写于2001年至2005年间,前两本为《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本书首次出版于2006年,当时的书名是《碎句和短章》,有读者认为原书名与作品风格不吻合,建议更改,作者觉得有理,欣然听从。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玄天空间

    玄天空间

    为变强,无知少年,踏上修炼的不归路,历经险阻,称霸北天万墓,成就不死之主等级划分;空者,空王,空皇,空尊,空神,化空,造空,破空,玄空,天空
  • 雯华

    雯华

    每一个女子,都有那烂漫岁月,花样容颜。那不一定是最好的,却是最不容人忽视的。愿容我娓娓道来,那细水长流般的点滴情爱。
  • 赌子雄心

    赌子雄心

    平凡之身,爆发强大异能,小小布衣,一心改朝换代,赌钱赌情赌命赌江山,平凡人物,真情兄弟演绎变世风云。
  • 周宋风云

    周宋风云

    李从珂举家自焚,后唐灭亡,一名将军怀抱一名年幼皇子从熊熊燃烧的城门中冲出。十二年后,皇子长大成人,外出游历,与能够改变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们产生了交集,他的行为推动了历史的巨轮。
  • 天下第一村

    天下第一村

    当我每每看到场凌城南那高大的炎帝雕像时,不尽会想起宝鸡常羊山来,因为,那里是炎帝长眠的地方,那里的清姜流域,有着炎帝生息并倡导稼樯的记忆,所以,我对常羊山的向往也就随之产生。
  • 仗剑任我行

    仗剑任我行

    萧离,一个嗜剑如命的天才,在追求剑道的巅峰,来到万界山,成功穿越到蛮荒大陆,投生到萧家村,一个对他来说全新的世界,而他的剑道之行,重新开始,看他如何登上通天之途。
  • 粉嫩宝宝:老公十恶不赦

    粉嫩宝宝:老公十恶不赦

    一朝嫁入豪门,她的世界很简单:疼老公,再生个宝宝。怀孕五个月,肚子却像七八个月的她,被指控出轨,千夫所指。有心人扇风点火送证据,婆婆气得赶她出门,闺蜜十万火急接她过去救急。他千里追妻成功堵到她:出事不找老公,该当何罪?
  • 仙羽剑心

    仙羽剑心

    无尽江中部登台城,有一个名为路寻的少年,因丹田内蕴黑洞,无法修炼,后误入神秘山谷,得习铸剑术,结识无肉身好友凌风,偶得智障小兽天羽。一人一影一兽结伴同行,踏遍天涯路,看遍世间风景,终将成为世间至强者。
  • 明伦汇编人事典十二岁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十二岁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