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专注精神
专注的含义,就是一个人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上。
专注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做一件事要自始至终地做下去。
专注的能量很大。如果你排净一切杂念,专注你感兴趣的某一点上,久而久之,在你专注的这一点,就会取得巨大成功。
乔布斯做事很专注。他自始至终都把精力放到他的苹果事业上,所以,苹果产生的能量,不仅感动了这个世界,而且还引领了这个世界前行。
所以,我们可以下这么个结论:大凡有成就的人都很专注。除了乔布斯,还有其他很多的有成就者都是这样的,比如说爱因斯坦、陈景润……他们都很专注,都取得巨大成就。
我先给大家说说杨振宁与丁肇中这两位曾获得诺贝尔奖的杰出物理学家专注的故事……
歧路知返的杨振宁
杨振宁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1938年,他才16岁,就考入了西南联大。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随即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院。两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考上了公费留美生,于1945年赴美进芝加哥大学深造。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物理学的研究工作。1957年,他们共同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被实验证明。因此,他们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尔斯(R.L.Mills)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与巴克斯特(R.Baxter)创立了“杨—巴克斯方程”。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杨振宁早年在美国留学的时候,跟其他留学生一样生活非常贫困。杨振宁当然时刻想改变自己经济入不敷出的窘境。
有一天,杨振宁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猜字谜游戏活动的消息。消息的下面还附带地注明:凡参与获胜者,可以获得丰厚的奖金。报上这则消息让杨振宁非常心动,如果得到这笔奖金,无疑可以改善他当下的经济景况。他决定前去一试身手。
于是,杨振宁约上几个同学,一起参加了这个猜字谜游戏活动。参加猜字谜游戏活动的人,因为大部分是家庭主妇,杨振宁和他的同学们都觉得获胜的希望特别大。可他万没想到,还有一伙与他们实力相当的参赛对手。第一轮较量下来,字谜活动的主持人宣布:杨振宁他们还得参加第二轮的决赛。
为了在决赛中取得最终胜利,杨振宁和他的同学们在图书馆里通宵达旦地翻资料,尽量地找到与字谜有关的知识。正当杨振宁全身心地应对这场字谜比赛的当口,他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另一则消息。这则消息介绍了一名日本科学家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则消息对杨振宁的震动极大。他不禁责问自己:“杨振宁啊,你怎么还在做这么毫无意义的事情?你的梦想是什么?你不是要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吗?好啦,赶快放弃眼下的游戏吧。”
从此,杨振宁开始专注自己的学业。他再也不分心去做与自己终极目标无关的事情,全身心地投入他的物理学研究之中去。
在70年代后期,杨振宁的物理学理论影响力越来越大。最终,他实现了自己远大的理想,摘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了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
我想,如果杨振宁当年依然沉迷于猜字谜的游戏,没有全身心地专注于物理学研究,能有他后来的惊世成就吗?肯定没有!
说完杨振宁的专注,我还想再说说另一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的专注。
一问三不知的丁肇中
丁肇中,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先后在重庆、南京和青岛上小学。1948年,随父母去台湾。1955年,自台湾建国中学高中部毕业,考入成功大学机械工程系。1956年,转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3年,他获得福特基金会的奖学金,到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1964年起,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5年,成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系教授。1969年,任马塞诸塞理工学院教授。1977年起,任托马斯·达德利·卡伯特讲座教授。1970年,任美国物理协会粒子和场研究项目顾问,并任《核物理通报》副主编。1975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由于丁肇中对物理学的贡献,他在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并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88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学奖。2005年,世界物理年活动在欧洲启动。他领导着来自美、法、德、中等14个国家43所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的581名物理学家,在日内瓦建造的世界上能量最大的正负质子对撞机,探索宇宙中的暗物质、反物质。
丁肇中教授又是怎样的一种专注呢?他的专注达到了一个无我无物的境界,仿如一片真空。在这一片真空中,他专注于太空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
丁肇中和杨振宁是同一个时期的物理学家,他也凭借他对物理学的专注,摘取到了诺贝尔奖的桂冠。丁肇中的研究成果也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前来的记者一批一批,却很难采访到他。
有一天,一位记者终于如愿采访到了丁肇中。这位记者的采访方式和其他人物一样,一开始不直接问丁肇中教授研究领域内的问题,先提些与他研究课题不相关的、生活方面的问题:
“你会做饭吗?”“你会打球吗?”……
丁肇中不停地摇头。最后,丁肇中对这位记者说:“对不起!其他我什么都不知道。我所知道的就是我研究领域内的知识,我一生之中,只专注于我所研究的这个领域。”
2004年11月7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师生们聚集在报告厅,聆听丁肇中教授做关于寻找太空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的报告。
报告后,按惯例,是丁教授回答同学们提问的环节。
“您觉得人类在太空中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
“不知道。”
“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
“不知道。”
“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
“不知道。”
一问三不知!
在场的同学们大感意外。
短暂的沉默后,热烈的掌声响起,并且经久不息。
全场师生无不被丁教授的专注、严谨及谦逊所感动——在科学面前,他不做半点臆想和猜测。未做研究的领域,他不费半点口舌。
这就是丁肇中教授的专注,专注到除了他研究的其他一概“无知”。
乔布斯的专注:一是他像杨振宁和丁肇中那样,能将所有的精力放到最有价值的事情上;二是他能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做他要做的一件事情。前者是他超人的见识,后者是他超人的毅力。
专注传递专注
乔布斯感动了世界,最先被乔布斯感动的群体,恰恰是他身边的员工。苹果的员工也具备了和他一样的专注精神。苹果员工的专注精神源于苹果公司的百杰集思会。这是乔布斯独创的培养员工专注能力的一种方式。
乔布斯重返苹果后,经常举办名叫“百杰集思会”的活动。集思会,顾名思义,就是集中大家的思想与智慧。每次集思会,乔布斯挑选100名员工参加,这100名员工是乔布斯认为表现很突出的员工。百杰集思会的名头就是这样来的。乔布斯要求这100名员工各自在一张纸片上写上一件他们认为苹果公司将来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最专注的一件事情。
100个人,100张纸片,100条建议。
虽然每一个人的提议都很好,都有充分的理由,但乔布斯悉心地从中挑选出10条最有价值的建议,划掉剩下的90条。当大家以为他要把10条建议都付诸实际的时候,乔布斯又挥起他的白板笔划掉了7条,然后才对他的员工说:“很抱歉,我们的精力只能采纳三条建议。”员工们提出的建议中就包括发展革命性的产品iPad。
就这样,集思会培养出了苹果公司员工们优秀的专注能力和专注精神。
精准定位皮克斯
乔布斯以他“所有的精力放到最有价值的事情”上的专注精神,让他的皮克斯公司从阴霾中走向光明。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乔布斯收购皮克斯公司时,皮克斯有三个部门:开发电脑的硬件部门,开发皮克斯图形的软件部门,还有个附属的动画部门,以展示他的电脑及软件制作出来的动画片。一开始,乔布斯将皮克斯发展锁定在一个能够生产实际产品的大公司,他迫切地希望把皮克斯生产的电脑、软件推向大众市场。没想到,他的这个希望破灭了,消费者根本就不接受皮克斯公司的电脑和它的软件。电脑太贵,普通消费者买不起;软件操作又太复杂,使用起来不方便。乔布斯就是乔布斯,惨败面前,他深度思考:如何重新给他的皮克斯公司定位?他一时找不出答案。
1987年,他带着皮克斯的得力员工约翰·拉塞特参加了一届国际大会。在这届大会上,约翰·拉塞特展示了一段只有两分钟的小短片。没想到,这段小短片在国际大会上引起了轰动。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啊?乔布斯深究下去。短片总共才两分来钟的时间。但是,它的视觉效果非常好!他心中的焦虑消除了,他终于想明白了:动画行业有巨大的市场,皮克斯公司有杰出的动画人才。
于是,他立即砍掉了皮克斯公司的硬件部门,砍掉公司的软件部门,唯独留下动画部门。他告诉世人:从今往后,皮克斯公司只专注于动画业务。他把皮克斯公司硬件部门和软件部门的优秀员工统统流向动画部门,让皮克斯公司的一切资源——资金、技术、设备等统统流向动画部门。
乔布斯的专注效应用四个字来表达,那就是立竿见影。皮克斯公司很快制作了高水准的《锡铁小兵》,并一举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还获得第三届洛杉矶国际动画节一等奖,以及美国电影协会蓝带奖。《锡铁小兵》的成功,也带给《玩具总动员》创作灵感。
1988年皮克斯公司制作的《锡铁小兵》是皮克斯第一次做人体动作跟模型的尝试。制作难点在于做出一个看上去非常真实的卡通人物。影片以一个玩具的视角去观察它们的主人——孩子,一个玩具们眼中魔鬼般的小孩。他经常会破坏玩具,要不把它们丢到家具底下,要不把它们丢到梳妆台的后面。玩具们吓坏了,但锡铁小兵不怕,他躲在沙发下面,逗着自己的小主人开心。短片情节简单,但创意新奇,反响巨大,大到掀起了皮克斯公司一股动画片创作的猛烈势头,以至接连制作出了像《玩具总动员》及其第二、三部这样既叫好又叫座的动画大片。
如果乔布斯不专注于动画部门,还纠结于皮克斯公司到底是做软件,还是做硬件,那么,就绝对不会有《锡铁小兵》的问世,当然也没有后来轰动全美,乃至全世界的《玩具总动员》。
《海底总动员》
如果说以上所说的乔布斯专注,均为“把全部有限的精力、财力放在有价值的事上”的一面,那么,下面我们要讲的是乔布斯专注的另一面:做事一以贯之,坚持不懈。
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作为古老的训诫,源于《论语·里仁》。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大意:孔子对曾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的,我懂了。”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大概就是忠恕罢了。”所谓“忠恕”,属于德的一部分,尽己之谓“忠”,包容于人谓之“恕”。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
“忠恕”要一以贯之,“专注”也要一以贯之。
我们从《海底总动员》的制作历程里,可以略见乔布斯的一以贯之。
《海底总动员》是一部风靡全球的动画电影。
2005年,也就是在它的制作之初,大家实在不看好它。特别是皮克斯的合作伙伴迪士尼,觉得这部电影的情节不够动人,没多少有趣的情节。因此他们认为:这是一部不吸引人的动画片。
然而,乔布斯不为所动,丝毫不去理会外界的说三道四。他一以贯之地坚持《海底总动员》最初的情节,毫不偏离原创轨道地投入这部大片的制作。
我们先了解一下《海底总动员》最初的情节是怎样的。
在美丽的澳洲大堡礁海域中,一对可爱的小丑鱼(Clown fish)父子——父亲玛林和儿子尼莫,一直在澳洲外海大堡礁中过着安定而幸福的平静生活。爸爸玛林一直谨小慎微,行事缩手缩脚,虽然已经身为人父,却是远近闻名的胆小鬼。正因为爸爸胆小,儿子尼莫常常与父亲发生争执,甚至有那么一点瞧不起自己的父亲。
一天,向往到海洋中冒险的儿子尼莫,游出了他们居住的珊瑚礁。欢天喜地的尼莫突然遭遇到潜水人,并且被潜水人毫不留情地捕走,卖到澳洲悉尼湾内的一家牙医诊所,成为鱼缸中众多观赏鱼的一分子。尼莫开始忧心。他面对一群陌生又怪异的新朋友,他担心不能再与胆小的父亲玛林团聚。
在大堡礁海底的爸爸玛林听到儿子生死未卜的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尽管他胆小怕事,但为了救孩子,他豁出去了,决心跟上去澳洲的洋流,寻找自己的儿子。玛林下定了冒险救儿子的决心,但这并不代表玛林可以在一夜之间抛弃自己怯懦的性格。途中与大白鲨布鲁斯的几次惊险追逐,很快便令它萌生退意。幸运的是,玛林遇到了来自撒马力亚(Samaritan)的蓝唐王鱼(Regal Blue Tang)多莉(Dory)。多莉是一只热心助人、胸怀宽广的大鱼。虽然她严重的健忘症常常搞得玛林哭笑不得,但是有多莉在身边做伴,却也渐渐令玛林明白了如何用勇气与爱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也懂得了一生中有一些事情的确是值得自己去冒险去努力的道理。
就这样,两条鱼在辽阔的太平洋上的冒险使它们交到了形形色色的朋友,也遭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
鱼爸爸玛林终于克服了万难,与儿子团聚并安全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曾被儿子都瞧不起的胆小鬼玛林,经过这次的考验,也成了儿子眼中真正的英雄。
一场亲情团聚的大戏,在充满泪水的眼睛中落下了帷幕。
正是乔布斯一以贯之的专注精神,始终坚持这个动人的情节不变,让《海底总动员》这部动画片成为皮克斯公司最成功的电影。其票房收入一举突破了他们以往所有的电影,就连卖DVD的收入也达到了好几亿美元。
直到今天,《海底总动员》不仅在美国,在中国也很热卖。影视明星邓婕观看后,还对这部情节“不够动人”的影片赞叹有加。她告诉采访她的记者:“最初是陪孩子们去看的。看过以后,我发现这虽然是一部动画片,情节却很抓人。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会被吸引住。迪斯尼的影片总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他们将人类的情感附着在动物们身上,让人感觉既新鲜又不失真实感。《海底总动员》的主题涉及亲情与友情、勇气与成长,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蔚蓝的深海里学会了许多东西。”
看看,多好的情节。要不是乔布斯一以贯之地专注这个情节,今天我们就无缘与之相识了。
从乔布斯这里,我们可以下这样一个论断:凡大作为者,都必然具有一以贯之的专注精神。
专注于社交服务的脸谱网
脸谱网(Facebook)就像英特尔公司专注它的芯片,淘宝网专注它的网上购物业务,甲骨文公司专注于数据处理业务一样,它只专注于做它的社交服务,而且坚持到底。我们看看脸谱网这张专注的“脸谱”。
脸谱网是一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于2004年2月4日上线。从2006年9月到2007年9月间,脸谱网在全美网站中的排名由第60名上升至第7名。同时脸谱网还是美国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站点,每天上载八百五十万张照片。
脸谱网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法国表示:“脸谱网活跃用户的数量将达到10亿人。”随着用户数量增加,脸谱网的目标已经指向另外一个领域:互联网搜索。
脸谱网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就在于网上网下生活的“无缝对接”。让他们知道在“墙”上(脸谱网把留言板称为wall)留言的人可能就在操场或饭堂里等他,使他们可能在下个周末大家就一起参加派对。脸谱网有着庞大的年轻人用户群体,这就使得它在广告商眼里相当有吸引力。
微软正是看中这条而与他们签约。媒体巨人维亚康姆集团也是脸谱网数个“追求者”中的一个。脸谱网的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专注于他的社交网站,他始终围绕服务做文章,让全美人分享他们的照片;让全美青年“无缝对接”;让他的“墙”组织大家周末派对;让商界巨人追逐他的脸谱。最后,脸谱网不是脸谱网的脸谱,而是大众的脸谱,是全美青年大学生们的脸谱,是名门巨富们的脸谱。这再一次地证明这个真理:只要专注,必然有成就。
苹果只有四个项目
砍掉一切旁枝斜逸,正确的决断是智慧的体现。由此我们看到乔布斯去纷繁而择精要的专注智慧。这一点,在他的苹果事业上表现得更加充分。
乔布斯以他“所有的精力放到最有价值的事情”上的专注精神,让苹果公司得以长足地发展。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专注他的苹果的。
1995年,乔布斯重返苹果,赶走了时任公司总裁的吉尔·阿梅里奥。他以顾问的身份参加到公司的日常事务中去。他一眼就看穿:苹果公司的精力过于分散,整个公司,上上下下都在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比如,他们在做一个叫“牛顿”产品的项目。牛顿就是一款用手写笔来操控的掌上电脑。
乔布斯认为:人天生的十根手指就是最方便的手写笔,有什么必要花这么多精力去开发这种配备手写笔的产品?于是,乔布斯在当年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发表了他著名的论断:“我试用了一下‘牛顿’,买了它的早期产品,然后觉得根本就是垃圾,就把它扔了。这些设备存在一个问题:连接性。在我看来,最优先的功能应该是能够保持通讯、能上网。我希望有这样一种产品,能随身携带,里面有键盘,因为发邮件要用键盘,它还要能上网。如果有人能生产出这样一款产品,能够一直挂在网上,有个小键盘。天啊,我肯定会去买一台的,但没有一款产品拥有这种功能。我不关心它用的是什么系统……”
接下来,乔布斯开始频繁地召开产品团队会议,让各个产品团队的研发者直接明白地告诉他,他们的项目有什么价值。在半年时间里,乔布斯召开了无数的产品团队会议,得到了很多翔实的资料。经过分析,他干净利落地砍掉了很多项目,一下子使公司的项目减少了70%。苹果公司的员工终于知道,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公司要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什么事情上。他们也明白了公司正在变换的状态:一些真正有能力的员工,正在流向公司主要的项目。
在一次大型产品战略会议上,乔布斯做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举动:他腾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冲到白板前,用白板笔画出了一个表格。他在格子的顶端写道:专业级、消费级。接着,他又在格子的左端写上:台式、笔记本式。然后,他对台下的高管、员工们说道:“看到没有?我们以后的精力只能做这四种产品。毫无疑问嘛,就是消费级的台式电脑、消费级的笔记本电脑、专业级的台式电脑、专业级的笔记本电脑。”
台下顿时鸦雀无声,人们一时惊呆了。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乔布斯竟然会做出如此精简的决定:全公司只有四个项目。这样,全公司的员工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四个项目上。
把“所有的精力放到最有价值的事情上”的专注力拯救了苹果,光大了苹果。
在中国的IT界,人们尊称乔布斯为“乔不死”,以此来褒奖他历尽艰辛而专注不移的精神,褒奖他面对激烈竞争而不断创新的专注精神。
坚持研发数字中枢
乔布斯在众多异议面前,能一以贯之,专注如初;他在困难挫折面前,依然能一以贯之,专注如初。
数字中枢这一项目最后的成功,就是他这种一以贯之,专注如初的结果。
进入21世纪,乔布斯预见到电脑的新趋势:电脑将会成为一个数字中枢,它将整合其他的数码设备,如手机、播放器、摄像机、照相机。
超前的思维认识,导致超前的行动。乔布斯要让他的苹果电脑率先成为数字中枢。另外的几家公司也想到了数字中枢,他们要和苹果一争高下。然而让乔布斯始料不及的是,当苹果数字中枢成果推向市场时,却遭遇到冷淡的回应。其他公司的数字中枢项目同样遭受到难以承受的冷遇。
在失败面前,其他的公司纷纷停止了对数字中枢的研发。只有一个人没有心灰意冷,这个人就是乔布斯。他不但没停下来,反而加大对数字中枢的投入,投入更大的激情,投入更多的资金。
乔布斯诙谐地说:“为什么苹果公司能成功啊?原因很简单,就是在别人心灰意冷的时候,我们持续地投入激情,持续地投入用于研发的资金。当他们缓和过来,反应过来的时候,我们已经走在他们的前头了。”
这个数字中枢项目也确实是这样。等到苹果电脑成为一个完善的数字中枢后,别的公司发现自己已经远远地掉在后面,追不上了。
发现真理难,坚持真理更难,坚持考量一个人专注的定力。看了下面的介绍,恐怕会让读者进一步感受到乔布斯身上超一般的专注。这种专注的结果,就体现在苹果新奇炫酷的产品上,就是苹果不断地创新,对时代消费不断地预言,对消费者未来需求不断地满足。
乔布斯先一步跨入数字时代,他先一步推出苹果产品背后的强大逻辑是数字时代的临近。人们将适应数字化的生活方式,而苹果,就是这个数字时代的先驱。
在苹果公司开发出iMovie后,乔布斯感受到“数字中枢”这一概念的真正含义。iMovie是一种视频编辑应用软件,你可以在电脑上使用它,并对便携式摄像机的录像进行编辑,这使便携式摄像机的价值得到了提升。iMovie使便携式摄像机的价值增值了几倍。原先可能再也不会看一眼的原始录像,现在却能被转换成一部神奇的电影。如果仅仅是便携式摄像机的话,那么,你得到的乐趣将会小得多。
iPad 2 创造的新纪录
乔布斯的专注精神还体现在他所决定的每一件事。这种自始至终的专注能力,再一次地体现在苹果的iPad上。
今天,iPad已经风靡全球,成了一款改变世人生活、工作方式的产品。然而,iPad在2008年发布的时候,却没有当下这么受欢迎的光景。
当时,顾客们对iPad是一大堆的评头论足,从里到外地批评。刚问世的iPad少不了这个那个的缺点,被人们批评的主要缺点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iPad没有摄像头,没有办法满足人们的社交需要。
二是iPad不能多任务处理。我们知道,一台常规电脑是能够多任务处理的。比如说你在玩游戏的时候能听音乐,而且还能打开文档之类,但是iPad不行,同一时间内它只能处理一个任务。
三是iPad只能享用别人的成果。苹果以往的产品,都是被称为“创造性的机器”,即你可以用苹果的产品制作视频、制作音乐、制作照片。可是iPad不具备这个功能,所以相比而言,这方面的不足,也成为它的一大缺点。
各种各样的批评纷至沓来,苹果公司一些员工对iPad的热情也随之消退下来。只有一个人对iPad的热情依然如初,这个人就是乔布斯。乔布斯对iPad的热情不仅没有消退,反而倍增。他决定:虚心地接受大家的意见,加大iPad项目的资金投入,全力以赴地推出了改进后的第二代iPad产品。他在第二代iPad上增加摄像头,还增加了人们所喜爱的制作音乐、视频的软件等。
于是在iPad 2的发布会上,产品获得了全美市场的强烈反响,iPad 2销售速度也创造了苹果的一项新纪录:仅仅一个月时间,就卖出了100万台。这个销量,iPhone用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达到。
关于iPad 1
iPad 1发布于2010年1月27日。发布会选在美国旧金山欧巴布也那艺术中心(芳草地艺术中心)。苹果公司在发布会上让大家看到了传闻已久的平板电脑。iPad 1在欧美称“网络阅读器”,国内俗称“平板电脑”。iPad 1具备浏览网页、收发邮件、普通视频文件播放、音频文件播放和一些简单游戏等基本的多媒体功能。iPad 1采用ARM架构,因而不能兼容普通PC台式机和笔记本的程序,不具备办公能力,但可以通过安装第三方软件来实现对Office系列文件的阅读和简单编辑。
iPad 1定位介于苹果的智能手机iPhone和笔记本电脑产品MacBook系列之间。通体只有四个按键(Home、Power、音量加&减),还有一个重力感应与静音模式开关。与iPhone布局一样,iPad 1提供浏览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观看电子书、播放音频或视频等功能。
iPad 1的发布简直是苹果的一场灾难:媒体的反应不冷不热,有的“拭目以待”,有的冷嘲热讽。《纽约时报》David Pogue认为:“……压根就不是什么新产品。任何断言该产品未来前景的人都将是傻瓜。”《洛杉矶时报》John Healy怀疑:“……iPad 1无法像PC或智能手机那样使发行商执行多任务。人们会为此付款吗?”“乔布斯推出的iPad 1不会像iPod及iPhone那样火爆。至少现在不是苹果的拳头产品,它让对苹果推出下一款革命性产品寄予厚望的苹果粉丝及投资者失望了。”乔布斯收到来自用户的800多封不满意iPad的邮件。一些人还声称:“iPad是苹果最大的失误。”
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负面评价,乔布斯对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说:“它们(媒体的反应)让我感觉有点吃惊。”
关于iPad 2
2011年9月22日,苹果中国方面正式宣布,3G版的iPad 2在中国正式上市。这份大礼来得有点迟,但是终归还是来了。对不少消费者而言,国内3G版的iPad 2虽然价格优势不够明显,但是质量和售后却更有保障,还是值得一试。iPad 2是苹果新一代平板电脑——iPad产品的第二代,称为iPad 2。iPad 2支持多种无线通信标准,可以单独支持Wi-Fi、UMTS、CDMA,也可以选装3G功能,或同时支持这三者的组合。与一代相比,iPad 2更薄、更轻、更快,并且拥有前置、后置摄像头。除此之外,iPad 2使用更为轻便的碳纤维材料来替代原来的拉丝铝外壳。用乔布斯自己的话来总结iPad 2的所有新特征,那就是:“如果说iPad拿在手中像是一本书,iPad 2就像是一本杂志。”
时隔一年,苹果全新的iPad 4已在美国以外的10个国家登陆,成长之快,令人眩目。截至2012年3月20日,苹果公司宣布:在iPad 4正式发售不到4天的时间里,销量已经达到了300万台。而iPad 2发售28天后,其销量才达到100万台。
我们知道,两年前,当第一代iPad问世时,全美各大媒体对iPad铺天盖地地激烈嘲讽。但是,我们不知道,再过两年后,具有乔布斯专注精神的苹果公司,又会给我们一个怎样的惊人的数字产品?
专注于数据处理的甲骨文公司
甲骨文公司(Oracle)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软件公司,它向遍及全球的140多个国家的用户提供数据库、工具和应用软件以及相关的咨询、培训和支持服务。甲骨文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红木城,全球员工超过40000名,2003财年收入达到95亿美元,是《财富全球500强》企业。
自1977年在全球率先推出关系型数据库以来,甲骨文公司已经利用技术革命来改变现代商业模式。
甲骨文公司同时还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对客户关系管理——操作应用——平台设施,进行全球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实施的公司。
1989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世界软件巨头。标志着刚刚起飞的中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得到了甲骨文公司的积极响应,甲骨文首创的关系型数据库技术也从此开始服务于中国用户。
1991年7月,经过了近两年时间的努力开拓,为了更好地与迅速发展的业务相适应,甲骨文公司在北京建立独资公司——北京甲骨文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2000年8月8日,甲骨文公司正式启用位于北京国贸大厦的办公新址,成为公司立足于长期服务中国市场的又一里程碑,也是长期扎根中国市场的新起点。
目前,甲骨文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均设立了分支机构,向中国市场全面提供Oracle9i电子商务平台、Oracle电子商务应用软件以及相关的顾问咨询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
2002年10月,甲骨文公司在深圳成立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服务于技术开发、产品认证和本地化、技术支持等关键领域。第二个研发中心也于2003年10月在北京揭幕。
甲骨文公司在中国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并传授领先技术,帮助中国软件企业在快速增长的经济大潮中取得成功,促进中国软件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的广大用户提供性价比高、可靠、安全的企业软件,为他们的业务增长作出贡献……
乔布斯归来!
乔布斯归来!苹果归来!
苹果归来得从1980年说起。这年Apple Ⅲ发布,苹果公司成功上市,并且迅速地成为明星公司。
到了1984年,苹果再创辉煌,推出又一款颠覆性的产品Macintosh电脑,借助美国橄榄球超级杯大赛,苹果登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然而,1985年,乔布斯被解除一切权力并被赶出苹果。与此同时,苹果签署了几乎是让自己失去未来的一份合同。
这份合同让苹果在一连串诉讼和不成功产品的拖累下,走到了公司历史上的最低点:1997年,苹果第二季度亏损7.4亿美元;第三季度市场份额下滑至7%……
乔布斯来了。他一方面专注于对外和解,另一方面专注于对内“关停并转”。借助iMac电脑的上市,苹果重新焕发了生机。
2001年,苹果以iPod+iTunes再次开辟出了新一轮的增长高峰。此后,苹果在赢利的道路上又进一步,发布了使用Intel处理器的电脑系列,推出iPhone、iPad。苹果产品在全球市场可能只占据了一小部分份额,却获得了很大比重的利润。
“还有一件事”
1997年,乔布斯重返苹果时,苹果股价仅为16美元。十年后,苹果公司每股股价达到了145美元。
一年之后,苹果公司将专注的四款产品推向了市场,并得到世界的热烈反响。在1998年的Macworld大会上,在鲜花和掌声中,激情澎湃的乔布斯面对黑压压的人群喊话:“我们还有一件事……”
什么事?让我接着往下说。
“还有一件事”,是乔布斯每一次演讲的口头禅。
这里他所说的这件事,是他对利润的专注。
乔布斯郑重地告诉他眼前所有的人:“我们要开始考虑我们的利润了。”他告诉他身边的人们:专注“利润”比专注产品更为重要。在公司陷入危机时,他说:如果我们只专注产品,而不专注利润,我们离破产就只有十天。
正是乔布斯对利润的专注挽救了苹果。1998年前,苹果公司连续两年亏损10亿美元。而在乔布斯专注利润的1998年这一年的第一个季度,苹果公司就盈利了4300万美元,而在整个的财务年里,苹果公司盈利了4 亿美元。苹果公司从财务危机的悬崖边被拽了回来。
网络零售巨头淘宝网
淘宝网的创始人马云专注做淘宝。经过6年,把淘宝做成了亚洲第一大网络零售商。我们看看下面的介绍,感受一下这个“全球首选”的淘宝。
淘宝网成立于2003年5月10日,由阿里巴巴集团投资创办。目前,淘宝网是亚洲第一大网络零售商圈。淘宝网的目标是致力于创造全球首选网络零售商圈,通过结合社区、江湖、帮派,来增加网购人群的黏性。并且采用最新网络团购模式,让网购者乐而不返。淘宝商城整合数千家品牌商、生产商。它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淘宝网保证提供100%的商品品质,7天无理由退货的售后服务,以及购物积分返现等优质服务。
目前,淘宝网业务跨越C2C(Consumer-to-Consumer,消费者对消费者)、B2C(Business-to-Consumer商家对消费者)两大部分。截至2009年底,淘宝拥有注册会员1.7亿,注册用户还在不断增长。据统计,淘宝网2009年交易额为2083亿人民币,2010年则高达4000亿元人民币,是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
嗬!用“社区、江湖、帮派来增加网购的黏性”,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用“100%的商品品质”,用“7天无理由退货的售后服务”,创“1.7亿注册会员”,创“4000亿元人民币交易额”……这些绝招,这些庞大的数字,若非超一般的专注者,想都不要想了。
最后,我只能用一句话总结:人的一生,只需要做一件事。因为这一件事做好了,世人就会记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