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秦钺便和秦威去东西两市上采购了一些锛、刨、斧、锯、铁砧、锤子、火钳等木工和铁匠使用的工具以及锅碗瓢盆等炊事用具,还买了一些米面、肉食、蔬菜等食物,然后雇了两辆不带篷的马车,拉着窦玉为他找来的四名工匠和黄蕴章等几个乡下来的泥瓦匠去了南城。
黄蕴章和几个泥瓦匠本来是在东市的工地上夯地基,这次是临时去南城修房子的。
车上的这四名工匠,有三人是窦玉通过朝廷开设的百工作坊里的工匠介绍从民间雇佣来的,其中两人是二十几岁的年轻工匠,一个是玉匠,一个是铜匠,另外一个是个三十几岁的叫陈忠的中年工匠。
陈忠是个高大健壮的黑脸汉子,人看上去很忠厚。据介绍陈忠来的那个朝廷百工坊工匠说,陈忠不但是个手艺精良的铁匠,家里几辈人都以打铁为业,石匠活和泥瓦匠活也非常精通,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个“一专多能”的多面手。
除了这三名工匠,还有一名五十多岁老工匠,年轻时也曾被朝廷征过民夫,是个干了半辈子木匠活的老木匠,也是个木雕匠。鲁师傅很健谈,据他自己说,他是木匠鼻祖鲁班的第多少多少代传人,家中世世代代都以做木匠为生。
秦钺对鲁师父的话只是一笑了之,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因为熟悉中国历史的他知道,鲁班其实并不姓鲁,他的国姓是姬,氏族的姓氏是公输,本名叫公输般,只因他是春秋后期的鲁国人,后世之人才把公输般叫做鲁国的公输般,简称鲁般,叫来叫去就变成了鲁班。
秦钺对窦玉为他找的这几名工匠的印象都很好,鲁师傅是个手艺出众的老工匠,两名年轻的工匠和陈忠正是年富力强的好时候,都是他需要的得力人手。尤其是陈忠,一看就是那种老实忠厚的人,不但话不多,而且还很爱干活,往车上装货物时始终很卖力气,不像鲁师父一直在一旁指挥,活没干多少,还嫌别人码放货物码放得不整齐。
尽管秦钺骨子里并不太喜欢鲁师傅这种喜欢指手画脚的人,但他也明白一个道理,像鲁师傅这种手艺精良又喜欢指挥别人干活爱挑毛病的老工匠,最适合做一个工头了,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管理好手下的工匠,为东家创造更大的利益。如果让一个不爱说话的老好人当工头,尽管他自己可能会比别人多干活,但肯定管理不好手下的工匠。秦钺是个商人,他追求的是让手下的人人尽其才,尽可能创造出更大的利益,至于人的性格是不是他喜欢的类型,那都是次要的。
至于陈忠这样的多面手,秦钺也有打算,等东市上建造铺面的工地正式开工后,他就把陈忠调到工地上去协助黄蕴章盖房子,以后就留在众乐坊总部做一名工程大匠。
唐代的大匠,就相当去秦钺前世的总工程师。
在驶往南城的路上,秦威在马上对秦钺道:“三哥,咱们这样雇马车拉人运货物是不是太浪费钱了?如今咱们成立了百工坊,以后经常要运货物,没辆马车是不行的,我看红姐那辆马车平时闲着也没什么大的用处,不如把车篷拆了,改成一辆平板马车,交给百工坊运货物,等以后再给红姐买一辆不就行了。”
秦钺笑道:“红妹她刚刚有了马车,还没喜欢够呢!就算咱们的百工坊真需要一辆运货的马车,也没必要把你红姐的马车拆了,我想下午就去牲口市和车行再买一辆马车,交给百工坊使用。”
马车的行进速度比步行可快多了,也就是不到三刻钟的时间,秦钺他们就赶到了曲池里。
曲池里是个很偏僻的里坊,坊中除了有几家达官贵人的私人园林,几乎没有任何住户,就算以前有,现在也基本上都搬走了。
进入宅院,卸了货后,秦钺先打发走了一辆马车,然后先让黄蕴章和鲁师傅带着两名年轻工匠和几个来自乡下的泥瓦匠打扫出两间正房和一间厢房,正房做工匠们的宿舍,厢房做厨房。
安排好这一切,秦钺叫上陈忠,和秦威准备回北城去买马车。
临行前,秦钺叫过黄蕴章:“黄叔叔,真是不好意思,现在正是秋收的时候,三郎不但帮不上你们,还要让你老人家留在城里为我们帮忙,三郎这心里实在是有些过意不去啊!”
黄蕴章憨厚地笑着:“三郎,你千万莫要这么说,秋收的事我出来时就已经安排好了,家里有虎娃他娘,我还找了几个亲戚帮忙,就那么一二十亩地,耽误不了的。再说秋收是小事,三郎你做的可是大事,就算耽误了秋收,也不能耽误了你的事啊!”
黄蕴章以前叫秦钺不是秦少郎君就是秦郎,现在已经改口叫秦钺三郎了,这都是秦钺和李红要求的,因为本来就是一家人,老是那么客气就显得生分了。
秦钺道:“黄叔叔,今天中午还得麻烦你给工匠们做饭。”
黄蕴章道:“这都是些小事情,有叔叔在,三郎你就不用操心了,抓紧去忙吧!”
秦钺又道:“黄叔叔,还有件事,明天我想让让林宽拉着你回一趟黄家村,再找三五个少年人来咱们的百工坊做徒工。叔叔你就和他们说,做咱们百工坊的徒工,不但有工钱,而且工钱比一般酒肆里的跑堂的还要多。”
黄蕴章有些惊讶:“三郎,做徒工是为了学手艺,只要管饭就行了,就不必给工钱了。”
虽然黄虎和黄杏有工钱,但黄蕴章并不占成秦钺给所有徒工都发工钱。
秦钺笑道:“黄叔叔,咱们众乐坊和别人家的买卖可不一样,只要是来给咱们众乐坊做工的人,不论是大工匠还是学徒的,全都有工钱。”
黄蕴章想了想道:“这样也好,三郎,虽然叔叔没读过书,也说不出什么道理来,但我现在就认准一个理儿,那就是凡是三郎你做的事,总是有道理的。”
黄蕴章一直都很敬佩秦钺所做的事,也许在他心中,现在的秦钺就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
秦钺道:“黄叔叔,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人好找吗?”
黄蕴章保证道:“虽然现在正值秋收,但乡下想进城做工的少年人很多,三郎你就放心吧,不给工钱我也能找到人,何况你们还给工钱,我明天下午一准把人给你带来。”
因为自打秦钺和李红开了众乐坊后,隔三差五就会周济黄蕴章家里一些钱财,这些钱财甚至比黄蕴章种地和卖菜赚的钱还要多,加上黄虎和黄杏又都有工钱,黄家百分之八十的收入都是秦钺和李红给的。如今黄家的日子比一般的乡下人家可要富足多了,在周边一些村庄里的影响力也渐渐变得大了起来,找几个少年来城里做工根本就不叫个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