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这首诗题下原注云:“顷有赠元九诗云:‘有节秋竹竿。’故元感之,因重见寄。”“赠元九诗”指《赠元稹》(“自我从宦游”),是诗人最早赠元稹之作。
元和五年(810)秋,元稹作《种竹》诗,序有“昔乐天赠予诗云:‘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予秋来种竹厅下,因而有怀,聊书十韵。”本诗即是对元诗的答和。
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
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
中心一以合,外事纷无极。
共保秋竹心,风霜侵不得。
始嫌梧桐树,秋至先改色。
不爱杨柳枝,春来软无力。
怜君别我后,见竹长相忆;
常欲在眼前,故栽庭户侧。
分首今何处?君南我在北。
吟我赠君诗,对之心恻恻。
前四句追忆十年前,两人开始相识交往和写《赠元稹》诗的事。贞元十七年(801)冬,诗人31岁,元稹24岁,试书判拔萃科,元白二人和李复礼、崔玄亮、王起、吕炅诸人同及第。双方订交,即在此时。白居易《赠元稹》诗有“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之句;元稹《种竹》诗有“昔公怜有直,比之秋竹竿……”之句。
“中心”四句说两人志同道合,既然心志相同,任凭外事纷纭多端,但此心不改,即便风霜侵袭,也共保此心(“秋竹心”)。正是《赠元稹》诗“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的最好说明和注脚。
“始嫌”四句是说也就是从十年前开始,不仅“有节秋竹竿”、“共保秋竹心”,而且对“梧桐树”的“秋至先改色”、“杨柳枝”的“春来软无力”开始不满和憎恶起来。诗人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两个人不只是“共保秋竹心”“风霜侵不得”,同时对杨柳、梧桐的品格嫌弃、厌恶,不学那杨柳春斗艳、随风摆,要葆有“孤直”“秋竹心”!元白的人格也正是如此。
“怜君”四句是对元稹《种竹》诗“昔公怜有直,比之秋竹竿。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的答辞。反映出二人友谊之情深。
结四句写二人分隔南北,吟着这首诗时的感伤心情。“分首”二句故作问答。“分首”即“分离”。“君南我在北”是实写,当时元稹被贬为士曹参军在江陵,诗人在长安,一南一北。
元白赠答诗中,这是很典型也很有代表性的一首。元和初年,诗人有《赠元稹》诗一首,是最早赠元稹的。其中“有节秋竹竿”、“一为同心友”成千古名句。元稹的和诗《种竹》“昔公怜有直,比之秋竹竿……”是对《赠元稹》的答和之作。本诗又是白氏对元氏《种竹》诗的酬和,有“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可证。元白赠答诗还有很多首,这几首均以“秋竹竿”之“有节”相倡和、相勉励,并以竹之高节自喻、喻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