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约作于元和五年(810)前后。白居易上疏请罢讨王承宗兵,又论元稹不当贬,唐宪宗均不听。五月,左拾遗任满,改京兆府户曹参军。
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
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翩。
同游不同志,如此十馀年。
一兴嗜欲念,遂为缴牵。
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
不惟怀稻粱,兼亦竞腥。
不惟恋主人,兼亦狎乌鸢。
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
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
前四句写鹤(可以说一只野鹤,不合群的野鹤),离开群体,在田里独自飞呀、飞呀。饥饿了连腐鼠都不吃,干渴了连盗泉也不喝。“腐鼠”,《庄子》曰:“鸱得腐鼠,雏过之,仰而视之曰……。”“盗泉”,《尸子》云:“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俨然一只极其高贵的鹤。
“贞姿”四句言这只鹤姿质坚贞、志节高洁而不肯苟合,那像杂鸟摇曳飘忽的轻浮样子!即使与之同游也不同志向,如此也十多年了。
“一兴”四句笔锋陡转,写这只鹤一时起了贪欲的念头,即一念之误,就被猎者的弓矢射中抓住。并将它放在一个小池子里,由于饥饿,与群鸡争抢食物了。“缯缴”,缴,系弓矢的绳子,结绳于矢,谓之“缴”。“委质”,弃身,置身。
“不惟”四句,进一步写这只鹤的变化。诗中使用两个排比句式“不惟……兼亦……。”不只是“怀稻粱”,而且“狎乌鸢”。“怀”,思,这里作“贪欲”讲。“狎(xiá)”,戏弄。鸢(yuān),鸱也。言其贪吃稻粱,狎弄乌鸦、鸱鹰。与乌鸢同流合污了。
最后四句诗是诗人的议论。人心(物心)不可知,但天性(本性)是可以改变的,能求得一饱尚且如此,何况能乘大夫轩呢!“大夫轩”,大夫之车曰轩。《左传》:“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于是不得不感叹:一饱尚且如此,何况是迁升呢!
有的评论家认为本诗旨在“讽志在温饱的人,不能坚持操守……。”《唐诗别裁》说:“有以峻洁持身而一念之误遂丧生平者,故作诗讽之,元微之晚节亦蹈此患。”
白居易此诗是否有具体所指,且勿拘泥,但有感于鹤而发,对人生、对时世是一巨大的鞭挞。诗人当时目睹,身历,确有难言之隐,不吐不快,以此寓意方式,抒发内心抑郁之块垒,不能不说是一种解脱。黄宗羲诗“笼鸡有食汤刀近,野鹤无粮天地宽”,可作此诗注脚。
《赠内》(“生为同室亲”)是白居易写给妻子的一首诗。古代的士大夫常称妻子为内子,写给妻子的诗文,往往署以赠内或寄内。
诗人虽出生于官宦之家,但已经衰落,所以他童年家贫,游学四方,几经科考,直到元和二年(807)春(一说元和三年秋)才与杨虞卿的从妹杨氏完婚。这首诗是新婚后不久写给妻子杨氏的。同题诗尚有几首,这是最早的一首。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
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
冀缺一农夫,妻敬俨如宾。
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
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
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
至此千载后,传是何如人?
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
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
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
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
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诗开篇直截了当,不加隐饰,一语破的,将全诗就提到了生死与共、生死不渝的高度。“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紧接着一个反问句,使开头两句所说生死相依益发不可动摇、不可移易。诗人为人孤且直,对爱情也专一。人格何其高尚!
“黔娄固穷士”以下十二句,诗人连续举出古代四位名士:春秋时齐国的黔娄,春秋晋国的冀缺(即缺),东晋末年的陶渊明和梁鸿,及其妻子的事做例子。告诉妻子并与之共勉,诗人一片诚意跃然纸上。黔娄,鲁恭公请他为宰相,齐威王聘他做卿士,他都不肯。因为家里极穷,死时被子太短都盖不住尸体。有人向他妻子出主意“邪其被则敛矣”。其妻以“邪而有馀,不若正而不足。先生以不邪之故,能至于此。死而邪之,非先生意也”加以拒绝。“固”,本来也。冀缺,其父为晋献公大夫芮,因耕于冀地而名冀缺。其妻与之相互敬重,过着农家田园生活,颇有贤德。“俨”,庄重恭谨。陶潜,目睹社会黑暗、官场污浊,毅然决然“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隐居,躬耕田亩,由于生活艰苦,常常挨饿。其妻翟氏勤俭理家,自己烧火炊饭。“爨”(cuàn),烧火做饭。梁鸿,幼年孤贫,曾入太学,博极群籍。后归家乡,势家以其节操,多欲以女妻之,鸿均谢绝。而与同县富户孟氏之女孟光联姻。孟光丑陋但贤惠,鸿娶光时,妆奁简陋,但二人婚后相敬如宾,替人佣工,安贫乐道。诗人还告诉妻子;您虽没读过书,但这四位名士的事耳闻过,直到这千年以后,听听留传,他们是什么人?言外之意是千古流传的贤德之人。一些注析书误以为是传(chuán)。这里应作“传”(zhuàn),意思是“传记记载”或“书传、著作所录”。
“人生未死间”以下,诗人从当时现实情况和个人实际说明人生在世,说到底也就是一个“温与饱”的问题。“不能忘其身”者不过是“衣食”而已。接着他告诉妻子:只要“足充饥”,“何必膏粱珍”?只要“足御寒”,“何必锦绣文”?更何况您家祖上有遗教,我又是一个“贞苦士”,与您新婚燕尔,叙事实,摆道理,反复表白自己的看法,诉说自己的恳求。“膏粱珍”,膏粱指肥肉精米;珍指珍馐,山珍海味。“缯絮”,指粗糙无花纹的绸子和粗絮棉,诗中泛指粗劣的衣服。“锦绣文”,指用丝线在绸缎上织绣的美丽花纹。据《后汉书·杨震传》载:杨震是杨氏先祖,杨震为太守时,“公廉守法,不受贿赂。有人馈赠,他不受,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子孙常常是蔬食菜粥,徒步行路。有人劝他置买田产,他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贻训”即指此。“贞苦”,言其节操坚贞、生活艰苦。
最后两句是对妻子的祝愿,也是全文的概括。“庶”,希望;“素”,清白。“欣欣”,心情舒畅愉悦。全诗给人以完整的意象。
这首诗长达三十句,是白居易赠内诗中最长的一首。有告诫,有表白,有恳求,有祝愿。其言辞恳切、率直;其心愿诚挚、忠梗,足以打动人心。表现手法亦别具一格、自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