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40600000003

第3章 我的阅读主张

阅读,并不都愉悦。

有愉悦的阅读,也有不是那么愉悦的阅读。

人的一生,其实阅读的最大一本书,是生活,是现实,是社会,是命运。年过古稀的我,这本大书,读了快一辈子了,差不多也该读完了,总结起来,无非碰过钉子,翻过跟头,无非挨过板子,打过屁股,从来也不曾阅读出来什么愉悦。不过,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不值提起,也不必提起。一个人,在大时代里,不过沧海一粟,生不逢时,摊上了,也就在劫难逃,想到这点,便就拉倒。

有的人,由于把自己看得很重,过于自恋,过于自许,总念兹在兹这些旧账,认为他挨的板子,具有历史意义;认为他被踢的臀部,应该放进博物馆。老是呶呶不休,老是唠叨不止,像祥林嫂那样:“我单知道雪天里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希望大家对他所付出的这份代价,要铭记在心,要引以为训。

其实,不仅祥林嫂,从有狼那天起,它的天性就是跟人过不去,过去的人,明白,现在的人,明白,将来的人,也会明白。因此,打你的板子,踢你的屁股,和打别人的板子,踢别人的屁股,是一回事。没有什么特别的特殊的与人不同之处,用不着作祥林嫂状。谁都懂得,这种与狼同在而难于幸免的悲剧,正是历史生物链的严酷之处。

读《史记》秦赵的长平之战,司马迁只用了一句话,“秦坑赵卒四十万”,就给这场战争和这些降卒的生命画了句号。如果那时,有一个降卒跳出来,像后来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可能在历史的这一页留下他的独特。没有,整整四十万人,没有一个表现出这种独特。这不是司马迁笔下的疏失,肯定,在坑的过程中,既没有勇敢者,也没有反抗者,四十万人排着队走向死亡。

所以,怎么坑掉如此众多的降卒,一直是我的不解之谜。

按照“皇军”侵略中国时的“三光”政策,活埋我抗日军民的手法想开去,应该是要那些被活埋者先挖好自己的坑,跳进去,再由另外一些被活埋者为其填土。四十万人不是一个小数目,也绝不是一时片刻就能了结的活埋过程,我很惊异,坑人者的沉得住气,也许尚可理解,他的任务是坑掉这四十万,慢慢消遣就是了。被坑者的沉得住气,就令人难以理解,你总得跳到自己挖好的坑里去死,那你握着的那把铁锹,或者别的什么挖土工具,或者什么工具也没有,至少还有两只手,为什么不与那些坑人者同归于尽呢?从理论上讲,秦将白起,不会为了坑这四十万降卒,派出比被坑者更多的兵士来执行活埋任务的。

后来想想,我也就不怎么惊异了。因为这种至死也不敢反抗的顺民心理,是中国人经过长期的封建社会训练以后,潜移默化,已成为国民性的基因之一。因之,当狼伸出猩红的舌头,锐利的牙齿,你并没有下定破釜沉舟之心,决一死战之念,更没有抱着你让我难受,我也不能让你好受的抵抗意志,而是相反,乖乖地伸出手,让人家打板子,乖乖地匍匐在地,让人家踢屁股,多少年过去以后,满口喷吐沫星子反反复复讲这段话,使自己有别于那四十万,而想在历史上留下先知先觉者的名声,当然很可笑。

作为四十万分之一的我,正因为这种基因的软弱,怯懦,别说狼了,随便一个什么狗东西,跑到头上来拉屎撒尿,也不得不逆来顺受,连眼珠也不敢弹一下。在这种含垢忍辱的日子里,也就只有于阅读之中,赖所获得的愉悦,聊以自适。所以,对于书籍,对于各式各样能够到我手中的书籍,是心存感激的。

每本书,都是一个独特的天地,当你沉埋于这个用文字建造起来的虚幻世界里,你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到的,被打板子也罢,被踢屁股也罢,钉子碰得七荤八素也罢,跟头跌得头晕眼花也罢,乃至于像家常便饭似的,低人一等的歧视也罢,画地为牢的禁闭也罢,人皆白眼的排斥也罢,摘了帽也还是右派的不屑也罢,都会在阅读中暂时忘怀,久而久之,这种阅读的愉悦,就是对于身外一切纷扰的遁逃。我不甚害怕那些岁月里的熬煎,只是害怕无书可读,那种孤独,才是真正无法排解的。

应该说,中国的读书人,这些年来,大致都经历过:一、无书可读的禁绝时代;二、只有一种样式,一种体系,一种规格,一种思想的书,而无其他书可读的设限时代;三、才是今天这种基本上什么书都有可能读到的逐步放开的时代。

至今我还记得,60年代初期,红卫兵运动波澜壮阔之时,在我劳动改造的工地,西南某县城的街心广场上,亲眼目睹红了眼的小将们,将县剧团的戏箱,抬来付之一炬的“革命”场面。那些帝王将相的行头,烧了当然可惜,而一些线装书,手缮本,我估计都是些唱词、剧本、戏单之类,也许没有什么价值,也许说不定是些什么孤本绝本呢?被那些中学生撕碎开来,当引火柴用,实在让我心疼。

我还记得,70年代,在北京王府井大街新华书店旁边,有心人会记着那扇常常虚掩着的门。门口无任何标记,只有知情者,才知道这是专售内部出版物的门市部。这便是中国式的读书生活了,书,可以供燃烧用,可以供擦屁股用,书,也可以奇货可居,也可以千金不易。推门而入,便是楼梯,拾级而上,凭一张内部购书证,可以在那里买到不陈列在书店里公开出售的图书。因为我曾经靠朋友引荐,获此殊荣,故而得以像地下工作者,进入那里,那种神秘兮兮的感觉,比后来到小西天看内部电影还要牛皮一些。

人,大概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没有,想得到,越无望得到,越拼命要得到。但得到了,也就拉倒了,得到的太多,甚至不珍惜。过去无书可读的时代,哪怕一本没头没尾的书,一本毫无兴味的书,一本不过只是铅印出来装订成册的书,对识字的人来说,都会拿起来,要翻一翻,看一看的。而到了什么书都能弄到手的今天,读书的欲望,倒不具有无书可读时期的那股劲头了。

从一些知青作家的成名史看,他们几乎无一不是在那个无书可读时期,贪婪地,甚至冒着风险阅读那些被视为封、资、修的四旧文学书籍,走上文学道路,写出成功作品的。积累在六七十年代,爆发于八九十年代,为什么很多知青作家,在随后的日子里,创作力有接续不上之虞呢?原因当然很多,但我想,当有了许多可读的书以后,那种如饥似渴的阅读冲动,显然已非当年。

生活,现实,社会,命运这本大书,带来太多的愉悦以后,阅读的愉悦,势所必然地次而次之了。

一般来说,凡阅读,目的有二:一,求知;二,消闲。

对我这数十年的颠沛生涯而言,还有其三,那就是上面所说的逃遁了。即或是极其短暂的逃遁,能够忘却那视你为贱类的一张张唾弃的脸,一双双蔑视的眼,也是于阅读中获得的最高愉悦了。不过,这只是属于我的个例,不足为训。

求知也好,消闲也好,是可以并行不悖的。求知未尝不具消闲的功能,消闲未必收不到求知的效果。虽然,鲁迅在文章里引用过,“人生识字忧患始”,对识文断字的中国知识分子而言,读书,在某种意义上说,打开知识之门的同时,也就打破了自身的平衡。知道不足,遂有追求,感到欠缺,努力弥补,懂得宇宙之大,认识个人之渺小,明白芥豆之微,知晓自身之价值。所以,活一天,学一天,学无止境,虽是老生常谈,但确实是真理。

因此,只要打开一本书,总会给你带来学问,只是多少和大小的区别罢了。有的书,是大学问,有的书,是一般的学问,有的书,未必有什么学问,甚至连教益也谈不上,若能使我获得阅读的片刻愉悦,那也是我于孤独中的最佳伴侣了。当许多人都把背冲着你的时候,书籍不抛弃你,与你为伴,便是极其可贵的朋友了。

正如我的嘴不怎么挑食的习性那样,对于书籍,只要能看得下去,总是不放过的。几乎是来者不拒,很少选择。因为我对好心人的谆谆教导,应该读什么书,不应该读什么书,从来抱敬谢不敏的态度。因为我一向认为没有不可看的书,只有看不到的书。不过,近年来,视力严重衰退,对于时髦的书,流行的书,炒作的书,五个人以上穿一条裤子齐声叫好的书,还有《列宁在十月》电影里那种不可以当枕头,只可以放在屁股下面的书,就只好遗憾,放弃阅读了。

尽管如此,我仍向所有的人推荐我的阅读主张,只要时间和空间允许,尽其一切可能地阅读,阅读一切可能读到的书。其实,如果不是我那下降到零点几的视力,那些与屁等值的书,也是无妨披阅一过的。至少知道何以为屁,那不也是一种长进,一点获益吗?现在,看不动那么多了,也就无奈割“爱”,不免可惜。

古人说过“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古人还说过“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是有文字的纸张,都应采取珍惜的态度。这未必可取,那反映了印刷物不普及的小农经济社会中的惜物心态。但应该看到这种书籍崇拜,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国文化得以数千年赖以不坠的物质基础,也是古往今来所有那些焚书者遭到全体中国人诅咒的根本原因。

但后来,尤其到了今天,中国有太多的书,而这些太多的书里,有着太多的糟粕,也是令想读书的人,颇感挠头的烦恼。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没了,精华也随之而去。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之中。好和坏,自己判断,糟粕和精华,自己说了算,予取予弃的生杀大权,自己手中把握。这种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中所得到的自由,便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了。

我的阅读主张,说来简单,与胃口的好恶决定多吃、少吃,或者不吃,是差不多的。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什么用处的书,也许在某些正经人和革命者看来,不属大雅的书,视若敝屣的书,我就用吃石榴的办法来阅读了。固然,石榴这东西,能食的部分极其少,不能食的部分尤其多,但此物之苦之涩之酸外的,偶然一得之甘甜,忽然意外的清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口味。

有时,阅读一本闲书的愉悦,所带来的身心充实,胜过很多灌输的学问。所以,碰上这类闲书,我总是要拿起来翻一翻的。不惮吹灰之力,也许获益其中,哪怕分文不值,弃之也不嫌迟。当然,阅读,有快乐,也有不快乐。读得丧气,读得败兴,读得大倒胃口,读得恨不能找根绳子将自己勒死,那就是20世纪的80年代中叶,当读小说成为我的一份职业时的体会。那时,我编《小说选刊》,说实在的,我从来没认为那是一份美差。因此,阅读的愉悦,只是相对而言,但手不释卷,则是读书人一生的追求,这是不可动摇的。

鲁迅说过:“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由此可见,求知和求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春华秋实,你付出得多,你收获得也多,只要读书,就有收获。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多读一本书,多一分智慧的光亮。

于是,我就会想起一个忘了出处,但总是砥砺着我的读书故事。

那应该是一本革命回忆录,应该是一位革命前辈的亲身经历。20世纪的30年代,国民党统治的白色恐怖时期,从事地下工作的他,被抓进苏州反省院里。在关他的单人牢房的墙夹缝里,挖出来一部未被狱卒发现的,已很零散的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显然,这是前一位关在这间牢房里的难友,有意留存下来的。他在那几年的关押反省期间,这部可以说是相当枯燥乏味的哲学书籍,是他唯一可读的书。后来,抗日战争爆发,党把他营救出来,嗣后,他竟然成为一位研究《反杜林论》的哲学专家。

我由此推想过,若是处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我将会携带一本什么书籍,走进班房呢?这虽是荒谬的假设,然而,在这个世界上,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会发生,应该发生的事情却偏偏不发生,是一种恒常现象。如果,这个假设万一成真,给我只能拥有一本书的选择自由,根据我个人从1957年开始,直到1979年为止,长达二十二年的阅读经验,一种处于基本上相似的班房状态下的阅读经验,我会在下列两种书籍中择其一:

一、曹雪芹的《红楼梦》;

二、鲁迅的杂文集。

这是我读了一辈子的书。从十几岁时读起,一直读到今天,七十多岁了,仍时不时要翻开这两部书中的某一回,某一篇,像孔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那样,追求这个“悦”。

为什么我要选取这两部书之一进班房呢?因为,有些艰深的书籍,是毫无疑义的好书,但啃起来十分吃力,在唯可面壁的孤独中,除哪位革命家可以啃下《反杜林论》外,我想一般人都缺乏那种攻坚的毅力。有些精彩的书籍,既能引起阅读兴趣,也能产生阅读快感,然而,多读几遍以后,也就索然无味,俨然鸡肋。

唯有曹雪芹的《红楼梦》,唯有鲁迅的杂文集,是永远读不完,也是永远读不厌的书。是能够得到求知的满足,也是能够饱享消闲的愉快的书。最初读时,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留连往返,美不胜收。后来读时,如登泰山而小天下,恢宏堂奥,气象万千,学无止境。老实说,曹雪芹笔下的世界,离我们很远,然而,我们却有如同身在金陵那条街上的亲切感觉。鲁迅批判的锋芒,与现实生活已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不知为什么,却总能在心灵深处得到呼应,共鸣,和那种对于民族的,对于国民性的切肤之痛。

因此,《红楼梦》和鲁迅的杂文,给我带来的阅读愉悦:一,不论从哪一页翻开来阅读,不论从头往后读,还是从后往前读,都能很快进入角色;二,不论读过多少遍以后,再捧起来读下去,都能找到与前不同的,每读每新的体会;三,不论时间和空间发生什么样的变革、变迁、变化,甚至变异,这两部书籍之所以不朽,就在于永远有话好说的强大生命力上。

在我阅读的全部历史中,差不多有二十二年,这两位大师的书籍,总是与我的行李、背囊、吃饭的搪瓷盆、粮票、菜金在一起。那些日子里,我发配到修建铁路新线的工程单位劳动改造,差不多走遍大半个中国。幸好,即使在最为严峻的“文革”岁月里,这两位大师也不在禁绝之列,于无奈的孤独中,只有阅读他们,是唯一的慰藉。

记得1957年的春天,我二十出头年纪,从东安市场的旧书摊上,买到十卷本的红布面的《鲁迅全集》,买到十六册本的万有文库版的《石头记》,初起步,尝试写作的我,如醉如痴地沉浸其中,将其视作临摹的法帖,将其看成作文的范本,甚至极其手工式地抄录两位大师的语汇,句式,起承转合的连接词等等,以求得其真谛。在那个没有电脑可以检索的年代里,这种极原始的一笔一划的劳动,倒也是强化阅读的一种虽笨拙却见效的方法。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中,优秀的文学作品,与史传是可以画等号的。曹雪芹的书,鲁迅的书,其实就是形象化的一段历史记载;而优秀的历史著作,譬如我们称司马迁的《史记》为“无韵之《离骚》”,也是对其极高的文学价值的肯定。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认知,从那以后,文史,尤其是史,便是我阅读的新领域。我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末,《二十四史》陆续问世以后,80年代后,中国出版事业的空前发展,各种史籍、类书、集成的大部头图书的推出,过去没有的,现在有了,过去看不到的,现在看到了,过去藏在深闺人不识的,现在广泛传播了。于是,活到老,学到老,便是浪费了青春,荒疏了学业的我们这一代,“亡羊补牢,犹未晚也”的要务了。

说到底,中国人的阅读,是和汉语中特有的“学问”这个词语密切相关的。“学问”,典出《易·乾》:“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由“学”和“问”两个单独意义的汉字组成,是一个地道的古代汉语。外国人将这个古老的汉语语词,转换成他们的语言时,通常译为“knowledge”,或者译为“learning”,只能说是大致吻合,认真地说,并不十分贴切。因为汉语“学问”,包含着“学而问之”和“问而学之”两层意思在内,与外国人所说“knowledge(知识)”、“learning(学习)”不尽相同。其中的“问”字,老外这种译法,是体现不出来的。

何谓“问”?无非不知,不解,不懂,不会,为了求知、求解、求懂、求会,所以要“学”。因此,学问全从问来,无论是吃橄榄式的阅读,吃甘蔗式的阅读,还是吃石榴式的阅读,先问一声“为什么”最为关键。

学问的“问”,是获得阅读愉悦的最为重要的一点。

同类推荐
  • 我和我的洋弟子们

    我和我的洋弟子们

    本书记述了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何杰教授在长期的对外汉教工作中,和她的洋学生之间发生的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 66个你所不知道的《聊斋志异》之谜:玩·聊斋

    66个你所不知道的《聊斋志异》之谜:玩·聊斋

    本书分为纵横聊斋、文本探微、神鬼天地、旁论杂说,从作者、版本、寓意、考证、索引、典故、杂艺、比较研究等各个方面,带你细细赏《聊斋志异》的异想世界。换个阅读角度,本书替经典文学抽丝剥茧。换个阅读方式,揭开作者、人物、故事之迷。换个阅读视野,享受更完整的文学之旅。蒲松龄也有过婚外情吗?卡夫瞳的创作是受到《聊斋志异》的启发吗?趣谈蒲松龄的养生术。66个谜底,带你重新认识《聊斋志异》。
  •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相遇、分离、等待、回忆,最终释然。本书是一本温暖人心的青春文字,书写了当下年轻人感情的各个横切面,与《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青春书籍,一起掀起“怀念青春,回味温暖”的热潮。四十八篇独具个人风格的温暖爱情故事,是作者的故事,也倒映着每一个用力爱过的人的影子。值得纪念的时光,与幸福有染,与憾恨无关。
  • 我笔下的七宗罪

    我笔下的七宗罪

    《便衣警察》《永不暝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海岩为大众所熟知,这得归功于他笔下的这些剧。海岩是个奇人,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却成为高级经济师、著名作家、重点大学的兼职教授,写小说改剧本,屡屡创造收视高峰,而他的本职工作却是企业家。本书主要包括了四大部分:第一解读海岩;第二与名记者对话;第三海岩杂烩;第四网络海岩,是一部海岩的传记文集。
  • 我把诺奖颁给你(下)

    我把诺奖颁给你(下)

    《我把诺奖颁给你(下)》是由第一届“黑马星期六上海文学新秀选拔赛”参赛作品汇编而成。该比赛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云文学网联手萌芽杂志社、文学百校行、新读写杂志、零杂志主办,来自全市40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两百多名高中生齐聚一堂,以文会友。
热门推荐
  • 醉中书

    醉中书

    在这片大陆上,有一家店,名为醉中书,美酒无数,却不要金钱,不要珍宝,只要你的一个故事。饮下这杯酒,倾诉今生事。不问前世,不问来生,只求今生能与你相守,共至白头。客官,我有酒,你可有故事?
  • 魔之境界

    魔之境界

    顺则为仙,逆则成魔。我本为魔,何为顺逆。虚假的记忆,破碎的世界封印。萦绕在心间的那丝牵挂,我该何去何从……
  • 界灵苍穹

    界灵苍穹

    这里没有魔法;没有斗气;没有巫术!只有灵力与血脉强弱!胡天曰:”血与夜,吾主宰!万物一切皆可灭!亲人兄弟不可欺!谁若欺,寻遍天地屠尽欺我亲人兄弟之人满门!!!“
  • 豪门令之千金归

    豪门令之千金归

    她是世人口中的骄纵千金,亦是惊才潋潋的商业天才。十年伪装,一朝归来,惊才潋潋,一双素手斩断世家纷乱,谱写一篇盛世华章。他是云淡风轻的世家公子,高傲如他,却甘愿放下身姿宠她爱她。腹黑千金一路奋进成长,腹黑专情男却在宠妻路上越走越远……“发生什么事了?”陆子言匆匆走过来。“刚刚她骂我,我就把她的手废了!”顾云兮理所当然的道。陆子言皱着眉,抓起她的手边检查边问道“手疼不疼?以后这种事情交给我就好了,弄伤了手怎么办!”顾云兮撇了撇嘴,没答话。“听到了吗?”陆子言敲了一下顾云兮的脑袋。“嗯……”站在一旁的凌舒望着好友嘴角狠狠地抽了抽,这样宠着真的好吗…………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宠别人所不能宠!小剧场:大厅沙发上,女子灼灼地盯着男子已经有一分钟了。男子终于放下笔记本,挑眉问道“怎么了?这样盯着我看。”“你太黑了,不仅黑心黒肺,还爱黑别人的钱!”女子语气愤愤地感慨道。男子好笑地看着女子,“我做什么了,让你如此感慨。”“你竟然把方家全吞了,你,你好歹给人家留点生活费吧~”“他敢觊觎你,就得知道后果!”男子理所当然地道。话音一转,“至于钱嘛,自然是越多越好,”说着漫不经心地抿了口茶,“没了什么都好说,若是没了钱,拿什么娶你?”“呃……”
  • 让我们不要坠入爱河

    让我们不要坠入爱河

    听说零度以下的烟花会有别样的色彩听说2035是一串奇妙的数字听说……如果你也听说Ifyouheardthatwillgood
  • 喂最好别惹我

    喂最好别惹我

    刁蛮任性的她,在学校里横行霸道,若好朋友被欺了,她会毫无犹豫地帮她们讨回公道,她很小心眼,被她认准的事就很难改变,一旦改变那就永远无法收复…
  • 七千

    七千

    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月。有谁能逃脱?看几路英雄如何冲破黑暗谁说武侠就一定得搞笑?带您看不一样的武侠[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封面支持]
  • 云涅

    云涅

    拥有一个星域,便可以拥有无尽的寿命,星域不灭,生命不息。作为星域之主的后人,他们却惨遭灭门。他的灵魂重生,他的记忆复苏。这里,是属于他的火灵界。
  • 弑天杀戮

    弑天杀戮

    天地启始,有魂,有魄,有神,魂魄相随杀气顿生,神剑缥缈定乾坤,八卦相辅剑啸九天,可诛仙灵,可诛神灵,可弑天......!阴阳造化,九转真元,八方空间掌管天地,古往今来,顺则生凡,逆则成仙,不一样的杀戮,不一样的玄幻,《弑天杀戮》定能将你带入全新的境界,剧情跌宕起伏,结局超乎想象。
  • 合欢散尽

    合欢散尽

    那一世,她与他还只是小孩子,无意中在西来的藏传佛教大喇嘛钵中,放了一块自己最喜欢的饼,大喇嘛感念这份童稚的善心为二人灌顶,二人不知不觉于体内形成强于常人的念力。他们因着相似的性情、相似的境遇、对于彼此的依恋,世代临终发大誓言,要永远在一起。这一股执念造就一段段孽缘传奇,使他们世世相遇、恩怨情仇,纠缠五世。不是有份无缘就是有缘无分,或者缘分浅薄。每一世她都在执着地寻找他,而每一世,她都会莫名其妙感念到有一个声音在劝她:回头是岸。因着这份强大的念力,前尘往事如云烟,使她每每坠入梦境,最终在世世熟悉的声音指引下,该如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