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喜善出去后,多尔衮坐了下来,看着我期盼的大眼看着他,笑了笑拉着我坐在膝上,下颌抵着我的肩膀,“福临这小子,聪明的出乎我的意料,今儿殿上那么严峻的气氛竟也一点不怕,侃侃而谈,惊的那群人一个个目瞪口呆的。呵呵…”说罢摇摇头,乐着。
“是吗?他…他怎么说的?”我急切的问着,多尔衮抿了下嘴,便讲起了今日殿上情形。
果不出所料,当多尔衮提出支持福临继位后,济尔哈朗思付片刻即无异议,而两黄旗见事已至此、况且对他们也损失不大,事情再拖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也就默认了。
豪格大为光火,言道:“我乃长子,常年征战,战功赫赫,况且弟弟们年纪幼小,怎能担此大任?”
洪承畴见状连忙说:“既然肃亲王有异议,那不如就将九阿哥和十一阿哥也都请至殿上,由大家共议如何?”于是就把福临和博穆博果尔都叫到了殿上,面对殿内众多大臣和王公贝勒,博穆博果尔毕竟年纪太小,没多久就哇哇大哭!吵着要额娘。最后无奈只好送了回去,显然他也就失去了继承的机会,所以只剩下豪格和福临了。
只见福临不慌不忙的坐在椅子上,伸手端起送上的茶水喝了一口,微微皱了下秀气的小眉毛,对着奉茶的内侍说:“怎么能给大家喝这种茶呢?众位叔叔伯伯都是咱们大清的功臣,去,取上好的雨前龙井去!”就这一手就把一些人的心捂的热热的。随即他抬起头看着大家,天真的笑着,“十四叔,不知道这么急着叫福临来有何事啊?”
多尔衮走过去抚着他的小脑袋笑笑着看他,“今儿叔叔伯伯就是想考考你,福临…你说说…治国之道和解?”
就见福临跳下椅子,想了想,“嗯…《管子》中曾言:宽以从政,惠以爱民;治理江山,权术安稳;取信于民,深得民心。”又想了想,“这《中庸》中也提了治理天下和国家要修养自身,尊崇贤人,亲爱亲族。”看了看多尔衮,“十四叔,这治国之道乃是一门大学问,法家有法家的说法,儒家有儒家的思想,依福临说,举凡利国利民之法都可称之为治国之道,不过各国又有不同,可惜福临现在年纪还小,所学有限,还不能详加阐述。”
“想不到九阿哥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见地,真是可喜可贺啊!”范文程微笑着点着头,结果有一多半的人都点头附和。
豪格一看情形不对,赶紧大声的问道:“不行,能只你一人考,福临…那哥哥问你,何谓男子汉?”
福临有些茫然的看着大家,多尔衮皱了皱眉头,豪格这个问题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实际太空泛并不好答,况且福临年纪又小。
正当多尔衮想将话题转移,就见福临咬咬嘴唇,眼珠子转了转,答道:“书上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福临觉得所谓男子汉大丈夫当如此,行的正、立的正,顶天立地,无愧天地、无愧祖宗…”说完看了范文程和洪承畴,他知道这两个人都是汉人,所以对他的话最有发言权。
众人听完福临的回答无不拍手称道,福临于是沾沾自喜的看着多尔衮。其实福临这个回答相当取巧,可是却让人说不出不对。
结果被大家夸奖过后,福临的表现欲居然被激发了出来,更是出口成章,把这几年学的东西可劲儿的往外倒。最后一句收尾的话彻底决定了他继位的资格。
“哪句话?”我回头揪着多尔衮的衣服急切问着。
他眼含笑意的撇了我一眼,慢吞吞的吟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哼!要不是我拦着,这小子还不知道要背多少首诗才能消停。”
“哈…哈哈…他一向最愿意让人夸他聪明,这么好的机会怎么会不表现?可是…真的就这么确定了?”我有些不敢相信这么容易就解决了缠绕大家这么多天的难题。
“哼!…我能退步正是大家求之不得,加上福临又争气,哪还有反对之理?所以就定了,济尔哈朗和我一起辅政。”说着眯了眯眼睛。
我看着眼前的多尔衮,我知道与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就济尔哈朗前阵子的行为看,以多尔衮的个性怕不会容他太久。
“多尔衮…福临登基我要去!”睁大眼睛坚定的看着他,让他明白我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