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有一个老乡做生意发了财,陈慧满怀希望地前去借钱:“大哥,我丈夫病得很厉害,家里已经花光所有钱给他治病了,现在还需要一笔救命钱,希望您看在我们是老乡的份上,帮助我们一下,等我们医好病就立即赚钱还您。”却不料这位老乡吝啬异常,一个子儿也不给就把陈慧赶了出来。
陈慧遇到这种屈辱,叫她如何咽得下。不过,冷静之后,她想出了一计去见这位老乡。 陈慧找来族谱,经过认真查找,她发现自己比这位老乡高了一辈,严格上来说,这位老乡应叫陈慧“表姑”,尽管陈慧年龄只有31岁,而那位老乡年龄却有58岁了。陈慧这一次这么说道:“原来咱们是同族呢!按辈分来说,我比你高一倍。大家都是一家人,互相帮助一下吧!等我们熬过这个难关,我一定好好把你帮我们的事情告诉族里的人。”
最后,在族谱的面前,这位老乡再也不敢如此嚣张了,在自己的长辈面前,他只有遵循几千年来的“礼”,而陈慧这时说什么话都响多了,最后轻松借到了为丈夫治病的钱。
陈慧正是利用了血缘关系和长辈地位,让原本吝啬的老乡转变了态度,成功筹到了治病的钱。攀亲拉故,可使陌生变得熟悉,疏远变得亲近,冷淡变得亲热,拒绝变成悦纳,阻挠变支持。善于攀亲拉故,就容易与人产生共鸣,容易找到共同语言,也更容易得到帮助,我们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也要学会运用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在我们的一生中,经常可以遇到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和一群不认识的人打交道。第一次和别人打交道时,双方都不免有些拘谨,有层隔膜。如果能找到双方的连接点,就容易打破这层隔膜,对方也能很快融入进来。打破与他们之间的界限,消除无形的隔膜,顺利地把自己的意见和思想传达、灌输给他们,使他们能欣然接受,并赞成拥护,甚至把他们变成自己的朋友,绝对需要不凡的智慧。而朋友关系、老乡关系、血缘关系、校友关系等等,都是你可以用来套近乎的连接点。
当今世界人际交往极其频繁,参观访问、调查考察、观光旅游、应酬赴宴、交涉洽商……善于跟素昧平生者打交道,掌握“一见如故”的诀窍,不仅能拉近双方的关系,利于双方交流,还便于塑造自己亲切的形象,对工作和学习大有裨益。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学会套关系,与不认识的人“一见如故”,变成别人的“自己人”。
让人听到你的称呼就爽到底
张小燕:“他看起来是一个害羞的电影人,我觉得他会是一个很好的主持人,但是他又很像一个文人,但是他有的时候说起道理来,还挺像个精算家。”
张小燕是台湾著名节目主持人,她还担任着电视台总监、唱片公司老板、经纪公司老板等多种职务,被称为“全才艺人”。在娱乐界与张菲、胡瓜、吴宗宪被合称为“三王一后”,多次获台湾广播电视最高奖项“金钟奖”。
现在,张小燕在主持着一档叫《小燕之夜》的访谈节目,这期访谈中,嘉宾是蔡康永,张小燕是这样开场的:“各位,今天看到我这一身打扮就知道,接下来我要访问谁了对不对?就有这么一个人,常常喜欢在肩膀上,放一个这个玩意,其实,我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他让我看起来是一个害羞的电影人,我觉得他会是一个很好的主持人,但是他又很像一个文人,他有的时候,是满脑子古灵精怪,非常孩子气的人,但是他有的时候说起道理来,还挺像个精算家,但是,在他的身上,有浓浓的艺术味道。常常我都在说,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但是在我心目中,他还是非常非常传统的……”
这期节目,小燕姐是用冠以蔡康永无数个称谓的方式开始的,蔡康永听到这些介绍,美滋滋地从后台走出来,非常高兴,与小燕姐深深地拥抱。整期节目一直保持着热闹的氛围,进行得相当顺利。
与人交流,首先涉及的问题就是如何称呼别人。有礼貌地称呼别人,是交流顺利的第一步,如果称呼不当,轻则造成尴尬,重则引起别人的反感和愤怒,导致交流不畅甚至中断。懂得恰当称呼别人的人,才会让人喜欢,交流也更加顺利。而如果你能像张小燕一样,让对方听到你的称呼就爽到底的话,你就能获得对方更多的喜欢,交流局面将更加宽广。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本领,也千万别胡乱称呼别人,千万别碰到别人的雷区。
王女士平时很注意美容保养,可毕竟岁月不饶人,这两年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还长了不少老年斑,为此,王女士时常对着镜子发愁,哀叹自己青春不再。
一天,王女士去菜市场买菜,一个年轻姑娘迎上来说:“阿姨,我们家的菜可新鲜了,看看您需要点什么?”
没想到王女士的脸色突然就变了,没搭理那个姑娘径直走了。这位姑娘感到很纳闷,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旁边的人悄悄对姑娘说:“她不喜欢别人叫她阿姨,你得叫她大姐,她就对你热情了。”
原来,这位王女士最怕的就是别人提到她的年纪,虽然年纪大了,却不喜欢别人叫她“阿姨”。卖菜的姑娘不小心触到了她的痛处,她家的菜自然推销不出去。
可见,恰当的称呼别人也是一门艺术。聪明人在称呼别人时总是谨慎小心,综合考虑对方的年龄、身份等等多种因素,说话办事才不至于吃闭门羹。要做到恰当地称呼别人,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参考对方的年龄
一般场合下,人们都会依据年龄来称呼别人,这是最普遍也最方便的办法,通常情况下不会出错。但这里有一个问题要注意,俗话说:“逢人短命,遇货添钱。”意思是说,人家的年龄,要少说三五岁,人家的东西,要往贵了说。许多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呼他“老×”,尤其是女性,对年龄非常敏感,能叫“大姐”的就别叫“阿姨”,能叫“阿姨”的就别叫“奶奶”。
2.参考彼此的关系远近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远有近,在称呼的时候也应有所区别。明明是普通朋友却用非常亲昵的称呼,难免让人误会,认为你故意套近乎,相反如果是比较亲近的关系却用了非常客套的语言来称呼,让人感觉十分见外。朋友之间,恰当地使用一些有趣的昵称也有助于增进感情。有的昵称则不是所有人都能用的,只有家人或其他关系密切的人才能用,这种特定的昵称也是表达亲密关系的一种方式。
3.参考对方的身份职业
不同身份职业的人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在称呼别人时要注意符合对方的习惯,有助于更好地沟通。例如在农村遇到老大爷,如果称呼对方“老先生”,恐怕没有人会知道你在叫他。而如果对有身份地位的年长男士称呼“大叔”、“大爷”,恐怕他也不会愿意跟你说话,应该配合其职业称呼“王老师”等等。
4.参考当地的语言习惯
不同地区对于相同的对象的称呼可能不同,如果不加留意,很可能闹出笑话。例如一些地方把儿子的老婆称为“媳妇”,而有的地方则称为“儿媳妇”,“媳妇”则专指自己的老婆,一字之差就意味着不同的家庭关系。再如,中国人经常把配偶称为“爱人”,在外国人的意识里,“爱人”是“第三者”的意思。
想要成为一名受欢迎的人,在说话办事时就一定要注意恰当地称呼别人,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懂礼的形象,赢得别人的好感,使得交流能够顺利进行。
找好话题,打开陌生人的话匣子
侯佩岑:“我第一次看到偶像剧,就是看这个男主角演的,他最会那种很深情,然后,跟女主角之间有很多会令观众吃惊的镜头。”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话题,谈话就没有焦点。光是空说话,没有实际意思,空洞的谈话始终不能维持多久,那陌生人终究还是陌生人,陌生的局面终究是化不开。
所以,和陌生人说话时,先找好话题,打开陌生人的话匣子,才能让交流进行下去,也让对方觉得你不是很无趣、无话可聊的人。
2009年10月3日的《娱乐@亚洲》,嘉宾是贺军翔和阿Sa。
侯佩岑:“又有一部新的偶像剧要上档了,我记得,我第一次看到偶像剧,就是看这个男主角演的,他最会那种很深情,然后,跟女主角之间有很多会令观众吃惊的镜头。他们最近两个人又要迸出什么样的火花?我们一起来欢迎贺军翔,还有阿SA。”
贺军翔、阿SA:“hello,大家好,主持人好。”
侯佩岑:“好冷静啊,你们两个。先恭喜新的偶像剧,很多那个影迷都在期待了,因为小美(贺军翔)有好一阵子,没有偶像剧推出了,对不对?”
……
主持人侯佩岑在谈话开始之前就找好了话题——新的偶像剧以及男女主角的情况,在谈话过程中就一步步引导对方围绕话题展开聊天,整个过程自然又流畅。她选的话题符合对方的心意,调动了对方的谈兴,才能有如此顺利的交流局面。可见,要想交流顺利,一开始就要找到好话题。
那怎样巧找话题呢?要从具体情况出发去考虑,如果彼此完全陌生尚未相识,那就要察言观色,以话试探,寻求共同点,抓住了共同点就抓住了可谈的话题。如果是因为话不投机,出现难题,那就要求同存异,或是检讨自己的不妥之处,表示歉意。如果对方有什么顾虑,说话迟疑或是暂时沉默,那就没话找话说,随便找个话题,引起对方的兴趣,说个笑话,谈点趣闻都可以活跃气氛。
从具体情况出发,可以选择采取下面的方法:
1.你想了解什么就问什么、谈什么
与陌生人交谈,一般都可以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谈得较为自如。如在商业宴会上,见到陌生的邻座,便可先“投石”询问:“您是主人的老同学呢,还是老同事?”无论问话的前半句对,还是后半句对,都可循着对的一方面交谈下去;如果问得都不对,对方回答说是“老乡”,那也可谈下去。假如是北京老乡,你可和他谈天安门、故宫、长城,谈北京的新变化;如果是福建老乡,你可与他谈荔枝、龙眼、橘子,沿海的水产等,从而开始你与他的交谈,也许他将来就是你事业上的合作伙伴呢!
2.就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交谈
陌生的双方刚一接触,纯属个人生活的事情不宜多谈,但可以对时下人所共知的社会现象、热点问题谈谈看法。如果对方对这一问题还不太清楚,你可以稍作介绍。例如,近期影响较大的社会新闻、电影、电视剧和报刊文章等,都可以作为谈话的题目和接近的媒介。
3.从眼前和身边的具体景物上找话题
(1)从双方的工作内容寻找。相同的职业容易引起共鸣,不同的职业更具有新奇感和吸引力。
(2)从彼此的经历中寻找。经历是学问,亲身经历过的人和事往往会给你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交流最易敞开心扉,最易见到真情。
(3)从双方的发展方向寻找。人都关心自己的未来,前途与命运是长盛不衰的永恒的话题。人生若没有前进的方向,生活便失去了动力。这类话题最易触动对方敏感的神经。尤其是异性,更热衷于此。
(4)注意家庭状况。谈家庭生活并不一定就是俗气,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的完美、和谐是每个人的理想。这类话题不必做准备,随时都可以谈论,但有思想的人都可以从中发现许多人生的哲理。
(5)关注子女教育。孩子是父母生活的希望,孩子的教育牵动亿万家长的心。怜子、爱子、望子成龙是家长的共同心理。谈及孩子,即使是性格内向的人,也会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6)观察其住所摆设装饰。如果是预约式的拜访某陌生人,那你最好具备一些洞察力。你首先应当对即将拜访的客人做些了解,打听一下对方的情况,关于他的职业、兴趣、性格之类。当你走进其住所后,可以凭借你的观察力,看看能否找到一些了解对方性格的线索。如果墙上挂着的是摄影作品,即可揣测对方是否摄影爱好者,等等。屋内的装饰摆设,可以表现主人的喜好和情调,甚至有些物品会引出某段动人的故事。如果你把它当做一个线索,不就可以了解主人心灵的某个侧面吗?了解了对方的一些个性,不就有话题了吗?交谈前,使用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多了解对方,再把所获得的种种细微信息分析研究,由小见大,由微见着,作为交谈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