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令全中国人民欢欣鼓舞,全世界为之震动的日子,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千万面红旗迎风招展,30万人举着五彩缤纷的花束和彩球欢聚在一起,等待着一个庄严时刻的到来。
下午3时整,毛泽东主席以庄严而洪亮的声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顿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欢声雷动。随即,毛泽东主席按动升旗电钮,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伟大的新中国从此诞生了。
此时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鄱阳中学也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气氛中。操场上,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同学们围成一圈,有的打腰鼓,有的扭秧歌,场面十分热闹。石屏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各种活动,热烈庆祝新中国的诞生。
重新进入学校后这段时间,是石屏懂事以来最为舒心的日子。他到区里开申请助学金的证明时,区长表扬他考上了鄱阳中学,区长还专门打电话给鄱阳中学校长,说明石屏的情况。这样,石屏领到了甲等助学金,免交了学费和伙食费,吃饭不愁,睡觉无忧,可以安心地读书了。在重新入学的半年多时间里,降临到石屏身上的喜事扫除了他很多烦恼和忧愁,他内心充满了喜悦,感受到了幸福的滋味。他感到新生活将从这里开始。
新生的日子是可爱的,也是催人向上的。
进入新学期,石屏迸发出巨大的学习热情和政治热情。他刻苦学习,不久就转入初三乙班。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学校和班里组织的各种政治活动,思想进步很快。怀着对党感恩的心,第二年春天,石屏写了入团申请书,积极参加团知识学习。因为他的朴实热情,品性良好,成绩优秀,并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石屏成为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的好学生。1950年6月,石屏成为全校第一批,全班第一个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学生。那时,学校没有党支部,教师团员和学生团员在同一个团支部参加组织活动,学校学生团员很少,而初中生团员更少。
加入青年团,石屏对党的认识开始逐渐从朴素的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为今后的进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三毕业考试时,石屏考了全班第一。按照学校的规定,他免试进入本校高中部。这对石屏来说,是个巨大的鼓舞和激励,也更加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对进入高中学习充满了希望。这年暑假,学校还专门把他留校,开展少先队活动和暑假青年学员工作。石屏很快成了团组织的骨干,老师的得力助手。
进入高中,石屏更加繁忙了。他在校团支部、学生会都担任了职务,在班上担任了班长。石屏热情四溢,精力充沛,各项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开学不久,学校接到了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高中生全部停课,到农村参加土地改革运动。
早在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这是一场攸关广大农村和农民命运的政治和经济运动,关系到千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涉及到大量测量土地、分配物资、计算账物、划分成分等具体事务,需要大批有文化的人员参加,这样,高中生也参与进来。
农家出身的石屏自然是积极响应,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投入到这一运动中。一下到农村,他们就和土地改革工作队一起认真做群众的宣传工作,深入茅屋、草棚,访贫问苦,并与农民同吃同住,进行调查登记。学校还专门排练了“白毛女”及小歌舞等节目到村子里演出。石屏没有演出,便忙着写标语、贴标语、搭舞台、管道具等,干劲十足。
参加这次土改运动,对青年时期的石屏是个很好的思想历练过程。在与土改队员的接触交谈中,在学习宣传党的各项土改政策中,在深入了解农民的疾苦中,在激烈的斗地主、分田地过程中,石屏经历了以前不曾遇到、不曾见到的情景,同时,也深刻理解了共产党领导农民打倒封建地主阶级,消灭封建剥削制度,为广大农民谋利益的革命之举,明白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建设新中国的道理。
土改工作结束后,有部分同学由于土改工作的需要及农村干部十分缺乏等原因,参加了工作,大部分同学回校继续学习。而此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军侵略。而在国内,则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支援抗美援朝的群众运动。大批青年工人、农民和学生踊跃报名参军参战,鄱阳中学也不例外,很多同学参军了,学校高中部走了很多人,石屏所在的高一年级只剩下一个班。经过认真的遴选,团组织推荐石屏当了校团支部书记。石屏更加繁忙了,当时城区街道上的“文化人”很少,政府将大量的宣传工作派给学生。因此,石屏白天上课,晚上要和同学下到居民点,做抗美援朝的宣传工作,这些活动分散了同学们的学习精力,减少了学习时间。
鄱阳中学是一座校风十分严谨的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很严格。不管什么原因,只要3门功课不及格,就要留级。石屏承担了较多的社会工作,经常因参加会议而缺课,这给他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好在学校给团支部配备了一个小房间作为办公室,他经常在那里加班加点补习、复习功课,经常熬到深夜。就这样,在学习上,他从没掉过队。
1951年下半年,学校推举石屏作为优秀团员代表,参加浮梁地区(现在江西景德镇)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这是石屏有生以来第一次获得这么大的荣誉,也是他第一次走出鄱阳,心里特别高兴。但同时,他又犯了愁,原来他愁自己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穿得出去。好心的同学知道后,有人借给他一条裤子,有人借给他一件上衣,“打扮”停当,他便出发了。
那时的交通十分不方便,到浮梁路途不算很远,却要一大早出发,坐船,到中途的黄港住一夜,第二天的傍晚才能到达。兴奋异常的石屏全然不把旅途的辛苦当做一回事,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浮梁。
这次团代会是解放以来浮梁地区团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大会,地区领导非常重视,地区黄政委亲自到会,给青年们作报告,他的报告风趣生动。他还唱了井冈山的民歌,一点架子都没有,给石屏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开会期间,各个地方的青年男女在一起讨论、发言,大家十分热情、友好,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也让他感受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会议期间,批判了“翻身忘本”的思想,土改期间培养了一名干部,后来他分到田以后,便不愿当干部了,想回家种田。在组织内部,这样严肃认真地对待一种思想倾向,对青年石屏来说是一次很深刻的教育。
浮梁开会回来不久,石屏又作为优秀青年代表与校长一起(校长是教育界代表)参加了鄱阳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能和县委书记、县长及各届名人代表一起开会,他感到格外的开心和荣耀。一次小组会上,县委书记要石屏发言,虽然没有准备稿子,但石屏大胆发言,向大家汇报了参加土改、宣传抗美援朝等工作的情况,受到了县委书记、县长和代表们的夸奖。中间休息时,县委书记高兴地给大家发烟,顺手给了石屏一支,回头一看是石屏,连忙说:“你还是学生,可不能抽烟。”引得满屋大笑,一脸通红的石屏忙说:“不会,不会!”心里却暖洋洋的。
此时的石屏,政治思想上成熟了不少,在学校的知名度也更高了,可功课却落下了不少。特别是进入高二,功课难度加大,又增加了些新功课,如立体几何等。这门课本身就比较抽象难懂,刚上课就去了浮梁,他又没有听几节课,马上就要月考了,这可把他急坏了,寝食难安。好强的石屏灵机一动,到食堂去抓了几个萝卜,白天认真听课,晚上就在办公室里按图削萝卜,做成模型,再反复观察、思考,建立起自己的立体概念。这次月考,石屏考了85分,班上同学都大为称赞,但他却不满意,因为这个成绩当时在班上是中等水平。
由于石屏是学生团干部,高二暑期他被县团委派到中南(汉口)团校学生团干部培训班学习。这是个大区级的团干部培训班,包括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等数个省份,江西全省也只有十几个人参加,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能代表江西出省学习,石屏知道这是县领导和学校对自己的关心与培养,他感到十分荣幸。
于是,石屏简单收拾了一下行装,一个人持县里和学校开的证明,坐着小船到达南昌,接着又一路问询找到团省委报到。
与参加学习的同学会合后,石屏感到十分亲切,带队的干部待他们十分热情,问寒问暖。经过几天的短训后,江西小组人员登上了北上九江的火车。这是石屏第一次乘坐火车。
火车在无际的田野上行驶,两道亮灰色的线条向前延伸,富有韵律的“嚓嚓”声是如此动听,急速而清新的风又是那样凉爽。对一切都觉得分外新奇的石屏,不时扭头望着窗外的风景,金色的稻田连绵不断,似乎总是围着自己旋转,蓝天白云总像在自己头上流动,一切是这样美丽,动感十足,他沉浸在一片暖洋洋的欣喜之中……
下了火车,又登上了几层楼高的江轮。虽然在水边长大,可石屏还从未见过如此巨大的船,更不用说乘坐了。他在楼层间穿梭,在甲板上徜徉,一切又是那样新奇。次日,到了三镇鼎立的大武汉,只见高楼鳞次栉比,道路车水马龙,大街繁华喧嚣,人群熙熙攘攘……如此繁荣的城市,汽车、火车、江轮和大厦,石屏都是第一次看到,3天内接触到这么多新鲜事物,他很兴奋。但他又想起,他原来并不知道柏油马路是什么样的,汽车有这么多种类,内心又觉得惭愧,他自嘲:这就叫孤陋寡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