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少年石屏按照自己的计划参加了鄱阳中学的入学考试。这一年学校有500多人报考,只录取前50名。石屏以第32名的成绩被鄱阳中学录取,这对一个只断断续续读过几年私塾的农家孩子来说,实属不易。
当石屏看到红榜上自己的名字时,高兴得跳了起来,一股压抑已久的沉闷即刻释放出来,顿时,热泪涌出眼眶。这是幸福的眼泪,这是付出艰辛得到收获时的眼泪,也是无比自豪与骄傲的眼泪。
回家的路上,石屏心情无比愉悦,他甚至感觉到树上的知了都在为他歌唱,天上的鸟也在为他欢笑,连平日坑坑洼洼的小路也平坦了许多,昔日漫长的路程也短了不少,一会儿就到了家。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大家都在为他高兴,也都在赞扬他,连蒋先生也表示祝贺。因为石屏是村里多年来唯一的一名中学生,争气的石屏让母亲充满风霜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骄傲的笑容。
“路虽远,行必至,事虽难,做必成”,天不怕、地不怕、性格倔强的少年石屏践行了这条古训。在母亲、大姐、二哥、三哥的劝说下,大哥对这个为了读书近乎玩命的弟弟,也只好退了一步,勉强同意石屏去上学。
开学前夕,为了筹到弟弟的学费及生活费,大哥把家里唯一一头准备养到过年卖的猪给卖了。母亲为他缝了件新衣,大姐给了他一双鞋子。石屏心里清楚,家里几乎是倾全力助他读书。背上简单的行李,石屏以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独自走上了去县城的路,也走上了一条艰难的求学之路。
13岁的石屏,第一次离开家住进了学校。虽然条件很差,但求知的热情、读书的欲望,使石屏忘记了这些,除了偶尔会想念母亲,他把精力全放在学习上。
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初,高石村遇上了“春荒”,家里揭不开锅,哪里还有米交学费!大哥叫石屏不要读了,眼瞅家里的境况,母亲也不吭声了,这让石屏如五雷轰顶,他整整哭了一夜。看到石屏这个样子,母亲找三姐商量怎么解决石屏吃饭的问题,三姐让石屏到她家去吃饭。三姐家住在县城边,离学校有一段路,三姐夫是个小货郎,三姐则给码头工人洗衣服,家境也很艰难。二哥和三哥也想办法凑钱交学费,支持石屏继续上学。
就这样,石屏熬过了一个学期。
农村的“春荒”是经常会有的,走投无路的石屏急得在操场上转来转去。管体育用品的校工看到平日喜欢打篮球的石屏无精打采的样子,感到很奇怪,石屏愁容满面地把家里的情况说了,校工想了想,十分同情地说:“你先在我这里加双筷子,等秋收家里有了米再还给我。”石屏感激地点了点头。
1949年春天,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势如破竹。5月,鄱阳县解放了,解放军的宣传队到了学校,动员学生参军南下。有一部分高中生报名了,石屏也去了报名现场,要报名。一名解放军不禁笑了起来,亲切地摸着石屏的头说:“你呀,最多15岁,和我弟弟差不多大,正是读书的时候。”虽然没能参军,但解放军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他们和蔼的态度却留在了石屏心中。没过多久,学校放假了,石屏也回家了。
1949年夏天,由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五大河流组成的鄱阳湖水系普发洪水。100多千米 2的鄱阳湖茫茫一片,高石村也没能幸免,耕地、房屋都被水淹了。这场洪水对于石屏家,无疑是雪上加霜。
石屏回到家里一看,满眼荒凉,母亲一脸的憔悴,大哥沉默无语,往日平展的田地成了一堆堆黑黝黝的烂泥,枯黄的稻子似一团团乱草,狼藉一片。除了抢收了一点未成熟的豆子,稻子颗粒无收。在石屏的记忆里,因洪水浸了房子而几次搬家,有时候搬到后山的茅草屋里,两家共用,各占一半,用于堆放杂物。因为是夏天,没有房间,全家人睡在露天,下雨时挤在屋里,很热,蚊子多。人们对于洪水习以为常,只怨天公不作美。
这一年的灾情很严重,真是颗粒无收,石屏一家又是住茅草屋。想到这次真的不能上学了,他特别伤感,无法忘怀,这是石屏第一次因为失望而痛苦。
这时的石屏再也没有向母亲、大哥、三哥提起过读书的事,他知道,大家都在经受着苦难,家里已经一无所有,他不应该太自私,他应该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于是,他每天跟着大哥一起平整田地,抢种些农作物。他压抑着对读书的渴望,压抑着对校园的思念,默默地干着农活。
校工到家里来要米,石屏红着脸支支吾吾。校工看了看空空如也的米缸,再揭开灶上的锅盖,只见全是些半生不熟的毛豆,难过地摇了摇头,没有吭声。临走之前,他拍着石屏的肩头,叹息着说:“嗨,实在没有办法,穷人的孩子读书太难了。”这句饱含理解与无奈的话,让石屏有点伤感,他握着校工的手说:“我会记住你,等有米了,我会找你的。”
尽管对读书没有什么期望,但忙完农活,百无聊赖的石屏按捺不住对学校的思念,加上想看看县城里解放后的情况,九月中旬的一天,他独自去了学校。石屏爬上围墙,看见操场上有的人在打篮球,有的人在跳绳,很是热闹。回家的路上,正好碰上一位熟悉的老师,老师看见石屏就问:“石屏,你怎么不来上课?”
看到熟悉的老师,石屏小声地说:“老师,家里发大水,交不起学费,也没有米交食堂。”
“石屏!现在解放了,国家会发助学金和困难补助,吃饭先不用交钱,学费以后再说,我带你去报到。”老师是个热心肠,他喜欢这个老实听话的学生。听老师说国家会发助学金,石屏心里非常高兴。此时的石屏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时候中华民族正跨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他的命运正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
鄱阳县刚解放时,人民解放军立即进行剿匪,维护治安,稳定民心,还来不及管理学校,5月,学校就放假了,国民党任命的学校领导和外地的部分老师都回老家了。不久,县人民政府成立,在进行剿匪维护治安的同时,开始进行社会各方面的治理,首先治理教育部门,决定将两所私立中学合并到鄱阳中学,集中师资力量,调来了新校长,配齐了学校领导班子,学校很快就按时开学了。石屏来校时,学校已将他那个年级分成甲、乙两班,并已经上课了。由于各个学校学的课程不一样,入学时进行考试分班,乙班主要是原鄱阳中学的学生,甲班是合并来的学生和报到较晚的学生。石屏来晚了,老师只好将他安排到甲班。不久,学校便开始评定助学金。
石屏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惊了,黝黑的脸上顿时放出了光彩。他高兴得像一只小鸟,一阵风似的回到家里,把这个喜讯告诉了母亲和大哥。母亲高兴得落下了眼泪,她明白,儿子这段时间憋闷得很,一直担心他,这下她终于放心了,赶忙帮儿子收拾衣服。
第二天,石屏重新踏上了去学校的路,这条路他走了几十次,可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轻松、畅快,这样充满希望。在认知上,这个乡里孩子还不完全理解共产党、人民政府以及解放对全国老百姓有着什么重大意义,中国将会有什么根本性改变,但是他知道,他之所以能再上学,是因为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因为解放军对他的关心。少年石屏单纯质朴的内心里已经将共产党、人民政府、解放军放在心中最崇高的位置上。随着新中国的诞生,石屏在最困难、最绝望的时候迎来了他的新生。
注 释
[1].1里=0.5千米。
[2].1担=50千克。②1斗=10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