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64100000007

第7章 立身以守礼为根本(1)

礼大致可以分出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包括制度、规章、风俗、习惯、仪式等,古人甚至把法律也划进礼的范围,其最大特点是制度化、形态化,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从各个角度规范个人以及群体的行为。礼的内核是道德,道德是无形的,礼是有形的,它把道德理念具体化为可操作的程式,所以《礼记·曲礼上》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主观方面主要是礼的意识,核心精神是敬畏,孟子说:“恭敬之心,礼也。”(《孟子·告子上》)天地之间的一切,自然的也好人造的也罢,统统都是敬畏的对象。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在孔子眼中是地地道道的小人。

朱熹把礼与阴阳二气中的阳、春夏秋冬四季中的夏、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火、元亨利贞四品中的亨相对应。(《朱子性理语类卷第六》)阳的性格是刚健和发动,夏天的特点是生长,火的特点是兴旺,亨的品质是通达。这个说法换成今天的意思就是,礼为人的成长输送正能量,使人与周围的人和事协调一致。

那天,孔子独自站在庭院中,儿子孔鲤快步走过,孔子叫住他问:“学习礼了吗?”孔鲤答:“还没学。”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不学习礼,就没有立身的根据。同样的话,《论语》中还有,“不知礼,无以立也”(“尧日”),“立于礼”(“泰伯”)。

这是篆书立字,由两部分组成,下面一横表示地,上面的大字表示人,意思是人站在地上。礼就是人的地,只有站在这块土地上,个人才有依凭,才能与社会、他人相协调,也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守礼是立身的根本。

(一)规矩

要义

司马迁父子作《史记》,专门为礼立卷,称“礼书第一”,为诸书之首。其中有一句话:“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人道,人的根本道理,即社会规则。人的道理千头万绪,其中无不贯穿着规矩。在这里,礼被概括为规矩。刘邦打下江山建立汉朝,跟随他的老弟兄还是草莽做派,在朝堂上喝酒吵架,醉了就狂呼乱叫,拔剑乱砍。刘邦很是苦恼。有个谋臣叫叔孙通,提出制定礼来约束大家,说礼的功能就是依据时代和人情对人的言行进行节制。司马光评论道:礼太伟大了!把它用到人身上,动与静就有了规矩,各种行为也就井然有序了(《资治通鉴·卷11》)。

把礼概括为规矩,非常到位,规章制度、风俗习惯都是规矩,敬畏本身也是一种规矩。常言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方和圆的形象是规和矩画出来的。礼就是人的规矩,只有遵从这个规矩,人的所作所为才能被他人、社会所接受。

故事

礼与福祸

晋国公子重耳遭骊姬陷害逃亡国外,路过曹国。曹国君主曹共公听说重耳腋下的肋骨是连成片长在一起的,非常好奇,想趁他裸露身体的时候一探究竟。于是他找了个理由留在馆舍,借重耳洗澡的机会,透过帘子窥视他的身体。

曹国大夫僖(xī)负羁很是忧虑。他的妻子说:“我看晋国公子随员,个个都具备辅助国君的才能,在他们的协助下,重耳肯定能够重返晋国。一旦他登上晋国君位,一定能够称霸诸侯。那时,他必定会惩罚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将是第一个。您为什么不早一点向他表示友好呢?”于是僖负羁给重耳送去一盘食物,下面藏着玉璧。重耳接受了食物退回了玉璧。僖负羁劝说曹共公按照相当于国君地位的礼仪来接待重耳。曹共公说:“各诸侯国流亡在外的公子多了去了,哪个不经过曹国?这些逃亡者都是违背礼制的人,我怎么能够按照礼制来接待他们!”没有接受僖负羁的意见。

5年后,重耳以晋国君主的身份亲率大军讨伐曹国,俘虏了曹共公。重耳事先派人通知僖负羁,让他在自己家族住处的门外做上标记,给予保护。曹国人听说了,逃到僖负羁家得以保全的有700多户。(《国语·卷十·晋语四》)

邾国君主拜访鲁国,因为邾国是小国,鲁国执政大夫季武子看不起这位客人,打算简化礼仪降格接待他。大夫叔孙豹说:“不能这么做。我们恭恭敬敬地对待邾国这样的国家,还担心人家对鲁国有二心呢,如果降低了规格,那些友好国家会怎样看待我们呢?《志》上说:‘能够做到恭敬,就不会有灾祸。’又说:‘恭敬地迎接客人,是上天降下的福分。’”季武子听从了,以诸侯之礼接待邾国君主。(《左传·昭公三年》)

一个家族的败亡

晋国派卿大夫郤锜(xì qí)到鲁国请求援军。

这么大的事,郤锜却根本不重视,办起事来态度很是轻率,缺乏应有的恭敬。

鲁国大夫孟献子说:“郤氏大概要灭亡了吧!礼,是立身的根本。敬畏,是立身的基石(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而郤锜却没有这个根基。他的父亲郤克是晋国上一位国君的执政大夫,他是现任国君的执政大夫,以这么高的地位,肩负请求援军的重大的使命,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却等闲视之,不灭亡还等什么?”

果然不出孟献子所料,4年后郤锜被晋国君主杀死,同时被杀的还有另两个郤氏的卿大夫郤犨(chōu)、郤至,郤氏遭灭族之灾。(《左传·成公十三年》)

卑让,礼之宗也

为了答谢晋国大夫韩起的访问,鲁国派大夫叔弓回访晋国。

晋国君主派使臣在郊外犒劳叔弓。叔弓辞谢说:“敝国君主派我前来修好,叮嘱我说:‘你不能接受宾客之礼!’只要贵国知道了我们的心意,敝国就很荣幸了,哪里还敢打扰使臣您?请一定不要麻烦。”

使臣请叔弓住进馆舍,叔弓再次推辞,说:“敝国君主命令下臣我来接续两国的友好关系,完成这个使命就是对我的奖赏,怎么还敢住进这么好的馆舍呢?”

晋国大夫叔向说:“叔弓真是知礼啊!我听说:‘忠信,是装载礼的器具;卑让,是礼的宗旨。’(忠信,礼之器也;卑让,礼之宗也。)言辞不忘记国家,乃是忠信的表现;把国家放在首位而把自己放在其次,是卑让的表现。《诗》中唱道:‘谨慎地运用威仪,方可亲近有德者。’看来这位先生差不多算是有德之士了。”(《左传·昭公二年》)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鲁国的卿大夫季平子在举行祭祖仪式的时候,排出了“八佾(yì)”,也就是八列舞队。

季平子是鲁国先国君鲁桓公的后代,与现在的国君是本家。鲁桓公让自己的一个儿子继承国君的位子,封另外三个儿子为正卿,卿是仅次于国君的大贵族,人们习惯上称这三家为“三桓”。后来,三家的势力急剧膨胀,竟然超过了国君,其中尤以季氏的权势最盛。

按照周礼规定,祭祖时要表演舞乐,舞队排成列,每列8人。大夫一级祭祖,使用4列舞队,由32人组成;国君一级祭祖,使用6列舞队,由48人组成;天子祭祖,使用8列舞队,由64人组成。季氏属于大夫一级,只能用4列舞队,可季平子野心膨胀,居然动用天子礼仪。但他只有4列舞队,还缺少4列,于是就从国君的舞乐队中抽调来了4列。

这一天也是鲁国君主祭祖的日子,舞乐队被季平子抽走了,只好对付着举行了仪式。

对季氏藐视周礼的行为,孔子非常气愤,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意思是说,要是连这样的事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论语·八佾》)

孔子的愤怒

原壤是孔子的老乡,约好见面,叉开两条腿坐在地上等孔子。孔子到了,见到他那副德行,骂道:你小时候就傲慢无礼,不讲友爱,长大了也没有出息,现在这么老了还不死,真是白吃饭的贼子。说着,用手杖敲打他那放肆的小腿。古人重礼,即使亲人之间相对,也要坐有坐相。这种坐姿类似跪,双膝着地,臀部落在脚后跟上。臀部着地,叉开双腿,等于侮辱人,所以孔子骂原壤“老而不死”,是“贼”,还动手敲打他。这对一向和气的孔子来说实属罕见。(《论语·宪问》)

东汉顺帝时,河间孝王刘开去世,儿子刘政继承王位。刘政骄傲凶狠,不遵守法令。顺帝相中了侍御史沈景的刚毅和能力,派他到河间国任国相。沈景晋见刘政,刘政衣冠不整,双腿叉开,傲慢无礼地坐在殿堂上。沈景站着不行礼,问:“大王在哪里?”虎贲卫士说:“这不是大王吗?”沈景说:“大王不穿王服, 和常人有何区别?今天本国相前来见的是诸侯王,不是无礼之徒!”刘政惭愧,更换衣服,沈景这才参拜。之后,沈景逮捕了一批奸佞之徒,诛杀数十人,又平反冤狱,释放100多人,风气大变。于是刘政改变做派,悔过自新。(《资治通鉴》卷51)

不学礼,无以立

子路对没完没了地学习礼实在腻味了,便对孔子说:“请您准许我不学习古代传下来的礼,而按照我的心思去说去做,可以吗?”“不可以。”孔子回答很坚决,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说:“从前,有个东夷女人仰慕华夏族的一些做法,丈夫死了,家里人打算给她再找一个丈夫,她不同意,发誓终身不嫁。虽然她没有再嫁,但她所坚持的并不是华夏的夫妇之礼。苍梧那里有一个人娶了妻子,发现她非常美丽,就想把她让给哥哥,而自己娶嫂嫂为妻。忠诚是够忠诚的了,但却不是华夏的兄弟之礼。”

说到这儿,孔子看了子路一眼,加重了语气说:“假如你不懂古代传下来的礼而凭着自己的意志去办事,你就失去了标准。怎么能够知道自己不是把非当做是,把是当做非呢?不遵从古代传下来的礼,即使想反悔,重新开始,也没有根据呀!”(《孔子集语·劝学》)

子路临行前向孔子辞别,一连问了三个问题:“请问夫子,想跟新结识的朋友亲近相处,应该怎么做?想通过很少的话就能够把事情办成,应该怎么做?想一直做好人并且不出现过错,应该怎么做?”

孔子答:“想要跟新结交的朋友发展亲密关系,就应该在忠诚上下工夫吧!想通过很少的话就能够把事情办成,就应该在信用上下工夫吧!想一直做好人并且不出现过错,只有在守礼上下功夫了!”(《孔子集语·交道》)

一次宴会

晋国君主晋平公打算进攻齐国,派大夫范昭出使,探察齐国形势。

齐国君主齐景公设宴招待范昭,请晏子作陪。酒喝到一半,范昭说:“请把国君备用的酒杯拿上来,我要用它喝酒。”

齐景公说:“把我的酒杯斟满,给贵客敬酒。”

范昭举起酒杯刚要喝,晏子命令侍从道:“撤下酒杯,换用新杯。”侍从把齐景公备用的酒杯拿走了。

范昭觉得很没面子,又对掌管乐舞的盲太师说:“能给我演奏周乐吗?我要起舞助兴。”太师说:“我这个瞎子没有学过这支乐曲。”

范昭站起身就回国了。

齐景公责备晏子:“晋国是个大国,派范昭来察看齐国的情况。结果被你得罪了,可怎么好呢?”晏子说:“范昭这个人并不是粗陋得连礼节都不懂的人,他是在试探齐国的君臣懂不懂礼,所以我要出面阻止他的无礼要求。”

齐景公又责备太师:“范昭要你演奏周乐,你为什么拒绝呢?”太师说:“周乐是专属周天子的乐曲,只有天子起舞时才能演奏,而范昭不过是个臣子,却要求用天子的乐曲伴奏起舞,所以我拒绝了他。”

范昭回到晋国,报告晋平公:“齐国不能侵犯。我想试探齐景公懂不懂礼,但晏子没有上当。我要求太师演奏周乐,他也没有上当。”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好啊!晏子在宴席上就使千里之外的敌人受到了挫折,而太师也起了好作用啊。”(《韩诗外传·交道》)

慎独

一天夜里,卫国君主卫灵公与夫人在宫里说话,这时,一阵车轮声远远传来。声音越来越大,突然一下就变轻了,过了一会儿,车轮声又响了起来,之后便渐渐消失在夜空的寂静中。

卫灵公问:“夫人可知道车上坐的是谁?”

“蘧伯玉。”夫人回答得非常肯定。蘧伯玉是卫国的大夫。

“哦?”卫灵公望着她,问:“你怎么知道一定是蘧伯玉?”

夫人说:“臣子乘车经过宫室大门,应该下车,徒步而过,车辆行走要轻,用来表示对国君的敬重。现在夜已经深了,外面没有人,即使不这样做也不会被发现。在这种情况下,臣子一般都不会下车。但蘧伯玉不同,他一定要下车徐行,因为他修养品德是为了提高自己,而不是做做样子给别人看,所以我说刚才路过宫室的人是蘧伯玉。”

卫灵公派人去察看,果然是蘧伯玉。(《烈女传·卫灵公夫人》)

习惯成自然

战国时期,魏国君主安釐(xī)王魏圉向孔斌打听谁是天下高士。

孔斌说:“世上没有这种人。如果降一等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齐国的鲁仲连了!”

安釐王摇摇头,说:“鲁仲连是强求自己去做的,不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

孔斌说:“人总是要强求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如此不停地做下去便会成为君子;这种做法坚持不变,习惯就会与本性渐渐融合,也就成为自然的了(习与体成,则自然也)。”(《资治通鉴》卷6)

张良的收获

张良刺杀秦始皇失败,跑到淮北的下邳县躲藏起来。这天闲来无事,漫步到了桥上。

一个穿着粗布短衫的老人迎面走来,到了张良跟前,脚一甩,鞋子落到桥下。老人扭头对张良说:“小孩子,下去把鞋给我捡上来!”

张良愕然地望着他,这样的老人还真没见过,想发作,又见他白发苍苍,终于忍住了,苦着脸下桥捡起了鞋子,递给老人。老人把脚一伸:“给我穿上!”

张良真想一甩手把鞋扔下去,转念一想,反正已经听从了他的一次吩咐了,就再听一次吧。于是便双膝着地,把鞋给老人穿在脚上。老人哈哈一笑,径自去了。张良瞧着老人的背影,心里有种怪怪的感觉。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

    《人类学笔记》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亦可称《克罗茨纳赫笔记》)、《巴黎笔记》等一样,是马克思“重要著作”之一。但长期以来,《人类学笔记》并没有得到与其它两个笔记相同的重视和关注,更缺乏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的解读。本书是国内外第一本以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社会哲学理解模式全面解读《人类学笔记》的学术著作。本书将《人类学笔记》置于和谐社会建构理论的学术谱系之中,阐明了其相同的问题域和重要的现实价值。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文献摘编、历史考证、研究状况、当代解读。
  •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根据教科书的内容编写成许多条目,学习这些条目有利于记忆,而且每个条目的编写都参照了有关的读本和参考书,内容上简明扼要而又完整,解决了学生在复习时找不到重点或掌握不了要领的困难。说得确切一点,这本手册是专供考生使用的名副其实的复习资料。当然,如果要想了解国际关系历史发展的全貌,还需要读国际关系史的教科书,只知道词条的内容是不能系统化的。两者结合起来会使复习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记在脑子里的东西也会更加牢固。
  • 入唐三韩人研究

    入唐三韩人研究

    本书对入唐三韩人进行系统探讨,从新视角审视唐与三韩的关系。在学界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笔者充分利用正史记载,并结合石志资料、野史、笔记小说、各种文集和杂记等等进行论述。在论述过程中,侧重对“人”的相关情况(生平、出身、家庭情况、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生活追求)的探讨。
  • 政道

    政道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33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本书从仁政、德政、法政、善政、廉政、简政、宽政、信政、勤政、和政等10个方面介绍了古代的为政之道,对领导干部确立“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借鉴古人的治政模式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 “十一五”规划与行政体制改革

    “十一五”规划与行政体制改革

    本书为重庆市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暨“十一五”规划与行政体制改革优秀论文集,收录市委市府有关部门、大专院校、区县党校、行政学校论文90余篇。论文内容分为三大部分:1.服务型政府建设,2.行政体制改革,3.政府管理创新。
热门推荐
  • 东莞十年

    东莞十年

    江梦远是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偏偏美少年。他与青梅竹马的恋人西楚艳演绎了一场:生死永相随,不离亦不弃。爱到白头老,相守亦相望那份纯真纯美的生死之恋。后来,西楚艳因为一次意外永远地离开了他让他伤心欲绝。从此,主人翁江梦远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 狂野少女对上不羁恶少

    狂野少女对上不羁恶少

    她从小被父母赶出门,遇上了同样经历的两位女孩。十年的训练令她们变得无情为了报仇雪恨他们来到了这个与她们告别十多年的地方中国,同时也遇到了她们的真命天子。
  • 死亡归零

    死亡归零

    面对仅剩三十天的生命是选择歇斯底里的疯狂,还是安静的等待死亡亦或者是沿着自己的脚印,从新走一遍走过的小路
  • 秋日留别义初上人

    秋日留别义初上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果家

    果家

    喜欢是最无力的理由。我心中忽然觉得很累,我可能真的是不配拥有爱情,世人把爱情形容的那么美丽,但是在我的眼里,那无疑是一朵冰做的花儿,握在手中便会融化,摊开手掌时才发现,原来我什么都无法留住,能留下的,只有那种刺骨的冰冷。我却收不了手。
  • 天魔无上传说

    天魔无上传说

    天曜大帝化身永恒,进入无尽星河,天曜世界内,便没了血族忌惮的存在。血族杀来,天曜界内十方天地皆动乱,古族圣地纷纷出动,抵抗血族,同时更是在秘密培养着天曜界内第二尊大帝!只有再出一名大帝,血族才完全有可能被打败。只是,大帝之路众生皆在走,谁有能走到最后?
  • 当眼泪已成为过去

    当眼泪已成为过去

    一位伟大的天才宇文上书博士,发明了人类向往的穿梭时空器之后,不断受到恐怖分子恐吓,他们想借此改变整个地球,而上书博士却因此遭到杀身之祸.在被大火包围的情况下,博士将自己的女儿推进了时空隧道之门,自己最后葬身火海,从此时空隧道仍是一个迷.....而她的女儿被送到了一千以后,在那里,她会遇到什么样的遭遇呢?
  • 快穿之小神仙

    快穿之小神仙

    顾存是个活宝贝,最大的爱好就是在自己穿过的世界收集宝贝,结果不小心捡了个牛皮糖,甩都甩不掉的那种。沈大爷邪魅一笑,把正捧着宝贝呵呵傻笑的某人扑倒:宝贝居然想甩掉我,真是不乖,必须惩罚。系统躲在一边想哭:我的宿主是最大的金手指,结果还每天给自己找金手指,我怀疑自己是个假货,毕竟我身为一个伟大的系统结果只有每天卖萌的份,想想就好虐。甜宠,主受,1V1,小虐怡情,作者亲妈
  • 风水大宗师

    风水大宗师

    九道河子,九龙盘踞。地因其名,有穴贵不可言。三百年前杨家先祖因妒坏陈家风水,导致陈杨两家恩怨纠缠百年。北京有一风水师,千古奇人,自称:卧龙。
  • 王妃,怎会命苦!

    王妃,怎会命苦!

    她穿越的第一夜,繁星璀璨。她看到他和那女子,毫不忌讳,当着她的面,在这广袤的草原上嘿咻嘿咻地做着“野外运动”的时候。她只是笑着,说了以上四个字。他是她的夫,她是他王府里唯一的正妃。他口口声声叫她:“爱妃”。可,连鬼都知道,他心底,从没爱过她。不爱可以,但做人,不可如此虚伪!”她大叫,与他怒目而视。“我的夫君,可以不英俊,可以不富有,可以没有权势地位,但绝对不可以像你这样带着一副面具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