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看不见了,老人又转身回来了,对张良说:“小孩子可以教导了。5天后天刚发亮,来这里见我。”像是做梦,张良膝一软,跪了下去,应道:“是。”
5天后,张良如约来到桥上,不想老人已经等在那里。老人板着脸说:“跟老人约定,不能迟到,懂吗?”说罢,起身就走,边走边说:“5天后再来。”
到了第5天,鸡刚叫,张良就动身了,可还是迟到了。老人很生气,吩咐他下次早点来。
又一个5天后,还没过半夜,张良就来到桥上。等了一会儿,老人也到了,见了张良高兴地说:“就应该这个样子。”接着拿出一册书送给他,说:“读了这册书就可以给帝王当老师,以后十年你会发达的。”
果然,这期间暴发了反抗秦朝的大起义,张良施展才能的机会到来了,他以智谋辅佐刘邦夺取了天下,成为汉朝开国大功臣,被封为留侯。《史记·留侯世家》
举案齐眉
梁鸿是东汉人,家里很穷,但品学兼优,乡里一些大户人家都看好他,想把女儿嫁过去,但都遭到谢绝。同县有个姓孟的女子,身材肥胖,又丑又黑,力气大得能举起石臼(jiù),因为没有找到如意郎君,一直到30岁了还没嫁出去。父母问她,什么样的人才肯嫁,她说梁鸿那样的就行。
梁鸿听到了,便同意了这桩婚事。别人向父母要嫁妆,都是细软,孟女要的却是布衣麻鞋以及纺纱织布编筐的工具。
她嫁到梁家后,一连7天,梁鸿都爱答不理的。孟氏恭恭敬敬地跪在床边说:“我私下听说先生您品德高尚,谢绝了不少女子,我也回绝了好几个男子,如今看来您对我也不满意,请问我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梁鸿说:“我要娶的是身着粗布衣、能够一起去深山隐居的人。而你满身绫罗绸缎,描眉画目,太让我失望了。”孟氏说:“我早就按照您的心意准备好了。”于是卸掉婚妆,换上布衣,干起家务活儿。梁鸿非常高兴,说:“这才是我梁鸿的妻子,我终于有伴儿了!”便给她取名孟光,字德曜(yào)。
后来,梁弘带着孟光到权贵皋伯通家做工,专事舂(chōng)米,夫妇俩住在供仆役用的廊屋中。每当梁鸿收工回来,妻子便将饭菜摆在托盘中,低着头举到丈夫面前。此景被皋伯通看见了,大为惊奇,料定二者绝非凡人,便拨出房舍给他们居住。梁弘曾写出轰动一时的《五噫歌》。(《后汉书·梁鸿传》)
公主儿媳
唐太宗的女儿南平公主嫁给了大臣王珪(guī)的儿子王敬直。过去公主下嫁,从不以媳妇礼节侍奉公婆。王珪说:“当今皇帝圣明,行为举止都依循礼法。我接受公主行礼,难道是为自身荣耀吗?只是为了成就国家美名罢了。”于是与夫人就席而坐,让公主行媳妇侍奉公婆之礼。公主行礼就是从王家开始的。(《资治通鉴》卷194)
太宗的另一个女儿襄城公主嫁给了大臣萧瑀的儿子萧锐嗣。最初,太宗想为萧锐嗣营建新宅第,公主不肯,说:“媳妇侍奉公婆,应当早晚都在身边,如果住在外面,势必难以周全。”于是太宗打消了这个念头。(《资治通鉴》卷199)
唐宣宗将爱女万寿公主嫁给郑颢。礼官报请遵循公主规制用银子装饰马车,宣宗命令按照女儿如今的命妇身份用铜装饰车辆。宣宗又颁诏书叮嘱万寿公主恪守妇人礼节和民间规矩。郑颢弟弟患病,宣宗派使者前去探视。使者回来交差,宣宗问万寿公主在什么地方?回答在慈恩寺看戏。宣宗勃然大怒,急宣公主入宫,让她站立在庭殿台阶下,看都不看她一眼。公主很害怕,泪流满面,长跪谢罪。宣宗责备道:哪有小叔子病危,嫂子去看戏的道理!
宣宗相中了一个叫于琮的臣子,想把女儿永福公主嫁给他,后又搁下了。有人询问其中缘故,宣宗说:我近日与这个女儿一起吃饭,她竟然当着我的面把筷子折断了,脾气这样坏,怎么可以做士大夫的妻子呢?于是把另一个女儿广德公主嫁给于琮。(《资治通鉴》卷248、249)
守规矩的郭子仪
郭子仪是唐朝中期最著名的人物,封汾阳忠武王,他手握重兵,相当于天下兵马大元帅,还长期担任中书令,可谓集将相于一身,权势大得不得了。不光朝臣,就是地方实力派都怕他、敬他。割据一方的军阀田承嗣从不给人下拜,见到郭子仪的使者,便朝着他驻地的方向行跪拜大礼。郭子仪的不少部属后来都另立山头,独霸一方,但在老主子面前一点谱也不敢摆,跟奴仆差不多,连走路都小步快行,透着殷勤劲儿,而郭子仪也拿他们当奴仆支使。
郭子仪担任中书令24年,月收入2万缗私产不计在内,家里仓房中的珍宝奇货堆积如山。他全家连主带仆3000人,有8个儿子、7个女婿,都在朝中当大官。他的孙子几十个,每当向他请安时,他都认不过来,只能朝他们点点头。
像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在古代是很难善终的,但郭子仪却活了85岁寿终正寝。为什么郭子仪这么特殊?就在于他守规矩。他对朝廷格外忠心,只要一纸诏书,他便立即起程前往京城报到,从不过日,不管有多大事也先放到一边。所以尽管诽谤他的舆论从未间断过,但皇帝依旧高度信任他,而他也就得以平平安安踏踏实实地享受荣华富贵。(《资治通鉴》卷227)
小结
守礼是从制度层面解决问题。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组织有纪律。人一旦选择仕途,便有了双重身份,不仅要遵守一般的公序良俗,还必须接受专门针对官员制定的法律、法规、制度、纪律的约束。这显然不是一件轻松自在的事情,最初肯定会感到诸多不便。这个时候就要像故事中说的那样,硬下心来强迫自己做下去,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就不会感到约束了。
按照孔子的说法,这叫“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从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愿,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不逾矩,不违反规则。用哲学语言表达,就是主体与客体相统一,也就是自由,这时人没有丝毫被束缚或者去适应什么的感觉,也没有被阻碍的感觉。北宋大儒理学家程颐,一生严格遵照礼制。到了垂暮之年,学生觉得他这么活一辈子有点儿冤,问:“先生四五十年来一举一动都按照规矩去做,不是太过劳苦了吗?”程颐回答:“我每天都走在平安的土地上,哪来的劳?又哪来的苦?”老夫子坦然得很,满足得很,活得心安理得、自由自在。
炼到这一步,人与规矩便合而为一了,就像故事中的蘧伯玉和梁鸿、孟光,即便没人的时候,行为也与规矩完全一致。这种情况下,诱惑和压力还能发生作用吗?就是来势再猛,冲劲儿再大,人也不会失足。
(二)克己
要义
要做到守礼,最关键的是克己,所谓的“克己复礼”(《论语·颜渊》)。克己克什么?人非常复杂,需要克制的东西多多,然而要害只有一个,那就是欲望,所以宋代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子语类卷十二》)
人欲不等于欲望,而是指欲望中过分的那部分。欲望不能灭,因为诸如食欲、性欲之类是人的本能,是人性的表现,灭它等于灭人。然而过分的那部分欲望就不同了,缺了它人照样活,而且活得干净、明白、健康。譬如舌尖上的浪费,就属于人欲,它不符合天理,不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而是从人的贪婪、炫耀、放纵这些坏毛病中发展出来的,所以才称它为人欲。这种过分的欲望不制止,任其发酵膨胀,就会败坏作风,损坏道德,破坏制度,不要说恢复和发扬优良传统了,就是维持现有局面都不可能。
故事
不勾起别人的欲望
周朝的君主周厉王派卿大夫芮(ruì)伯讨伐西方的戎人。戎地出产良马,芮伯得到了一匹少见的好马。芮伯打算把马献给周厉王,芮伯的弟弟芮季认为不合适,劝道:“大王贪得无厌,又喜欢听信谗言。如今您班师还朝,献出好马,朝中当权的大臣一定认为你得到了不止一匹好马,一定会向您索要的,而您却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这势必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在大王面前说您的坏话。而大王一定会相信他们,那时就大祸临头了。”
芮伯不听,还是把马献了上去。果然如芮季所料,周厉王的宠臣荣夷公派人向芮伯索取马匹,没有达到目的,就在周厉王跟前恶意中伤芮伯。后人谈到这件事情,认为芮伯也逃不脱干系。明明知道周厉王贪婪,却还去拿好东西引诱他的贪欲,所以说芮伯也有过错。(《郁离子·慎微》)
西汉时,文帝巡视自己的陵墓霸陵,中郎将张释之跟随。文帝对群臣说:“啊!我的陵墓以北山岩石为椁,用切碎的麻絮和漆填充缝隙,如此坚固,有谁能够动得了它!”左右都迎合道:“对!”张释之说:“假使其中有能够勾起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便熔化金属把整个南山封住,也会有缝隙;假使其中没有能够勾起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便是棺材外面没有包裹石椁,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文帝称赞他说得好。(《资治通鉴》卷14)
十六国时,刘琨部下有一个将领叫邢延,他得到一块碧石,把它献给了刘琨。刘琨又把这块宝石送给拓跋六。拓跋六还去找邢延索求碧石,没有得到,抓走了邢延的妻子儿女。(《资治通鉴》卷87)
唐昭宗时,刘巨容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向申屠生学习用烧炼药物的法子制作黄金。大宦官田令孜的弟弟路过,刘巨容拿出烧炼的黄金给他看。田令孜知道了这件事,便向他要炼金秘方,刘巨容不给。田令孜怀恨在心,后来杀了刘巨容,灭了他的家族。(《资治通鉴》卷258)
楚灵王的私心
楚国君主楚灵王狩猎阅兵,炫耀武力。晚上接见令尹(相)子革。
楚灵王说:“我们先王熊绎,与晋国、鲁国、卫国、齐国的先君一起侍奉天子周康王,周天子赐予宝器,那四个国家都得到了,唯独没有楚国的分儿。如果现在我派人去周朝,请求赐给楚国宝鼎,他们会答应吗?”“当然会。”子革答,理由是,今天的楚国早已不是过去的贫弱落后的国家,而是一流强国。
楚灵王点点头,又说:“往昔我们的先祖居住在许国,如今那个地方被郑国占据。如果现在我派人去郑国索要这片土地,他们会答应吗?”“当然会。”子革答,理由是,周朝不敢吝啬宝鼎,郑国又怎么敢吝啬土地?
楚王点点头,又说:“过去诸侯都疏远楚国而亲近晋国,如今我有四座大城邑,每座城邑都拥有兵车上千辆。如果我向诸侯示威,他们会畏惧我吗?”“当然会。”子革答,理由是,仅仅这四座城的实力就足以震慑诸侯,更不要说整个楚国的力量了,谁能不惧怕?
楚灵王很是得意,看见史官倚相在一边,便叮嘱子革好好待他。子革说:“从前天子周穆王放纵自己的私心,周游天下,竟然打算在大地上处处留下他的车辙印记。有人作了首名为‘祈招’的诗来劝告他,他听从了,得以善终。我问倚相这首诗,他说不上来。”楚王问:“你知道吗?”“知道。”子革说,“诗曰:‘祈招安详和悦,是有德者的声音。我们君主的风采,如同纯金美玉。爱惜民众的力量,自己没有私心。’”
楚灵王心中震惊,向子革作了一个揖,进入室内。一连几天,楚王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但终于没能战胜自己,最后遭遇横祸,众叛亲离,上吊自杀。
孔子说:“有句老话,叫克制自己,回到礼上来,就是仁。说得真好啊!楚灵王如果按照这句话去做,怎么会有后来的耻辱呢?”(《左传·昭公十二年》)
里革改信
春秋时期,莒国有位太子名字叫仆,他不满意父亲纪公改立他的弟弟为继位人,竟杀害了国君,带着莒国的国宝前去投奔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