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娶的媳妇不吃饭,新结婚的儿郎不干活。不是不吃饭是在自己家吃饭的次数少,活动量少每顿饭吃的就少;不是不干活,是干的少,穿的新,一般的活儿插不上手,别人能替换的就替换了。
谷雨前后草木葱茏,一场透雨过后青蛙发出嘎嘎的叫声。
立夏前后刺槐开花,布谷鸟催春,花生进入适合播种的季节。看到村民们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恨不得将一个人当成三个用,又是种地,又是养殖,还赶着空闲时间搞草编工艺。看见东边邻居家的两闺女编草辫一年收入一千多,好的中年妇女订草编一年也能收入几百,强壮劳力都比不上,香玲眼馋了。先是学着辫草辫,学会容易,干快却不容易。她又学着钉地毯,针线粗得穿不过去,使劲大了,顶鼻子都顶穿了,针都顶断了,忙活一天下来也订不出多少,还经常不合格打回来返工。毕丰收宽慰她:实在干不来就别硬撑,有房子还要赔地的事绝对不能做。
香玲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挑胖捡瘦也就成了没有事可做。毕丰收劳动习惯了,忽然活不多,觉得心里空荡荡的。他不像以前那样忙碌,也闲不着。每天头晌四六集赶着,经常比量秤杆子,做些贩菜、贩席之类的小买卖,大买卖做不成,小买卖闲不着。头晌赶集,下晌没事,在家的时间就捣弄一下摩托车。这个地方螺丝松了,他紧一紧;那个地方好加油了,他加点油;或者擦擦摩托车上的尘土,然后用水冲刷浮尘。有时候还叫香玲跟屁虫似的粘在他的屁股后面,帮着送这个,拿那个,跑前跑后忙个不停。
一天,香玲不知道从哪里来了灵感,觉得自己不能抬脚就让人接送,应该用自己的腿走路,用自己的翅膀飞翔,先学会骑摩托车,再学服装剪裁,做衣服卖,就是不卖衣服,骑着摩托车做点什么生意都是一碟小菜,小意思。
香玲把包袱抛向毕丰收,摊开时,毕丰收有点吃惊,既而镇定地提醒她:“你学车我不反对,只是担心你驾驭不了它,那玩意可是撒手无招啊!”
“会骑自行车的人就会骑摩托车!你看看人家红运媳妇不照样把摩托车开得嗷嗷叫嘛。”
“那是人家,人跟人能一样嘛!”
“我知道。但是,我想学。”
“你愿意,就试试吧!如果不行早打退堂鼓,早早下马,免得后悔。” 毕丰收犹豫着答应了。
话没说完,香玲一蹦一个高,搂着毕丰收转起来,一边转一边亲,兴奋的劲头真想脱下高跟鞋往摩托车跟前跑。直到他喊“小奶奶”、 “小奶奶”,香玲才罢休。
村子周围分布着五六个如大镜子般平坦敞亮的场院,是大集体时留下的产物。一层厚厚的黑土平整地压在上面,像一片片的黑地毯平铺在村子周边。分地到户以后,大场院也成了老和尚的百衲衣,分到了各家各户。为了使用方便,没有立桩挖沟立即分开,也没有栽上桑树墩,是学习驾驶的理想训练场地。
毕丰收用摩托车把香玲送到场院中间,支起摩托车,手把手地教起来,认真的程度胜过远航归来的水手给天真的孩子讲解征服大海的故事。香玲像是夏夜里瞪大眼睛听外婆讲神话故事的孩子,生怕漏掉一个细节。
这里是起动连杆,这里是油门,这里是离合器。将油门开到一定的程度,踩下起动连杆,轻加油门,车就发动起来。说完,毕丰收一脚踹开摩托车的发动机。
毕丰收关闭车的油门,让香玲照着他的教导,如法炮制。香玲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脚下去便把车发动起来,由于手脚的配合还不是很协调,摩托车“碰、碰、碰”急促地吼叫几声,才转入正常。
玲子的心里乐得开了花,激动的心像怀里揣着个小兔子,不停地跳。
毕丰收事先没想到香玲对摩托车的理解感悟这么透灵,起动车学得这么快,便趁热打铁教起步。手脚的配合要协调,特别强调双手的协调配合。手握离合器,挂上一档,松开离合的同时慢慢加大油门,摩托车便会轻轻移动,说完便从头到尾地演示几遍。香玲口述几遍,演示几遍,在征得 “毕师傅”的同意以后,便飞身跨上摩托车,毕丰收站在旁边保驾。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接连几次,香玲不是忘了松离合器,摩托车“嗷嗷”地叫着,就是油门太少,摩托车“格支”“格支”地卡死了。还有几次将摩托车重重地摔倒地上,她自己只是伤了点皮毛,没有多大妨碍。香玲心里有点打憷,有点心灰意冷,想打退堂鼓。
毕丰收又是总结,又是鼓励,给她冰凉的火盆加炭点火。香玲在经过几次大的挫折之后,终于将胯下的野马变成驯服的绵羊,先是懒洋洋地跑,接着就飞奔起来。香玲非常兴奋,毕丰收跟在摩托车后边大声吆喝着、遥控着。
摩托车在场院里练习几圈,由慢到快,由快到慢,不停地换档、转弯。没用半天的时间,香玲在场院里就运用自如,摩托车按照她的指令或快或慢纵横驰骋。
夕阳挂到树梢上,火红的晚霞染红了西边的天空。几只鸟从头顶飞过。香玲骑在摩托车上,好像胯下骑的不是摩托车,而是骑着一匹红色的火骏马,奔驰在辽阔的黑土地上如同飞翔在辽阔的蓝天白云上。村头的树木,美丽的村庄在她身后急驰。在毕丰收的眼里,香玲成了晚霞中的红蜻蜓,在夕阳的照耀下飞飞停停,美妙无比。
学会骑摩托车让空间距离相对缩短,让香玲把自己可支配的时间拉长,改变了她的视野,也改变着她的生活。
香玲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童年的生活经历。童年的时候,父亲忙于养家糊口只管上班赚钱,几个姊妹相继出生,都是母亲悉心照料大的。父亲没有精力照顾孩子,任由孩子自由发展,从而让孩子们的体魄和意志得到锻炼。邻居看香玲“皮实”称她为“假小子”。她也没有辜负邻居的称谓,确实带点小子气,跟男孩子打起仗来很撒泼,吃了亏不流泪,流了血还要往上冲。
夏天来临,大雨倾盆。她敢穿着爸爸的大鞋在风雨中开大船,不怕被淋得像个落汤鸡,表情依然是那么兴奋,脸上刻满幸福。冬天到了,天地间铺上厚厚的雪被。雪后的清晨像一首清新的诗,又似一幅雅致的画。在诗与画之间,香玲勇敢地和小朋友到坡陡的地方滑雪,玩坐“土飞机”、打雪仗之类的游戏。在一次跟男孩子对阵的过程中,她被对方“俘虏”了,脖子里、裤管里塞满雪,埋在雪里“野葬”,只要她喊一声投降就能获得释放。她坚贞不屈,说什么也不喊,弄得对方拿她没有一点办法。
“邻家有女初长成。” 十三岁那年,香玲从野孩子堆里走出,一改常态,变得十分懂事。她知道家里的难处,理解母亲的辛苦,能够多少帮助母亲分担些忧愁,并力所能及地帮助家里干些零活。妈妈做饭她烧火,妈妈洗菜她倒水;弟妹哭了,她去哄;衣服脏了,她自己洗。母亲忽然觉得女儿长大了,要讲出个具体时间,想来想去就是说不准。
十四岁生日那一天,放了学,香玲撒腿就往家里跑。她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劈头就喊:
“今天我过生日,妈妈!”
女儿的成长,永远牵绊着母亲的心。多少年来,妈妈忙于生计,常常忘记孩子的生日,孩子偶尔问起这事,她总是煞有介事地安慰孩子:“听老人讲,忘一个生日多活一年,今年忘了明年再过也不迟。”因为班级有个憨厚的男生,过生日的头天,跑到老师那里去请假,明天在家过生日。老师没有说准不准,劈头盖脑就是一句:“不能耽误你明天回家吃面汤。”逗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过生日吃面条,在她的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印记。过生日如此简单,香玲就提醒妈妈给自己过个有纪念意义的生日,只要吃一顿妈妈亲手擀的长寿面,或者吃一顿白面水饺就心满意足了。
看到香玲喘着粗气跑回家,妈妈一把将她揽到怀里。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她说:“这几年我们家过的日子不像日子,哪有闲心过生日,不是妈妈心肠硬啊!孩子,说到这里,今天说什么也要给你过像样子的生日。”香玲没有责怪母亲,反而打心眼里感激母亲,能郑重地给自己过个生日。
午餐并不丰盛,只比平日多了两道菜外加一个生日小蛋糕,在孩子的心目中这是难得的奢侈,连菜的味道都比平日好,面条也比平日擀的又长又细。香玲分到的生日蛋糕比弟妹的略大一些,含在嘴里软软的、甜甜的,舍不得下咽。当看到弟妹三下五除二吃完了自己分到的那份蛋糕,像馋猫似的瞪着的眼睛散发出蓝光,特别是看到他们把小手放到嘴里反复地吮吸时,香玲的心头一颤,毅然把自己送到嘴边却没有再咬的蛋糕分给了弟弟妹妹……
这段生活是异常艰难的,甚至可以说是困苦的。艰难困苦的生活,让她长得十分健壮,也培养了她坚强的品格,让她终生难忘。
会骑摩托车的日子,香玲跃跃欲试,像在窝里展翅已久的乳燕,斗胆飞出,抖动着并不丰满的羽翼。场院里练熟了,上公路,公路上熟练了骑着回姥姥家。第一次单人骑摩托车回家,把姥爷和姥姥惊出了一身冷汗,差一点吓尿裤子。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没听说大街上的人叫它什么吗?”下句话太难听,姥爷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那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其实姥爷说的,香玲早就知道,社会上流传一段与摩托车有关的瞎话:某县第一批购买70摩托车的人,一段时间后统计,这批人九死一生,生者也是个残废。因此,社会上有人把摩托车暗地里叫它“一脚踹”、“死得快”。这话当然不便说在有摩托车的人当面,否则,不被揍扁,也会被骂个狗头喷血。香玲对这话当然嗤之以鼻,认为那是买不起摩托车的人一种红眼病。姥爷的老调重弹,更是多此一举。
临行前,姥姥再三叮嘱:“慢点跑,路上转弯要小心,一看二慢三通过。”人们常说:春风得意马蹄疾,此时此刻头脑发胀的香玲早把老人的话当成耳边风,还嫌啰嗦,没等老人说完,便发动开摩托车出发了,车开出老远还不屑一顾地喊:“我——知——道——了——。”摩托车飞出很远了,姥爷还听见香玲的回话在风中荡漾,余音缠绕到柳树梢上,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