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雾薄,风轻,港湾静悄悄。
胶东半岛最大的渔村之一——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初旺村的渔港内,数百艘渔船排列整齐,樯桅如林。每条渔船都身披节日盛装。舱门两旁是红彤彤的春联,舵楼正中是斗大的“福”字;二三十米高的桅杆顶上,高高飘扬的是五星红旗;斜拉的帆绳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旗。轻风吹过,国旗猎猎,彩旗飘飘,一派节日景象。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三、十四,是盛行于初旺一带渔村的鱼灯节。自从前年鱼灯节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后,初旺的鱼灯节一年比一年更加红火。
鱼灯节是从元宵节演变而来。每年的元宵节,与内陆不同的是,初旺一带的渔村不仅要在自己家里张灯结彩,往祖先的墓地送灯,还要给海里的龙王爷、海神娘娘送灯,祭船、祭海。久而久之,送鱼灯就成了胶东沿海渔民独立于元宵节的一个单独的节日。据史料记载,初旺一带的鱼灯节距今已有约500年的历史。
此刻,距港湾不远的初旺,早已是一派红红火火的节日景象。村头,一条由1300多只大红灯笼组成的长廊在静静地等待着八方来客。渔家的门楼上,描画着崭新的龙凤呈祥、吉祥有鱼(余)图案,大门两旁,大红灯笼高高挂,长长的春联耀眼明,五彩的过门笺随风飘弋。家家户户紧张而有秩序地忙碌着,男人们在忙着整理祭品,女人们在厨房里忙活着中午的饭菜。南庄北疃的亲戚,甚至远在城里的亲朋都赶在这个日子里来渔村过鱼灯节。自从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不少游客也不远千里地赶过来,见识一下北方渔捕文化的遗韵,感受一下渔家生活的滋味。
下午一时许,随着家家户户大门洞开,渔民们一家一户为单位,身穿着节日的新装,带着精心准备的祭品走出了家门,鱼灯节正式拉开了帷幕。
在祭品中,有十几斤重的完整无缺的大鲅鱼、大鲈鱼,有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猪头,有传统的大枣饽饽,有用苹果、青萝卜、胡萝卜制成的各式各样的鱼灯,还有高粱秸秆扎制的纸船。祭品上,有的贴着大红的“福”字,有的拴着长长的红绳……
各家各户盛祭品的容器也是丰富多彩。有提着篮子的,有端着长方形的红漆木盘的,有抬着特制的大红食盒子的,有推着小车的,有开着轿车的,最有气势的是开着轻型卡车的,供品就放在驾驶室顶棚上,车厢里坐满了人,有的在挥舞着红旗,有的在敲锣打鼓,坐在车厢最后的人手里提着一挂鞭炮,边走边放。
与祭品同时出门的,还有震天动地的锣鼓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咚咚锵”,“咚咚锵”,锣鼓喧天;“咚!咚!咚!”,“啪!啪!啪!”鞭炮齐鸣。送鱼灯的队伍从各家各户出发,途中不断有人加入,有送鱼灯的渔民,有赶来看热闹的亲戚朋友,还有慕名而来的游客,队伍像滚雪球似地越滚越大,数里长街,不一会儿便汇成一条彩色的河流,朝着一个方向——村东的鱼码头欢腾而去。
滚滚人流来到码头,各奔自家渔船。年轻人将鞭炮挂在高高的桅杆上,老人们恭恭敬敬地将祭品摆在船头,然后朝着大海顶礼膜拜,默默许愿,祈求一年好年景。鞭炮响过,甲板上留下一层红色的纸屑,渔民们从海里提上一桶海水,将冒烟的纸屑浇灭,确认没有火种后方离船而去。
下午两点多钟,各家各户的祭海仪式刚刚结束,村里组织的鞭炮燃放和秧歌表演又粉墨登场了。为了安全和效果,村里用钢管在码头上扎制了长长的铁架子,专供燃放鞭炮和礼花之用。一时间,万挂鞭炮震耳欲聋,千颗礼花腾空而起,渔村码头笼罩浓浓的硝烟和红色的纸屑之中。
鞭炮声渐渐疏落,秧歌表演的锣鼓声又响起来了。此次鱼灯节,村里组织了500多人的秧歌队参加表演。平日里摇橹的手、操舵的手、拉网的手,此时此刻舞起了数十米长的巨龙,举起了金灿灿的雄狮。秧歌队里,还有慈眉善目的唐僧,蹦蹦跳跳的孙悟空,憨态可掬的猪八戒,一路走来,赢得阵阵喝彩。秧歌队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个欢乐的漩涡。
此时,大街小巷,甚至沿街楼房的阳台上,都挤满了看秧歌的人们。有搭着眼罩,站在阳台观望的老人。有骑在爸爸脖子上,居高临下、大呼小叫的孩子们。还有渔家自发组成的锣鼓队,他们敲锣打鼓,欢迎秧歌队从家门前走过。一位渔家大嫂刚才还在厨房里忙活,一转眼就出现在自家门口的锣鼓队中,她手上粘着面粉,腰上扎着围裙,打起钹来十分潇洒。秧歌队走到哪里,孩子们就跟到哪里,抽空还让大人们给他们和孙悟空、猪八戒合个影……节日的狂欢一直持续到夕阳西下。
夜幕降临,沸腾了大半天的渔村渐渐归于平静,家家户户的大红灯笼亮起来了,红红火火,映红了渔村的夜空,映红了平静的港湾。遍布村中各个角落的渔灯亮起来了,闪闪烁烁,眨着活泼可爱的眼睛,渔村成了一片灯的海洋。在码头,我见到了一位初姓船长,他虔诚地往大海里放了一条纸船,纸船悠悠,载着闪闪的鱼灯向着大海深处飘然而去。我和他聊起了鱼灯节。我问他,过去鱼灯节也这样热闹么?初船长喟叹一声:“过去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思鼓捣这些事?!改革开放,海边的人富了,大伙有心思,有心情,图个乐呵,图个热闹。”从船长嘴里得知,过去,这个村有龙王庙,可大伙儿照样受穷。出海打鱼,遇上大风,船毁人亡的事时有发生。如今,天气预报早早知道,渔船越造越大、越先进,近海的鱼少了,就奔远洋,捕捞不行,就搞养殖,过去叫靠海吃海,如今哪,不光要吃海,还要养海、护海。初船长告诉我,过了鱼灯节,就要出海捕鱼了,今年,他们几家联合又新置了一条大马力渔船,就等着开春出航了。
夜色中,海风习习,涛声阵阵,鱼灯闪闪,繁星烁烁,不时,耀眼的礼花在半空绽放。
春汛在即,又是一个好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