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距离产生美,可天鹅始终与人类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是为了美丽,而是为了自身的安全。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和文友们曾慕名赶到天鹅湖,久居城市的人们无不为能够亲眼目睹这美丽的精灵而兴奋不已,但是,我们只能借助望远镜才能看清天鹅优雅高贵的举止,它们或卧或立,或游或走,或翔或奔,高雅美丽,令人叹为观止。当地的天鹅保护者告诉我们,天鹅起飞,需要“九蹬十八拍”。由于体形硕大,天鹅不能像其他鸟类那样,纵身一跃,腾空而起,而是要经过“九蹬十八拍”的助跑,即迈开大步,黑黑的脚蹼在地面上有力地蹬踏9次,宽大的翅膀奋力拍动18次,方能飞离地面,跃上高空,脱离险境。当时,天鹅与人类的距离大约是60米。如果天鹅看到人类进入这个安全距离时,便会向湖心走去,你快它也快,你慢它也慢(始终保持在60米左右的距离),或者迅速启动“九蹬十八拍”,飞离地面,进入相对安全的天空。我们开始有些不信,后经观察发现,的确如此。天鹅靠什么如此准确地计算出这个距离,来确保自己的安全?我们至今百思不得其解。
随着《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出台(天鹅被列为二类保护动物),公然猎杀、出售天鹅的事情日渐减少。但是,商品经济大潮涌起,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所形成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个与大海只有一堤之隔的泻湖成了一些人眼里养殖海参、对虾等高档海产品的理想场所。于是,泻湖的天然出口被修上了大坝,数平方公里的湖面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池子,天鹅们喜欢觅食的大叶藻越来越少了,天鹅们哀哀地看着这一切,在空中发出阵阵悲鸣……
事与愿违,天鹅有幸。人为的大坝打破了泻湖的生态平衡,养虾、养参遭遇惨败,严酷的事实教育了违背规律的人,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不得不改弦更张,依照科学规律办事。当地的政府、企业纷纷出政策,出资金,出人力,保护天鹅湖,天鹅湖的天更蓝,水更清,饵更肥。
人类所做的这一切,天鹅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每到冬天,它们便呼朋唤友,携儿带女,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天山脚下在这里栖息越冬。不仅如此,天鹅与人类的距离更接近了。过去,天鹅是“惊弓之鸟”,人们只能远观,不能近瞧,天鹅与人的距离始终保持在60米左右。今天,当我们再次拜访天鹅湖时,我们惊喜的发现,天鹅离我们更近了,有时甚至可以保持在10米以内,人类可以近距离地给它们喂食、拍照,不用借助望远镜,我们就可以看清它们洁白的羽毛,黑色的脚蹼,嫩黄色的喙部,甚至那圆圆的眼睛……
时间跨越了30年,天鹅与人类的距离拉近了数十米,这是多么令人惊喜的数十米!人类把天鹅当成了天使,天鹅也把人类当成了朋友。
人类与天鹅的距离,反映了人类离文明的距离。人类与天鹅近了,离文明就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