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六部隋朝开始就已确立,李唐王朝又将其完善。
三省六部的所做的工作除国家高度机密在贞观四年春,就开始对天下民众公开告知,以此实现政事透明,民心安定国基稳重。
三省分任起草政件,审核政件,以及实施政件。其中尚书下分户、工、礼、兵、吏、刑六部。
户部掌管户籍财经;工部掌管工程田屯事项;礼部负责考吉、嘉、军、宾、凶五礼并管理国学事务科举考试自己蕃属与外国往来,以及祭祀;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吏部掌管全国官吏任免考课及调动;刑部则是掌管法律刑狱。
长安六部的管理事务绝大都被世人知晓,国家的决策与想法民众也能理解,所以才得以平稳地展开建设。
然而再如何透明,总有一些事要隐瞒住,举国上下仅有不出五指之数的人方能得知——好比在礼部,存在着一个天气司。
所谓天气,顾名思义乃是指天地元气,天气司便是专勘察天地元气变化的机构。
贞观十年,腊月底,年关将至无论是皇宫还是农家都开始忙活扫除置办年货,还有准备祭祖。六部也忙着年终统筹,以及策划来年事务,之后回乡过年。
长安城中只有天气司在这些日子仍然不曾有所动作,因为司中无时无刻不在办公——整个天气司只有两人,一人观天象,一人察气变。二者都是修士,一年自始至终都不会有入世的打算,一年中每日每时他们都在修行,查探着天地元气的变化以及演变趋势。
他们是被太上皇从孤儿中选出的天赋异禀者,自幼接收着堪舆与天象宗师的指教。天气司自从唐开国以来就存在,并且到了当今圣上管理,司内两人也是未曾换过。
廿八清晨,两人正在入定中。年长一些的修士忽然眼皮跳了几跳,另一位修士直接睁开了双眼。
“师兄,西南方向。”那位说完便是阖上了眼。
“多谢。”年长者缓缓睁眼,从蒲团上坐起,打理整齐长袍,端起一旁案上的茶杯呷了一小口,不紧不慢地小步踏上高处观风台。
台上吹着不大的西风,修士迎风望向西南天际,眯着的双眼缝中渐渐流溢出淡青色的光。
半晌过去,风似乎变大了,修士双眸中的青光消散而去。
他的表情定格在刚刚登上观风台的模样,皮肤上的皱纹也不曾有半点变化。
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修士轻摇头,叹了一口气,盘腿坐下,伸手拍了拍台子。片刻后,另一位登了上来,准备看向西南方。
“清贤,万万不可观望。”年长的修士从未叫过另一位的字。
“师兄,怎么……”
“带我下去吧。”
“可是,唤我上来是何事?”
“西南方向是帝王之气——我失明了。”
“师兄,我们是否现在上书给圣上?”
“帝王气息虽盛,然三年内出不得帝王之才。眼下正是要除夕,宫内祭祀除尘也是紧的很,年关后再告与圣上吧。”
贞观十一年孟春,天气司上书皇帝。
“天气司有察,长安西南千里外有灵气逼人,其气呈五彩,状若龙虎腾扑,天间流光闪烁。此帝王气也,臣观望之而至于失明。若不命人速达此地断王气,不期三年,定出一帝王。此外,臣已再无望气之能,还请陛下速速选出一人代替臣之职位。”
皇帝阅毕,急召见国师袁天罡,将信件内容道出。
“天巽先生,阁下所见,如何方能断掉王气,保我大唐?”
袁天罡盘腿坐于榻上,眉头微皱:“欲要断王气,唯有斩龙脉。为保大唐天下太平,臣恳请受命前去,以分陛下之忧。”
次日,袁天罡告别长安,前往西南。
途经广元时,被利州路都督武士艧热情相邀留下做客数日,并趁此机会求其为家人看相。
袁天罡一见到都督内人杨氏便吃惊地说:“夫人法生贵子!”
武士艧便把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领出让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罡一看说可以官至三品,不过是能保家的主罢,尚算不得大贵。杨氏又唤出二女之中的长女让袁天罡相,袁天罡称“此女贵而不利夫!”最后又叫出了家中的老幺,对袁天罡称为年岁最小的儿子。
袁天罡一见便大惊,“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可惜是个男子,若是女子,倘有缘,便成天下主!”
几日后,袁天罡自广元出发。又半月,达阆州城,经步测,验明确为帝王之气升腾之地。
秋分当日,一切准备停当,袁天罡站在阆州龙脉来龙主峰,开始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