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44200000007

第7章 出发,寻找传说的幸福城(3)

接着,各连的人负责把分配的上海青年领回自己的连队去,当然也是各种车辆都用上,挤得满满的。不少老职工坐不成车,就一路兴高采烈地走回去。大家都觉得,这一下农场要热闹许多了。见这么多上海青年来了,老职工和家属们是很高兴的,也发自内心地热情欢迎。因为大城市的人到农场来,对于大家肯定是件好事。在这人烟稀少的地方,面对艰苦的环境和繁重的开荒任务,人多总归好,那个时候团场很需要劳动力。再者他们也想过、议论过,上海青年来了,国家就会关心到我们,因为关心上海青年,也能把我们带上,这样的念头也是有的。

但是,让何立云他们这些老职工和家属多少感到尴尬的是,等到欢迎场面过后,把上海青年们领回连队,帮他们提着行李,送进了打扫好的“宿舍”,结果刚到里面一看,他们好多人就哭了,有的甚至不肯住下去。为什么呢?所谓的宿舍,实际上就是地窝子,那个条件确实相当的差。

从上海到新疆,连长程均友参与了接人的全程。最后,他把上海青年接到自己所在的34团。一来到家,他感到那真是安排得很好了,老职工们自己养的鸡、鸭、兔子什么的,都往那儿掂,往那儿送。都说上海学生从那么远支边来了,得慰问他们。

而上海青年的感受却是另一个样子。王祖炯记得他们是从库尔勒向东南,到达接近若羌县城的34团。那是傍晚了,经过漫长的颠簸,车子终于停下来,他们疲惫地向外看去,这好像是到了一个地方,有几栋破败的土房子,几棵老胡杨树,周围好像都是荒漠。车停在这儿,连长程均友下来高声告诉大家:“到了,这就是咱们塔里木生产五队,也叫五连,咱们就到这儿了。”上海青年们几乎都傻了眼,这就是我们要来参军的地方,要长期生活的地方吗?难道连房子都没有吗?

许多人不肯下车,有的女孩子简直就不行了,站在卡车上哭起来。有的甚至说:“我不干了,我要回去,要回上海。”大家对眼前的这些都不能接受了,恨不得不下车,现在就马上让送回去。

这时候呢,在昏暗的天色中很多人围过来,这些人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旧军装,破棉袄,脸晒得很黑,牙黄黄的,操着南腔北调,实际上以四川、河南、山东的口音为主,听见他们在好言劝说:“下来吧,到地方了。”“不走了,下来吧。”这些都是在农场多年的老职工。

当天晚上很累,再不情愿最后也只好下车进屋倒头睡下。第二天早上起来,闹笑话了,有一个说:“报告连长,昨天晚上我听到鬼叫了!”连长程均友问:“鬼叫是怎么叫?”那个人就学,这么一学,连长笑了,把他们领到外头,指着树底下拴着的一头毛驴说:“你们看看,就是它叫的。”

在北疆,李梦桃他们那一批人是经过奇台县,然后又坐了十个小时的车,这一路上看不到一个人,最后到达农六师下属的北塔山牧场。类似的不安情绪也在困扰着他们,这地方到底是哪里呀?我们住的房子在哪里?人家向地上指了指,对他们说:“房子不就在这里吗。”结果往下一看,汽车都快开上去了,是地窝子,从上面看什么也没有。

当年在“先生产、后生活”的口号下,盐碱地上挖个坑,上半部用红柳枝条堆了泥垒一下,顶部留出个洞口,放置一块玻璃或塑料布采光,这就是兵团人都熟悉的“地窝子”。

在地窝子的“门口”,已经摆好一排脸盆,每个脸盆里有一条毛巾,新毛巾本来是白的,但是马上被渠里打来的水浸黄了。老职工们还在旁边热情地招呼他们:“快来洗洗脸吧!”上海青年们怎么也快不起来。

分到农一师14团的女青年朱静华,也遇到了差不多的情况。他们已经下车了,但都不知道脚底下就是自己将要住的“房子”,一些十几岁的男女闲不住,还在上面跑啊跳哪。连长跑来喊:“你们可千万不能跳,这下面是房子!”这是房子啊?后来他们就是从这房子的边上,有一个坑洞,下到了里面去。之后漫长的日子,就要在这样的地窝子里面度过了。

在上海做过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杨清良,分到了农一师14团,他们一个排一百三十号人,一个班三四十人。他们住的地窝子挖得很大,里面大概能有三十米长,两边是大通铺,中间留一条走道。人从地面的斜坡跑下去,就是地窝子的门。

安康去的农一师5团五连,地段很艰苦,整个连队都是地窝子,根本没房子,连部也是地窝子。韩培芬分到农二师21团的连队,靠近博斯腾湖和孔雀河,自然条件比较好,所以生活条件也不错,有土房子,地上垫了麦草,就睡在上面。但刚到的那天,晚上风沙很大,周围树又少,狂风就更加显得猛烈。女孩子纷纷哭起来,开始是有人低声抽泣,直到大家抱在一起痛哭不止。

幸福生活就要从这里开始

不管怎样,可以说团场上下尽其条件所能,为大城市初来乍到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要让新同志一来就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上级甚至专门提前下达了文件,要求造纸厂把其他任务先停一停,为即将到来的上海青年多生产些草纸,毕竟来自大城市的人总要讲究一点。而一些干惯农活的老职工,还特意登上舞台,演出他们排练已久的河南豫剧。

晚上毛国胜他们集合来到会场,被安排在前排坐好。搭起了台子搞演出,人家也叫文工团,主要就是那些老职工上去演节目。在上海青年看来,他们打扮得土里土气,跳的舞也让人觉得很奇怪。所以男女学生们都忍不住觉得好笑,还议论说这些人怎么这个打扮,这跳的什么舞啊。

老职工及家属演了一阵子下去了,主持的领导说:“欢迎上海学生给我们表演一个节目!”下面都鼓掌。上海青年中多才多艺的还不少,有一些人自己带了手风琴、口琴、胡琴、小提琴,就临时拉了一部分人上去演了。

这一表演不要紧,把当地的人给震住了。后来的情况是,老的文工团解散,由上海青年中抽出一批人组成新的文工团,那些有才艺的帅小伙啊、漂亮姑娘都抽去了,此后对当地的文化生活冲击不小。

在不同的团场,差不多都陆续发生了相似的一幕。34团五连,连长程均友把上海青年当中有点才艺的都找出来,集中起来,会唱歌的组织唱歌,会演节目的演节目,会拉弦子的拉弦子。总之,会啥的都找出来,能唱歌的唱歌,能说笑话的说笑话。这时候,有文艺爱好的余加安就上台了。上台干什么?说相声,还唱了拿手的歌。

进入新疆分到各农垦师以后,年轻的何百成似乎很幸运,他和一些伙伴即将去的那个地方,是当年已经美名远扬的“幸福城”。

起初何百成并不知道,但因为他很好奇,就在去往团场的路上向一位干部打听:“请问我们究竟是要去哪儿呢?”干部没有告诉他具体的位置,而只是说了简单的三个字:“幸福城。”这实际上是农一师第16团场所在的地名。何百成一听,十分惊喜,心想:幸福城我熟悉啊,在报纸上我早就看到过这个名字!

那还是1962年的时候,中学生何百成在《上海青年报》上看到,新疆少数民族有个古老的传说,人们向往的一个地方,没有巴依(财主),没有皮鞭,人们都过着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他们把那个地方叫做“幸福城”。那篇报道还说:“如今在党的领导下,幸福城已经由传说变成了现实!”所以一听说要到幸福城去,何百成当然特别兴奋。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从阿拉尔的城里出来,笔者在车上问何百成:“咱们沿着这条路要去什么地方?”他也是很简单而清晰地说了三个字:“幸福城。”

不禁问他:“还有这样的地名?”他笑道:“对了。现在要去的幸福城,就是当年我刚进疆时去的农场,地名叫幸福城。”他还介绍说,那里过去叫胜利16场,现在是13团。来的上海青年有两千六百多个,占了团场职工的一半还多。那时他们从阿克苏到幸福城,一共走了一百五十七公里的土路。

当年的何百成,跳下了卡车以后,趁着大家休息的间隙,赶紧顺着小道,穿过树林,他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去找找看。忽然他看到有一间平房,上面写着“幸福门诊”四个字。刚好有一位老职工模样的人走来,何百成迎上去问:“同志,请问幸福城在什么地方?”人家看着他,指了指脚下的土地,笑笑告诉他:“小鬼,这就是幸福城!记住了吗?”

何百成一愣,再看看,两边就那么几间房子,别的什么都没有。他已经走了满脚的土,但是他真的不甘心,继续一路寻找下去,他要寻找梦想中的那座幸福城……

当然,像何百成那样的寻找是没有结果的。因为他脚下所站着的土地,确确实实就是幸福城。它叫这个名字,并不等于它已经很美好了。

不管怎么说,何百成所寻找的幸福城还是真实存在的,无论它被寄托了多少想象的成分。总之,那是要告诉新来的年轻人,你们的幸福生活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而前提是,不能用幻想去寻找,既不能等,也不能靠,只能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青春,一点一点地来创造。

同类推荐
  • 宇向诗选

    宇向诗选

    《宇向诗选》是中国二十一世纪诗丛之一,收录汉语诗人宇向的近体诗72首,分九辑编排,包括:你只是到我这儿来;这个人就要消失了;我的心悬在半空,没有落下来;要一只鼻子永远指着前方;明天,他们仍然要与一些继续生活的人交错而过;现在我打算退休,成为平凡无害的人;我们身体的形状将贴在一起;一根为亡灵弹奏的断指;我要告诉你一件事。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卷)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卷)

    随笔是散文中的一种,又称小品文,它最早起源于英国。如果从始祖培根算起,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随笔一度雄霸英国散文的主导地位,五四之后开始传人中国。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朱自清,就是随笔写作的大师。随笔由于是随意而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所以它的题材比一般散文更加广泛。现实生活的见闻,以往事件的漫忆,所思所想,作家作品的漫评,以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工作学习,旅游见闻,史话传说,掌故轶闻,笑、憎、苦、恨,千秋刹那等,无不可作为随笔的材料。朱自清的随笔题材就是丰富多样。他的笔端既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扬州的夏日、北京的潭柘寺和戒坛寺,又有欧洲的罗马、柏林、伦敦、巴黎等城市。
  • 万水千山情·游记卷

    万水千山情·游记卷

    随笔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的记录。生活如浩瀚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随手拈来,不拘形式,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随笔精品,这也造就了文笔奇妙的随笔大家。
  • 围炉夜话(中华国学经典)

    围炉夜话(中华国学经典)

    《围炉夜话》是一本通俗格言集。不以严密的思辩见长,而是以简短精粹的格言取胜,三言两语,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不但使自己清醒,也能使别人警醒。
  • 林徽因诗传

    林徽因诗传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围绕在她身边的,是当时最浪漫的诗人徐志摩,最优秀的建筑家梁思成,最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以及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沈从文、胡适、费正清。 她的一生是掌声与鲜花包围的一生。《林徽因诗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撷取她诗歌的片段,以诗观情,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她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多彩生活。诗歌的简练与散文的优美相融合,力图为读者还原一位真实的绝代佳人。
热门推荐
  • 聊斋市井志

    聊斋市井志

    市井多美女古人诚不欺我,可是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她们都不是人呢?抚媚狐女自多情,孤魂野鬼终难离,花妖仙子落凡尘,且看我仗剑破红尘。妖孽鬼怪尽出,神魔仙佛共舞,道法显圣。在这个光怪陆离,魑魅魍魉的世界,让我且哭且独行。
  • 原来爱没有刚刚好

    原来爱没有刚刚好

    一声再见,将两人的世界彻底隔绝。此刻,她的泪水已决堤。何舒浅六年的等待,就在这一声再见中化为灰烬,如果此刻你回头,也一定会看到他的泪……
  • 劝勉录

    劝勉录

    本书以尖锐深刻的字眼批评希腊诸神和民众文化的堕落、无耻与淫乱,以清晰、雄辩的论证,呼吁和劝勉人们在最世俗的生活中保持一颗超然的心,响应更高、更神圣的道德标准,要心存智慧和希望,对自然要有所敬畏,不要沉迷于不正确的道德观念中。
  • 极品妖后

    极品妖后

    一夜之间,他负她,爸妈弃她,公司开她,就连姐妹也容不下她。一觉醒后,她已经成了相国之女,既然让她穿越重生,她必不再受人欺凌。“我不管你们都是谁,只要我在这,就会和你们斗下去!伤我的,必百倍偿还!!
  • 创世天医

    创世天医

    仙魔大战的创世功臣九阳医仙,为挚爱触犯天条被打下凡间!九次轮回后成了一名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却连连碰壁!就在他无路可走的时候,微信传来震动,一封录取通知出现在他的QQ邮箱内!创世医学院,薪酬丰厚好处多多?点击同意,苏阳开启异界奇遇之旅!治病救人,修炼杀敌,中华医仙,异界创世!拯救世界,开创天医新世纪!一步步朝着创世至高神位迈进,一点点实现自己的天医梦想,直到走到巅峰,蓦然回首,竟再遇宿命中的那个她!
  • 蛊祸人生

    蛊祸人生

    朋友肚子里忽然生出一堆小蛇,浑身长满肉瘤,血肉腐烂,让人不寒而栗。为了帮他报仇,我不远千里找寻那位养蛊人!却不料遇到许多匪夷所思的奇异事件。家传养蛊法,颠覆你对蛊的认知。五行蛊,五种不同的施蛊手段,过程血腥恐怖。中国近代养蛊人,为你讲述关于真正的蛊!
  • 绝将三国

    绝将三国

    猛士的雄浑,血腥的杀伐,摇摆的信仰,迷离的情感,尽在混沌流离的三国时代。本书以独特视角,展现自黄巾起义以来各路英雄逐鹿并起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填补了名著三国演义中武将激斗,大军作战的大量情节缺口,并融入饱满的儿女情长与奇人异士之遭遇,风格个性,手法多变,可谓好勇斗狠文学之上品。
  • 极品校花护花高手

    极品校花护花高手

    从小接受魔鬼训练,让他成为了杀手界的不败神话,任务归来,一次无意的施救,提前结束了他的杀手生涯,成为了一个富家小姐兼极品校花的贴身保镖,从此,什么富二代,官二代,一律狂踩。
  • 盛放的年华

    盛放的年华

    阿风穷困潦倒,与阿猫四处流浪,直到遇见了小学时候的美女阿菜,三个人一起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闯荡,成就了一番事业,这时候阿菜发现自己无法自拔的爱上了阿风,可阿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 我的腹黑俏丫头

    我的腹黑俏丫头

    一个是一脸笑意却极度腹黑的小美女,一个是看似恶魔实则超爱心软的酷王子,在圣凌学院这个贵族学院里,究竟会掀起怎样的风浪呢?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