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44200000008

第8章 劳动,拿起改造自然的武器(1)

每天出工是两个月亮一个太阳;她说男子汉不要哭,我说我饿;谁没握过锄头把子,谁没抡过坎土曼;上海鸭子呱呱叫,受欢迎得很。

在上海青年的记忆中,到团场以后最初的磨炼是刻骨铭心的。印象特别深的,好像都是那些最简单、最基本的东西,比如清早的敲钟,比如原始的工具。当没有别的路可以逃避的时候,无论你是多么的脆弱,无论劳动强度和生活条件多么的难以承受,都必须和大家一起去面对。这是由上海学生转变到兵团农工,必须经历的过程。用那时候老职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说,任何人来到了这里,早晚都得过三关:思想关、劳动关、生活关。

他们怪怪的,提着裤子走路

刚到团场不久的日子,王祖炯和伙伴们兴致都特别高,好奇心也特别强,几个年轻人说去场部逛逛,看看场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肯定比连队强多了,能有街道、商店之类的吧。

趁着星期天,太阳明晃晃的,几个人沿着土路走过去,走得头上都冒汗了。到那儿一看,这就是场部吗?只有些平顶土房子,土坯垒起来的,屋顶也是在树棍上压的泥巴。房子的正面有五角星的图案还有牌子,证明这里就是场部了。说起来也算是形成了一条很短的小“街道”,宽就是七八米,连上海的一条里弄都不如。

小街道一下子就走到了头,看看有商店、邮电所、小食堂。他们这么逛着,就有几个女的站在那儿喊:“欢迎欢迎!”那是场部唯一的小商店,牌子上写着叫供应社。王祖炯一脚踏进去,里头黑咕隆咚,因为就是一扇门的亮光照进去。眼睛适应一下,这才看清,摆了点商品,毛巾肥皂脸盆暖壶之类,蒙了一层土,当然在塔里木有些尘土是很正常的。

门口那几个女的眼光很好奇地打量这几个男生,因为之前就知道从大上海来人了,也夹道欢迎过他们。她们是这里的售货员,也是团场职工的家属,都二三十岁,平时大概很单调,难得见到外面来的生人。听说大街上来了上海的知识分子,所以就从店里出来,一看到以后就叫他们进来。

其中一个售货员比较大方,从柜台下面拿出一包打开的香烟,递给他们说:“抽一支,抽一支。”这是待客的表示。其实他们几个都不会抽烟,也没见过这种场面,就摇头说:“不会。”几个女的笑起来,旁边另一个女的又说:“抽一支吧,以后干活累了,都抽烟的,抽一支很解乏的。”

男生们不知接不接好,才上完初一的王祖炯带头伸手拿过一支,女售货员“啪”划着了火柴,他平生第一次抽烟,扬头刚要吐出个烟圈儿,马上呛得咳嗽。那烟自然不是什么好的,大概是“棉花”牌,一毛钱一包。那时候就连这样的香烟也是奢侈品,很多职工是不买香烟的,抽不起,都是自己卷烟叶。

与此同时,其他的一些学生也在连队农场周围到处转,城里的孩子,看什么都新鲜。更有甚者,抓住猪骑猪,抓住毛驴骑毛驴,连长程均友在后面就笑,又怕出事,追着喊:“猪不能骑!驴惹急了要踢人的!”

在农一师5团那边,安康他们同样是一安顿下来就到处跑。他们想看看老职工们住的是什么样子,老职工家的门一般都敞开着,看见他们探头探脑的就招呼他们进来。结果他们看到了什么呢?有的屋里是炕,土做的炕;有的是把树桩打到地上,横上棍子,铺两块板,铺点草,这就是床。窗子没有玻璃,都是纸糊的。他们走家串户,没有看到一家有真正的床,没有一家有柜子或者有桌子。如果说所谓的桌子,那也是把树桩打到地上,棍子一横,上面架块木板。

与这些上海青年年龄相仿的老职工子弟,像何立云他们也都在注意着这些大城市来的男生女生。何立云有个发现,刚开始上海青年走路的样子都怪怪的,他再一仔细观察才明白,原来他们是担心弄脏了裤脚。因为塔里木是荒漠地带,脚踩下去就有很深的土,于是这些上海青年就提着裤子一步一步小心地走,就那么爱干净。

确实,上海青年刚开始到地里劳动的时候,中间休息,谁都不愿意坐在地上,宁愿就那么扶着锄把站着。老职工随处坐在田埂上、水渠上,让这些上海娃也坐下来歇歇,但是他们都摇头。有的女生倒是坐了,但要先掏出块手绢垫在下面。到后来干活太累了,就只能哪儿都坐了。往后的日子,才终于和老职工一样,什么都不在乎了。再过去很多年,他们自己就是地道的老职工了。

60年代,不少团场都是吃粗粮,吃高粱、玉米,没有白面,因为很多地方不适合种麦子,而即使种也产量很低。为了给刚到的上海青年创造一个安心的生活条件,有的师专门从个别种麦子的团场调来白面,做成白面馒头只给上海青年改善一下。农场老职工看到了,都禁不住瞪大了眼睛说:“这可是过年才吃的啊!”但上海青年往往并没意识到白面馒头的来之不易,吃不了的,就扔了。一时间,草丛里、房顶上,到处扔的都是。

在毛国胜的那个连,许多人吃剩下就往外面扔,连长捡了一背篓的干馒头。王祖炯也在自己的连队看到过相同的一幕,上海青年带着优越感,觉得人家捡回馒头那是捡垃圾的。自己认为上海是全国最好的地方,其实并不知道上海的粮食是别的地方支援的。有天晚上,吹哨全体集合。坐在油灯底下的一个人,是场长,也就是团长。王祖炯坐在下面看着场长,见他黑瘦的脸上满是痛心,至今记得他的一句话:“我是一场之主,我一天也只有三个包谷馍!”

一听说发枪,高兴得跳起来

在阿拉尔市,原农一师师部礼堂改成的纪念馆里,那些看上去很原始的农具已经成了摆在架子上的展品。馆长端起一个木柄的工具介绍说:“这个是坎土曼,在这里用了上千年。我们兵团人也曾经使用这个。人民劳动总结出来的这种坎土曼,确实比较适合这里的土质。”

位于巴音郭楞州和静县的21团的场部,有一排排的平房宿舍,昔日的上海女青年韩培芬和她的老伴北京支边青年白振杰,至今居住在这里。推开他们家的小木栅栏门,就看到葡萄架下笑着迎出来的韩培芬。在他们自家的小院里,夫妇俩展示了使用和保存几十年的坎土曼,很明显,这工具前面的铁铲头依然还是锃亮的,木柄也被握得十分光滑。

姜步宏记得刚进疆那年最激动的一天,分到下面的连队以后休整教育了一个星期,当年的7月30号,宣布举行发枪仪式。一听说要发枪,大家都高兴得跳起来。就是说不单穿上军装,而且要拿到枪了!这回总该算是真正的解放军了吧。

他们迅速集合排好队,步伐比往常都整齐有力,个个昂首挺胸,高喊口号,男男女女的脸上放着红光。队伍走到发枪仪式的麦场上,大家一看,哪有枪啊?只有很多像锄头一样的东西摆在那里。后来知道那家伙叫“坎土曼”,就是它要成为人手一个、朝夕相处的伙伴。还摆着一些铁锹、独轮车、挑土筐子之类的。原来上面说的要发的“枪”,就是这土头土脑的坎土曼!

基层的干部们,比如像连长程均友,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及时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对上海青年们说:“搞生产,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手里的生产工具,不就是我们完成任务的武器吗?!”在当时热映的纪录片《军垦战歌》里,也正是这样表达的:“拿住,年轻人,这是改造大自然的武器,当然也就是革命的武器。”

这些来自黄浦江畔的年轻人,从没见过那么广大的荒地和田野,接下来的日子,他们手握着坎土曼,眼前望不到头的土地实在让人发愁。毛国胜听到老职工告诉他:“现在咱们连队有五千亩地要耕种。”王祖炯他们被领到地里,眼前看到的是长方形条田,连长程均友自豪地介绍说:“这每一块地都有五百亩到七八百亩那么大。”

不过,程均友还是很能理解这些上海娃的。他对其他老职工说:“你想想,从学校放下笔杆子,到这儿发个坎土曼。这个转变,一般人不容易,不是劳动人民,一般确实不容易接受。”一开始带着上海青年干活,他尽量不叫他们累着,来的头一个月正是盛夏,除了安排出操,就是到凉快的时辰,叫他们去树林里捡柴火。有人问:“连长,总捡柴火做什么呢?”程均友开玩笑说:“你们不是说到过年要搞篝火晚会吗?咱捡上一大堆柴火,到过年的时候,好好地点着。”结果,天天一人拿根绳子捆那么大一堆柴火背回来,就算完成任务。其实,这柴火到冬天取暖都要靠它了。

新疆和内地时差有两个来小时,夏天日照时间更长。都是天刚亮,听钟声,一打钟就起床,洗把脸,干活去了。

他们在塔里木的生活有个形象的说法:“早穿皮袄午披纱,守着火炉吃西瓜。”以王祖炯所在的34团连队为例,早晨天不亮吹哨子,或是敲钟。所谓钟可能是个废弃的拖拉机轮子钢箍,挂起来,“当当当”地敲,周围老远都能听到。这时候正在梦里,醒来看到外头还漆黑一片。衣服都是怎么个穿着?头戴草帽,脖子上扎块纱布,身穿黄棉衣、单军裤,扛上坎土曼,腰间系根麻绳,麻绳上插把镰刀。往地里去干活了。

等太阳出来以后,棉衣开始脱掉,用脖子上扎的纱布把脸蒙上。干活快到中午了,全脱掉,就剩件汗衫或背心。到晚上收工天黑了,棉衣什么的再穿起来,就这样,度过温差大的一天。还要开荒,一年发一套军装,开荒的时候,军装脱了放一边,大家都怕把衣服弄破。

在很多上海青年的记忆中,那些年月亮没下去他们就上班了,吹哨子,四五点钟起来。白天顶着大太阳干活,到傍晚月亮升起来,他们还没下班。所以叫“两个月亮一个太阳”。有的时候累到什么程度?眼睛都睁不开,在上班的路上闭着眼还在打瞌睡;晚上有的人连肚子饿都感觉不到,累得回到屋里也不洗,“咣当”躺到铺上不起来了。

说起来,他们都喜欢把到地里上工说成是上班,或许是身为兵团职工总要有别于下地干活的老农吧。过了最初那段艰难的时间,大家的一个切身体会是,等到手上打起老茧了,干活的功夫也就差不多练出来了。

但是要经受住这些磨炼也是不容易的,有的连队就发生过上海青年逃走的事情。人一逃出去就盲目地跑,连长、指导员发现了马上报告团部,团部派出武装人员去追。因为逃跑的人都不敢走大路,而离开道路就是茫茫戈壁,没有任何参照物,一会儿就迷路,迷路就会死掉,一到晚上更恐怖。最后,这些跑的人听见骑马的经过,还打枪,以为是土匪,实际上是团部派去追他们的。被带回来后,他们一个个痛哭流涕,连连说再也不敢跑了。

也有人是顺着公路步行逃出去。每个团场都有警卫班,骑着高头大马,挎上枪,去追。追到以后,把人用绳子拴在马鞍子后面,前面骑着马走,后面跟着。逃跑的事情开始发生的时候不处分,考虑到他们刚来,为了稳定队伍,还是以批评教育为主。后来再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关到禁闭室反省,关上十天半月再说。

一碗饭的分量在心里几十年

对这些初来乍到的城市学生,许多朴实的老职工把他们当成宝贝一样看待,为了对他们“传、帮、带”,为了照管好他们,费了不少心思。团场领导对下面的连长、指导员要求也十分严格,要求上海青年做到的事,干部必须首先要能够做到。

从程均友来讲,那时候当个连长,全连的名字都得随口能叫上来,二百多人,自己没事就背花名册。管起这些城市的孩子真费劲儿,有的给你捣蛋,出工的时候说受不了,就坐在那儿不走了。还都是孩子,就算中学毕业能有多大,也就十八。整天都要不停地看着他们,不到夜里十二点以后,做连长的睡不成觉。

每天早晨都敲钟上班,在路口或桥头敲钟,连长早早就在桥头等着了,他要带头。而且收了包谷,收了麦子,他都不许家里人捡麦子,如果去捡了,就要让家里人送回到场上。所以那时候大仓库不用人站岗,没人去偷。

到新疆的第一个冬天来了,很冷很冷,需要烧火墙。老职工会给他们把柴火劈好,下面垫软柴,上面垫硬柴,再上面放煤,慢慢地教会他们。如果是烟道不通了,还跑来帮他们掏。老职工有时候觉得他们苦,会把上海娃叫到家里,也没有别的,就是吃碗面,吃点他们泡的酸菜。让上海青年们思想观念发生潜移默化改变的,也许正是当年那种大家庭式的温暖。

在王祖炯的内心一直装着一段温暖的故事。他的脚要穿44码的鞋,而供给制发的解放胶鞋最大的相当于42码,发的鞋他穿不了,只能让母亲从上海买了鞋寄来。但家里困难,寄一双鞋要穿很长时间。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批评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批评

    20世纪浙江文学批评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既是两浙文化精神在20世纪激变动荡的社会形势下所孕育的文学成果,又与世界文学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密切相关。《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批评》对王国维、夏丏尊、王任叔、冯雪峰、梁实秋以及王元骧这六位在20世纪浙江文学批评发展史上取得了较高理论成就的杰出文学批评家、文学理论家,本书从中外比较诗学、比较美学的角度入手,尽可能地揭示了他们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研究是如何在两浙文化精神的制约下,接受世界文学的影响,来推动浙江地域文学批评的发展的。
  • 暗香

    暗香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四十年代出生的铁路技术高级工程师周桂欣的一生。小说从他考上江南理工大学讲起,以他与失散多年的初恋情人夏丹的重逢作为结尾,讲到了他与孙教授的师生情、与夏丹的恋情、与家人的亲情,以及与童养媳即后来的妻子张翠翠的情感纠葛。
  • 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

    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著的《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为山海经故事丛书中的一册,为我社早期山海经丛书的再版本。内容均以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为主,且各册都有一个核心的人物或主题,内容丰富,风格活泼,保留了很多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俗风情与历史面貌。《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内容围绕海宁潮主题,将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进行整合。
  • 宋词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宋词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郁达夫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郁达夫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热门推荐
  • 病榻遗言

    病榻遗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网球王子之迹部景妍

    网球王子之迹部景妍

    七年前,因为他们缺少对彼此的信任,所以他们注定会错过。七年后,一切的一切都不会再重来,不是上天的戏弄,只是当初的误解,当初的一切。七年前,她,伤心的离开,因为当初的误会。他,苦苦的等待,想给她一个解释。他,深情的付出,温暖了她冰冷的心。七年后,她,霸气的回归,因为这里有她的朋友,而不是为了他。他,求她的原谅,她却说他并没有做错,说他们是朋友。他,抱得美人归,因为他陪她过了七年,给她所有的信任。
  • 神算阴阳

    神算阴阳

    一个都市骗子,学了两脚猫的风水术,几次瞎猫碰上死耗子,结果被当成了神算子传人。望子成龙的贵妇,腹黑的萝莉,思春的岳母,坚决出轨的人妻接踵而来,麻烦刚刚开始……
  • 下生

    下生

    生活的残酷之处就在于它比想象的还要真实!真实到让人无力反抗!真实到让人活不下去!
  • 地下城与勇士之胜者为王

    地下城与勇士之胜者为王

    当远方面目狰狞的青皮哥布林们挥舞着武器冲锋而来。身旁传来了圣职者伙伴低沉的梵唱,圣洁的光芒骤然出现在已经低头冲刺而去的鬼剑士武器之上时,枪火轰鸣声中,银白色的子弹冷酷的划破漆黑的天际,大地忽然猛烈的震颤起来,一群身高四米的牛头军团发出了凄厉的咆哮.......
  • 踏碎绝巅

    踏碎绝巅

    肖宁在不知不觉中带着金手指穿越到了异界大陆,原本平庸的他能否改变历史,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一切从这里开始..............
  • 萌婚,娇妻18岁

    萌婚,娇妻18岁

    她与他初见,她救了被绑架的他,岂料,她却被他误认为绑匪。再见,她是为好友打抱不平的假小三,他又误之,并对她冷嘲热讽。三见,父亲的商业摩擦,只因她看不过眼,直言直语,她被他父亲钦点为他的保镖。直到柯家奶奶绝症,愿望是她嫁给他!┎┎┎┎┎┎┎┎┎┎┎┎┎┎┎┎┎┎┎┎┎┎┎┎┎┎┎┎他——柯子莣,人称王子,明着是子夜星影的红牌明星。暗地里却是神秘组织的首脑。他——安赋笙,大律师,英俊刚毅的他向来得女人缘,只是可惜,他心中早已藏着一份爱,他一直在等候着他的家家酒新娘。***推荐虎焰的新文《至尊狂颜》http://novel.hongxiu.com/a/565040/【文文慢热,不喜者慎入!喜欢的亲请动动乃们可爱的小指头,收藏,推荐,留言,等等……总之支持虎焰的亲,虎焰说声谢谢!】
  • 上古世纪之剑神重生

    上古世纪之剑神重生

    废物少年利用一纸卷轴成就不败帝国,却被唾弃。一柄神剑,一己之力,单挑千军万马。旷世神战,两大神道巅峰的强者。原大陆的神秘力量,究竟是什么。
  • 也许他不爱你

    也许他不爱你

    她很爱他,他们很幸福。可是他却玩腻了她。她走了。又回来了。她要复仇,可偏偏遇到了他。
  • 银蛇幻梦

    银蛇幻梦

    身负银蛇血脉,却生来人形,被称为异类弃于人间。尝尽悲欢离合,最终迈入武道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