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29900000008

第8章 能屈能伸,徐图自强(1)

古语有云:“知行知止惟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人生不可能事事一帆风顺,处于困境中要忍辱负重,适时地弯腰,这是智者的选择,也是成大事者必有的度量。人生于世,能屈能伸才能不断地前进。那么,怎样才是能屈能伸呢?

简单来说,能骂即骂叫做“能伸”;该赔不是就赔不是,便是“能屈”。有道是:“小不忍则乱大谋。”当自身实力不济时,应该慢慢地积蓄力量,为日后成就伟业打下基础。

忍辱,方能负重

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忍辱负重看做能担当大任的美德。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难免会发生碰撞,尤其在深似海的官场中,争斗在所难免。置身于矛盾的环境中,只有忍辱负重,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纵观古今成功人士,无不是靠“忍”而成就事业的。

在曾国藩的成功路上,每前进一步都少不了忍。曾国藩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也有屈辱。正是依靠这种忍让,曾国藩才最终修成了官道上的正果。

24岁那年,曾国藩到长沙读书,当时他把自己的座位安排在窗前,有个叫展大宽的同学来了,因为来得晚,只好将书桌安排在墙角。

有一天,展大宽突然冲着曾国藩吼到:“亮光都是从窗子照进来的,你凭什么遮挡别人?”曾国藩听了,没有说什么,一声不响地把桌子挪开了。

然而,展大宽仍不满意。第二天,他趁曾国藩不在的时候,把自己的书桌挪到窗前,而把曾国藩的书桌移到墙角去了。

曾国藩依然没有争辩,此后他就一直在墙角的位置读书。后来,曾国藩考中了举人。展大宽很不服气,便跑来寻衅,说:“你读书的位置风水好,那本来是我的,让你给夺去了。”

这时,旁边的同门看不过去了,为曾国藩抱不平,便对展大宽说:“书桌的位置不是你自己要换过来的吗?”

展大宽无理取闹地说:“所以,他才夺了我的好风水!”

那个同门说:“那你赶快搬回墙角吧,明年准能中举。”

同窗们听了,哄堂大笑,展大宽一脸狼狈。曾国藩在一旁和颜悦色,始终不发一言。

成大事者应该有广阔的胸襟,能忍受屈辱。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的秘诀在于一个“忍”字,俗话说“百忍成金”。

在官场上,也少不了遭受屈辱,对此,曾国藩这样说:“好汉打脱牙,和血吞。”这句话是曾国藩生平咬牙立志的秘诀。自曾国藩出道以来,受了不少屈辱。

在庚戌、辛亥年间,曾国藩被京城的权贵们唾骂;在癸丑、甲寅年间,他被长沙的权贵唾骂;在乙卯、丙辰年间,他又被江西人唾骂。之后,他又在岳州、靖江、湖口三次打败仗,这都是打脱牙的时候,曾国藩没有冲动,而是和着鲜血把牙齿往肚里咽。

对于这些屈辱,曾国藩就一个字——忍。

曾国藩初办团练时,有一天,绿营兵与湘兵哄闹,至黑夜闯入他的行台。曾国藩亲自告知巡抚,可是巡抚视若无睹,根本不理会曾国藩。

曾国藩只好于第二日将兵营迁至城外,以避绿营乱兵。有人问曾国藩为什么堂堂朝廷大臣还要退让,并忍受侮辱?曾国藩叹道:“大敌当前我怎能为个人利益而泄愤呢?”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中总有不顺心意的事情。想要生存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里,就要学会“忍辱负重”之术。有道是,“该忍而不忍则易折”。“忍”还是做官避祸的好办法。

曾国藩说“傲为凶德”,特别是文人,大多为自傲之士,做官多讲气节,由于过分强调,以至流于傲慢而不自觉,每当遇到屈辱就不敢忍耐。由于过于骄傲,造成君臣不和,朝廷纷乱,必为祸害。由于不懂忍耐,造成同僚之间产生矛盾,彼此相斗相争,冲突不断。

读书之人一定要戒傲,并学会忍耐与忍让。曾国藩经常检讨自己,尤其是在忍耐方面,他总认为自己“忍”得不够,说自己有三大过错:平日不取信、不尊敬别人,相对傲慢太甚,这是一;平时一句话不对劲,就怨恨无礼,这是二;抵触分歧之后,别人恢复平静,他却反而悍然不近人情,这是三。由此三点,可以看出曾国藩对于个人“忍术”要求严格,对自己的心态修养非常注重。

咸丰七年(1857年),曾国藩因父丧第二次回荷花塘守制,这正是他兵事不利、处境尴尬的时候。在这一时期,曾国藩进行了最深刻的反思,其中对“忍经”琢磨得最多。他说:“吾服官多年,亦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做工夫也。”这一时期的反思,为他的再次复出和崛起奠定了扎实的心理基础。

“忍”功是天下修养第一功,能忍的人才能担负大任,不能忍辱就难以担负重任。历史上因为骄傲而导致面临危险境地的事例实在太多了。无论你位有多高、权有多大,都必须学会忍让,切不可因一时之怒气而毁掉自己的大好前程。

经历挫折,才能进步

曾国藩的一生是充斥着挫折的一生,尤其是在与太平军较量的过程中,失败的次数实在太多了。他的军事生涯中有四次惨败的经历,面对这些失败,他都依靠顽强的意志挺了过来,并振作精神,转败为胜。

由于经历了无数的困难,曾国藩得出了这样一个认识:无论何人,要想做成一番事业,就得经受磨难。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体会:“天下事未有不自艰苦得来而可久可大者”、“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而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物,必须具备与困难作斗争的意志。

回到长沙,曾国藩再次埋头募兵练兵,陆续增加水陆两师2万多人,修造舟船,配备炮械。咸丰四年六月中旬,曾国藩再次指挥水陆两师北上。

七月,湘军水师“总统”褚汝航克复岳州。太平军数次反攻,皆大败而去。

曾国藩得了战报,心中得意。七月中旬,曾国藩决定亲自出征,联合李孟群、陈辉龙两支粤桂水师出队攻打白螺矶。

没想到的是,曾国藩刚一出马就中计了。太平军采取诱敌深入之计,将陈辉龙部包围住了,水师“总统”褚汝航、同知夏銮、千总何若澧急往救援,结果这四员大将全部战死。

在这一场对抗中,陈辉龙全营覆没,褚汝航等损失了20多条战船,官兵阵亡好几百人。

别人领兵出战,始终频频告捷,曾国藩一上阵便损兵折将,而且损失空前惨重。这样的结果让曾国藩沉痛万分。

无奈身在战场,曾国藩只能打起精神,再次出击。他命水师精兵两万余人进击鄱阳湖,准备绕开九江的坚固封锁。令曾国藩没想到的是,鄱阳湖口的障碍很轻易地就被清除了。

湘军水师正高兴,忽听一阵锣响,湖口两侧太平军工兵齐出,飞速设卡筑垒,顿时将湘军水师斩为两段,进入湖里的水师就此断了归路。

当夜,太平军尽起舴艋小舟,突击湖口彭玉麟、李孟群的水师。黑暗之中,彭、李二人心惊胆战,结果被太平军斩了都司史久立,焚掉大船9艘、小船30余只。李孟群、彭玉麟只得败走,一路奔逃又屡屡遭到太平军的袭击,差点送了性命。

外边一半水师被击败,而湖内的另一半水师又被围困,始终逃不出来,曾国藩急得彻夜不眠。

没过多久,太平军便开始对湖内的水师出手了。太平军分两路进攻,只用100多条小船突击湘军水师。这100多条小船上尽是火弹喷筒。

在半夜三更、星月无光之时,太平军的100多条小船火弹喷筒齐发,一时之间,火光四起,曾国藩麾下的战船纷纷起火燃烧。

混乱之中,曾国藩再次败逃,投奔到罗泽南的大营。他旗舰上的管驾官、监印典吏、两名把总及无数卫士被杀,水师全溃,将士四处奔逃。湘军的文卷册牍、粮台银两,尽落太平军之手,这一战湘军水师100多号战船被烧得精光。

曾国藩在罗泽南的营里目睹水师覆灭,痛不欲生,又一次赴水求死,幸被罗泽南竭力拉住。自杀未遂的曾国藩黯然退到南昌,受尽冷嘲热讽和奚落。

一次又一次的惨败让曾国藩灰心丧气,乃至蓬头垢面,不饮不食,甚至写下了遗嘱。但是,每次跳出自杀的心理纠结后,他都能够重振旗鼓。

有失败才有成功,这是被历史上许多成功者证明了的真理。一般而言,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或一系列的挫折,才会使人具备成功的品质。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失败和逆境的土壤会创造出更多成功的品质。

经历挫折,才能进步。失败与挫折给人带来的是磨炼和教训。一个杰出的人能够从失败与挫折中吸取教训。曾国藩正是屡经失败与挫折的磨砺才成就一番伟业的。

在给自己的学生黎庶昌的信中,曾国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自古奇人杰士皆磨砺中来,艰巨杂役,磨砺也;米盐繁琐,亦磨砺也。”同治三年,曾国藩对江西一候选县丞也讲了一番话:“古来忠臣孝子,多半是处逆境磨炼出来的。若一片顺境,有何难处?”

失败是常有的事,但是每个人对于失败的态度却大相径庭。有的人把失败看做一种考验,把它当做到达成功的必经之路;而有的人认为失败是一片乌云,遮住了太阳,从此再无光明。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他能够从挫折中看到希望,并能够战胜失败、战胜自我。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人,面对失败、挫折,从不怨天尤人,而是咬牙立志、徐图自强。

担当大事,全在“明强”

曾国藩认为,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同时,他还提倡自强,认为自强是大丈夫立世所必不可缺的。除此之外,曾国藩又有言:“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这里的“明强”指的是既要自强,又不能盲目自强;既要超过别人,又要注意一定的条件和场合。

明强主要讲的是如何对待自己能力的问题,简而言之,明强就是指“强而不露”,即含才不露、不显身手。自古以来,豪杰之士在世多有,能力超群者也灿若繁星,然而,这些人物常常“难经风浪”,最终导致失败。

对此,曾国藩有言论说:“至一身之强,则不外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孟子之集义而慷,即曾子之自反而缩也。惟曾、孟与孔子告仲由之强,略为可久可常。此外斗智斗力之强,则有因强而大兴,亦有因强而大败。”接着,他还举出例子:“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近世如陆、何、肃、陈亦皆予知自雄,而俱不保其终。”

在曾国藩看来,这些人之所以“不保其终”就是因为不善于“明强”之道。所以,曾国藩反对李斯、曹操、董卓、杨素那样的“强”,他表示:“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福益外家,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

很明显,曾国藩主张通过自修自省而达到自强,不主张争锋斗胜而逞强。曾国藩饱读史书,对历史上这种因显示才能而招来杀身之祸的例子早已了解很多,尤其是身处官场,又值乱世,各种激烈的矛盾冲突随时会把自己卷入漩涡。因此,曾国藩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带兵之时,都时时提醒自己要小心谨慎,不让自己处在太显眼的位置。

在攻破天京前夕,曾国荃贪功冒进,曾国藩对此忧心如焚,不断寄信给曾国荃,要他审时度势,适可而止。

同治元年三月二十日(1862年),曾国荃进占巢县、含山,接着攻占和州。五月初一,曾国荃率师万余人克复秣陵关,第二天又夺得大胜关、三汊河,第三天连克头关、江心洲、薄仓洲。接着,在彭玉麟水师的掩护下,曾国荃带领部队进驻雨花台。

对于曾国荃这次迅速进军,曾国藩“既以为慰,又以为惧”。曾国藩忧惧是因为向荣、和春驻江南大营,先后领兵7万人,屯守8年,但最后落得溃败,而曾国荃仅有2万人。

另外,曾国藩本来想兵分四路,分别由曾国荃、鲍超、多隆阿、李续宜为统领,攻取金陵。可是,现在在其余三路没有按计划到达金陵附近时,曾国荃就贸然进军了。

曾国藩闻讯后,于五月初七给曾国荃写信说:“句容东路纵无兵来,隔江一支则断不可少。此次弟不候多军至九洲,而孤军独进,余深为焦虑。又上游南陵空虚,季弟不留兵守之,于宁国、芜湖均有妨碍。”

第二天,曾国藩又给曾贞干写信说:“沅弟进兵,究嫌太速,余深以为虑。一则北岸多军未到,二则后面句容一路无兵,恐援贼来抄官军之尾。”因此,他希望两位弟弟“稳慎图之”,“以待多军之至”。当时,“曾国荃军合水师不满二万,孤军深入,诸将帅皆以为不可”,“人人代为危虑”。然而,曾国荃本人却不以为然。

曾国藩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曾国荃部2万余人深入虚悬,且立脚未稳,湘军其他各部又都阻隔在数百里之外,如果上海的李秀成迅速班师,就可能一举将曾国荃部歼灭。好在李秀成拖延了三个月才进兵,加上李秀成部兵员10万之众,军粮、军衣严重不足,不得不撤兵,曾国荃才得以死里逃生。

明强者应该知道审时度势,不会贪功冒进。对于这次事情,曾国藩对曾国荃说:“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在曾国藩的眼中,自立自强之道不独为刚。他说:“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他表示:“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

因此,在曾国藩的自强之道中,便有了圆融有道、刚柔互济的“明强”思想。“明强”二字,缺一不可。有“明”无“强”,只有空话,没有成就;有“强”无“明”,有力无用,易有波折。“明”且要“强”,徐图自强,则能事有所成,这才是不易之事。

同类推荐
  • 经商就这几道

    经商就这几道

    本书从前社会经济的现状出发,从全新的角度讲述经商的绝学,结合众多真实的案例,总结提炼出经商的15个方略,帮助读者找到经商的正确途径和方法,有效指导读者从事商业活动。
  • 让学生诚实守信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诚实守信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古往今来,凡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的人,都能身体力行地做到诚实守信。本书收录了典型的诚实守信的故事,教育当代青少年应以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继承、发扬诚实守信的美德,克服、批判“老实人吃亏”、“不说谎话办不成大事”的错误思想的影响,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不诚实守信为耻的思想观念。为人处事不造假,不说谎,不骗人;在人与人之间要守信用,讲信义,说到做到,答应的事努力去办,不食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对撒谎失信、说做不一的人要敢于进行批评帮助;不自欺,不欺人,办事光明磊落,信守允诺、信守合同、信守约会、信守时间。做一个诚实的人、守信誉的人。
  • 改变你一生的情商全集

    改变你一生的情商全集

    情商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重要因素,无数事例表明绝大多数的成功者都不是那种才华横溢却不通世故的人,而是那些也许智商不是最高,却能把情商发挥到极致的人。本书通过解密情商的由来、挖掘情商的价值,来帮助人们认识自我、修炼情商,从而得以调控情绪,把握爱情,协调家庭,赢得交际,玩转职场,成就一番事业。
  • 少年奇才(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少年奇才(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本书选取了历史人物经典的道德和智慧故事,这些故事中有孔融尊长爱幼的美好品德,有范蠡功成身退的智慧,有曹刿退敌的远见卓识,有齐恒公用管仲的大度雅量,这些故事都被后世传为佳话,让人们拍手叫绝,这样精彩的故事,你不可以不知道。
  • 温州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温州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本书列举了温州人发财致富、成为中国人中最具商业智慧的一群人的成功事例,告诉读者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眼光、和你不一样的胆识、和你不一样的人脉、和你不一样的创意、和你不一样的手段、和你不一样的品质等。
热门推荐
  • 今天我满十五岁

    今天我满十五岁

    一个追求仙道的世界,弱肉强食本就是潜规则,在这个人情冷暖尚未得知的世界,她的体质无疑是她的致命毒药。天之骄女的一夜堕落,换来了一个不归的浴血恶魔,当年的女孩不见了,失了心的她双眼被血蒙蔽。如今全新的她,代价是当年纯真的灵魂。刽子手手中闪着银光的匕首,在刺进那颗鲜活着跳动的心脏前还来得及收手吗?
  • 无界限幻想

    无界限幻想

    只是一篇轻松的幻想,叫做何衍的人无界限幻想。轻轻松松的幻想,轻轻松松的生活。------------------------------------就是随便写写,大家将就看看就算了~
  • 幻斗天罗

    幻斗天罗

    在这个世界,存在着斗灵,一种可以让人变得强大的不可思议力量。这个世界离不开斗气灵,人们利用斗灵战斗、工作、甚至是玩耍。与斗灵交流,理解斗灵的想法,是获得斗灵力量的前提,但只有运用斗灵完成各种事情才是斗灵存在的根本意义。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拥有一个斗灵,甚至一块石头、一棵植物都会拥有斗灵。斗灵是所有力量的源泉。哲喆的斗灵被称为最垃圾的水系斗灵,没有火系斗灵对力量的加持,也没有雷系对速度的加持,水系斗灵的修炼只能使一个人精神饱满。但是哲喆认为,强大的力量和迅捷的速度可以通过自己努力锻炼获得,精神上的强大不仅仅只有精神胜利法。层出不穷的战斗方式,眼花缭乱的战斗招式,规模宏大的场面背景,环环相扣的阴谋诡计。且看《幻斗天罗》暂发一章注册新书,24号平安夜开始奉上。创新精品书纪念起点前身玄幻文学协会9周年。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文殊师利菩萨六字咒功能法经

    文殊师利菩萨六字咒功能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中学的那些事儿

    我中学的那些事儿

    既然已经无法触摸追寻那抹凑巧的阳光和美好的光影,就不如让时光铸成一个完满的句号,留作曾经青春的凭证.。。。。。。生而为梦,梦中方生方死。
  • 拔糖

    拔糖

    故事几乎涵盖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他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和对现实思索,最终告诉我们的事,人生只能走正路才是每一个人的正确选择,哪怕你以前走的曲折跌荡,借用香港电影中的一句话就是: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 紫薇妖心

    紫薇妖心

    【王爷,妾身求你答应一件事情。】【说】【臣妾希望王爷可以亲手……】【好了我亲了,有的女人很笨,而你就是最笨的一个。所以,本王不爱。】幕雪翎,你已经为了他把自己弄丢了,你这个疯子!轮回吗?不。我要知道他到底是否爱过。时间还没有冲淡她的心,可是他已经不是他了,她却还是原来的幕雪翎,轮回几世?她依旧如斯。是巧合,还是天意,竟让两人重结连理。他已经不再是王,却是逍遥一剑客,携佳人游历山河间。不料铸就一世辉煌!
  • 凌尘尽乔樱之落尽樱花却无凌

    凌尘尽乔樱之落尽樱花却无凌

    陷入爱情海的郁百樱该如何抉择,究竟是爱了她三世,心甘情愿为她受伤的郁镜尘。还是爱了三世,却又一次次伤害她的苏瑞凌呢?三世姻缘,该如何逃出爱情海的漩涡呢!
  • 自来自去梁上燕

    自来自去梁上燕

    七国动乱,流年不利,她一出生就寄人篱下,身世成谜。相依到白头是她对他的期待,可惜流水无心恋落花。缘来缘去,他的若即若离令她茫然失措。她以为今生会是她一个人的战场,带着仅存的执念,一路披荆斩棘,艰难前行。蓦然回首却发现他一直在寻觅着她,当他们的目光相触时,曾经的悲欢离合全化作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