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澜先生说:“无论什么教育,教育人(即教育者)要将自身做个样子给孩子看,不能以为只凭一张嘴,随便说个道理,孩子就会信。”特别是在家里,“做父母的,一天到晚同儿女在一起,一举一动,儿女都把你监管着。比如教儿女不要吸烟,父亲就不能吸烟,如果父亲吸了烟,不但叫孩子疑心”,还“从此不信任父母的话”,“看不起父母”,“做出不服父母、不孝父母的事”。
做好儿女的表率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儿女的表率呢?
1.父母不能欺骗孩子,承诺过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常常为了让孩子做一件事,就轻易许诺,事后却把自己说过的话给忘记了。比如,孩子哭闹时,父母常用许诺来哄孩子:“别哭了,回头妈妈给你买辆小汽车。”但家长后来并不兑现这轻易的许诺,孩子却信以为真,满怀希望地等待着,然而一次次的许诺都不过是“空头支票”,孩子的希望一次次地都成泡影。这样下去,孩子不仅逐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也慢慢地学会了说谎。家长只有在孩子面前信守诺言,才能真正树立威信,同时也才能给孩子良好的教育,影响孩子以后的言行。
2.以身作刚
父母必须首先以身作则,树立威信,同时还必须精心为儿童选择好“导师”
和“伴侣”,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你不愿他仿效的事,你自己绝不可在他面前做”
因此,你要求孩子不抽烟,你首先就不要抽烟;你要求孩子说话算数,你对孩子首先要说话算数。如果确实无法兑现你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向孩子解释原因。这样,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才能对诚信的重要性有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3.为自己的错误向孩子道歉
有些父母明明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冤枉了孩子,或误导了孩子,还给自己护短,从不因自己的过错向孩子道歉。殊不知,这正是家庭教育之大忌,次数多了,父母就会在孩子心目中失去威信,更不用说教育了。父母如果在做错事后总能郑重地向孩子认错、道歉,孩子就会懂得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就会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尝到原谅别人的甜味。孩子以后自己犯了错误,也会勇于承认并乐于改正。
你给了孩子什么,钱,还是感情?
“哟,儿子,在家呢?”
“钱用完了吗?”
刚进门的父亲只顾着低头说话,一点都没有注意孩子脸上的表情。
“钺尽管花,没有了爸爸再给。”
“儿子怎么不说话啊,爸爸回来拿点东西,马上就走了。”
“你们整天就知道钱钱钱,什么时候关心过我!”
“这孩子,天天这么奔波还不是为了你!”
作为父母的你,是不是已经很久不知道自己孩子在校学习和表现的情况,不知道孩子交了哪些朋友,不知道孩子晚上一个人在家是怎么过的,不知道孩子星期天在干什么,更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你是不是只知道给孩子提供足够的金钱,却不知道孩子的零花钱是怎样用出去的?你为了孩子整天起早贪黑地忙碌,到底给了孩子什么?钱?还是感情?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父母在孩子的衣食住行上都倾尽全力,为了孩子宁肯自己受委屈也无怨无悔。他们给孩子吃最好的、用最好的,生怕孩子落在同学的后面被人嘲笑。但是,在孩子的精神方面,你又关心过多少呢?有多久没-
有陪孩子去公园,多久没有陪孩子在家吃过饭,多久没有和孩子的老师联系过,多久没有听孩子说过他的理想和愿望了?
就这样,很多父母对孩子满腔的爱就变了味道,变得没法和孩子沟通,越来越不了解孩子,孩子对父母的感情也变得越来越淡。
在父母眼里,小伟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他乖巧的性格和优秀的学习成绩让身处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的父母备感欣慰,他们逢人便夸自己的儿子聪明懂事,不要父母操心。
但有一天,很久没去给孩子开过家长会的父母接到了老师的电话,说小伟在学校把其他同学打成了重伤,要求他们无论如何得去学校一趟。这一去才知道,孩子在学校不但成绩板差,经常顶撞老师,逃课不交作业,还爱纠结朋友打架生事,别说是什么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了,就是一个正常听话的学生都算不上。
知道真相后,小伟的父母顿时感觉天旋地转,一时无法接受他们引以为豪的儿子竟然是这么一个人。
把孩子领回家后,爸爸问:
“为什么你每回的成绩单都是优秀?”
“那是我自己改的。”
“爸爸妈妈那么辛苦地养育你,什么时候让你缺过钱,你竟然这么欺骗我们!”
“对,你们就只知道给我钱,什么时候真正关心过我啊?”
“你们知道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吗?你们管过我吗?现在又来教训我了,我讨厌你们!”
小伟的父母愕然,半天说不出话来。
孩子更需鲁的不是钱而是真正的关注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希望父母关注他,有时却很难得到关注。家长们不关注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思维发展,却把注意力全放在孩子的考试成绩上,或者家长的关爱令停留在孩子的生活方面。
记住,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陪陪孩子,当孩子得到父母全身心的关注时,就算平静的几小时或许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亲关注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都会让孩子的心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次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母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智商高。所以,父母不管多忙,都要抽空陪陪孩子,询问一下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和他们聊聊天,以满足孩子的情感要求。
如果父母知道一味给孩子钱,想以此来代替孩子的需求,用钱来教育孩子,就会使孩子得不到正确的认识,产生“金钱是万能的”错误观念,从而产生对金钱的盲目崇拜,结果是弊大于利。所以,经常不问因果随便就用金钱满足孩子,其实最终只能危害他们。理性的家长是这样的:他们用金钱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基本条件,但绝不会让孩子在挥霍金钱中消磨意志、自毁前程。
父母应该怎么做
1.多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
不要认为孩子天天就在父母的身边,让他吃好、喝好、住好、穿好了就行。
想想你作为父母,尽到了应尽的责任、付出了更多的爱了吗?
父母要尽量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陪孩子一起玩,例如一起看电视或一同骑车到某处游玩,培养朋友般的“友谊”。如果孩子把父母当做自己的朋友了,就更加能够感受到父母真正的爱了。
2.不要无限制地给孩子零花钱
其实管好孩子零用钱,是培养孩子理财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细节。零用钱要给得适当。要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孩子的合理需要统筹考虑。一般以够支付孩子合理的开支为限,不宜多给,也不宜少给。少给,则容易使孩子变得敏感,多虑。多给,容易养成孩子大手大脚的习惯,使孩子不知钱来之不易,不珍惜父母用血汗换来的金钱。
3.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
隔膜,是不懂交流的表现。要多和孩子交流,交流时要充满爱心和亲切感,态度和蔼;时间最好选在吃饭时和睡觉前,因为这是孩子情绪最为平稳的时候。一位母亲,她从孩子很小时,就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每天在孩子上床时都要问问他:“今天过得开心吗?”孩子长大后,就形成了在睡前和父母沟通的习惯,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也愿意告诉父母,因代沟而产生的沟通障碍也就消失了。
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家长就容易了解孩子的情况,孩子也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和忠告,家庭自然和谐美满、其乐融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