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是我们的心关肉,我们恨不能把最好的都给他。为了教育他们成才,我们每天忙得团团转。可他们非但不理解我们的苦心,反而越来越喜欢和我们“对着千”,我们先是吃惊,接下来苦恼,最后就发展到愤怒。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我行我素,完全不按照我们设定好的轨道前进.这一切到底是因为什么?一句话,就是我们并不了解他们。
为什么我—心为他着想,他却嫌啰唆
“蚂妈,我知道了”
“妈妈,我知道了,你都说过几百遍了?真够哆唆的!”
“我这么做还不都是为了你好?!”
“知道您是为我好,可也不能一件事念叨个一百遍也没完啊。”
见儿子不理解自己的苦心,还嫌自己哆唆,妈妈生气了:“怎么说话呢?我是你妈妈,难道我把你养这么大,说几句都惹你烦吗?”
儿子赶紧解释:“妈妈,别生气了,我不是那个意思。我还有事儿,先走了。”
说完,儿子迅速离开,就怕妈妈接下来会发股无名火。
这是不是在你的家庭中经常上演的戏呢?经常有家长抱怨,说孩子不听话,一件事讲好几遍也听不进去,讲多了,孩子又嫌自己烦。其实问题很简单,在许多父母眼里,子女似乎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从这时起,他们不再愿意别人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不再愿意处于被照顾的从属地位。这时,如果对他们作过多地干涉,孩子自然会觉得你很哕唆。
家教也罢讲“语言艺术。
有位老师问过孩子们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最喜欢什么样的爸爸妈妈?”结果比较集中的回答是:“平时不多唠叨,而当我心里有事时,他们——”
“说得上话!”
“救得了急!”
“解得了闷!”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确需要讲究“语言艺术”,唠唠叨叨只会让孩子厌烦。一个不停嗡嗡作响的警报器是每个人都想关闭的。
孩子不会主动穿衣服、洗澡、做功课、做家务、使用电话、吃饭、打扫,诸如此类的事情,家长要耐心教导他们,有的家长唠唠叨叨的,就免不了令孩子心生厌烦了。假如你认为有必要重复地说,那就要改变唠叨的语气,换成提醒的口吻,提醒的语气听起来有帮助的意味,表示你和孩子站在同一边。
避免唠叨还要切实地提供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记住在晚餐前将你的房间清理干净。”这样的说法能给予你的孩子喘息的空间,尽可能不要经常要求孩子立即做某件事,没有人会对俯冲的轰炸机有正面回应的。
冷对孩子的“牛脾气”——爱发睥气的“小皇帝“
一天晚上,一家人正在看电视,安突然想起要吃冰淇淋。已经很晚了,商店都关了门,爸爸妈妈试图跟他解释,劝说他明天再吃,然而,安的脾气却上来了,他倒在地上大声叫喊,用头撞地,用手到处乱抓,用脚踹所有够得着的东西爸爸妈妈被气得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们努力克制自己的火气,暂时没有任何语言和动作。
安已经叫喊半天了,他奇怪地发现,居然没有人理他。于是,他又按他刚才的表演重新闹了一番。这次爸爸妈妈坐了下来,静静地看着儿子,没有任何语言和动作。
安不服气地又开始了第三次“表演”,然而爸爸妈妈还是没有任何表示。最后,安大概也觉得自己趴在地上哭叫实在太傻了,他自己爬了起来,回房间睡觉去了。
从此,安再也没朝别人乱发脾气,安的乱发脾气因为没有得到强化而自然消失了。
冷对孩子的牛脾气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会出现无理取闹、乱发脾气的情况,不管自己有没有道理,总是自顾自地无理取闹,这往往让许多为人父母者头疼不已。“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一些年轻的父母抱怨说,“稍不如意,牛脾气就上来了。打也不听、骂也不灵,哄他吧,他还更来劲!”生活中,确实有不少这样的孩子。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结果呢?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爱发脾气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引起的。特别是独生子女,如果从小就事事以他为中心,吃不得一点苦,要什么给什么,那么孩子就会养成遇事爱发脾气的习惯。
那么,对于孩子的“牛脾气”,家长应该怎样处理呢?
专家的建议是:一是不能向孩子“俯首称臣”的;二是当孩子发脾气时,适当地采取“横眉冷对”的方式;三是父母“以身作则”,让孩子从榜样的身上学到正确的东西。
当孩子乱发脾气时,父母要保持冷静,既不要采取过于强硬的态度,也不能采取过于软弱的态度,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绝不迁就,始终要让孩子明白,无论他怎么发脾气,父母是都不会“俯首称臣”的,他始终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当孩子已经“雷霆万钧”时,不妨运用冷淡法,父母及其亲人都不去理会他。事后,再当着孩子的面,分析一下他发脾气的原因,细心地引导、教育孩子,相信孩子会从一次错误的行为中吸取教训。
孩子为什么喜欢和你对着干
有一位妈妈抱怨说:“最近我女儿特别爱顶嘴。比如,在从学校回家的路上,我们到一个公园去玩了一会儿。当我说‘咱们回家吧’,她不干,还会反问我:‘为什么我非要听你的,而你就不能听我的?’女儿特别喜欢小动物,总想养一只小狗,我不让,说小狗身上有细菌,她却说:‘你说得不对!电视里说过,小朋友和小动物多接触可以提高抵抗力。’每当这时候我都会很着急,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孩子。”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有的家长渐渐觉得孩子不如以前听话了,变得难管了,动不动就与家长顶嘴,家长说东,他偏说西。这令家长十分为难和恼火。我们常听见一些父母在叱责孩子时说:“难道连父母的话你都敢不听了?”或者是:“你敢不听?”这当然是父母对不肯听话的孩子,气得没有别的办法时才说出的气话,而且它也似乎成了父母对付不听话的孩子最后的一张王牌。
这是一句逼迫的话,而且还带有威胁性。如果孩子很小,听了可能会真的有些惧怕,因而也会屈从。但是,这张王牌、这种强迫加威胁的方式出现的次数多了,对孩子头脑、思想的发展却会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
其实,反抗是孩子精神成熟的重要标志。从根本上讲,孩子自立、有主见,就意味着要脱离父母并且开始产生与父母相异的想法。当然,其中有些想法可能会与父母近似,然而,即使这样,他们也不会囫囵吞枣地听信父母,而是将其纳入自己的思维框架中进行选择,接受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部分。
不服从父母,甚至与父母发生争执顶撞,都是伴随着孩子独立性的增强而自然发生的现象。孩子是和我们一样的独立的“人”,没有人喜欢被控制,也没有人喜欢别人告诉他应该怎么做,特别是如果这个“吩咐”并不有趣。家长越逼迫,孩子就越抗拒。
那么我们怎么解决孩子的对抗心理呢?
1.别只盯着孩子的缺点
从心理学上分析,孩子是心理和行为不成熟的个体,家长必须对他们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培养。但是,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是,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为了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在孩子耳边不停地叮嘱、提醒。但这种做法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还容易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些家长眼睛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翻来覆去地只讲缺点,不提进步。
其实,绝大多数孩子已能分辨是非善恶,只是缺少改正缺点的自觉和毅力。如果父母总是喋喋不休地数落孩子的缺点,反反复复地教训孩子,“我讲话你就是不听”、“怎么说你才能改呢”,他们会将此视为不信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2.批评的话不宣多
父母对孩子要耐心地加以指导。指导不同于唠叨,唠叨往往含有责怪、批评的味道,是一种反复的、单调的刺激;而指导是亲切的、言简意赅的,它能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帮助他们处理问题,使孩子情绪稳定、心情舒畅。聪明的父母从不去规定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是放手让孩子去做。如果孩子没有做好,父母就会耐心地帮他分析原因,鼓励他不要灰心,尽力而为。
3.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如果家庭成员彼此间缺乏尊重,动辄脏话满嘴,或者互相说些“抬杠”的话,孩子一旦具备了一定理智水平,就会从心底里不尊敬父母,顶嘴便成了家常便饭。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亲相爱、互相关怀,使家庭洋溢在和睦、互助、自由、快乐的气氛之中。即使家庭中存在分歧,也尽量不在孩子面前争吵,而是通过协商解决。
4.学会尊重弦子
人与人之间应该存在起码的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权利主体,应当受到尊重。这种尊重表现出来就是双方是平等的关系。父母不断地突然闯进孩子的环境之中,去打搅他们,并且不跟他们商量就操纵他们的生活。这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孩子的不尊重。要克服这种现象,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不要因为自己的关心而过度频繁地打断孩子玩耍的兴趣,置孩子自身的需要于不顾。这是父母自私的一种表现。在孩子反对时仍坚持成人的立场,完全无视孩子的权利,这样必然会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矛盾。
5.引导孩子说理、为自己申辩
人无完人,为人父母者受文化水平、职业、性别等限制,有时所持观点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或者父母也可能一时糊涂,固执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而不顾及孩子的感受,这样孩子会感到很委屈。发扬家庭民主,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权,首先要允许孩子申辩,鼓励孩子申辩。既然你批评孩子,就应允许孩子有这种权利。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感到无论做什么,有理才能站稳脚跟,对发展孩子个性很有利。
6.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能简单粗暴
父母教育孩子时,不要用命令的方式,而应以友善的态度启迪孩子,避免枯燥的说教。如果父母在教育方式上不肯用心,只凭一时的喜怒赞扬或批评孩子,或只是发号施令、训斥孩子,孩子一时会被父母的威风吓住,但他再稍大一些,则不会买父母的账了。不必要求孩子听从父母所说的每一句话,而是给他们留有思考及情绪准备的时间,以防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
总之,如果孩子喜欢和你作对,那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首先从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入手,从而改变孩子对待我们的态度。
亲子关系错位的症结:忽视沟通
代沟:亲子关系中最棘手的问题
如何与孩子交流思想与感情,是当今父母们倍感烦恼的事。当前,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尤其是父母与独生子女之间,最棘手的是代沟问题。所谓代沟,是两代人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在一些问题上不同看法的反映,它会影响两代人之间正常的感情沟通。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代沟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现象,是现代化国家工业化与社会化伴随而来的产物。尤其是我国正处于转型期,两代人之间的差距,显得特别敏感。
如果我们问家长:“你经常与孩子交流吗?”得到的回答常常是:“当然啦,我们经常说,可他一点也不听。”
而且父母也常抱怨现在的子女太不尊重父母,使得原本和乐的家庭时起争端。
孩子则认为:“我跟爸爸妈妈之间的代沟问题越来越严重。爸爸妈妈回到家里,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作业写完了吗’、‘这一天你都干什么了’,他们从不知道我在想什么。父母的观念和我们的观念有很大差异,我们穿的、用的他们看不惯,我们说的、唱的他们听不惯,觉得我们变坏了,弄得我们什么都不愿对父母讲。爸爸妈妈根本就不了解我们。”
亲子关系错位的症结:忽视沟通
很多家长不知道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知道孩子交了哪些朋友,孩子的零花钱是怎样花的,孩子晚上外出在干什么,跟谁在一起,孩子星期天在干什么,“我根本不知道她在想什么?”这是家长们最苦恼的。可是你为什么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孩子为什么宁愿向外人倾诉,也不把心里话告诉父母?
做父母的难道不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吗?
之所以与孩子交流的效果不好,就是因为家长与孩子交谈时,往往以长者自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唠叨、批评、说教。当然,这些都不能称为交谈。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尊重,总喜欢把孩子当作“小豆包”,没有在情感上给他们公平的待遇。殊不知,孩子早已有了自己的思维与尊严,他们渴望与大人平起平坐,渴望大人把他们当作平等的个体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