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农业和粮食问题,要放在发展的全局中来统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途径,这“新四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孪生子”,其深度融合是产业升级的方向与动力;城镇化蕴含着最大的内需潜力,是现代化建设的载体;而农业现代化则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和重要支撑。
——2013年1月15日,李克强副总理到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考察调研时指出
从中国国情出发,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协调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而“新四化”与服务业密不可分。推进工业化既要做强工业也要扩大服务业,发展先进制造业需要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通过财税支持、股权激励等多种措施,强化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服务环节,这会给产品结构优化、质量改善和价值提升带来放大效应。信息化本身就以服务业为载体,服务业壮大也有利于信息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可以拓展以信息消费为代表的新型服务消费。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既创造服务,也需要服务,包括需要发展服务业为产业和就业提供支撑,需要增强城市交通、流通、环保等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需要加强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也需要完善农技农机等农业生产服务和农村生活服务。加快发展服务业,可以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能够实现更全面、更协调的发展。
——2013年5月29日,李克强总理在第二届京交会暨全球服务论坛北京峰会上的演讲
“四化”这个词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含义,它是一个国家融入现代社会的渴望,它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它是中国近50年所有经济建设的总纲。自1964年周恩来总理提出“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这“四化”还适合中国吗?我们现在还需要50年前所理解的“工业现代化”吗?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是考察了国内外新形势、新情况之后深思熟虑的结果,但是,显然,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完成的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11月12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们可称之为“第五化”。
促进工业化:再工业化重在三个对接
“新四化”之首就是工业化。目前,我国第二产业占比已经超过了50%,难道我国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吗?“新四化”的工业化不是指工业化的程度,不是指工业化的比重,而是指工业化的质量,就是在目前工业化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促进其转型,实现新型工业化。
工业化转型势在必行,老龄化促使工业转型迫在眉睫。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20世纪80年代我国新生人口数量锐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但人口红利也逐渐消失,相对于印度、越南和墨西哥等国家,我国在劳动力年龄和劳动力成本上都不再有优势。中国廉价劳动力的时代一去不返,劳动密集型产业难以为继。我们的工业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时候,到了不转型就要面对危机的时刻。
摩根大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人口老龄化、工业过度扩张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意味着,必须改革发展模式。报告中指出:“新领导集体在未来10年里很可能把战略重心放在城镇化、工业创新与升级、减少收入不平等与地区不平衡上,旨在实现全面和可持续发展。”(2012年11月20日,《参考消息》)
选了目标是一回事,如何实现目标是另外一回事。一些有识之士很早就意识到我国的工业化不得不转型,但在如何转型的问题上莫衷一是。现在最高领导层提出了“新四化”,为工业化转型指明了路径——三个对接。
首先,工业与服务业对接。何为工业与服务业对接?就是用服务业促进工业的发展。李克强着重指出:“推进工业化既要做强工业也要扩大服务业,发展先进制造业需要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通过财税支持、股权激励等多种措施,强化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服务环节,这会给产品结构优化、质量改善和价值提升带来放大效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国家的工业发展始终存在一个误区,即认为盖厂房、买设备、引进技术才是工业发展,殊不知服务业可以大大促进工业的发展。
以美国为例,美国是公认的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多年来一直引领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潮流。这种优势与美国高度发达的服务业,特别是信息行业和金融行业,是分不开的。以页岩气为例,行业的革命者——Mitchell能源公司从1980年就开始了对页岩气的勘探,直到2002年技术上才有革命性的突破。毫无进展的20年里,正是发达的金融业源源不断地给Mitchell能源公司输血。除了金融业,勘探业、咨询业等也都在页岩气的开发过程中功不可没。反观我们国家,现在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都不是工业本身的问题,而是工业以外的事情,例如融资困难、物流成本过高、技术改造困难,等等。“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想让工业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从服务业上着手。
其次,工业与国际对接。新一届政府在十八大上强调要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预示着政府将会最大限度地在不违反国家法律基础上为服务型企业发展“松绑”,让企业轻装上阵,增添活力和创造力,让企业在自由的环境中健康发展,并健全各项制度标准、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监管,营造良性发展环境,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探索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新的亮点,新技术革命正在孕育,产业升级和生产要素转移步伐加快。发达经济体在寻求再工业化、再制造化过程中,着力保持服务业领先优势。发展中国家在推动工业化进程中,着力弥补服务业发展不足。以研发、信息、网络、物流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传统服务业在改造提升中继续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金融服务业经历冲击后加快了革新步伐。服务业越来越成为各国发展和彼此合作的重点。(2013年5月29日,李克强总理在第二届京交会暨全球服务论坛北京峰会上的演讲)
从会议所发出的信号看出,我国非常重视国际间合作,我国政府强调世界各国秉承合作共赢的原则,反对保护主义,消除贸易壁垒,加强在人员流动、资格互认、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协调,推动服务行业的贸易自由化。同时各国也纷纷倡导发达国家应率先开放市场,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服务领域全球治理机制和规则体系建设,逐步提升代表性和话语权。
最后,工业与信息化对接。信息消费的发展已经变成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主流趋势,信息消费从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升级为政府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主要抓手,国家支持信息消费的力度将不断加大。
信息消费为何如此受重视?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相关专家表示,信息消费不但“稳增长”的潜力巨大,而且在“调结构”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专家表示,对信息消费、房地产、环保、铁路、机场投资回报率进行对比,信息消费回报率相对更高。据测算,环保领域投入一块钱将产出两块六毛八,信息消费投入一块钱产出四块一毛三,铁路机场投入一块钱产出三块七毛六。所以,信息消费必将成为未来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2013年9月9日,中国信息产业网)
杰里米·里夫金在他的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写道:“如今,我们正处在信息技术与能源体系相融合的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出现让我们迎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在21世纪到来之际,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将实现在家庭、办公区域以及工厂中自助生产绿色能源的梦想。此外,正如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任意创建属于个人的信息并分享一样,任何一个能源生产者都能够将所生产的能源通过一种外部网格式的智能型分布式电力系统与他人分享。”而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提出的“再工业化”思路,也可给我们很多借鉴。
完善信息化:带动中国跨越发展
“信息化”概念源自20世纪50年代,十八大后在公众眼中更成为“新型工业化”即第三现代化的核心特征。信息化形成智能化新型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改善带来天翻地覆般的巨变。美国就是凭借铁路网、电气网、高速公路网、因特网“四张网”成为现代化领军人。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预言:“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新经济即将到来,将带给人类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再次巨大改变。”中国“新四化”的新意正在于“信息化”三字,表明信息化已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此次新一届政府提出的信息化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化,那么到底新型信息化是什么?从社会层面上讲,要发展新型信息化城镇,建立健全信息化产业,促进信息化消费;从政府层面上讲,要努力实现工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国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