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3900000007

第7章 《山海经》的神话(上)(1)

保存神话资料最丰富的一部书,自然不能不首推《山海经》。《山海经》旧传为夏禹、伯益所作,而夏禹、伯益本身已是神话人物,如何能作出这样一部书,故这种说法是不足凭信的。它实际上是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由众多无名氏共同完成的作品。根据我的初步考察,此书大概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的楚国或楚地人所作。内容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部分:

一,《大荒经》四篇和《海内经》一篇,成书最早,大约在战国初年到战国中年。

二,《五藏山经》五篇和《海外经》四篇成书稍迟,大约在战国中年以后。

三,《海内经》四篇,成书最迟,大约在汉代初年。有关这方面的阐述,请参看拙著《<山海经>的写作时地及目考》[1],这里便不细说。

《山海经》这部书,总共虽然只有三万一千多字,却是包罗万象。除神话传说外,还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历象、动物、植物、矿物、医药、人类学、民族学、地质学……甚至连海洋学探讨的问题,也能在《山海经》这部书里,得到某些启发和印证。它真可以说是一部奇书,一部古代人们生活日用的百科全书。

正因为如此,它曾经给过去的目录学者造成分类上的困难。《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在数术略的形法类,让它和《宫宅地形》、《相人》、《相六畜》等书在一起,迹近巫术迷信。《隋书·经籍志》因此书多述山川地理,又把它改列在史部的地理类。清代初年纪昀修《四库全书》,又把它改列在子部的小说家类。纪昀在《总目提要》中述改列的理由云:“书中序述山水,多参以神怪。故《道藏》收入太元部竞字号中,究其本旨,实非黄老家言。然山川道里,率难考据,耳目所及,百不一真。诸家并以为地理书之冠,亦未为允。核实定名,实则小说之最古者耳。”这种分类,我认为还是比较恰当的。而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神话与传说》论《山海经》时说,“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与巫术合,盖古之巫书也。”这个论断,又比笼统说它是“小说之最古者”进了一步。《山海经》确可以说是一部巫书,是古代巫师们传留下来、经战国初年至汉代初年楚国或楚地的人们(包括巫师)加以整理编写而成的。“巫以记神事”(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编语),宜乎在这部书里保存了这么多可贵的神话传说材料,更可贵的是这些神话传说材料比较接近原始状态,没有经过多少涂饰和修改。这是因为原始神话和原始宗教从神话思维这个母胎中孕育形成的时候,还有相对的一致性,宗教对于原始氏族社会也曾有过某些积极的作用(如增强氏族团结、鼓舞战斗精神之类),没有成为纯粹的迷信,故作为宗教支柱以及宗教赖以宣传的神话能够大致保持其原貌,无需做多大修改。战国时代的巫师,去古未远,又多来自民间,所以保存了这些原始神话而未加以大的改动。至于这部巫书为什么除神话传说外,又包罗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等等那么多的学科?这也并不奇怪,正是原始时代原始先民通过神话思维探讨认识外界事物刻印下来的痕迹。所有探讨认识的这一切,都给蒙上了神话或宗教的色彩。有些探讨认识,仍是比较正确的,那就成了科学的萌芽。古代的巫师,实际上就是古代的知识分子,甚而可以说是高级知识分子,一切文化知识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他们并不是浅薄无知的。自然,当这一切文化知识通过巫师的手,用文字记录的形式将它们表现出来的时候,难免会打上宗教的烙印、笼罩上神秘的气氛。《山海经》的情况就是如此。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古代文化知识的宝库,让我们从各方面更主要是从神话方面对它作深入的研究。

《山海经》中的神话,从原始社会前期,即原始群的阶段,就有零片的记录如上章所说。但它主要记叙的,是从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氏族公社这一段时期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影。奴隶制社会时期的神话,也记叙了一些,如像《大荒西经》说:

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

郭璞于“夏耕之尸”下注云:“亦形天尸之类。”是的,情况确实有几分像是刑天断首。但刑天是被歌颂的神人,而这里的败逃将军夏耕,却是被否定的。这里所歌颂的是神性英雄成汤,以无首夏耕的逃避罪咎来反衬成汤的勇武,自然也是神话。神话记叙一直到周代初年。《海外南经》中古帝葬所的狄山,就记有帝尧、帝喾和文王的葬所。《海外西经》记有肃慎国,说国中出产一种叫做“雄常”(雒棠)的树,“中国有圣帝代立者,则此树生皮可衣也”(郭璞注),也略具神话因素。考察肃慎,即《周书·王会篇》的稷慎,“稷慎大麈”,足见肃慎是周代初年成王时候才开始交通中国的,《王会篇》后面附载的《伊尹四方令》中尚未见之。这就是《山海经》所记神话的下限;自此以后,就再没有见到其他任何神话记叙了。从以上所举《山海经》所记的神话材料的零片看,可见在奴隶制社会,仍然是有神话的,它并不制约在原始社会的范围以内。

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神话

《山海经》所记的诸神,大都是宗教的神,是从自然崇拜开端的。《五藏山经》每经末尾祀典部分记有诸山山神的形貌,有作鸟身龙首的(《南山经》、《中次十二经》),有作龙身鸟首的(《南次二经》),有作龙身人面的(《南次三经》、《中次十经》),有作人面马身的(《西次二经》、《北次三经》),有作人面牛身、四足一臂、操杖以行的(《西次二经》),有作羊身人面的(《西次三经》),有作人面蛇身的(《北山经》、《北次二经》),有作彘身八足蛇尾的(《北次三经》),有作人身龙首的(《东山经》),有作兽身人面戴觡(角)的(《东次二经》),有作人身羊角的(《东次三经》),有作人面鸟身的(《中次二经》、《中次八经》),有作人面兽身的(《中次四经》),有作豕身人面的(《中次七经》、《中次十一经》),有作人面三首的(《中次七经》),有作鸟身龙首的(《中次九经》):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他们或基本上是动物形躯的拼凑,如鸟身龙首、龙身鸟首、马身龙首、彘身八足蛇尾之类;或逐渐有了人的形貌,如人面马身、人面蛇身、人身龙首、羊面人身等:看得出来,自然崇拜时期奉祀的神,虽有初步的拟人化,其形象仍是半人半兽的。再看《海外经》所记的四方神:

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

北方禺疆,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

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郭璞分别以“火神”、“金神”、“水神”、“木神”注之,而其形躯仍大都是半人半兽的,并未脱离原始宗教意识的范围。《五藏山经》所记对于诸山山神的祭祀,各有不同的祀典,类皆巫师的施为,现在抄摘两段如下,以见一斑:

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羭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瘗用百瑜,汤其酒百尊,婴以百珪百璧。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烛者,百草之未灰,白采等纯之。

凡《北山经》之首,自单狐之山至于堤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祠之,毛用一雄鸡瘗,吉玉用一珪,瘗而不糈。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

此经所记自然崇拜诸神,大都只有神而无神话;其中少数,除形貌的叙写以外,还略述其行迹。例如:

槐江之山……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西次四经》)

和山……吉神泰逢司之,其状如人而虎尾(郭璞注:或作雀尾),是好居于刀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也。(《中次三经》)

平逢之山……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实惟蜂蜜之庐。(《中次六经》)

夫夫之山……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手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中次十二经》)

……

这些只能算是神话的零片,或者半神话,而不能算是神话。因为构成神话的故事情节,上举诸例,无一具有。只有下面所举诸山山神记事的一段,算是唯一的例外:

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丕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崖。钦丕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则其邑大旱。(《西次三经》)

这段神话虽仍可视做是黄帝神话(文中所说“帝”即黄帝)的零片,但从神话本身看,故事情节已比较完整了:山神内讧,谋杀无辜,作为神国最高统治者的黄帝予以严厉的惩处,将他们杀死,而他们又各化为异物。这类故事情节完整的神话,在《山海经》中实在并不多见。检核起来,不过七八段罢了。类似上面所举,还有《海内西经》所记“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的神话,但恐怕产生的时期较晚,非自然崇拜时期的神话。

构成原始宗教信仰的,除自然崇拜而外,还有图腾崇拜。有些学者认为图腾崇拜还早于自然崇拜。这类神话在《山海经》里并不多见,但也略有一些。《海内北经》说:

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

郭璞注:“昔盘瓠杀戎王,高辛以美女妻之,不可以训,乃浮之会稽东海中,得三百里地封之,生男为狗,女为美人,是为狗封之国也。”郭璞的注释是不错的,因为此文之下,接着又有这样的叙写:

犬封国曰犬戎国,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进柸食。

犬戎国的女子,正在“跪进柸(杯)食”,侍奉她的“状如犬”的丈夫,这就把“生男为狗、女为美人”二语形象化了。《大荒北经》叙写犬戎的情况,又略有不同:

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有赤兽,马状无首,名曰戎宣王尸。有犬戎国。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犬戎。

郭璞于“戎宣王尸”下注云:“犬戎之神名也。”郝懿行于“有神”下注云:“犬戎,黄帝之玄孙,已见上文,是犬戎亦人也,神字疑讹。《史记·周本纪》集解引此经正作人字。”《山海经》作非一手,所记又是据图为文,故常不免凌杂琐碎,自相抵牾。但总的看来,盘瓠神话和犬戎神话有关是无疑问的,犬或白犬作为犬戎国的图腾神也是无疑问的。至于犬戎神话如何演变为盘瓠神话,又如何由西北流播到东南,则尚需专家学者作周密考证,不属本书论述的范围了。除此而外,《海内经》尚有:“南方……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

这样的记叙。郭璞注以为此神即《庄子·达生篇》所说的委蛇;闻一多《伏羲考》谓延维、委蛇即汉画像中交尾的伏羲和女娲,乃南方苗族的祖神,而苗族又是属于古代尚未迁徙到南方,住在黄河上游、中原西部的龙图腾的团族之一,此经所写,便把这一点暗示出来了。

同类推荐
  • 古朴遗风:西安碑林与城墙(文化之美)

    古朴遗风:西安碑林与城墙(文化之美)

    中华文化浩浩五千年,哪怕是遗留下来的一砖一瓦都弥足珍贵,因为他们的存在就代表了历史的诉说。西安碑林及城墙由来已久,碑林所展现的建筑风格及碑上的篆刻文字讲述了哪段历史?城墙与护城河、吊桥、箭楼、角楼等又有何关系?碑林与城墙的现状又如何?在本书中读者都可以找到答案。
  • 好梦驻君留:奢华酒店

    好梦驻君留:奢华酒店

    《好梦驻君留:奢华酒店》介绍了世界各地的10家豪华酒店,从酒店的区域、历史、风格、服务等方面出发,提示酒店背后所隐藏着的文化和生活内涵。酒店各有不同,有的是设计酒店、度假酒店,有的是历史悠久的豪华酒店,虽然坐落在不同城市,但均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延伸,并且为旅客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异国文化。书中附有酒店名称原文、地址、预定电话、网址等实用资讯。
  • 异域风情

    异域风情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的神秘异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藏、神农架、新疆、楼兰。让读者畅游在这异域风情之中。
  • 金隅

    金隅

    作品通过古老、贫穷、落后的布拉克萨依村发生的历史变迁,真实地再现了在新农村建设和修建抗震安居房过程中,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描写了固守陈旧观念的买苏木·塔兰一家父子、父女、婚姻家庭以及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最终观念的更新导致“孤独世界”的破裂与更新。
  • 论语一日一读

    论语一日一读

    本书以随笔和札记的形式来解读论语,针对当前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人处世、工作求学、人与人的关系、生命的目标和价值等等,提出了源自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解决方法和参考思路。
热门推荐
  • 杀神大人倾天下

    杀神大人倾天下

    她好好一个杀神,解封邪凰蛋,竟被迫契约神力尽失?重新醒来,变成小孩就罢了,还叫我堂堂杀神大人去守护一个更小的小P孩!?……(简介无能)
  • 夜韩

    夜韩

    他,是夜家少爷——夜隐冷;她,是韩家千金——韩暗言,她一直隐藏着身份;后来......
  • 冷面总裁的温柔妻

    冷面总裁的温柔妻

    昔日青梅竹马的恋人复仇而来,仇恨已经占据心扉,温柔竟是报复的假象!当一切真相大白,他亲手掐住她的脖颈,薄唇勾起嗜血的笑:“我从地狱带回来的仇恨,要由你来偿还!”
  • 魔王即是君

    魔王即是君

    圣祖帝国将“天神之触”公会会长艾德叶斯冰封下界一万年。一万年后,艾德叶斯并没有死去,而是与其的两位孪生姐妹女仆从冰封中解脱。在永冬的寒荒山脉艾德叶斯就下克蕾尔,从而了解了下界的黑龙帝国。在克蕾尔的帮助下,艾德叶斯在黑龙帝国中的声望愈来愈高,各方势力都盯上了他,但是……我为魔王,即是君。
  • 魂元纪

    魂元纪

    西方尚斗,东方尊武。东武西斗,纳武斗,创魂元。
  • 哈萨坟记事

    哈萨坟记事

    这是一本叙述行走的随笔。作者在自序中写道:“对行走者而言,与其说行走于异地的山水间,毋宁说行走于自个的心灵中。在我看来,行走者于山水的行走是外象,于心灵的行走是真谛。我于多年的旅游,是爬过一些山的,如本书写到的衡山、嵩山、天台山、莫干山、烂柯山、九华山、黄茅尖、清凉峰等,但爬山不是真正的行走。爬山的目的是爬到山顶,一览众山小,而真正的行走,并无明确的目的,千纵百随,随遇而安,遇到意外,意想不到,这就有意思。”
  • 星汉战史

    星汉战史

    后宇宙大发现时代,星际文明的生存以及人类的爱情
  • 圣亡神域

    圣亡神域

    小奇的九界已经出现了第二界——怪物世界!绝对碉堡!
  • TFBOYS之微风依依

    TFBOYS之微风依依

    13个人,几百场纠纷,带给他们的是圆满还是破碎?是喜剧还是悲剧?原本美好善良的她,为何变成如此冷漠?原本内向的他,又为何变得如此体贴人?答案,即将揭晓……
  • 殇之傲雪

    殇之傲雪

    人妖之恋为世俗不容,人妖结合更是不被天道人伦认可,这种结合被视为禁忌。千年前存活的禁忌之体妖王意图带领群妖走出莽荒而与人族大战,人族修仙者与其大战,惨胜后道门订立禁约,禁止人妖相恋。千年后,道门领袖太玄门弟子梦笑天与天狐一族天女相恋,消息传出二人被道门联合追杀,含恨于断生崖葬情。二人之子被视为禁忌的梦凌雪被隐藏于凡人之中,所幸并不为世人所知。幼时孤苦,身患怪病的凌雪在小村中成长,本该平凡过得一生,却因突遭的变故物是人非,从此踏上纷纷扰扰的仙侠江湖,何为恶,何为善,正与邪,对与错谁又能分的清。人如何,妖如何,最恶不过人心,最险不过人情。怎样的爱恨情仇,怎样的江湖过往,为情狂为情痴,我自傲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