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干部,不太管家里的事,母亲是护士,在家里事无巨细都要管、要说。人怎么说也应该允许犯点小错吧?我从小好动,爱玩。可是父母过分极端化,做什么事都讲究绝对,害得我从小做什么事情都怕做错。久而久之,就产生逆反心理,跟母亲闹。”——严恒,现龄20岁,人格障碍。从1996年开始,自控制能力差,因认为父母啰唆,从丢东西,发展到打父母。由此入院治疗。
严恒被父母接回家的前夜,我在医院见到了他,并有幸见到了他其实面相很亲和的父母。当晚,就孩子的问题,我们直聊到深夜。在他们一家子断断续续的叙述里,我的眼前渐次闪现出这样几组镜头:镜头一:小不点的恒放学回家写完作业想出去玩,却发现门窗都已经上锁。小伙伴进不来,恒也出不去。
天开始黑了,小不点想点亮蜡烛,却找不到火柴,火柴搁在高高的床柜子上,够不着。
小不点只好在黑暗中乱掀东西解气。
等到下夜班的妈妈回家,地上、桌上、床上已是一片狼藉。
暴怒的妈妈以撑衣棍为武器给了恒一顿好打。
镜头二:家里买了冰箱,只要开着,恒就欢天喜地地抢着去关。
一次关轻了门没有合上,母亲马上来一句:一个冰箱门都关不好!长大了有什么用?恒立即赶过去再关,啪地一声,重了一些,本来有些后怕的恒紧跟着听到母亲一声吼:说不得你,是吧?
不喜欢在家里,你可以滚啊!不搞学习还捣蛋!走!走!长大了也是没用的东西!母亲把门拉开,把恒推出家门。吓得恒半天回不来神。
恒站在壁角想了好久,也没想出母亲为什么要发这么大脾气。
诸如家里的电灯开关、煤气开关等引出的闹剧莫不如此。
镜头三:进入初中的恒,视力减退,由于天生对戴眼镜的人有一种恐惧心理,恒便遍查医书,后跟母亲提出想用吃中药的办法治眼睛,说吃中药对眼睛有治本的作用。
母亲说,别人都能戴眼镜,你为什么不能戴眼镜?戴不戴眼镜,是你自己的事,吃中药绝对不行!恒说,只要不戴眼镜,什么治疗方法都可以。母亲却说,学习成绩不如人,眼睛倒近视了!真不知道你的眼睛是咋坏的。
类似这样的母子交流总是陷入僵局,小到选择衣服颜色,大到读哪所学校。母子相峙,近视一拖八年,竟没有医治。
镜头四:成绩没考到前十名,父亲不理睬恒。
恒喊他也不理。
母亲少有笑容,偶尔说几句话,都是问问考试成绩,没有一句学习之外的话。
恒在学校受了委屈,回家跟母亲说,母亲每次都嫌其啰唆反倒斥责恒。
恒心里有了一肚子怨气,便开始对母亲不理不睬。
镜头五:“啪!”母亲把一个本子丢在满脸忧郁的恒面前:“你自己念念,你看看你的一些乌七八糟的事情!人小鬼蛮大啊!”“不要你管!你为什么要翻我的抽屉?我已经长大了,我写日记给自己看,难道这也犯了法?”母子俩相向而立,像两头暴怒的狮子。
镜头六:恒背着母亲丢东西。
丢母亲最喜欢的镜子、小刀片等。
有一天丢东西时被母亲发现,恒便开始动手打母亲。
……在一家省脑院,我见到过一个小孩,母亲为了让他记住要遵守学校纪律,每听到老师说一次孩子有“错”,母亲就拿缝纫机针往孩子屁股上扎一次。孩子是痛得又哭又叫:再不敢了!再不敢了!可到最后的结果是小孩屁股上针眼密布,但一到上课,孩子还是无法自控。当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其母亲听的时候,母亲也说起了恒小时候在学校淘气的事。那时候,只要听到老师说孩子有错,也是打,往死里打。但孩子鬼哭狼嚎过后,照样儿调皮。
专家说,孩子自小多动,父母应引导孩子把精力花在他感兴趣且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上。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本身就有好奇、好动的特点。参与各种活动,不仅有利于身体的发育,而且也有利于智力的发展。所以,父母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他们的行为。多动症孩子好动,其实孩子自己是控制不了的。如果孩子确实得了多动症,父母应送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同时还要配合医疗适当地对孩子进行行为引导。如果教育不当,老师骂,家长打,或者强行控制他,一部分孩子就会出现品行障碍。凡事动不动就训斥打骂,孩子的性格极容易因此而扭曲,甚至出现人格问题。
“我工作的医院病人特别多,工作要求高,待遇又少。白天要忍受病人的呻吟,晚上还要照料淘气的孩子,所以看到孩子调皮心里就特别烦。早知道他以后会成为这个样子,我就不会骂他打他了。”说起孩子小时候,母亲一脸的歉疚。
“那时候不知道父母在外面工作的辛苦,看到母亲总是板着个脸,难得有笑相,我总是觉得透不出气来,就想用什么办法发泄发泄来解气,一听到母亲说我,就想动手阻止母亲,结果却成了这个样子。”恒不好意思地对我说。
往往在孩子最需要关爱的稚嫩岁月,父母一般也都处在创业的艰难期。由于诸多客观原因,身为父母的我们或许根本就无力选择自己的生存环境,不如意的工作,不如意的人际关系,抗拒不了的小灾小难,时不时侵袭的病痛还会在我们原本脆弱的心灵上添加更加不堪的负荷。但无论如何,我们还得选择让孩子在自己的笑脸下生活。不管我们的天空是风雨交加,还是阳光明媚,都应该满怀对生命的爱意,把孩子心中最渴盼的那一份细心与包容给他们。
人无完人,何况孩子。古往今来,无数事实足以说明,包容它并不是对错误的姑息迁就与一味放纵,它包含了更多的冷静、信任与机智。
它所牵动的道德力量要比惩罚更为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