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7500000002

第2章 绪论(1)

第一节语言认知现实

一、世界与语言

1.1世界与语言维特根斯坦曾指出:“世界是以被我们的语言分割的形式在我们面前展现的”(维特根斯坦,1951;江怡,1999)语言形成之后,就成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手段:人类通过语言来认识世界,但语言系统也有其自身的规律,相对于世界来说,它是一个更为开放的系统。语言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世界决定语言,但语言可以超越世界,语言中体现的是对世界的认识,而不是世界本身。在这个意义上,描述现实世界与建构文本世界在语言上是一致的。

1.2世界与语法客观世界是独立存在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通过认知来实现的。客观世界的规则也不是语法规则,但人的认知参与进来后,使得现实世界与语法规律之间有了关系。由于人们的认知视点不同,同样的现实规则在人们的表达中表达方式可能不同。另外由于认知具有选择性,同样的现实规则既可以用一种方式表达,也可以用多种形式表达,即自然语言是概念化的现实的符号表达,句法结构在相当程度上不是任意的、自主的,而是有自然的动因(motivation),即其外在形式常常是由认知、功能、语用等句法之外的因素所促动,故表层句法结构直接对应于语义结构;语义结构并非直接等同于客观的外在世界的结构,而是与人在和客观现实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身体经验、认知策略乃至文化规约等密切相关的概念结构相对应。

1.3语言与范畴化语言中的递进范畴也与身体经验、认知策略乃至文化规约基本一致。从这个角度讲“语言的范畴化(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有两层含义:一是语言使用者通过语言把非语言的世界作为客体进行分类,二是语言学家把语言本身作为客体进行分类。

递进范畴中形式上、语义上的聚合与扩张,就是语言对世界进行切分后,又通过语言在人们头脑中重新建构一个精神世界的必然过程,这一过程凝聚着许多句法形式、语义结构与语言范畴的竞争与避让,而反递范畴正是在这种竞争与避让中处于上风的一种兼容性很广的强势范畴。很多语言规律是受现实规则的影响而产生的。如在表达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顺序时,可以采用词语的先后位置来表现。这就是“时间顺序原则”(Tai,1985)产生的根据。

1.4递进范畴递进范畴(the category of ascending in order)就是一种和现实、认知有着密切关系的语言范畴(the linguistic category)。

即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间有语言世界,而语言世界是与认知范畴密切相关的。人们通过认知把客观世界切分成能够辨识、记忆的范畴,这些范畴通过语言来传递和实现,并通过语言在精神世界中重新建构客观世界。那么现实、语言、认知的关系应该是:“现实—[认知—语言]—主观”。

二、递进是对客观世界认知的反映

2.1客观世界与递进客观世界中,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人类社会也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地进步。社会的进步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循序发展的,这种循序发展也就是递进。递进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因此,递进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性。

递进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反映,人们认识世界的发展,把握事物的发展过程和表述世界的变化时,都要遵循客观世界的规律,比如: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由低到高、由落后到先进、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等等,或者反过来,由大到小、由多到少、由深到浅、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由先进到落后、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等等。因此人们认知事物的递进模式也就有两种:或者是由小到大,即递进,或者是由大到小,即递退(descending in order)。因此,递进是可以认识的,具有认知性。

在人们认知世界发展过程中,客观事物(包括人和动物)、事件、性状等无不包含着递进的因素(factor):时间上、空间上、程度上、范围上、功能上等等。“递进”这种认知范畴投射到语言当中,就形成了语言世界的递进范畴。语言世界的递进范畴虽然是以客观世界为基础的,但它并不是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简单摹写(reproduce)。因此递进又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语言中的递进和客观世界的递进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差异性表现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存在着差异,因此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就和传信者的心理、认知、主观视点等因素都有关系。

语言中的递进一旦产生,也就形成了它自身的一整套系统。既和客观世界中的递进有紧密联系,又有不同于客观世界递进的语言特征。我们了解客观世界的递进模式只有通过语言中的递进来认识。因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掌握和运用人类已经获得的知识,这就是间接知识;另一方面是获得前人还没有得到的知识,即直接知识。在这两种认识活动当中,语言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递进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的反映。

2.2递进的基础递进的基础是人类认为客观所归纳出来的基本层次范畴(basic-level categories)。无论从狭义的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即从语义、功能、心理及社会学角度,或是从广义的角度“语言在心智之中”(Language resides in the minds of its users),即人们根据对世界的经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Ungerer &;Schmid 1996:X;王寅2005:4-5)递进都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的一种反映和总结。其基础就是基本层次范畴,因为人类概念层级中最重要的不是较高层的范畴“动物、家具、交通工具”,也不是较低层的“波斯猫、扶手椅、敞篷车”,而是位置居中的“猫、椅子、汽车”(张敏,1998:59)这个层次的范畴在人类认知中处于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地位,它们往往是递进的基础。

2.3基本层次范畴的语言表现客观世界中范畴化往往是一个层级系统,基本范畴最重要,然而发展变化更为重要。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地进步。社会的进步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循序发展的,这种循序发展也就是递进,从这个意义上讲,递进无处不在。因此,递进的客观性、发展性是最为基本的内容。因为语言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作为基本层次需要具备直接、经济、易学、特设语境少等特点,反映这些范畴的语词往往是最常用的、与社会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因此这些词语具有稳固性、能产性和全民常用性,故在语言史上产生的时代一般也较早,也是儿童在语言习得时掌握得最早的。

由于基本层次范畴的这些特点,因此人类的大多数思维是在基本层次上进行的,那么递进范畴的实现也就是基本层次范畴内的不同层级的转换与确认。

三、关于“语法范畴”

3.1语法范畴语法范畴(grammatical category)是指“在形式上、功能上或意义上有不同特点的语法项目的类别。诸如词类(parts of speech)、数(number)、性(gender)、格(case)、时态(tense)等等。”(张敏,1998:59)英语的“Category”意思是:“a division or class in a system for dividing objects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nature.”。(Hartmann,R.R.K.&;F.C.Stork.,黄长著等,1981:149)语法范畴的概念是以印欧系语言作为基点确立的。

3.2汉语的范畴汉语的“范畴”有两个含义:1)“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一些基本范畴,如化合、分解等,是化学的范畴;商品价值、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等,是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本质和现象、形式和内容、必然性和偶然性等,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2)“类型;范围。”(张敏,1998:59)

作为汉语的语法系统还应该有它自身的特点,应该有自己的范畴系统。对于汉语的语法范畴系统的建立,前人和时贤都做了或做着不懈的努力。最早建立现代汉语语法范畴系统的是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1942-1944,1982:129)中的“范畴论”,他建立了“数量”、“指称(有定)”、“指称(无定)”、“方所”、“时间”、“正反·虚实”、“传信”、“传疑”、“行动·感情”等11种。这些都是针对汉语中突出而印欧系语言中不突出或是少有的现象“量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比况助词”等等所形成的。后人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探讨汉语语法范畴的工作。

3.3各家的范畴观语法范畴是一类语法意义的概括,而语法意义则是一定的语法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因此要确立一种语法范畴,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找到相应的语法形式或一系列的语法形式。(胡明扬,1999)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对各种事物的性质、特点等有所感知,有所认识,形成各种各样的范畴,如“时间”、“空间”、“数量”等等,从而构建出人类的文化世界。构成人类文化世界的各种范畴称为“认知范畴”,认知范畴的语言化,便形成各种各样的语义范畴。(李宇明,2000)

语法范畴,必须是某种语法意义和表示这种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二者的统一体。一个语法范畴必须包涵两个以上处于互相对立关系的同类的语法意义。……所谓语法范畴,不过是语法意义的分类,不过这种分类应该有语法形式的保证。(赵金铭,2001)

对语法范畴的研究,“既可以从语法形式入手,去寻找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也可以从语法意义入手,去探求语法形式的表现手法。”“一般地说,从形式到意义,这是语法研究的通则。因为形式往往带有一定的外部标志,比较容易发现;而意义则往往是隐含的,潜在的,比较难于被发现。但是对汉语来讲,由于形态变化不多,语法形式的外部标志少而不明显,因而相对地说,语法意义的差异似乎更容易被察觉。(邵敬敏,2000)

可见,语法范畴必然是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结合。我们探讨汉语的语法范畴,最终是要找出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

3.4建立递进范畴因此,汉语是较为适合从语法意义入手来探讨语法形式的方法的。这种观点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接受。其实,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就做了尝试,他从语法意义入手建立了汉语的语义范畴和语义关系体系。这个体系虽然比较粗疏,但对今天的汉语语法研究来讲还是有开创之功的。除了他在《表达论》中列的语义范畴之外,而他列入的“关系”实际上也是语法范畴,也是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统一体。“递进范畴”就是在他的《中国文法要略·表达论》(1982:325)离合·向背关系中设立的次范畴。我们研究递进范畴也就是打算遵循吕先生的研究路子,从语法意义入手,归纳汉语“递进关系范畴”的类型系统,寻找和这些语义关系类型相对应的句法表现形式,从而在现代汉语中建立起完整的“递进”范畴系统。

四、递进主要是语义关系范畴

4.1递进与语义递进范畴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包括语义范畴和语义关系范畴。而递进正好涉及到这两个方面。我们说递进主要是语义范畴,其论据主要是:1)运动变化是客观世界物质存在的形式。这些形式表现为随时间的推移,物质自身存在过程的变化。2)物质在特定空间中量与质方面的变化。3)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影响与变化。这是递进的客观基础,但递进作为一个范畴出现与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人与语言。从这个角度看,递进有语义范畴也有语义关系范畴。但是在归纳作为语义范畴的递进时人们容易从纯粹的意义角度来归纳,即认为具有“递进”这一语义特征的就属于递进范畴,这样递进范畴的范围太广,不好确定,并且由于语言中表现递进义的形式太多,容易出现见仁见智的情况,所以这里我们只选择递进的语义关系范畴作为研究对象。因此我们这里的递进范畴是“语义关系”范畴。

4.2递进与词和短语递进存在于语言中,是一种相当于“横截面”的存在,在构词层面就有语素语义辖域范围存在大小之别。如:

(1)鲤鱼鲸鱼鳄鱼鲫鱼

例(1)“X+鱼”构词框架中如果以辖域为标准那么存在一个辖域的语义差,语素“鲤”所指范畴小而“鱼”所指范畴大,因此形成一个种属差:“鲤<鱼”,即“X<Y”。以辖域为标准则存在一个语义的范围扩散:“小——大”。从宏观角度看,这是一个因语素级差构成的词。在汉语中此类构词还很多。如:

(2)X树:桉树、黄葛树、柳树、菩提树、榕树、梭罗树、杨树、榆树、棕树……

X人:敌人、妇人、客人、男人、女人、仆人、圣人、仙人、贤人、友人、哲人、主人……

汉语中“XY”匹配关系可以有辖域的大小差由此构成一种空间范围上的放大,从广义看也可视为一种递进。

在短语层级词语之间的关系有递进。

同类推荐
  •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 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本书详细讲解了小主持人所要掌握的各种技能的训练方法,包括语音基础、用气发声、语言表达、朗诵艺术、歌唱艺术、表演技巧、演讲要领、礼仪常识、采访写作、口头评述、主持艺术等,还提供了大量的训练素材。本书内容全面,论述精当,既可以作为小主持人高效实用的学习训练宝典,又可以作为小主持人专业教师的教学指导用书。
  • 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

    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

    本书收录了《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改革开放30年与城市发展的战略转型》、《中国城市正进入品牌价值时代》、《五大趋势预示中国城市新价值》、《生活质量是检验城市价值的唯一标准》等文章。
  • 跨越之路

    跨越之路

    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打造一批讲政~治、有思想、作风正、肯吃苦、能打硬仗的领军人物;必须培养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建设人才;必须充分调动每一个社会成员投身建设、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形成强大的力量源泉。宁夏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任重道远,必须最广泛地调动人、凝聚人、激励人,努力形成全民创业、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同时,要充分运用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 广播剧编导教程

    广播剧编导教程

    广播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也是一门具有想象力的艺术。它通过声音塑造艺术形象,营造场景,激发听觉美感。《广播剧编导教程》系统地论述了广播剧这门艺术的发生、发展以及创作过程。同时,结合长期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的摸索,《广播剧编导教程》尤其从广播剧的编剧、导演、制作三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并配以思考问题和获奖作品分析,是。‘本较为完善的广播剧创作类教材。
热门推荐
  • 三世:相思酿

    三世:相思酿

    心中若有相思难忘,酒酿再美,那都是苦的。————————茫茫九重天,她诀别于诛仙台上,魂飞魄散之际只换来他淡淡一笑::“你我缘分已尽,但求各自珍重。”然而司命却说,他与她的这一段缘,不该就此舍断。下凡历劫的帝君,误入迷局的上仙,阴差阳错的生死轮回,离奇扑朔的宫宅秘事,正邪难辨的仙妖鬼魔……世间最后一盏相思酿,酿造出的到底是谁与谁的那三世相思?“你知道么?相思盏中所盛的不止是相思酿,入酒的更是这世间极尽美好的东西。信念,执着,坚守。还有过往酒客,它们自己的故事。”
  • 查理九世之樱花树下的娃娃

    查理九世之樱花树下的娃娃

    一棵樱花树,一个人皮娃娃,一个惊人的秘密,有待DODO冒险队去解开(唐晓翼会回归)
  • 此情不渝换我爱你

    此情不渝换我爱你

    六年前她无忧无虑,有爱人她们情投意合;有养母与她相偎相依;有挚友伴身旁...六年后她孜然一身,没了爱人,没了亲人,没了挚友,唯有一个五岁大的孩童两人相依为命...这一切,都因一个叫陆御宸的男人。她恨他入骨,他却对她情有独钟...一再的退让,却换来一次次的得寸进尺,被逼无奈,决心回归复仇,冒死找足证据只为送他入狱...时过境迁,真相大白之后,他们又将何去何从。
  • 废柴的神化

    废柴的神化

    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过着平平谈谈的日子,但没想到自己的前世是多么牛比。ps:我第一次写东西,写的不好请莫怪
  • 夜色阑珊

    夜色阑珊

    一部中年女性对真爱的理解和对生活的全新诠释的书。。。余棵,一个外表干练而文静的女人,内心却高贵而孤独,在现实的生活中,她渴望浪漫的爱情并没有出现,投身在平淡的婚姻里,她渴望被关爱,被欣赏,被柔情呵护,十年的婚姻生活后,爱情出现了疲惫,在遭遇过婚姻内的冷淡、漠视、迷茫和挣扎后,她的内心也发生了变化......现实是美好的,却总有那么多无奈,爱情是美好的,也总是会令人黯然神伤,真爱想抛却世俗独自存在是那么的不切实际,最终在红尘的灯红酒绿里,真爱再次离开了。。。小说中描写了三个女人,三种不同的人生经历,对于爱情,她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什么,有的人在得到?有的人却还在失去?
  • 网络黑界

    网络黑界

    本书写明了我们当初玩网,再也不是去贴吧,打闹,而是。上所谓的战场。在这里你可以是神也可以是废渣,但无论怎么样,都是虚假的。
  • 我们不是道士

    我们不是道士

    我叫白丁。老了,没用了。那些老兄弟们,死了,都死了。。。活了好些年,捉过鬼,探过墓,杀过人,救过妖。。。从民国活到了解放,同时代的那一撮人埋的埋没的没,连魂都拘不来喽。我还活着,可没有了那撮人,这酒都喝不出往年味道喽。写点什么吧,有人记住就记住了,有人信了就信了。告诉你们,真的想告诉你们,我们这些人存在过。
  • 篮魔

    篮魔

    一念之间,或一球成神,或一球成魔。篮球。一个抛头入洒热血的竞技活动,在我们的身边随时随刻会看到,然而却没有细细的品味过它的奥妙。让小弟代领大大们进入一个奇妙的篮球世界,更是一个丰富的都市生活中。一位大学生,一名篮球运动者,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上演着写实的映照。
  • 书愤

    书愤

    我喜欢穿越,但是现在所见的穿越不是玛丽苏就是汤姆苏,这让我很失望。我想研究的是穿越本身所包含的一些东西,一些都被故意忽略的东西。楚风穿越重生,然后发现那个世界与她格格不入,她拒绝变化,可是她无力阻止。这有点像我现在的状态,离开把我保护的很好的少年时期,然后我要前往我未知的未来。温雅,端庄,娴静,从容,大方。全都一模一样。从神情举止,到性情模样。全都是一般样子。够了,真的够了。难道天下好女子就该同你们一般,难道要活下去就得这般戴上一层温顺忍让的面具?我不,我偏不。我不要她明亮张扬,我也不要她委屈迂回。为什么女子,再泼辣再果敢再狠绝也不过是阴毒?按常理,若是冷,就该有个人给她暖,若是她怕,就该有个人来护。她在暗里孤独,就该有人给她光与陪伴。但我不给。每个人的陷阱都只有自己能发现,自己爬出来。他人的光和温暖之类的东西,根本就是慢性毒药。
  • 走近古都

    走近古都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当中,古都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