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已帮我和小受定好了房间。酒吧出来回到旅馆,在柜台领到房卡我直接入住。
我们住的房间是三楼连号的三个单人间。胖子的房卡是307,我的是309,308房间空了出来给小受住。
一路坐车奔波着实很累,不到晚上九点我就一个劲儿的打起了哈欠。胖子本来还想找我继续商量下墓的事情,看到我犯困得厉害说了声晚安就回去了。
睡意上来什么也顾不了,关上房门我倒头便睡。
也许是睡得早,第二天我起了大早。跑到小受和胖子的门口去敲门,里面没动静估计他俩还在睡着,我便下楼去吃早餐,顺便把他们俩的也买回来。
小受喜欢吃饺子,我买了份水饺打包。胖子钟爱的早餐是鱼汤粉,我跑了三家早餐店都没买到,不得已只好选了份排骨汤粉带回去。
旅馆旁边有家糕点店,早餐买好回来时正好碰到老板在开门营业,就进去买些了小受喜欢吃的水果味糕点。
回到旅馆的时候小受已经起来了。门虚掩着,他正在房间里看电视。我把早餐拿进去,然后出来去敲胖子的门。
敲了半天里面还是没反应。
睡得这么死,胖子不会昨晚熬夜了吧,我猜想着。
胖子不在我也很无聊,回到308房间坐下来一边陪小受看电视,一边把门打开听听隔壁房间的动静,等胖子起床。
大概等了一个多钟头我才听到隔壁有开门的动静。我赶紧出去,奇怪的却是看到胖子穿着运动衣,满头大汗正从外边回来。
我问他怎么回事,小受也很好奇。
胖子说他去探消息去了。
昨晚他网上查到些有关于钟山古墓的资料,打听到有个退伍老兵可能知道些情况。恰好那个老兵就居住在附近,所以他一大早就出去了,趁着老人家出门晨练的机会,他上去闲谈套点内幕。
我问他有问到什么确切的消息吗。
他说比较复杂,还是进房间说吧。
胖子带了手提电脑,里面存有不少搜集来的古墓资料。他点开一个最近新建的文件夹,然后递给我看。
文件夹里是关于钟山的地势图以及路线村落分布等详细资料,此外还有关于钟山古墓的一些传闻和纪实。
我仔细的看了一遍,发现有关钟山古墓纪实的考古资料特别多,挖到的古墓年份也很多种,最早的有唐朝的,最近的清朝也有。
但这些墓大多都很简单,一看就知道墓的主人没什么身份,是属于底层阶级的那种。
难怪胖子会说这次的目标是钟山古墓群。看这实际地情况,感觉钟山的古墓就是扎堆的。
这么多墓老的新的算在一起,起码是千数以上,要想在里面找的汉钟离的,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确切的消息很重要。这么多墓一个个挖过去铁定行不通。运气好还行,不好的话估计挖遍整个地区都不一定能找到。
想到这里我突然有个疑问。话说挺有名的钟山不是在南京吗,怎么重华市这里也有?
即便是重名也就罢了。但目标还是不对啊,汉钟离被全真教尊为“正阳祖师”,曾隐居终南山。要说仙家尸解后立衣冠冢也应该是在终南山才对,怎么会和钟山扯上关系。
更何况还是座默默无闻的重名小山。
古代名人安葬十分讲究,墓穴大多修在在风水宝地,就算再不济也会葬在名胜古迹等地方供后人凭吊,不至于像个破落户一样,扎堆儿葬在一个地方吧。
“我问过当地人,重华市的钟山有个别称叫‘小终南山’。很久以前人们是这么叫的,后来嫌名字太长改了叫终山,最后又因为发音一样,被叫成了钟山。”胖子娓娓而道,看来早有准备。
“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心想这座山的名字也真会折腾的,前期重了名也就罢了,好不容易改了名称,结果到头来竟还是重名的。
早知道还不如不改呢。小终南山不也很有情调的嘛。
“你确定汉钟离的墓会在这里?”资料前前后后我看完了,合上手提电脑,感觉还是有很多想不通的地方。“和全真教的终南山相比,这座山最多名字有点干系。但依我看来,终南山都没有汉钟离的墓,这里有的机会也不会很大吧。”
“酒瓶子,你错啦。你应该反过来想,正是终南山没有墓,这里有他的墓机会才高。”葛胖子竖起了指头,大有点化于我的架势。“全真教只是尊称汉钟离为祖师,不代表汉钟离与终南山有关。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以往逻辑的破绽,才能解开谜团。”
胖子兴致很高,接着说了下去:“既然山的名字能重名,那么史书的记载就有可能记错。汉钟离兵败退至终南山是不假,但终南山则不一定是全真教的那个。”
“怎么可能不是呢。我记得终南山好像有活死人墓之类的,如果汉钟离有墓的话,十有八九估计在哪儿吧。”胖子这一绕我反应不过来,节奏跟不上直接犯起了迷糊,乱猜一通。
果然,胖子鄙夷地翻起了白眼:“拜托,活死人墓的事情是王重阳干的,和汉钟离无关的好吧。”
“汉钟离兵败,退据守的山口理应易守难攻。”胖子打开重华市详细地势图,不绕弯直接指明要点。“你来看这个钟山,山形如重钟安稳不动,水源充足安营扎寨最好不过。而砂河从它南侧流过,绕出个完美的半圆,就如一道天然屏障,如果用来抵御追兵,效果应该很大。”
“我查过了,这个钟山是个古战场,砂河中有人打捞出古兵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军队还曾在这里打过仗。”胖子肯定地说道:“如若我猜的不假,当年汉钟离退隐的终南山应该是在这里,而非全真教的终南山。”
“最最重要的还是我刚刚打听的消息。”胖子总结说道:“你知道我今早上问的那个老人是谁吗,他正是当年在这里打过仗的国民老兵。当时他的部队被日本鬼子围剿,不得已退到钟山修建防守工事,以抵御日军猛烈攻击。”
胖子说到这里笑了笑,说:“老人家嘛,谈起扛枪上阵的往事难免话多吧。我和他坐在公园长椅上聊了很久,最后他提到了一件奇事。”
原来为了杜绝日本鬼子摸混上山,这个老兵曾经带队上山进行过一些搜查工作。其中最有趣的一件事,就是他们在钟山的北面附近找到了一个遮蔽得很好的岩洞。
起初他们只是想进去看看有没有日本鬼子藏在里面,结果进洞往里走了半个钟头却发现前面的路不见尽头。队伍里有人提议往回走,说就算日本鬼子要藏,也不应该藏这么深。岩洞这么深光出入洞口一次就要一小时,怎可能方便。而且一路走来根本没发现任何有人来过痕迹,为了节省时间还是出去算了。
老兵当时是个小队长,想得比较仔细。他认为即使岩洞没藏有日本鬼子,也应该好好搜上一搜。毕竟前线战事不稳定,钟山这道防线能不能守住还得看老天爷的安排。现在抽空调查一下这个岩洞,将来如果来不及转移阵地的话,可能会派上用场呢。
老兵这一说队员们也就理解了。队伍继续往里探寻,进来前事先准备好的火把烧了一根又一根,结果都烧完了,还不见洞穴有出口,而前面依旧是黑咕隆咚不见尽头。
算起来他们已经走了一个多钟头。洞穴中探险行走速度不会很快,但一个多小时也足够人走出七八里地的吧。老兵感觉队伍可能早就走出钟山范围了。
火把已经用完,周围一片黑暗,阴气森森的洞穴里,队伍陷入两难境地,无论是向前走还是向后退,都已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