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洞穴可不比地面,不管白天还是黑夜里面都是漆黑一片。没有照明物在岩洞里探险,和盲人走陌路差不多。
路不熟悉不知前面有什么样的地势,运气不好碰上坑和洼地,一脚踩空摔倒那是常有的事。
小队被困在地底,众人着急地商量找方法。
早上他们从营地出发时,并未有考虑过探查洞穴这种情况,所以准备不足没有带上盏油灯。虽然火柴每个人都有,但火柴杆烧的那点亮光完全不顶用,而且时间也不够。
队伍里有人开始慌了。作为小队长的老兵则更心急,继续探险的命令是他下的,他领着队伍下来,当然也有责任带他们出去。
遇上困难光急是没用的,冷静下来想办法才是最正确地选择。黑暗中老兵摸着洞穴墙壁,让其他队员在后面各自搭着前面人的肩紧跟试着往前走,结果没走几步运气不好就碰了次壁,咯了个鼻青脸肿。
老兵捂着鼻子痛得蹲下来,慌乱中突然想到什么,赶紧去翻自己的背包。
因为出发前不知道这趟巡山要多长时间,所以他们出来时带的东西比较齐全。棉被干粮什么的都带了,除了油灯和手电。
油灯手电都没有,不代表老兵没办法。他想起自己上次撤退来钟山时,半途行军时曾在路边荒屋里捡过一根蜡烛。当时没放在心上随便放进了背包,时间一久也就忘记了。
老兵把背包翻了个底儿掉,终于找到了那根被遗忘多时的蜡烛。
蜡烛攥在手里,老兵激动地差点掉泪,心想总算有救了,赶紧掏出火柴把它点亮。
洞底烛光摇曳,一行人又重回光明的世界。因为蜡烛只有一根燃烧时间有限,众人赶紧掉转头往回走。任务也好探险也罢,就算洞穴地底有堆成山的黄金,此刻他们也没心思继续去探寻。
毕竟还是自个儿身家性命要紧。
蜿蜒的洞穴中,队伍匆忙掉头往回走。阴湿的地底环境虽然没有风,但因为走得太快蜡烛还是几次被吹灭了。老兵走在前头,为防蜡烛再被弄灭做了灯罩,这样即便光亮暗点,也好过走一段路要停下来重新点蜡烛的麻烦。
队伍进来时在地底走了一个多钟头,因此回头要走的是很长的一段路。看着手中细细的那根蜡烛,随着时间慢慢烧得越来越短,老兵的心也跟着悬了起来。
走了大概四五十分钟的样子,还没走到洞口蜡烛已经烧完了。重回黑暗世界这次队伍没有上次那么慌乱了。众人心想着走了这么久,洞口应该不远了,指不定前面拐个角就能到。
划亮火柴借着光一步步往前挪,为防路看不清楚摔倒在地众人都一手扶着墙壁,虽然心急得不行但还是要耐着性子慢慢摸着走。
前进一步算一步,离成功也更近一步,而停下来则意味着放弃了求生的机会。
这点道理他们还是懂的。
因此他们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坚持着继续往前走。就算是手里的火柴盒逐渐变空,他们也心存希望。
就这样走了大概二十分钟,因为速度比较慢他们也不知前行了多远。
已经是最后一盒火柴了,前面仍不见洞口。老兵想了个办法脱下外衣扎在枪口当火把,借着明亮的光线大步往前冲进行最后一段距离的冲刺。
皇天不负有心人,前面终于有亮光。众人劫后重生欢喜无比,跑到洞口往脚下一瞄居然是空的,才发现事情不对劲。
这明显不是他们进来时的洞口,而更奇怪的是,他们一路走来也没发现洞穴中有岔道。
真是撞了鬼了,想想自进了岩洞后,整件事都透着古怪,众人背后都不由地冒出一股子冷气。
不过总算找到出口了,马上就能回去他们也就没想那么多。众人挤在洞口打量着出去的路,结果却悲哀地发现洞口出不去。
为什么呢,因为出口是个像水井一样的天然竖洞,他们就在离竖洞口下十几米的处。
竖洞直径一米半的样子,勉强够一个人撑开双手。内壁全是光滑岩石寸草不生,湿漉漉地还渗着水,手根本撑不住,更没落脚的地方。
老兵卸下负重系着绳子让队友拉着试着往上爬,结果却连对面的洞壁都踩不住。
脱下鞋光脚试了几次发现还是没用,最多的一次他勉强爬了半米,手没地方借力还是掉了下去。
也甚好后面队友帮忙拉着绳子,不然他肯定直接掉进竖洞底部。
感觉就像是个岩井,脚下望去竖洞底部黑咕隆咚不知有多深,也不知下面有没有水。上去无路下面无门他们就这样困在了洞穴出口处。
洞口爬不上去有人提议往回走,但明显他们的照明不够用,退回洞穴重新找路出去已经不可能了。
眼看回到地面的机会就在眼前,众人都很不甘心。老兵不是个轻易放弃的人,他没想为什么自己一行人明明在洞穴里照直走还会迷路,这样想没有用途反而更容易乱了自己的心。
他站在洞口,心底琢磨着能不能就地找到些能照明的东西,鼓起勇气决定下到竖洞底部看看。
因为他们原本是来搜山抓捕潜入地日本鬼子的,所以带了许多结实的绳子。几根绳子首尾打结接上已经足够长,老兵把绳子一段系好在腰间,然后让队友把自己放了下去。
竖洞的下方也是滑不沾手,老兵体重完全是靠队友的力量拉着。绳子一点点往下放,老兵原以为竖洞会很深,结果没过几分钟就感觉脚下已经落到了底。
又烧了一件衣服照亮周围环境,老兵查看竖洞底部。结果发现身处的地方是个很大的空间。四周依旧是光滑的岩壁,但已经明显和上面狭小的竖洞明显不同。竖洞底部直径有六七米宽,形如球状上面还有很多个小孔洞。联系起上面狭小又长的竖井部分,感觉整个竖洞就像是个天然形成的大长颈瓶。
还是很规则底部有小孔会漏水的那种。
竖洞底部很潮湿,什么东西也没有,老兵感觉很失望。他原本以为像这种朝着天空开着口子的竖洞,长年累月久了底部起码也该落下来点东西吧。
结果却发现下面干干净净居然什么都没有。
这也是邪了门了。
“酒瓶子,你不觉得老兵去的那地方,和你发现的那个哥窑莲座净瓶很像吗。”讲到这里胖子提醒我去联想线索。
“确实很像。不过你确定没弄错,怎会有这么个天然形成的净瓶状竖洞呢?”在学校后山古墓下斗时我确实得到个莲座净瓶,还是件极品哥窑瓷器。
后来因为缺钱花我特意去参加了鉴宝预选活动,中途转手把它卖掉了。
卖的时候才发现那件哥窑竟然是两件哥窑,一个莲座一个净瓶。莲座的莲蓬突出上面有小坑洞,莲瓣分两层里面那层是净瓶底部非常吻合的接口,古人特意烧制成这样,然后组合在一起的。
“下面既然什么都没有,那他们不是被困在那里了吗?”哥窑莲座净瓶我已经卖掉,所以现在并不在我手上。转过注意力我还是比较好奇老兵他们是怎样脱困的。
“嘿嘿,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吧。”胖子双手比划了下竖洞的水瓶形状,咧着嘴笑了笑然后揭开了谜底:“其实呢,那里是个风洞。”
“风洞?”我很惊讶。
“嗯,那是个天然形成的风洞,起风时风速很高能吹动人的那种。”胖子非常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