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40100000006

第6章 中庸处世:织就一张结实耐用的关系网(1)

做领导的学问和做人的学问是相通的,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也往往是一个会做人、善处世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领导者应该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做人方式和领导哲学,尽量以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营造起一个任由驰骋的关系网络。

1.万万不可忽视好人缘的功效

没有人缘,领导者能干成什么事?恐怕很难!因此,聪明人总把好人缘视为一块宝。尤其人与人之间越是相互挤压,就越可以磨炼人的意志,越懂得好人缘的重要。

张之洞是在各种挤压中成熟起来的人,因而他非常精通挤压与生存之道,尽可能巧结人缘。

1884年5月22日,清廷谕令张之洞署两广总督,张之洞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中。6月初,张之洞经天津乘轮船,途经上海,前往广东。沿着万里海疆,轮船航行二十多天,7月8日抵达广州。十多天后,前任两广总督张树声移交了官防印信。张之洞不及稍事休息,便立即着手处理紧张而繁多的备战事务。他询访同僚,了解战情;核算军费,计划购需;考察地形,巡视炮台;激励将士,劝督团练。他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回忆督粤后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到广之日,即逢海警,内防外援,应接不暇,兵食兼筹,无一不难。事机则非常之紧急,而我之人才物力文法习气,则无不患非常之疲缓。”为了筹备战守事宜,他数月以来食不甘味,夜不安席,全力以赴地开展各方面的工作。

而在当时情况下,要想做好防务工作,协调好粤省各方大员和军队的关系是当务之急。当时存在着满汉矛盾、湘淮矛盾、主客矛盾,而这些矛盾中最主要的则是“振雪不和”,即张树声与彭玉麟之间的矛盾。自“同治中兴”以来,清朝的主要军队为湘、淮军,两军素有门户之见。钦差大臣、兵部尚书彭玉麟与前任两广总督张树声分别是湘、淮军的著名战将。朝廷调彭玉麟入广东的直接原因,正是认为张树声办理军务不善。张树声还曾经阻止彭来广州,所以两人关系紧张早已众所周知。

张之洞在奉命接署两督时,即致函彭玉麟,对他称颂备至,夸他以往屡辞高官不就,隐身江湖,过着逍遥闲逸的生活,可是一旦时局危难,他立刻挺身而出,丝毫也不计较职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精神矍铄地奉诏率军来到海防前线,从此南方边防多了一道可以凭倚的万里长城。还赞扬他不但勇敢无畏,更是胸怀韬略。张之洞在信中还对彭玉麟倚重有加,说自己来到南海,想让国防前线固若金汤,还必须依靠他的言传身教,希望他能传授机宜,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帮助自己做出裁断,并表示在某天一定前往拜访,亲耳聆听指教,不胜感激,等等。彭玉麟看了信后自然很高兴,对张之洞当然是倍加信任了。

张之洞笼络住了彭玉麟,就又开始安抚张树声了,这可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张树声对张之洞的到来是心怀疑忌的。且不说张之洞对淮系总头目李鸿章“和戎外交”的不时抨击,就说这次吧,本来李鸿藻、张之洞、张佩纶大力保荐的云南巡抚唐炯、广西巡抚徐延旭临阵畏敌,弃战逃跑,造成了越北山西、北宁失守的败局,对这事张之洞是有一定责任的,更何况唐、徐都是与张之洞沾亲带故的人物呢———唐炯是张之洞已故唐夫人的弟弟,徐延旭是张之洞姐夫鹿传麟的儿女亲家,这就是说按照常理,张之洞是脱不了干系的。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张之洞不仅没受到处分,朝廷反而以张树声办理防务不善为借口,令张之洞取代他成为两广总督,但又不将张树声调离广州,仍令他参与军务,明显有贬黜之意。张树声自然心中不快。但是张之洞抓住了一个机会,融洽了自己、彭玉麟、张树声三人之间的关系。

事情是这样的:张树声督粤时,有不少人参劾他,说他任情徇私,巧取财物,玩视边防,贻误地方,名不副实,难胜重任……于是朝廷要求彭玉麟、张之洞查清复奏。张之洞知道,张树声虽已革职,但仍有相当势力,原领淮军各部自不待言,即便是各府州县官吏,也多有攀附,值此时危用人之际,不应自毁长城。因此,他在接到谕旨后,经过斟酌,向张树声通报了谕旨及各条参奏内容,准许他声辩。后来又与彭玉麟密谈,想方设法使彭不计前嫌,同意共保张树声,最后两人联名递上了一份“查复张树声参款折”,该折篇幅很长,折中对参劾张树声的各条一一做了答复。在许多方面,张、彭显然在为张树声遮掩。如张树声对彭玉麟“外忌内和”一条,原奏内称:兵端已起之时,张树声畏懦不前,而把彭玉麟推到战争一线,而且只让彭玉麟三千部下中的一千人前往琼州,而把另外的两千人全部留下,张树声把艰巨的任务交给彭玉麟,但是却不给他权力与兵力,这就使得彭玉麟即使是智勇双全,也难以施展身手。对此,张树声辩称:……法越兵端已开,树声两次奏请出关,身当前敌。但是并没有接到谕旨,因此是否畏懦不前,毋庸置辩。上年十二月初四日奉旨:“琼州预备空虚,著派彭玉麟迅速前往,择地驻扎等因,钦此。”于是马上与军臣长善、前抚臣裕宽会商,大家都觉得琼州在偏隅,是边防重地,自己身为总督应该坐镇指挥,不能轻易前往,否则会使军心无所依傍,于是大家一致认为派道员王之春等两营赴琼驻防,当时会同彭玉麟致电总署,并有记录记载当时的会奏情况。所以用千人的兵力来防守琼州,其余的兵力留下,并非是树声一人之见。

张之洞、彭玉麟也奏称:彭玉麟去年冬天到达广东海防前线之后,所有的筹议诸事,无不和前督商榷。至于出兵千人于琼州,实在是因为军饷不足,不能派更多的将士前往了,真的不是张树声故意牵制。至于身临前敌,挺身而出为国出力,这是每一名将领的分内之事,彭玉麟应当尽心尽力而为之。彭玉麟率兵奉命督办粤防,军中之事,应当自主,不至于遭受张树声的忌妒而被驱遣,这是不言而喻的。

张、彭在奏折中不仅为张树声一一做着辩护,而且称赞他,一贯做事谦虚谨慎,久经疆场,一直刻意自爱,在各地为官都是孜孜求治。至于被参原因,都是因为属僚妄生揣测,怀疑他排挤其他将领,由于人们不了解情况,各存成见,吹求附会,于是浮言就多了起来。

张之洞和彭玉麟的做法当然令张树声感激万分,就这样,张之洞抓住这一关键事件,不但消除了张树声对自己的猜忌,而且使张、彭之间的芥蒂顿然消除,三人关系因此融洽起来,张之洞内外调度就顺手多了,从而使广州的防务得以顺利进行。然后,张之洞为了尽量发挥他们的长处,使他们在中法战争中大显身手,特别注意对他二人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他请二人分别担任广州防务的两个重要方面,使之能消除隔阂,同心协力,同心对敌。而张树声和彭玉麟也被张之洞的大局观所感动,对其真诚相助。他们三人与广东巡抚倪文蔚反复商议,制定出总体防务规划。当时法军军舰累犯中国领海,对省城广州威胁甚大,所以筹备“省防”则是首要的防务任务。张之洞亲自与彭、倪等文武官员乘小轮船巡视各海口,在险要兵单处,增派兵勇,以策应各炮台。重新加强了珠江口至广州城的海防,具体布防为前、中、西南三路,前路为虎门,距省城120里。在虎门内外设六座炮台,由水师提督方耀、湘军将领娄永庆、王永章等负责防守。中路为黄埔,距省城60里,由淮军提督吴宏洛、蔡金章,总兵王孝祺、邓安邦,游击黄增胜等将领分别防守各炮台要地。西南路为南石头,距省城10里,是五门诸河流入省城的总汇之处,由湘军提督陶定升防守,同时在西南距省城40里的两河口一带,派副将利辉防守。若法军来犯,则由彭玉麟督虎门一路,张树声督黄埔一路,张之洞亲督黄埔北岸鱼珠一路,将军长善、巡抚倪文蔚负责守城。在陆防方面,于省城的东、西两路做了周密的布防,同时对海南、廉州和潮州的防务也做了部署。

不久,张树声病逝,在吊唁张树声时,其子张华奎把张树声的遗折捧了出来,请张之洞代为转奏朝廷。遗折前一段文字依旧是为自己辩护,只是语气较往日低沉,遗折的最后,张树声以一个深受厚恩的三朝旧臣的身份,郑重敦请朝廷变法自强。他说西方立国的根本在于他们有完备的教育体制,有完善的政治体系,所以才会拥有先进的轮船、大炮、电线、铁路等等,中国现在只想学其表,而不学其根本,这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应该采取西方的体制,再引进他们的先进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奠定国家的长久基业。

张之洞虽不能完全赞同这个意见,但张树声临死仍念念不忘国家的忠心却强烈地震动了他。何况此刻战火已经点燃,厮杀在即,借张树声的身后之事安抚淮军,让湘淮粤三军精诚团结,一致对外,乃眼下的头等大事。于是,张之洞诚恳地对张华奎说:“请大公子放心,本督将亲自拟折为轩帅请恤。”

第二天,张之洞换上素服,带着一班高级官员再次亲临祭奠,在张树声的灵前,他亲自宣读了前一天晚上他尽心尽力地为张树声拟的一道请恤折,请前总督张树声在天之灵安息。在这道奏折中,张之洞以继任者的身份,历叙张树声在两广任上的政绩,再一次为张树声洗刷这几年来所受的指摘。又追叙张三十余年来的战功,请求朝廷将其任上的处分予以解除,生平事迹交国史馆立传,并在原籍和立功省份建祠享祭,荫子庇孙。张华奎和守灵的淮军将士无不感激,郑重表示:朝廷已发出对法宣战的指令,淮军将士听从制台调遣,同仇敌忾,坚守大清南大门。后来清廷允准了张之洞的奏请,谥张树声号“靖达”。

张之洞通过化解淮军将领张树声和湘军将领彭玉麟之间的矛盾,既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又赢得了湘淮两军的人心,一举而两得!此可谓巧结人缘。因此,学会谋得好人缘是领导者胜算在握的有力保证。

2.以礼让的态度聚拢人气

领导者成事要靠人气,要靠各方面关系的扶持和帮助,尤其是有能力的人才的帮助。对于这些人,领导者必须以礼让的态度与他们之间形成甘苦与共的良性关系。这样,人气才会旺,关系才会铁,事才容易办。

晚清名臣曾国藩领兵出征,官至督抚、钦差,更加注意时时网罗人才,不仅自己如此,对他弟弟也发出如此忠告。他在《致沅弟》信中说,成大事的人,以多选助手为第一要义。满意的人选择不到,姑且选差一点的,慢慢教育他就可以了。就是说要时时注意笼人,不能因为没有十分可意的就不去用人。

这里,我们且讲几个曾国藩爱才礼贤的小故事。

郭意诚,字昆焘,湘中名儒。因颇具文才,咸丰、同治年间,中兴诸老无不与他交往友好,各自都想将他罗至自己幕下。但郭意诚极爱其妇,日不远离,故总是力辞不就。

曾国藩也最赏识郭意诚其才。为了把他引出来帮助自己,曾寄书戏谑郭。书中云:“知公麋鹿之性,不堪束缚,请屈尊暂临,奉商一切。并偕仙眷同行,当饬人扫棍以俟。”郭意诚出自对曾国藩的信服,接书后立即赶至湘军营幕见曾国藩。但并未偕仙眷同行。故曾国藩又命他速归,并作书曰:“燕雁有待飞之候,鸳鸯无独宿之时,此亦事之可行者也。”郭意诚得书,一笑置之。但接受了曾国藩的邀请,决心出来供职。

据说,郭意诚是在曾国藩幕下里干得最好的,成为曾的得力助手,不少奏折函件都出自郭之手。曾亦对他关怀备至,或准他的假,让其多回家,或命他将夫人接来,不影响他们的夫妻生活。1858年,郭意诚有一段时间告假居家,因故未及时归营,曾国藩连续发过几次信催他速归。曾国藩于1858年6月4日,在《致澄弟》信中说:“公牍私函意诚均可料理”,足见曾国藩对郭意诚的信任。

曾国藩做事很有主见,一旦认准,就不为浮言所动,创水师、扎祁门、围安庆都是如此。但有主见与固执己见有天壤之别。主见是对事物发展趋向判断后的对策,当然不能朝令夕改,而要坚持实施;固执己见是一种认识偏差,带有性格上的不健全性。一个人的智慧终归有限,一个人的见识也受个人经历、知识等各方面的限制。如何将他人智慧为己所用,这是用人上的问题,也反映一个人心胸气量之大小。

曾国藩兄弟攻克江宁后,朝野官绅奔走相告,曾国藩每天都要多次接见向他庆贺的人,而以书信的形式表达同样意思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但大体都是官样文章,无非说一些“英谋远略、勘定大乱”之类的话。曾国藩自然不会认真。

可是,有一篇洋洋三千言、文采恣肆、寓规于颂的书信引起了曾国藩的极大兴趣。上书人开头也讲了曾国藩以书生张空拳与巨敌相斗,与召学生子弟忍饥转战,备历艰阻但百折不回,终于成就大功的过程,文字简练而有力,说到了曾国藩的心里。

重要的是后面:你们兄弟俩从湖南偏僻的小村庄走出十几年后封侯荫子还不算,手挽四省兵符,天下的大吏几乎都是“曾家人”,这是千载一遇的事。曾国藩看到这一段,头发都竖起来了,这分明是一种警箴啊!是在给自己敲警钟。

同类推荐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本身自发性的弊端,导致在资源配置和利用中的盲目性,公共部门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要干预这种盲目性,因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做到前瞻性和战略性。同时,公共部门的低效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所以今天的公共组织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强调竞争与效率,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在企业实践中被证明是高效的,因而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应对此予以吸收和借鉴。
  • 广告哲学

    广告哲学

    《广告哲学》首次将广告学纳入哲学框架以哲学视角进行研究,通过“广告美学”、“广告思维学”、“广告道德学”、“广告哲学”、“技术哲学与广”等章阐述,力图将广告学研究推进到一个更高层次,以探索出其发展变化中的本质规律,力图对广告学做出科学严谨之总结,并试图以此理论更好地指导人们的广告活动实践。
  • 复制正能量员工:向惠普学职业化

    复制正能量员工:向惠普学职业化

    员工职业化是企业长青的基石,培养职业化员工就是积聚企业永续经营的正能量。本书充分借鉴惠普公司闻名全球的员工职业化培训体系,融入作者在惠普多年的工作心得,以及离开惠普后个人的创业实践、培训经验,形成了一套复制正能量员工的有效方法,帮助企业打造最受欢迎的员工。
  •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这本书改变了乔·古拉德与原一平的人生,同样也将会改变你的命运。一经问世销量迅即突破100万,被18个国家引进传阅,全球销量最大的成功励志书之一。
  • 华谊内幕

    华谊内幕

    本书将为你揭示明星“梦工厂”——华谊兄弟公司制造一部部大片的诸多内幕、令人惊异的商业逻辑和成功背后的种种奥秘,首次为你揭开华谊兄弟高速持续成长之谜。
热门推荐
  • 最强透视眼

    最强透视眼

    杨林一个备受欺凌的高中生,一次意外让他获得了透视眼异能。从此清纯校花、性感老师、高冷女总裁、刁蛮大小姐.......各路美女纷至沓来跟他上演了一场场迤逦的邂逅。
  • 万千城

    万千城

    你卑微的身影在时光中飘荡,伴随一阵带着凉意的风,我看到波光粼粼的水面,摇曳的野花野草,风吹过你的脸,从你耳畔边细而软的绒毛拂过,你面对霞光,背对我,呈现一个随性、不羁、甚至凌乱的暗影,只是你脉脉含情,永远不会回望……
  • 魂界幻想

    魂界幻想

    本书描写在一个架空的世界中,看似和平繁荣的王国,实际有着内忧外患,野心家都在蠢蠢欲动,直到平衡被打破,强敌入侵,国家陷落,曾经和平的生活在战火的肆虐下支离破碎,主角在失去亲人朋友后一点点地成长为一名伟大战士,为了自己所珍视的一切而战,然而一只命运的大手在无情地操纵着一切,战争背后的阴谋慢慢地在阴影中露出端倪,梦境与预言在毁灭的焦土下轻轻播下希望的种子。
  • 传说中的少年

    传说中的少年

    “我只是个少年,但却成为了所有人的传说”黎天这样说道
  • 夜铭魔法学院的邪魅吸血殿

    夜铭魔法学院的邪魅吸血殿

    她,在人界是一个孤儿,因为一次偶然,到了夜铭魔法学院读书,渐渐地,她发现自己的身份好像没那么简单,沿着线索,一步一步的寻找答案,然而,答案却令她震惊。他,吸血鬼亲王,在一次偶然中遇到她,后来因为一次任务,她成为了他的女仆,渐渐地,他习惯了她在的生活,喜欢上了她,她逃跑,他愤怒与无奈,看他能否捕获这只情商低的家伙,她的身份会不会让他震惊,,,
  • 书有灵:修仙太艰难

    书有灵:修仙太艰难

    这是一个平常的不能在平常的狗血穿越剧情。在这陌生的异世大陆,主人公源幸用“百科全书”开始一段新的故事…
  • 寒冬里的暖阳

    寒冬里的暖阳

    我叫简寒冬。我今年18岁。我喜欢的人叫韩逸风。然而我没有一个好的家庭,我的爸爸欠赌债,养女人,我负责还赌债,斗小三。幸运的是我喜欢的人同样也喜欢我,只是我明白,我们不会在一起。
  • 千缘劫之上邪

    千缘劫之上邪

    “你嫁衣如火灼伤了天涯,从此残阳烙我心上如朱砂。都说你眼中开倾世桃花,却如何一夕桃花雨下······”一个是将军之子,血战沙场,铁骨男儿;一个宰相之女,艳绝天下,名动四方。二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漠哥哥,你要等婉儿长大,然后嫁给你。”“漠哥哥,我咏上邪给你听,可好?”这是她对他说的话。可是这么多年他总是不语,或一句:“婉儿还太小。”后来一次意外,她跃入朝堂,成为天子义妹,封桃夭公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漠哥哥,这次我可以嫁给你了。”可谁人能知,天下之大,狼烟烽火何时休?只记得她为和亲出嫁那日,城内飞花满天,嫁衣如火炙热。她轻声呢喃道:“漠哥哥,若有来世,我定要嫁你。这一世,便就此与君绝!”
  • 遇见你是个幸运

    遇见你是个幸运

    她夏若初本是善良天真的但却因为人类都避免不了的爱而变得成熟起来。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在这个世界里你会看到许多和你类似的故事或许世间的事情本是机缘巧合的.也讲述了人类经历的友情爱情亲情…………
  • 欢喜冤家:我爱你

    欢喜冤家:我爱你

    “寒,你放手啦~”小萝莉撒娇地说。“歆,你告我,在我沉迷的这段时间,你有去找别的男生吗?”寒圈住歆不让她逃脱。“没有,没有啦~”萝莉酥酥地说。她不是没有脾气,她说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十倍奉还!”他的底是他,他的底线也是她,她饱受折磨救醒了他,却发现还有更多的事等着他们一起去面对。当然,还有她的三个姐妹,他的三个兄弟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