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40100000006

第6章 中庸处世:织就一张结实耐用的关系网(1)

做领导的学问和做人的学问是相通的,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也往往是一个会做人、善处世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领导者应该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做人方式和领导哲学,尽量以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营造起一个任由驰骋的关系网络。

1.万万不可忽视好人缘的功效

没有人缘,领导者能干成什么事?恐怕很难!因此,聪明人总把好人缘视为一块宝。尤其人与人之间越是相互挤压,就越可以磨炼人的意志,越懂得好人缘的重要。

张之洞是在各种挤压中成熟起来的人,因而他非常精通挤压与生存之道,尽可能巧结人缘。

1884年5月22日,清廷谕令张之洞署两广总督,张之洞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中。6月初,张之洞经天津乘轮船,途经上海,前往广东。沿着万里海疆,轮船航行二十多天,7月8日抵达广州。十多天后,前任两广总督张树声移交了官防印信。张之洞不及稍事休息,便立即着手处理紧张而繁多的备战事务。他询访同僚,了解战情;核算军费,计划购需;考察地形,巡视炮台;激励将士,劝督团练。他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回忆督粤后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到广之日,即逢海警,内防外援,应接不暇,兵食兼筹,无一不难。事机则非常之紧急,而我之人才物力文法习气,则无不患非常之疲缓。”为了筹备战守事宜,他数月以来食不甘味,夜不安席,全力以赴地开展各方面的工作。

而在当时情况下,要想做好防务工作,协调好粤省各方大员和军队的关系是当务之急。当时存在着满汉矛盾、湘淮矛盾、主客矛盾,而这些矛盾中最主要的则是“振雪不和”,即张树声与彭玉麟之间的矛盾。自“同治中兴”以来,清朝的主要军队为湘、淮军,两军素有门户之见。钦差大臣、兵部尚书彭玉麟与前任两广总督张树声分别是湘、淮军的著名战将。朝廷调彭玉麟入广东的直接原因,正是认为张树声办理军务不善。张树声还曾经阻止彭来广州,所以两人关系紧张早已众所周知。

张之洞在奉命接署两督时,即致函彭玉麟,对他称颂备至,夸他以往屡辞高官不就,隐身江湖,过着逍遥闲逸的生活,可是一旦时局危难,他立刻挺身而出,丝毫也不计较职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精神矍铄地奉诏率军来到海防前线,从此南方边防多了一道可以凭倚的万里长城。还赞扬他不但勇敢无畏,更是胸怀韬略。张之洞在信中还对彭玉麟倚重有加,说自己来到南海,想让国防前线固若金汤,还必须依靠他的言传身教,希望他能传授机宜,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帮助自己做出裁断,并表示在某天一定前往拜访,亲耳聆听指教,不胜感激,等等。彭玉麟看了信后自然很高兴,对张之洞当然是倍加信任了。

张之洞笼络住了彭玉麟,就又开始安抚张树声了,这可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张树声对张之洞的到来是心怀疑忌的。且不说张之洞对淮系总头目李鸿章“和戎外交”的不时抨击,就说这次吧,本来李鸿藻、张之洞、张佩纶大力保荐的云南巡抚唐炯、广西巡抚徐延旭临阵畏敌,弃战逃跑,造成了越北山西、北宁失守的败局,对这事张之洞是有一定责任的,更何况唐、徐都是与张之洞沾亲带故的人物呢———唐炯是张之洞已故唐夫人的弟弟,徐延旭是张之洞姐夫鹿传麟的儿女亲家,这就是说按照常理,张之洞是脱不了干系的。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张之洞不仅没受到处分,朝廷反而以张树声办理防务不善为借口,令张之洞取代他成为两广总督,但又不将张树声调离广州,仍令他参与军务,明显有贬黜之意。张树声自然心中不快。但是张之洞抓住了一个机会,融洽了自己、彭玉麟、张树声三人之间的关系。

事情是这样的:张树声督粤时,有不少人参劾他,说他任情徇私,巧取财物,玩视边防,贻误地方,名不副实,难胜重任……于是朝廷要求彭玉麟、张之洞查清复奏。张之洞知道,张树声虽已革职,但仍有相当势力,原领淮军各部自不待言,即便是各府州县官吏,也多有攀附,值此时危用人之际,不应自毁长城。因此,他在接到谕旨后,经过斟酌,向张树声通报了谕旨及各条参奏内容,准许他声辩。后来又与彭玉麟密谈,想方设法使彭不计前嫌,同意共保张树声,最后两人联名递上了一份“查复张树声参款折”,该折篇幅很长,折中对参劾张树声的各条一一做了答复。在许多方面,张、彭显然在为张树声遮掩。如张树声对彭玉麟“外忌内和”一条,原奏内称:兵端已起之时,张树声畏懦不前,而把彭玉麟推到战争一线,而且只让彭玉麟三千部下中的一千人前往琼州,而把另外的两千人全部留下,张树声把艰巨的任务交给彭玉麟,但是却不给他权力与兵力,这就使得彭玉麟即使是智勇双全,也难以施展身手。对此,张树声辩称:……法越兵端已开,树声两次奏请出关,身当前敌。但是并没有接到谕旨,因此是否畏懦不前,毋庸置辩。上年十二月初四日奉旨:“琼州预备空虚,著派彭玉麟迅速前往,择地驻扎等因,钦此。”于是马上与军臣长善、前抚臣裕宽会商,大家都觉得琼州在偏隅,是边防重地,自己身为总督应该坐镇指挥,不能轻易前往,否则会使军心无所依傍,于是大家一致认为派道员王之春等两营赴琼驻防,当时会同彭玉麟致电总署,并有记录记载当时的会奏情况。所以用千人的兵力来防守琼州,其余的兵力留下,并非是树声一人之见。

张之洞、彭玉麟也奏称:彭玉麟去年冬天到达广东海防前线之后,所有的筹议诸事,无不和前督商榷。至于出兵千人于琼州,实在是因为军饷不足,不能派更多的将士前往了,真的不是张树声故意牵制。至于身临前敌,挺身而出为国出力,这是每一名将领的分内之事,彭玉麟应当尽心尽力而为之。彭玉麟率兵奉命督办粤防,军中之事,应当自主,不至于遭受张树声的忌妒而被驱遣,这是不言而喻的。

张、彭在奏折中不仅为张树声一一做着辩护,而且称赞他,一贯做事谦虚谨慎,久经疆场,一直刻意自爱,在各地为官都是孜孜求治。至于被参原因,都是因为属僚妄生揣测,怀疑他排挤其他将领,由于人们不了解情况,各存成见,吹求附会,于是浮言就多了起来。

张之洞和彭玉麟的做法当然令张树声感激万分,就这样,张之洞抓住这一关键事件,不但消除了张树声对自己的猜忌,而且使张、彭之间的芥蒂顿然消除,三人关系因此融洽起来,张之洞内外调度就顺手多了,从而使广州的防务得以顺利进行。然后,张之洞为了尽量发挥他们的长处,使他们在中法战争中大显身手,特别注意对他二人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他请二人分别担任广州防务的两个重要方面,使之能消除隔阂,同心协力,同心对敌。而张树声和彭玉麟也被张之洞的大局观所感动,对其真诚相助。他们三人与广东巡抚倪文蔚反复商议,制定出总体防务规划。当时法军军舰累犯中国领海,对省城广州威胁甚大,所以筹备“省防”则是首要的防务任务。张之洞亲自与彭、倪等文武官员乘小轮船巡视各海口,在险要兵单处,增派兵勇,以策应各炮台。重新加强了珠江口至广州城的海防,具体布防为前、中、西南三路,前路为虎门,距省城120里。在虎门内外设六座炮台,由水师提督方耀、湘军将领娄永庆、王永章等负责防守。中路为黄埔,距省城60里,由淮军提督吴宏洛、蔡金章,总兵王孝祺、邓安邦,游击黄增胜等将领分别防守各炮台要地。西南路为南石头,距省城10里,是五门诸河流入省城的总汇之处,由湘军提督陶定升防守,同时在西南距省城40里的两河口一带,派副将利辉防守。若法军来犯,则由彭玉麟督虎门一路,张树声督黄埔一路,张之洞亲督黄埔北岸鱼珠一路,将军长善、巡抚倪文蔚负责守城。在陆防方面,于省城的东、西两路做了周密的布防,同时对海南、廉州和潮州的防务也做了部署。

不久,张树声病逝,在吊唁张树声时,其子张华奎把张树声的遗折捧了出来,请张之洞代为转奏朝廷。遗折前一段文字依旧是为自己辩护,只是语气较往日低沉,遗折的最后,张树声以一个深受厚恩的三朝旧臣的身份,郑重敦请朝廷变法自强。他说西方立国的根本在于他们有完备的教育体制,有完善的政治体系,所以才会拥有先进的轮船、大炮、电线、铁路等等,中国现在只想学其表,而不学其根本,这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应该采取西方的体制,再引进他们的先进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奠定国家的长久基业。

张之洞虽不能完全赞同这个意见,但张树声临死仍念念不忘国家的忠心却强烈地震动了他。何况此刻战火已经点燃,厮杀在即,借张树声的身后之事安抚淮军,让湘淮粤三军精诚团结,一致对外,乃眼下的头等大事。于是,张之洞诚恳地对张华奎说:“请大公子放心,本督将亲自拟折为轩帅请恤。”

第二天,张之洞换上素服,带着一班高级官员再次亲临祭奠,在张树声的灵前,他亲自宣读了前一天晚上他尽心尽力地为张树声拟的一道请恤折,请前总督张树声在天之灵安息。在这道奏折中,张之洞以继任者的身份,历叙张树声在两广任上的政绩,再一次为张树声洗刷这几年来所受的指摘。又追叙张三十余年来的战功,请求朝廷将其任上的处分予以解除,生平事迹交国史馆立传,并在原籍和立功省份建祠享祭,荫子庇孙。张华奎和守灵的淮军将士无不感激,郑重表示:朝廷已发出对法宣战的指令,淮军将士听从制台调遣,同仇敌忾,坚守大清南大门。后来清廷允准了张之洞的奏请,谥张树声号“靖达”。

张之洞通过化解淮军将领张树声和湘军将领彭玉麟之间的矛盾,既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又赢得了湘淮两军的人心,一举而两得!此可谓巧结人缘。因此,学会谋得好人缘是领导者胜算在握的有力保证。

2.以礼让的态度聚拢人气

领导者成事要靠人气,要靠各方面关系的扶持和帮助,尤其是有能力的人才的帮助。对于这些人,领导者必须以礼让的态度与他们之间形成甘苦与共的良性关系。这样,人气才会旺,关系才会铁,事才容易办。

晚清名臣曾国藩领兵出征,官至督抚、钦差,更加注意时时网罗人才,不仅自己如此,对他弟弟也发出如此忠告。他在《致沅弟》信中说,成大事的人,以多选助手为第一要义。满意的人选择不到,姑且选差一点的,慢慢教育他就可以了。就是说要时时注意笼人,不能因为没有十分可意的就不去用人。

这里,我们且讲几个曾国藩爱才礼贤的小故事。

郭意诚,字昆焘,湘中名儒。因颇具文才,咸丰、同治年间,中兴诸老无不与他交往友好,各自都想将他罗至自己幕下。但郭意诚极爱其妇,日不远离,故总是力辞不就。

曾国藩也最赏识郭意诚其才。为了把他引出来帮助自己,曾寄书戏谑郭。书中云:“知公麋鹿之性,不堪束缚,请屈尊暂临,奉商一切。并偕仙眷同行,当饬人扫棍以俟。”郭意诚出自对曾国藩的信服,接书后立即赶至湘军营幕见曾国藩。但并未偕仙眷同行。故曾国藩又命他速归,并作书曰:“燕雁有待飞之候,鸳鸯无独宿之时,此亦事之可行者也。”郭意诚得书,一笑置之。但接受了曾国藩的邀请,决心出来供职。

据说,郭意诚是在曾国藩幕下里干得最好的,成为曾的得力助手,不少奏折函件都出自郭之手。曾亦对他关怀备至,或准他的假,让其多回家,或命他将夫人接来,不影响他们的夫妻生活。1858年,郭意诚有一段时间告假居家,因故未及时归营,曾国藩连续发过几次信催他速归。曾国藩于1858年6月4日,在《致澄弟》信中说:“公牍私函意诚均可料理”,足见曾国藩对郭意诚的信任。

曾国藩做事很有主见,一旦认准,就不为浮言所动,创水师、扎祁门、围安庆都是如此。但有主见与固执己见有天壤之别。主见是对事物发展趋向判断后的对策,当然不能朝令夕改,而要坚持实施;固执己见是一种认识偏差,带有性格上的不健全性。一个人的智慧终归有限,一个人的见识也受个人经历、知识等各方面的限制。如何将他人智慧为己所用,这是用人上的问题,也反映一个人心胸气量之大小。

曾国藩兄弟攻克江宁后,朝野官绅奔走相告,曾国藩每天都要多次接见向他庆贺的人,而以书信的形式表达同样意思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但大体都是官样文章,无非说一些“英谋远略、勘定大乱”之类的话。曾国藩自然不会认真。

可是,有一篇洋洋三千言、文采恣肆、寓规于颂的书信引起了曾国藩的极大兴趣。上书人开头也讲了曾国藩以书生张空拳与巨敌相斗,与召学生子弟忍饥转战,备历艰阻但百折不回,终于成就大功的过程,文字简练而有力,说到了曾国藩的心里。

重要的是后面:你们兄弟俩从湖南偏僻的小村庄走出十几年后封侯荫子还不算,手挽四省兵符,天下的大吏几乎都是“曾家人”,这是千载一遇的事。曾国藩看到这一段,头发都竖起来了,这分明是一种警箴啊!是在给自己敲警钟。

同类推荐
  • 爱岗敬业:优秀员工第一守则

    爱岗敬业:优秀员工第一守则

    各行各业、各个企业都将爱岗敬业放在各项职业道德规范之首,并以此作为选择、培养和考核员工的首要标准。爱岗敬业是我们做好工作的立足点和基本点。爱岗敬业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句空话,它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行动去践行的职业操守。敬业爱岗体现在我们每一个平凡的工作日,体现在每一个普通的岗位上。本书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是成就员工职业辉煌、提升企业凝聚力、建立企业文化的完美指导手册和员工培训读本。
  • 网络危机管理:Web2.0时代危机解决之道

    网络危机管理:Web2.0时代危机解决之道

    本书剖析了数字传播时代社会舆论表现的特性,对企业网络危机管理与实践都具有借鉴与启迪作用。
  •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

    本书内容包括:与经营性国有资产相关的范畴及概念、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国有资本出资、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所要求的企业改革等。
  • 声誉、法治与银行道德风险治理

    声誉、法治与银行道德风险治理

    本书在综述相关国内外文献的基础土,阐述了银行道德风险是银行危机乃至金触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然后阐述了法治对银行业发展的作用,并运用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法治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接着论证了声誉机制控制银行道德风险的约束机制和相关条件,以及银行声誉的管理与评价,最后针对我国银行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结合本书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治理我国银行道德风险的政策建议。
  • 谈判力:非常说服与赢取的智慧

    谈判力:非常说服与赢取的智慧

    由文成蹊编著的本书用平实的语言和丰富的事例介绍了谈判力的重要作用、原理以及怎样获得谈判力等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各种场景来讲解提升谈判力的技巧,力图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谈判力。本书帮助读者在人生每一场谈判中都能有效说服他人,实现自己的愿景,成为真正的赢家。
热门推荐
  • 释闷

    释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创世神与造物主

    创世神与造物主

    佛曰六界之外有三千世界,跳出六界之外的世界又是如何?柳逸风在大街上捡了一个路痴弟弟,却不知道他竟然是道上人鬼神惧的鬼十二,也有人称他避鬼针,光是说起他的名字就足够吓死一堆无辜的小老百姓,可惜柳逸风为人不识金镶玉,不仅直呼对方小弟还以兄长的身份自居,鬼力赤怎么赶都赶不走他……
  • 罗宣

    罗宣

    这是一个自己心目中的洪荒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免费封面支持
  • 风动传奇

    风动传奇

    算计谋略,环环相扣。若要杀我,先问我哥,在问我,最后问问我的小圆。一声叹,一声息,传奇便开始。
  • 叶未染

    叶未染

    十七年前,一个疯疯癫癫的老太婆闯进东域叶家,对着产房喊道:“命!是命啊!等了一生,终于让我等到了!”说完便眼一白,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再也睁不开眼了。她的手上密密麻麻地用刀刻着“半世风华,乱世红颜!”十七年后,她袖手戎马天下,鬼面下,绝美的容颜渗着透骨的凉薄。一纸婚书,她嫁给那个恶魔,将她回忆染色的恶魔。十年了,她终究还是逃不过。他宠她,爱得偏执,也爱得深沉。但这个世界上,有一类人,他们予人情意,却注定不被理解。在权利的漩涡中盘旋,直到他为救她落下万丈悬崖,她才明白失去了什么,将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挽回。
  • 红谋乱之绝世倾城六皇妃

    红谋乱之绝世倾城六皇妃

    “表小姐,我们真的要活埋了小郡主嘛?”“她活该,谁叫她抢走了我的寒哥哥”俏丽的脸上全是毒辣,狭长眸子里全是算计。“你....你你....不痴傻了?”宫芊玲一脸吃惊,不可思议的看着宫芊月。“你丫的才痴傻呢,告诉我你们导演是谁?我要投诉。”丫的,睡觉睡得好好的,一个翻身这么就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来了。穿越?有名无实小郡主?呵,风水轮流转,今年轮到我啦!娃娃亲?怎么样?男主长得帅不帅?且看腹黑女宫芊月玩转灵月皇朝,赢得美男。
  • 乱心皇女

    乱心皇女

    千年不死之谜,那个女人仿佛阴魂不散的幽灵,时刻徘徊在身边……镜子中金发女孩为了反抗那个女人宠物一样圈养的人生,建立了一支威猛的敢死队,与传说中神明达成同盟,一起寻找魔女真身,扫荡被世人遗忘,却神秘存在,不断在世界各地勾魂摄魄,炼成祝福之心的亜理亜·亡念炼金术士!!…………咲蝉是一个天真无邪善良的公主,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虽然身边朋友莫名其妙的越来越多,虽然莫名其妙登上皇位,虽然经常睡着後会梦游,虽然不知道另一个人的存在……但是,每一次遇到困难,她只要向镜子许愿,不论愿望多么艰难,都会不可思议的实现……不仅如此,皇女的愿望还能拯救垂死挣扎,镜子中金发女孩戏耍执掌之间的玩具………………
  • 先婚后爱:总裁停一下

    先婚后爱:总裁停一下

    “跟我结婚吧。”他停下车,等待着绿灯的到来。“哈?”她有些懵逼,这男人刚刚才认识她,怎么就这么急切啊?不会有什么病吧?“给你三秒,不说话就算是默认。”他开口数到了三。苏若露反应不过来,这三秒就决定了她的终生大事?怎么这人这么不讲理,以为自己有钱了不起?(本文没大纲,随心写的……可能偶尔不定更)
  • 太上正一延生保命箓

    太上正一延生保命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般泥洹经卷上

    般泥洹经卷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